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本站說明
|
聯絡我們
|
圖書館首頁
|
台聯大論文系統
|
操作說明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帳號:guest(3.14.249.12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
詹惠玉
作者(英文):
Chan, Hui-Yu
論文名稱(中文):
紀錄片《與山的對話》之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英文):
Satoyama Initiative in Hakka Village—The Discourse of Screenplay
指導教授(中文):
張宏宇
潘美玲
指導教授(英文):
Chang, Hong-Yu
Pan, Mei-Lin
口試委員:
蔣淑貞
Lin, Wen-ling
口試委員(英文):
Chiang, Shu-Chen
林文玲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學號:
0455508
出版年(民國):
108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8
中文關鍵詞:
客家社區影像
、
里山倡議
、
社區總體營造
外文關鍵詞:
Hakka Community Documentary
、
Satoyama Initiative
、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2104
評分:
下載:68
收藏:0
臺灣引進聯合國「里山倡議」概念推廣已行之有年,「里山倡議」精神強調地景也強調在地文化的重要性,此作法不管是在日本或全世界都成為一個理想的典範,而這樣的典範在臺灣的客家社區是否也能夠達到預期的理想呢?本創作試圖記錄里山精神在客家社區鹿寮坑的發展樣貌,企圖了解里山倡議在臺灣實行真正的情況與成果。
鹿寮坑從以前到現在,人與土地經過非常多的演變,在這些演變裡面,到了近年在使用「里山倡議」的理念在做社區營造,「里山倡議」的理念對於這個社區有了什麼樣的改變?以及未來要發展什麼?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所以研究者透過「社區影像」和參與觀察的方式,來拍攝這些社區營造活動做的轉變和成果,記錄當地居民的看法和對未來的期望,作為當代客家社區發展的記錄與影像文獻。
The concept of UN’s “Satoyama Initiative” has been introduced and developed for years. The spirit of “Satoyama Initiative” emphasizes the landscape,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localized culture. No matter in Japan or whole world, it has become an ideal model. Can such model meet expectation in Taiwan too? This creation is tried to record the development of Satoyama spirit in Hakka community-Luliaokeng, and the attempts to realize how the practice has been really going on in Taiwan, so the result.There has been huge evolution on people and land in Luliaokeng since before till now.
In the above evolution, what change has there been and what kinds of development will there be to this community with the concept of UN’s “Satoyama Initiative” in doing community creation?
It’s a topic worthy studying with highly concern. The searchers shoot the turning and result from the activities of community creation through “Community Documentary” and survey, record the thoughts and expectation from local residents, and turn it as the record and image contribution to Hakka community creation nowaday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創作緣起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 1
第二節 創作背景 1
第三節 影片拍攝規劃與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社區總體營造的目的 6
第二節 社區影像的重要性 7
第三節 里山倡議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11
第二節 影片規劃 11
第四章 創作成果 28
第五章 作品檢討與未來創作建議 30
第一節 作品檢討 30
第二節 未來創作建議 30
參考文獻 32
附錄 34
附錄一:臺灣的里山地圖一覽表 35
附錄二:鏡頭場記表 37
文化部,2016,〈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文化部》。http://www.moc.gov.tw/content_268.html,取用日期:2016年11月4日。
呂錦明等,2015,《客家歌謠集II》。新北市:客家委員會。
侯俐安,2017,〈「重返里山」暴紅後… 通霄秘境變調〉。《聯合新聞網》,8月17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647085,取用日期:2018年3月1日。
孫榮光,2008,《客家紀錄片與真相的還原:客家紀錄片的社會意涵與影像美學》。苗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研究計畫。
徐仲禹,2015,《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村發展: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專刊》。花蓮:農委會花蓮農改場。
徐國明,2012,《台灣新紀錄片脈絡下的社區影像研究—六堆地區客家社區影像的政治、美學與倫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奬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
莊興惠,2004,《芎林鄉志》。新竹縣:新竹縣芎林鄕公所。
許鴻龍,2017,〈重返里山 SATOYAMA〉。《Youto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EDA-cz9vk,取用日期:2018年1月5日。
彭啟原,2010,〈從《臺灣客家》到《客家行腳》〉。《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137: 22-23。
彭博彥,2016,《農耕大事吃小事》。臺北:言鼎文化。
曾旭正,2007,《臺灣的社區營造》。臺北縣:遠足文化。
新竹縣芎林鄉華龍社區發展協會,1997,《新竹縣芎林鄉華龍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大會手冊》。新竹縣:華龍社區發展協會籌備委員會。
楊鏡汀,1994,《新竹縣舊地名探源》。新竹縣:中華客家台灣文化學會。
劉淑惠,2016,《看見台灣里山》。臺北:五南。
蔡榮光,2014,《遇見新竹縣的美好》。新竹縣:竹縣文化局。
蔡慶同,2011,〈「社區影像」作為文化政策:一個批判性的回顧〉。《思與言》。49:57-88。
Rabiger, Michael著、王亞維譯,《製作紀錄片》。臺北:遠流。
Takeuchi, Kazuhiko, 2010, “Rebuil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Ecological research 25(5): 891-897.
UNU-IAS, 2010, Satoyama Initiative, Website from https://2010_satoyama_leaflet_web_en_final.pdf (Date visited: Oct 14, 2016).
電子全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紀錄片《客家傳承影武者》之創作論述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論文瀏覽
|
熱門排行
|
管理/審核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