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5.220.21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吳瓊枝
作者(外文):Chiung-chih Wu
論文名稱:台灣小劇場的身體論述,1986-1999
論文名稱(外文):Narrating Body in Taiwan''s Little Theater,1986-1999
指導教授:周慧玲
指導教授(外文):Katherine Hui-ling Ch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英美語文學系
舊系所名稱:英美語文學研究所
學號:92122013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英文
論文頁數:85
中文關鍵詞:身體小劇場王墨林田啟元劉守曜
外文關鍵詞:BodyLittle TheaterWang Mo-linTian Chi-yuanLiu Shou-yua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
  • 收藏收藏:0
本篇論文主要探討「身體」在八0末年代至九0年間如何被台灣小劇場藝術家當作表達意念的工具。為了找出「身體」在當時如何被小劇場藝術家所使用和如何被劇場評論者所瞭解,我首先查閱了報紙﹑雜誌和期刊上所有相關小劇場身體表演的文章和評論。同時,在「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http://www.eti-tw.com/」裡觀看超過200部小劇場作品影像紀錄。透過這些文字與影像紀錄,我發現現存相關小劇場藝術家使用身體的討論不是誤讀,就是誇大了「身體」在其作品的意義。
在此論文裡,我透過重新檢視王墨林於八0年代末與九0年代初所提出的小劇場身體表演論述﹑以及相關於田啟元身體作品的討論和劉守曜的獨腳戲,來釐清現存對於小劇場藝術家使用身體的錯誤詮釋和理解。在論文的第一章,我簡短敘述了現存的小劇場身體論述,同時解釋了我的研究方法與討論對象。在第二章,我說明瞭王墨林在八0年代末嘗試去理論化小劇場身體表演的政治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的貢獻,同時也指出他身體論述中,誤用日本六0年代小劇場與五0年代舞踏的經驗來評價台灣小劇場成就的盲點。在第三章,我重新檢視了「身體」在田啟元劇場作品的意義。我一方面探討戲劇評論者如何誤讀田啟元劇場作品裡的「殘酷劇場」元素,另一方面,說明田啟元使用身體去傳達意念的最大成就在於挪用演員的身體特質去挑戰傳統的審美觀念。最後,我的論文總結在見證了台灣小劇場藝術家從八0年代末至九0年代,歷經十年以「身體」創作為實驗的最佳典範-劉守曜的「雌雄同體表演」裡。
This thesis aims to understand the Taiwanese Little Theater artists’ employment of body as an expressive means in their theater works from the late 1980s to the 1990s. To find out how “body” was then used and understood in the Little Theater, I first surveyed theater previews, reviews, and all kinds of academic papers that concern about the Little Theater’s body performances in various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periodicals. Then, I study more than 200 visual records of the Little Theater performances at Electronic Theater Intermix in Taiwan (台灣現在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With these written and visual records, I discover that the Little Theater artists’ use of body was either overstated or misunderstood in the existing discussions concerned about the Little Theater’s body performances.
In this thesis, I clarify these misinterpretations and misunderstandings by reexamining and reanalyzing Wang Mo-lin’s (王墨林) body discourse on the Little Theater performances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then the commentaries on Tian Chi-yuan’s (田啟元) body-related works, and finally the solo plays of Liu Shou-yao (劉守曜). In Chapter One, I briefly introduce the existing discussions of the Little Theater’s body performances, and meanwhile, explain my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subjects of this thesis. In Chapter Two, I recognize Wang Mo-lin’s attempt to theorize the sociopolitical signification and aesthetic value of the Little Theater’s body performances in the late 1980s, as well as point out his misuse of the experiences of Japanese Little Theater performances of the 1960s and the Butoh dance of the 1950s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Taiwanese Little Theater body performances. In Chapter Three, I reexamine Tian Chi-yuan’s use of body in his theater works. I, on the one hand, explore how his works were over-interpreted as have resembled Antonin Artaud’s Theater of Cruelty, and on the other, point out that his appropriation of “found bodies” to challenge the conventional beauty concept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of his use of body in his theater works. In Chapter Four, I conclude my thesis with the discussion of Liu Shou-yao’s extraordinary androgynous body performance as an exemplification of the true accomplishment of one decade experimentation on body explored by Taiwanese theater artists since the late 1980s till 1990s.
