帳號:guest(3.17.187.11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陳奕璇
作者(英文):Chen, I-Hsuan
論文名稱(中文):花東社區照顧服務使用者之滿意度與活動偏好及與提供者觀點之差異
論文名稱(英文):Consumers’ Satisfaction and Difference in Activity Preference between Consumers and Providers on Community Care in Eastern Taiwan
指導教授(中文):吳肖琪
指導教授(英文):Wu, Shiao-Chi
口試委員:李玉春
林麗嬋
口試委員(英文):Lee, Yue-Chune
Lin, Li-Ch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跨專業長期照顧與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學號:309902008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0
中文關鍵詞:社區式照顧滿意度活動偏好使用者觀點以人為中心之照護
外文關鍵詞:community caresatisfactionactivity preferenceconsumer perspectivesperson-centered car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研究背景:多數長者仍偏好住在自家或熟悉的社區環境中,參加社區式據點活動有助其身心健康,然而管理者或照顧者是否考慮到以使用者為中心,進而提供合適的服務與活動,為本研究之重點。

研究目的:探討服務使用者對服務單位滿意度與活動偏好之影響因素,及使用者活動偏好與提供者推測使用者活動偏好之一致性。

材料與方法:採橫斷性研究,對象為花東地區12間福氣站、文化健康站、社照C單位、日照中心服務使用者與服務提供者,於2022年2月至3月進行問卷面訪調查,發放服務使用者225份問卷(回收率98.7%)、服務提供者59份問卷(回收率100%),多變項分析採邏輯斯迴歸。

研究結果:花東地區社區式照顧使用者91.5%對於服務單位表示滿意與非常滿意;民眾參與的原因為:參加活動(81.5%)、認識新朋友(54.6%)、打發時間(30.2%)。民眾喜歡參加身體保健類、社交聯誼類、休閒類活動;勝過參與益智類及學習性活動。服務使用者最有意願參與的活動前四名為:能到單位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跳律動操/健康操、與小孩或年輕人互動、社區/公園散步。服務提供者在推測使用者活動偏好前四名的準確度上,一致性最高的為日照中心(3項),再來是福氣站與文健站(2項),最低的為社照C(0項)。對失能程度較重以及偏鄉地區長者來說,社區式單位提供的餐食服務、活動規劃、社交互動很有助益。

結論與建議:建議政府普及與優化非都會區的社區式照顧;至於服務提供單位需重視長者之個人偏好、身體功能、認知能力等,給予客製化服務及選擇,達到以個案為中心之照顧。
Background: Most seniors in Taiwan prefer staying at their own home or familiar community when they are old. Participating activities at community care units helps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owever, are care givers or staffs considering person-centered care when providing services and planning activities?

Purpose: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consumers’ satisfaction, activity preference, and the consistence of consumers’ activity preference between consumers and providers’ prediction.

Method: A cross-sectional design was adopted. Questionnaires were filled out by 222 consumers and 59 providers from 12 community care units in Eastern Taiwan during February to March, 2022.

