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2022年)。縣市三階段人口及扶養比。 中華民國交通部公路總局(2022年5月31日)。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管理制度說明。https://www.thb.gov.tw/page?node=6b8d246a-aeb4-4a05-9b9f-4783c946870b 王明鳳、林建志、黃誌坤(2014)。從日間照顧人員觀點看長者音樂活動對其照顧負荷之影響研究。美和學報,33(1),305-329。 王麗萍(2005)。嘉義縣高齡者的學習需求之調查研究-以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 台東縣政府(2019年3月29日)。108年台東縣社區服務照顧服務體系巷弄長照站服務提供單位。 吳肖琪、林麗嬋、蔡誾誾(2009)。《長期照護保險法制服務輸送及照顧管理之評估》。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李易駿(2017)。小型長照服務單元的利基與挑戰:「巷弄長照站」的專業服務與籌辦想像。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7(2),183-198。 李青松(2002)。高齡者休閒參與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31,21-38。 李逸偉(2019)。陪伴老人家在部落生活-Sakul部落文化健康站的夢想。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7),159-165。 呂寶靜、李佳儒、趙曉芳(2014)。臺灣老人日間照顧服務之初探:兩種服務模式之比較分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7),87-109。 花蓮縣政府(2021年11月)。花蓮縣111年長照2.0整合型計畫。 林明禛(2011)。社會服務品質的建構與提昇-以老人日間照顧為例。台灣健康照顧研究學刊,(11),23-44。 林儷蓉、陳亞琦、饒淑梅、余雪如(2014)。園藝生命回顧課程對日照中心失智症長者心理與認知功能效果之初探。長期照護雜誌,18(1),81-94。 邱俊村(2002)。退休社區之老人休閒環境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 柯哲瑜(2021)。實踐的GAYA: 水源文化健康站的太魯閣族文化照顧實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2021)。照顧者快樂時光(初版)。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 原住民族委員會(2021年10月5日)。111年度推展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文化健康站實施計畫(原民社字第1100054144)。 高雄市衛生局長期照護科(2019年12月17日)。高雄市109年度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C級巷弄長照站(非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設置者)規劃說明。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1年9月24日)。人口推估查詢系統。https://pop-proj.ndc.gov.tw/dataSearch.aspx?r=5&uid=2104&pid=59 陳巧萱(2020)。社區照顧破繭成蝶:巷弄長照站經營之挑戰與因應對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陳怡如(2015)。日照中心員工知識學習、工作價值與工作士氣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台灣醫學人文學刊,15&16,85-111。 許君強、廖文婷、周星宇、黃資富(2019)。巷弄長照站之挑戰與對策-兼論健康促進扎根社區之芻議。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43),105-131。 許家豪(2015)。日照中心老人自主性、滿意度及時間運用之探究-臺中市、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郭素惠(2005)。老人社區日托參與之研究:參與感受,社會支持及生活滿意度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 張語倩、陳雅美(2020)。C級巷弄長照站整合照顧的現況、挑戰與機會-世界衛生組織整合照顧(ICOPE)服務層次之觀點。長期照護雜誌,24(2),93-109。 曾思瑜、游智雅(2016)。有關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空間構成與設備特徵之研究-以台中市九家日照中心為例。建築學報,(98),15-29。 傅雯睿(2005)。以使用者觀點探討社區型日間照顧的服務〔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黃源協(2005)。民主觀點社會服務品質的內涵與管理措施之探討。臺大社會工作學刊,11,45-87。 黃耀榮、張元玫、葉明莉、蘇暄雯(2019)。失智症日照中心環境品質評量指標探討。建築學報,(109_S),21-49。 楊曼華、侯純仁(2021)。運用芳香療法改善日照中心衰弱老人憂鬱情緒與孤寂感之效果探討。護理雜誌,68(3),54-63。 詹譽賢(2006)。老年人參與日間照顧各類休閒活動之研究─ 以台中市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衛生福利部(2016年12月)。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 衛生福利部(2017年5月11日)。長照2.0 廣佈社區照顧資源 日間照顧 安心托付。https://www.mohw.gov.tw/cp-2634-7179-1.html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2018年1月19日)。「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邁向2018年,布建1,500個特約服務據點,全面預防及延緩失能。https://dep.mohw.gov.tw/doltc/cp-4170-39267-123.html 衛生福利部(2018年9月)。中華民國106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衛生福利部(2020年11月16日)。「長照 2.0 執行現況及檢討」 專案報告。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1年4月30日)。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日間照顧。https://dep.mohw.gov.tw/dos/lp-2966-113.html 衛生福利部(2022年3月)。111年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服務資源佈建一覽表-長照2.0新增服務項目。 衛生福利部(2022年6月)。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長期照顧服務特約服務資源數。