List of Figures ……………………………………………………………………………... ix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01
Ⅰ. Body as an expressive means in Taiwan’s Little Theater, 1986-1999........ 01
Ⅱ. Structure...................................................................................................... 06
Chapter Two The Death of Little Theater? : Wang Mo-lin’s Body Discourses on the Little Theater Performances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08
Ⅰ. Wang Mo-lin and his commentaries on the Little Theater performances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09
Ⅱ. Wang’s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Taiwanese Little Theater performances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the Japanese Little Theater and the Butoh Dance………… 18
Chapter Three Ugliness is Beauty: Tian Chi-yuan’s Appropriation of “found bodies”……………………………………………………………………………… 27
Ⅰ.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tion of body in Tian’s works… 28
Ⅱ. The Artaudian elements concerning Tian’s use of body…………………… 30
Ⅲ. Tian’s appropriation of found bodies to challenge the concept of beauty in Taiwan…………………………………………………………………………. 34
Chapter Four Physical Theater in Taiwan: Liu Shou-yao’s Androgynous Body Performance ………………………………………………………………………. 45
Ⅰ. Development of Liu Shou-yao’s androgynous body performance………… 46
Ⅱ. Conclusion…………………………………………………………………. 59
Works Cited ……………………………………………………………………… 64
Ⅰ. English Reference:
Aronson, Arnold (2000). American Avant-garde Theatre: A History. New York: Routledge.
Artaud, Antonin (1958). The Theater and Its Double (Mary Caroline Richards, Trans.). New York: Grove Press, Inc.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38).
Bourdieu, Pierre (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Massachusetts: UP of Harvard.
Brook, Peter (1987). The Shifting Point: 40 years of Theatrical exploration 1964-1987. London: Methuen.
Bulter, Judith (1990). "Performative Acts and Gender Constitution: An Essay in Phenomenology and Feminist Theory." Performing Feminisms: Feminist Critical Theory and Theatre. Ed. Sue-Ellen Case.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P.
--- (1993). Bodies that matter : on the discursive limits of "sex." New York :Routledge.
--- (1999)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New York: Routledge.
Davis, Lenard J.(1995). Enforcing Normalcy: Disability, Deafness, and the Body. London: Verso.
Featherstone, Mike, Mike Hepeworth, and Bryan S. Turner (1991). Ed. The Body—Social Process and Cultural Theor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Finburgh, Clare (2007). “Artaud Clare Finburgh Lecture Notes”. Retrieved May 30, 2008, from the web page of Centre for Theatre Studies, University Essex: http://courses.essex.ac.uk/th/th141/
Foucault, Michel (1979).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New York: Vintage.
--- (1980).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 1. New York: Vintage Books.
Hopkins, Patrick D. (1998). Ed. Sex/Machine: Reading in Culture, Gender, and Technology. Bloomington: UP of Indiana.
Knapp, Bettina L. (2003). “Artaud & the Balinese Theater”. Retrieved August 2, 2007, from The Philosopher’s Stone Web Site: http://www.strangemusic.com/philostone.htm
Lepechi, Andre (2004). Ed. Of the Presence of the Body. Middletown: UP of Wesleyan.
Schechner, Richard (1985). Between Theatre: Anthropology. Philadelphia: UP of Pennsylvania.
--- (2002). Performance Studies: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Routledge.
Sellin, Eric (1975). The Dramatic Concepts of Antonin Artaud. Chicago: UP of Chicago.