Resul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91.5% consumer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community care service in Eastern Taiwan. The top 3 reasons for them to join the units were participating activities (81.5%), meeting new friends (54.6%), and killing time (30.2%). Consumers enjoyed health-related 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 and leisure activities, while they had less interest in puzzle games and learning sessions. The top 4 activities of consumers’ preference were dining together, exercise, spending time with children or young people, and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 The consistence of consumers’ activity preference between consumers and providers’ prediction in day care centers were the highest (3 of top 4 activities of consumers’ preference), and then Fu-qi stations and culture and health stations (2 of top 4 activities of consumers’ preference), and then LTC stations (0 of top 4 activities of consumers’ preference). Dining service, activity planning,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pportunity provided by community care units were beneficial for seniors,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severe CMS level and lived in rural area.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for government to popularize and optimize community care units,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 Providers should consider seniors’ preference, functional status, cognitive ability in order to provide person-centered care and services.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2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在地老化與社區式照顧 4
第二節 日間照顧活動規劃 6
第三節 服務使用者觀點 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1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11
第二節 研究假說 1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13
第四節 資料來源與抽樣方法 13
第五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分析 15
第六節 研究變項與操作型定義 17
第七節 資料收集 20
第八節 統計方法與分析 2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2
第一節 服務使用者特質、健康狀況、參與情形、滿意度、活動偏好 22
第二節 服務提供者特質、工作概況、活動偏好推測 45
第三節 服務使用者與服務提供者活動偏好之比較 57
第五章 討論 61
第一節 服務使用者與服務提供者特質 61
第二節 服務使用者滿意度情形 63
第三節 服務使用者活動偏好與服務提供者活動偏好推測 6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6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0
第一節 結論 70
第二節 建議 72
參考文獻 73
附錄一、問卷內容專家效度審查及建議 76
附錄二、服務使用者與服務提供者活動偏好調查問卷 80
附錄三、收案單位環境與活動照片 88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2022年)。縣市三階段人口及扶養比。
中華民國交通部公路總局(2022年5月31日)。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管理制度說明。https://www.thb.gov.tw/page?node=6b8d246a-aeb4-4a05-9b9f-4783c946870b
王明鳳、林建志、黃誌坤(2014)。從日間照顧人員觀點看長者音樂活動對其照顧負荷之影響研究。美和學報,33(1),305-329。
王麗萍(2005)。嘉義縣高齡者的學習需求之調查研究-以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
台東縣政府(2019年3月29日)。108年台東縣社區服務照顧服務體系巷弄長照站服務提供單位。
吳肖琪、林麗嬋、蔡誾誾(2009)。《長期照護保險法制服務輸送及照顧管理之評估》。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李易駿(2017)。小型長照服務單元的利基與挑戰:「巷弄長照站」的專業服務與籌辦想像。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7(2),183-198。
李青松(2002)。高齡者休閒參與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31,21-38。
李逸偉(2019)。陪伴老人家在部落生活-Sakul部落文化健康站的夢想。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7),159-165。
呂寶靜、李佳儒、趙曉芳(2014)。臺灣老人日間照顧服務之初探:兩種服務模式之比較分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7),87-109。
花蓮縣政府(2021年11月)。花蓮縣111年長照2.0整合型計畫。
林明禛(2011)。社會服務品質的建構與提昇-以老人日間照顧為例。台灣健康照顧研究學刊,(11),23-44。
林儷蓉、陳亞琦、饒淑梅、余雪如(2014)。園藝生命回顧課程對日照中心失智症長者心理與認知功能效果之初探。長期照護雜誌,18(1),81-94。
邱俊村(2002)。退休社區之老人休閒環境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
柯哲瑜(2021)。實踐的GAYA: 水源文化健康站的太魯閣族文化照顧實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2021)。照顧者快樂時光(初版)。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
原住民族委員會(2021年10月5日)。111年度推展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文化健康站實施計畫(原民社字第1100054144)。
高雄市衛生局長期照護科(2019年12月17日)。高雄市109年度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C級巷弄長照站(非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設置者)規劃說明。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1年9月24日)。人口推估查詢系統。https://pop-proj.ndc.gov.tw/dataSearch.aspx?r=5&uid=2104&pid=59
陳巧萱(2020)。社區照顧破繭成蝶:巷弄長照站經營之挑戰與因應對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陳怡如(2015)。日照中心員工知識學習、工作價值與工作士氣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台灣醫學人文學刊,15&16,85-111。
許君強、廖文婷、周星宇、黃資富(2019)。巷弄長照站之挑戰與對策-兼論健康促進扎根社區之芻議。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43),105-131。
許家豪(2015)。日照中心老人自主性、滿意度及時間運用之探究-臺中市、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郭素惠(2005)。老人社區日托參與之研究:參與感受,社會支持及生活滿意度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
張語倩、陳雅美(2020)。C級巷弄長照站整合照顧的現況、挑戰與機會-世界衛生組織整合照顧(ICOPE)服務層次之觀點。長期照護雜誌,24(2),93-109。
曾思瑜、游智雅(2016)。有關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空間構成與設備特徵之研究-以台中市九家日照中心為例。建築學報,(98),15-29。