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2年6月)。長照服務機構服務量。 鄭政宗、賴昆宏(2007)。台中地區長青學苑老人之社會支持、孤獨感、休閒活動參與及生命意義之研究。朝陽學報,12,217-254。 蔡惠雅、張玉龍、詹火生(2015)。視角的轉變-從服務使用者觀點看我國老人日間照顧服務品質。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5(2),1-48。 蔡惠雅(2016)。我國老人日間照顧服務品質之研究—服務使用者的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劉麗娟、林美玲(2017)。原住民老人社區照顧公私協力之運作困境與策略建議-以台東縣部落文化健康站為例。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7(2),59-82。 賴兩陽(2017)。原住民族部落社區照顧推動歷程與服務設計的文化考量:以台東縣海端鄉為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7(2),149-181。 謝麗珠、梁慧雯(2019)。從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探討日間照顧中心照顧服務員人力管理之改善。台灣健康照顧研究學刊,(20),51-71。 蘇維杉、顏君彰、宋孟遠(2013)。高齡休閒社會學。華立出版社。 Ben-Sira, Z. (1982). Lay evaluation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of a model of the function of the physician's affective behavior.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6(9), 1013-1019. Buelow, J. R., & Conrad, K. J. (1992).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adult day care on client satisfaction. J Aging Health, 4(2), 303-321. Cleary, P. D., & Edgman-Levitan, S. (1997). Health care quality: incorporating consumer perspectives. Jama, 278(19), 1608-1612. Dabelko-Schoeny, H., & King, S. (2010). In their own words: Participants' perceptions of the impact of adult day services.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53(2), 176-192. Fox, J. G., & Storms, D. M. (1981).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sociodemographic predictors of satisfaction with health care.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Part A: Medical Psychology & Medical Sociology, 15(5), 557-564. Hasselkus B. R. (1992). The meaning of activity: day care for person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 46(3), 199–206. https://doi.org/10.5014/ajot.46.3.199 Heiniö, R.-L., Pentikäinen, S., Rusko, E., & Peura-Kapanen, L. (2014). Food for seniors. Final Report. VTT Technology, 202. Linn, L. S. (1975).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atient evaluation of health care. The Milbank Memorial Fund Quarterly. Health and Society, 531-548. Linn, L. S., & Greenfield, S. (1982). Patient suffering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mong the chronically ill. Medical Care, 425-431. Lu, Pau-Ching (2007). Sibling Relationships in Adulthood and Old Age: A Case Study of Taiwan. Current Sociology, 55(4), 621-637. https://doi.org/10.1177/0011392107077646 Luo, H., Lou, V. W., Chen, C., & Chi, I. (2020).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sitive mood and active life program on reducing depressive symptom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The Gerontologist, 60(1), 193-204. Nolan, M. R. (1987). The future role of day hospitals for the elderly: the case for a nursing initiative. J Adv Nurs, 12(6), 683-690. O'Keefe, J., & Siebenaler, K. (2006). Adult day services: A key community service for older adult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atrick, D. L., Scrivens, E., & Charlton, J. R. (1983). Disabi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medical care. Medical Care, 1062-1075. Peach, H., & Pathy, M. S. (1977). Evaluation of patients' assessment of day hospital care. Br J Prev Soc Med, 31(3), 209-210. Stern, A. L., & Caro, F. G. (2004). Consumer perspectives on quality in adult day care. Weissert, W. G. (1977). Adult day care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current research projects and a survey of 10 centers. Public Health Rep, 92(1), 4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