Shilling, Chris. (1993). The Body and Social Theor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 (2003). The Body and Social Theory. 2e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Turner, Bryan S (1996). The Body and Society. 2e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Watson, Ian. (1993). Toward a Third Theater: Eugenio Barba and the Odin Teatret.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Wikipedia. “Performance Arts”. Retrieved October 22, 2007, from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rforming_art
Ⅱ. Chinese Reference:
Chan Hui-ling (詹慧玲)。(1996a)。〈田啟元,凝聚了臨界點:愛滋病對他而言是創作的動力,劇團從不隱瞞他的病〉。周惠美記錄整理。《聯合報》,9月2日,35版。
——— (1996b)。〈一封給田啟元的信〉。《中國時報》,9月5日。
Chang Meng-jui (張夢瑞)(1990a)。〈優劇場巡演:七彩溪水落地掃,走向社區戶外演戲〉。《民生報》,10月6日,14版。
——— (1990b)。〈鄉下演戲,鄉親參與:七彩溪水落地掃,虎尾街頭添盛況〉。《民生報》,10月7日,14版。
——— (1990c)。〈七彩溪水落地掃,本土新音樂上陣〉。《民生報》,11月29日,14版。
——— (1991)。〈戴上面具怎樣演戲?”狂言”名師應邀教戲〉。《民生報》,9月20日,14版。
Chang Pi-yu (張必瑜) (1989a)。〈「歌功頌德,長鞭四十裏」,「臨界點」劇團臨界點演出:「二二八」事件要演野台〉。《聯合報》,2月18日,3版。
——— (1989b)。〈《呼叫北平,重審魏京生戲劇專輯》:台灣政治劇場萌芽了?〉。《聯合報》,3月29日,12版。
——— (1989c)。〈先做一個現代的中國演員〉。《聯合報》,8月9日,28版。
——— (1990a)。〈溯卅一路尋至彼岸,鍾馗找到了儺:優劇場深入西南山區,回來辦儺戲大展〉。《聯合報》,3 月9日,17版。
——— (1990b)。〈優劇場:七彩溪水落地掃〉。《聯合報》,8月23日,8版。
——— (1990c)。〈七彩溪水落地掃,在虎尾新興宮首演〉。《聯合報》,9月29日,8版。
——— (1990d)。〈七彩溪水落地掃台大版:陳明章穿插劇中現身說法〉。《聯合報》,11月29日,8版。
Chang Po-shun (張伯順) (1992a)。〈檳榔的封印,十足專業性出限制級〉。《聯合報》,3月29日,31版。
——— (1992b)。〈鼓鳴山風相唱和,文姬歸漢將開鑼:漠˙水鏡記,優劇場山中傳奇〉。《聯合報》,10月25日,18版。
——— (1994a)。〈骨迷宮事件(1)—裸演移至專業場所,育部正式發文〉。《聯合報》,1月27日,25版。
——— (1994b)。〈骨迷宮件(3)—王墨林:塵埃落定後,盼能喚起省思〉。《聯合報》,01月27日,25版。
Chen Mei-moa (陳梅毛)。(1995)。〈美學進駐個體,錯亂的一年—對《表演藝術》二月號之「不夠殘酷」與「滑落說」的反應〉。《表演藝術》,4月,30期,頁88-89。
——— (1996a)。〈小劇場演員訓練方法報告:「四身當道」—四種表演體系路線的思考〉。《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120-137。
——— (1996b)。〈「一場即將消失的風暴?」— 紀念田啟元〉。2006年12月1日取自http://walker.cyberstage.com.tw/artcl02.htm