傅雯睿(2005)。以使用者觀點探討社區型日間照顧的服務〔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黃源協(2005)。民主觀點社會服務品質的內涵與管理措施之探討。臺大社會工作學刊,11,45-87。
黃耀榮、張元玫、葉明莉、蘇暄雯(2019)。失智症日照中心環境品質評量指標探討。建築學報,(109_S),21-49。
楊曼華、侯純仁(2021)。運用芳香療法改善日照中心衰弱老人憂鬱情緒與孤寂感之效果探討。護理雜誌,68(3),54-63。
詹譽賢(2006)。老年人參與日間照顧各類休閒活動之研究─ 以台中市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衛生福利部(2016年12月)。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
衛生福利部(2017年5月11日)。長照2.0 廣佈社區照顧資源 日間照顧 安心托付。https://www.mohw.gov.tw/cp-2634-7179-1.html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2018年1月19日)。「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邁向2018年,布建1,500個特約服務據點,全面預防及延緩失能。https://dep.mohw.gov.tw/doltc/cp-4170-39267-123.html
衛生福利部(2018年9月)。中華民國106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衛生福利部(2020年11月16日)。「長照 2.0 執行現況及檢討」 專案報告。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1年4月30日)。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日間照顧。https://dep.mohw.gov.tw/dos/lp-2966-113.html
衛生福利部(2022年3月)。111年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服務資源佈建一覽表-長照2.0新增服務項目。
衛生福利部(2022年6月)。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長期照顧服務特約服務資源數。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2年6月)。長照服務機構服務量。
鄭政宗、賴昆宏(2007)。台中地區長青學苑老人之社會支持、孤獨感、休閒活動參與及生命意義之研究。朝陽學報,12,217-254。
蔡惠雅、張玉龍、詹火生(2015)。視角的轉變-從服務使用者觀點看我國老人日間照顧服務品質。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5(2),1-48。
蔡惠雅(2016)。我國老人日間照顧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使用者的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劉麗娟、林美玲(2017)。原住民老人社區照顧公私協力之運作困境與策略建議-以台東縣部落文化健康站為例。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7(2),59-82。
賴兩陽(2017)。原住民族部落社區照顧推動歷程與服務設計的文化考量:以台東縣海端鄉為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7(2),149-181。
謝麗珠、梁慧雯(2019)。從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探討日間照顧中心照顧服務員人力管理之改善。台灣健康照顧研究學刊,(20),51-71。
蘇維杉、顏君彰、宋孟遠(2013)。高齡休閒社會學。華立出版社。
Ben-Sira, Z. (1982). Lay evaluation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of a model of the function of the physician's affective behavior.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6(9), 1013-1019.
Buelow, J. R., & Conrad, K. J. (1992).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adult day care on client satisfaction. J Aging Health, 4(2), 303-321.
Cleary, P. D., & Edgman-Levitan, S. (1997). Health care quality: incorporating consumer perspectives. Jama, 278(19), 1608-1612.
Dabelko-Schoeny, H., & King, S. (2010). In their own words: Participants' perceptions of the impact of adult day services.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53(2), 176-192.
Fox, J. G., & Storms, D. M. (1981).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sociodemographic predictors of satisfaction with health care.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Part A: Medical Psychology & Medical Sociology, 15(5), 557-564.
Hasselkus B. R. (1992). The meaning of activity: day care for person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 46(3), 199–206. https://doi.org/10.5014/ajot.46.3.199
Heiniö, R.-L., Pentikäinen, S., Rusko, E., & Peura-Kapanen, L. (2014). Food for seniors. Final Report. VTT Technology, 202.
Linn, L. S. (1975).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atient evaluation of health care. The Milbank Memorial Fund Quarterly. Health and Society, 531-548.
Linn, L. S., & Greenfield, S. (1982). Patient suffering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mong the chronically ill. Medical Care, 425-431.
Lu, Pau-Ching (2007). Sibling Relationships in Adulthood and Old Age: A Case Study of Taiwan. Current Sociology, 55(4), 621-637. https://doi.org/10.1177/0011392107077646
Luo, H., Lou, V. W., Chen, C., & Chi, I. (2020).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sitive mood and active life program on reducing depressive symptom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The Gerontologist, 60(1), 193-204.
Nolan, M. R. (1987). The future role of day hospitals for the elderly: the case for a nursing initiative. J Adv Nurs, 12(6), 683-690.
O'Keefe, J., & Siebenaler, K. (2006). Adult day services: A key community service for older adult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atrick, D. L., Scrivens, E., & Charlton, J. R. (1983). Disabi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medical care. Medical Care, 1062-1075.
Peach, H., & Pathy, M. S. (1977). Evaluation of patients' assessment of day hospital care. Br J Prev Soc Med, 31(3), 209-210.
Stern, A. L., & Caro, F. G. (2004). Consumer perspectives on quality in adult day care.
Weissert, W. G. (1977). Adult day care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current research projects and a survey of 10 centers. Public Health Rep, 92(1), 49-5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無相關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