——— (1996c)。〈從不良的體制中卯力幹起—從四流巨星藝術節談起〉。《表演藝術》,1月,39期,頁25-27。
——— (1996d)。〈甜的?酸的?還是發臭的?台灣劇場的三種味道和聞久了的冷漠〉。文章發表日期:3月5日。2006年2月2日取自http://walker.cyberstage.com.tw/artcl09.htm
Chen Pei-chen (陳珮真) (1994)。〈人間劇展:五種歷史詮釋法和六個殊異的劇團〉。《表演藝術》,9月,23期,頁18-23。
Chen Shu-ying (陳淑英)(2006)。〈逝世十週年:同志議題代表作獲重視,田啟元「白水」兩岸不約而同演出〉。《中國時報》,12月1日,D8版。
Chen Wei-Cheng (陳偉誠) (1998)。〈里程碑:寂靜地奔跑—與葛羅托斯基工作的過程〉。厲復平採訪與整理。《表演藝術》,4月,76期,頁86-89。
Chen You-chun (陳幼君)(1993a)。〈以身體行動軌跡,傳達”意在形外”:劉守曜演出”觀自在” 〉。《民生報》,2月6日,14版。
——— (1993b)。〈開發戲劇的美學形式,優劇場展現五年歷程〉。《民生報》,7月14 日,14版。
——— (1994a)。〈舞踏旋風,身體風景:身體氣象館展現另一種視野〉。《民生報》,01月10日,14版。
——— (1994b)。〈前衛藝術老問題,表演場地出難題—外國人聽了,哈哈大笑〉。《民生報》,1月14日,14版。
——— (1994c)。〈等"骨迷宮"點頭,前衛可能破天荒〉。《民生報》,1月16日,14版。
——— (1994d)。〈顧全大局,王墨林發場脾氣〉。《民生報》,1月21日,14版。
——— (1994e)。〈准演,但來不及找場地〉。《民生報》,1月26日,14版。
——— (1994f)。〈骨迷宮演員因陋就簡,裸體演一段,赤裸裸藝術性獲肯定〉。《民生報》,1月27日,14版。
——— (1994g)。〈且聽戲劇工作者,先睹卵熱〉。《民生報》,4月5日,14版。
——— (1994h)。〈表演工作坊十週年系列—劇變十年戲法大變〉,《民生報》,7月21日,14版。
Chi Hui-ling (紀慧玲) (1990)。〈鄉土情變成民俗熱,劇場行動時空深入草莽〉。《民生報》,8月23日,14版。
——— (1995a)。〈女裝臨界點:服裝史,穿著感,劇場觀,台灣百年穿著的記憶與創新,挖掘男性世界的女性新思考〉。《民生報》,3月8日,14版。
——— (1995b)。〈小劇場四齣戲實驗味:”臨界點”爆炸性演出,發表新作,作風好前衛〉。《民生報》,4月8日,14版。
——— (1995c)。〈新戲,心戲,不設限:優劇場跨海越洋中秋暖身〉。《民生報》,8月2日,14版。
——— (1995d)。〈逼視誠實情緒,溫吉興說很難演〉。《民生報》,9月6日,14版。
——— (1995e)。〈身體表演祭沒有尺度,霜田誠二純然袒裎中見精緻〉。《民生報》,9月15日,15版。
——— (1995f)。〈再見瑪莉瑪蓮,樣子變了:韓家瑜換成秦嘉嫄,劇情一樣出色。《民生報》,9月27日,15版。
——— (1995g)。〈塑造一個成熟的人文環境—表演藝術界,寵兒與棄嬰,體察與想法〉。《民生報》,11月29日,14版。
——— (1996a)。〈長詩流瀉出來的戲:臨界點劇象錄新作,這回先在台南亮相,體象新象,遠觀近閱,隨君自取〉。《民生報》,1月5日,14版。
——— (1996b)。〈不良於行無礙於戲,走進他的戲路歷程:阿忠看戲學戲演戲〉。《民生報》,1月15日,14版。
——— (1996c)。〈舞踏在那裏,難道是通過這樣或那樣的表演形式,就如此被歸納出某種圖像的?看的人會問,舞的也會問〉。《民生報》,3月3日,14版。
——— (1996d)。〈台灣現代戲劇研討會明起舉行,小劇場知性回味:白天談學術性話題,晚上看代表舊作〉。《民生報》,5月1日,14版。
——— (1996e)。〈小劇場自我顛覆—沒有答案的問題籠罩研討會〉。《民生報》,5月4日,14版。
——— (1996f)。〈台灣小劇場研討會四天研討會過程,七篇論文四場座談會,參與人次逾千,發言人次逾百,交相詰辯,激情落幕,文建會給予深遠祝福〉。《民生報》,5月6日,14版。
——— (1996g)。〈小劇場,新姿采:兩個新生團體入目,同時登場爭取目光〉。《民生報》,12月12日,19版。
——— (1997a)。〈華山特區作為藝文特區,藝文界人士展開爭取行動〉。《民生報》,7月14日,19版。
——— (1997b)。〈期待零點一秒的超越〉。《表演藝術》,12月,60期,頁34-35。
——— (1999a)。〈日本野戰之月帳篷劇團,將呈現獨特的劇場美學〉。《民生報》,8月9日,5版。
——— (1999b)。〈摸索向極限,遊走於邊緣:劉守曜劇場經驗請觀眾一齊分享〉。《民生報》,9月9日,6版。
——— (1999c)。〈小劇場第二次復興運動近了〉。《民生報》,12月29日,6版。
Chi We-jan (紀蔚然) (1996)。〈歷史脈絡中的小劇場〉。《表演藝術》,9月,47期,頁98-99。
Chi Ya-mei (祁雅媚) (2000)。〈我的身體,我的劇場:從「臨界點」阿忠到「柳春春」阿忠〉。《表演藝術》,11月,95期,頁44-46。
Chiang Shih-fang (江世芳) (1995a)。〈這次,輪到「我有話要說」的小劇場豎耳聆聽了〉。《中國時報》,8月24日。
——— (1995b)。〈前陣子激起爭議的臨界點劇象錄作品「瑪莉瑪蓮」,即將捲土重來〉。《中國時報》,09月27日。
——— (1995c)。〈小劇場老了?從政治解嚴後到現在,小劇場運動持續十年,究竟累積了什麼成果?〉。《中國時報》,11月24日。
——— (1996a)。〈臨界點新戲「日蓮」〉。《中國時報》,01月05日。
——— (1996b)。〈臨界點「日蓮」劇評〉。《中國時報》,01月17日。
——— (1996c)。〈天使已不在人間〉。《中國時報》,08月30日。
——— (1996d)。〈「扮裝」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中國時報》,09月29日。
——— (1996d)。〈劉守曜發表新戲「鏡修羅」主題延續「雌雄同體」與「善惡共生」〉。《中國時報》,12月10日。
——— (2000)。〈王墨林,這是你的責任—看過《2000‧新肉體主義宣言》後寫給他的一封信〉。《表演藝術》,5月,89期,頁92-93。
Chinatimes《中國時報》(1994)。〈事藝術事件頻生衍成「新聞」,再來是喧騰一時的「骨迷宮」,事藝術事件頻生衍成「新聞」〉。12月29日。
Chiu Tien (邱婷) (1990)。〈舞蹈劇場新嘗試,直闖心靈〉。《民生報》,1月4日,14版。
Commercial Times《工商時報》(1996a)。〈喜愛「臨界點」劇團作品的觀眾實在是蠻幸福的〉。01月06日。
Chung Chiao (鍾橋) (1992)。〈表演藝術?還是表演者的藝術?〉。《表演藝術》,10月,試刊號,頁16-17。
Chung Ming-der (鍾明德) (1994)。〈抵拒性後現代主義或對後現代主義的抵拒:台灣第二代小劇場的出現和後現代劇場的轉折〉。《中外文學》,23卷,5期,頁106-135。
——— (1999)。《台灣小劇場運動史》。臺北:揚智。
Chung Ming-der (鍾明德),Wang Mo-lin (王墨林),Wang Yui-hui (王友輝) (1993)。〈九二年實驗劇展彙評〉。《表演藝術》,2月,4期,頁70-78。
Chou Mei-hui (周美惠) (1994a)。〈骨迷宮裸演牽引老話題,藝術與色情戰何時休—後舞踏表演祭可能走進牛肉場作個反諷秀〉。《聯合報》,1月15日,25版。
——— (1994b)。〈賴和,謝雪紅登上舞臺:與觀眾對話台灣史〉。《聯合報》,3月30日,25版。
——— (1994c)。〈比利時我們來了,白水原創性十足〉。《聯合報》,5月2日,35版。
——— (1994d)。〈比利時,我們來了,兩岸三地藝術,布魯塞爾大會師:臨界點亦宛然,前衛傳統同時出擊〉。《聯合報》,5月2日,35版。
——— (1994e)。〈文化辯證卅生命探索,同志光陰直挑核心泯滅人性:「臨界點」演出特到相關地點見習〉。《聯合報》,9月15日,35版。
——— (1995a)。〈女性文化大體檢卅2—羅杉情事:顛覆男性本位美學!〉。《聯合報》,3月8日,35版。
——— (1995b)。〈瑪莉瑪蓮臨界點淬取自「戀人絮語」,藉兩個女演員探索人與人的距離〉。《聯合報》,4月8日,35版。
——— (1995c)。〈詹慧玲,走在前衛尖端:劇場女遊俠體內能量十足〉。《聯合報》,5月29日,35版。
——— (1995d)。〈奧瑞斯提亞:飆戲,由老人劇團來演,可望自由開花〉。《聯合報》,7月11日,35版。
——— (1995e)。〈歡送溫吉興,送上藍飛機〉。《聯合報》,9月06日,35版。
——— (1995f)。〈全裸,衝破官方禁區— 一九九五身體表演祭,請來日本的霜田誠二,雕塑般肢體充滿的詩意〉。《聯合報》,9月15日,35版。
——— (1995g)。〈另類劇場的生與死(上)—臨界點讓小劇場走到了臨界點?〉。《聯合報》,12月11日,35版。
——— (1995h)。〈另類劇場的生與死(下)—有戲大家看大家演〉。《聯合報》,12月12日,35版。
——— (1996a)。〈日蓮,肢體探觸涅槃:田啟元為阿忠量身訂製〉。《聯合報》,01月05日,35版。
——— (1996b)。〈田啟元,小劇場尖兵:國外邀演行程已排到年底,經濟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來,熱心友人想為他開畫展,賣畫紓困〉。《聯合報》,6月3日,35版。
——— (1996c)。〈小劇場將何去何從?〉。《聯合報》,9月2日,35版。
——— (1998)。〈同志議題帶來商機?〉。《聯合報》,6月17日,14版。
——— (1999)。〈劉守曜的新作,是舞還是戲?〉。《聯合報》,9月12日,14版。
Chou Hui-ling (周慧玲) (2002)。〈演出好不燦爛,說真理箇艱難?—當代美學論述的失語症〉。《表演藝術》,7月,115期,頁20-23。
——— (2003)。〈劉守曜訪談〉。訪談日期:4月21日。
——— (2004)。〈菁英論述與官方政策的共生與悖離:台灣現代劇場論述的跨文化挪用問題初探〉。《正典的生成:台灣文學國際研討會》。2006年2月7日取自http://www.cecs.nctu.edu.tw/record/ec11-5/01.pdf。
Chou Yi-chang (周逸昌),Tian Chi-yuan (田啟元),Peng Ya-ling (彭雅玲),Yen Hung-ya (閻鴻亞) (1996)。〈座談三:身體﹑語言與意識型態〉。《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227-250。
ETI-TW (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2004a)。〈王墨林個人簡介〉。2006年9月23日取自Electronic Theatre Intermix in Taiwan (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http://eti-tw.com/eti/showpage.php?page=artist.phtml&artistID=21。
——— (2004b)。〈劉守曜個人簡介〉。2006年12月16日取自Electronic Theatre Intermix in Taiwan (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http://www.eti-tw.com/
——— (2004c) 。〈陳梅毛個人簡介〉。2007年7月28日取自Electronic Theatre Intermix in Taiwan (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http://www.eti-tw.com/
Fu Yu-hway (傅裕惠) (1998a)。〈急流「勇進」的航程〉。《表演藝術》,5月,65期,頁54-55。
——— (1998b)。〈變與不變中完成自我〉。《表演藝術》,9月,69期,頁46-53。
——— (1999)。〈小劇場承受之「輕」—評「放風藝術節」的幾項演出〉。《表演藝術》,9月,81期,頁76-78。
——— (2002)。〈翻轉迭變,只問何為自我:王墨林與台灣小劇場〉。《表演藝術》,3月,111期,頁18-20。
Ho Yi-fan (何一梵) (1993)。〈失去輔翼的前衛表演:《一個少尉軍官與他的二十二道金牌》〉。《表演藝術》,3月,5期,頁107-108。
Hsiao Hui-wen (蕭慧文)。《吸引人的身體—從梅洛龐蒂和葛羅托斯基談表演身體的主體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Hsieh Tung-ning (謝東寧) (2001)。〈山窮水盡?柳暗花明?〉。《表演藝術》,3月,99期,頁32-37。
Hsu Kai-chen (徐開塵) (1994)。〈熱門風潮:究竟怎麼看舞踏﹖這種前衛沒摔掉傳統〉。《民生報》,04月06日,14版。
Huang Chieh-yeh (黃建業),Chung Ming-der,Wang Mo-lin, Wang Yu-hui (王友輝) (1993)。〈九二年實驗劇展匯評〉。《表演藝術》,2月,4期,頁70-91。
Huang Li-ju (黃麗如) (2001)。〈美好的仗還會打下去〉。《表演藝術》,12月,108期,頁16-17。
Huang Ming-fang (黃明芳) (1994)。〈滿口前衛、滿腦封建—拆解骨迷宮之謎〉。《表演藝術》,5月,19期,頁22-25。
Huang Shu-ya (黃蜀雅),Li Chun-chih (李俊治),Lin Li-hsien (林麗仙) (2005)。〈歌仔戲的形成:台灣土生土長的戲曲—歌仔戲〉。2006年11月26日取自http://tsw.hhups.tp.edu.tw/opera/opera.html。
Hung Huang (洪荒) (1998)。〈肢體卅舞蹈及動作卅舞步的越界:從《肌肉的記憶是最持久的…》談起〉。《民生報》,12月16日,19版。
Juan Mei-hui (阮美慧) (1999) 。〈解嚴前後台灣小劇場「運動」考察:1986~1990〉。《雲漢學刊》,6月,6期,頁59-81。
Kang Wen-ling (康文玲),Chou Yi-Chang(周逸昌),Tian Chi-yuan (田啟元),Peng Ya-ling (彭雅玲),Yen Hung-ya (閻鴻亞) (1996)。〈身體、語言與意識型態座談紀錄〉。《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1986-1995台灣小劇場》。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27-250。
Kua Hsing-chung (郭行中) (1989)。〈現代劇場巡禮:小劇場大觀〉。《聯合報》,1月9日,21版。
Lai Hui-hsun (賴慧勳) (1994)。〈《零》的甜蜜蜜經驗〉。《表演藝術》,4月,18期,頁64。
Lai I-chung (賴怡忠) (2003)。〈從「安保世代」向「團塊世代」過渡的日本政黨政治〉。2008年5月28日取自「台灣智庫」http://taiwanthinktank.org/ttt/servlet/OpenBlock?Template=Article&lan=tc&category_id=38&article_id=168&BlockSet=
Lai Ting-heng (賴廷恆) (1999)。〈「小亞細亞」增添舞蹈網路,前衛身體登臨臺北站,台港日創作者同台共振〉。《中國時報》,9月9日。
——— (2000)。〈文化氣候難適應,身體氣象想關門,王墨林稱是最後一場匯演〉。《中國時報》,3月7日。
Li Hsian-yang (李曉陽)(1995)。〈除了勇敢、大膽,有沒有原創?〉。《表演藝術》,7月,33期,頁50-57。
Li Huan-hsiun (黎煥雄) (1995)。〈滑落之前,傾斜之後:1994有關歷史記憶的三或四個演出的非常狂想〉。《表演藝術》,2月,28期,頁18-19。
——— (1996)。〈直叫人生氣〉。《民生報》,08月30日,14版。
Li Ya-mei (李亞梅)(1990)。〈優劇場:現代劇場下鄉學藝,推動鄉民劇場〉。《民生報》,7月23日,14版。
Li You-hsin (李幼新) (1996)。〈小劇場與社會禁忌—我在小劇場裡什麼也沒看到〉。《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162-176。
Liang Tai-chi (梁岱琦) (1993)。〈當代劇場透視:歡迎目連來看戲〉。《聯合晚報》,8月29日,15版。
Liao Pao-yi (廖抱一) (1994)。〈有一種群體生命力,發展每個人的生命特質:臨界點是個獨立的共同體〉。《民生報》,6月24日,14版。
Liao Ying-chih (廖瑩芝) (2000)。《九0年代臺北同志戲劇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Lin Poa-yuen (林寶元)(1992)。〈爭戰還不夠殘酷:《漠˙水鏡記》觀後〉。《表演藝術》,12月,2期,頁86-92。
Lin Ching-yun (林靜芸),Chien Ming-hui(簡明輝),Wang Mo-ling(王墨林),Wu Chung-wei(吳中煒),Chen Mei-moa(陳梅毛),Chan Hui-ling(詹慧玲),Li Huan-hsiun(黎煥雄)等 (1996)。〈諸神退位,群魔開始亂舞?—小劇場工作者座談會〉。《表演藝術》,1月,頁18-30。
Lin Ke-huan (林克歡),Chang Hui (張輝),Huang Chien-yeh (黃建業) (1993)。〈兩岸三地前衛戲劇會談〉。《表演藝術》,9月,11期,頁60-66。
Lin Ming-chien (林明謙) (1994)。〈兩個女人的發生練習—《隆鼻失敗的ㄚㄚ作品1、2號》〉,《表演藝術》,4月,18期,頁63。
Lin Wen-pei (林文珮) (1993)。〈假面與空席:從劉守曜《觀自在》展演彈小劇場創作與轉型〉,《表演藝術》,5月,7期,頁122-123。
Liu Chang-jang (劉昶讓)(2005)。《優劇場溯計畫的理念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Liu Ching-min (劉靜敏) (1993)。〈優之路:追溯東方的生命特質〉。《表演藝術》,7月,9期,頁75-76。
——— (1995)。〈優人的身體:東方的大自然〉。《表演藝術》,6月,35期,頁20-22。
Liu Ching-min (劉靜敏) &Wang Mo-lin (王墨林) (1996)。〈台灣劇場有沒有「身體」?〉。周思芸&李立亨紀錄。《表演藝術》,5月,43期,頁61-64。
Liu Hsing-yi (劉行一)(1996)。〈「破爛」不只作為一個形容詞〉。《表演藝術》,1月,39期,頁29-31。
Lu Chien-ying (盧健英) (1994a)。〈教育部國際文教處昨天正式通知身體氣象…〉。《中國時報》,1月27日。
——— (1994b)。〈藝術政治年〉。《表演藝術》,2月,26期,頁5-7。
——— (1994c)。〈愛「搔癢」的前衛編導〉。《表演藝術》,6月,20期,頁74-75頁。
——— (1994d)。〈「同性戀」成為世紀末最擾嚷的話題〉。《中國時報》,8月17日。
——— (1995)。〈臨界點劇象錄今年夏天推出的「瑪莉瑪蓮」〉。《中國時報》,9月27日。
Lu Hsien-ma (盧獻馬) (1995)。〈尋求出路的表面張力〉。《表演藝術》,2月,28期,頁12-13。
Ma Sen (馬森) (1994)。《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臺北:書林
——— (1996)。〈八0年以來的台灣小劇場運動〉。《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1986-1995台灣小劇場》。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19-28。
Min Sheng Daily《民生報》(1986a)。〈「奶精儀式」爬行人行道,「試爆子宮」大嘆紅磚破〉。12月28日,4版。
——— (1986b)。〈演些「不算戲」的戲給路人看:「洛河展意」劇團闖進鬧區人群—看的人『不知情』,演的人『測人性』〉。7月24日,9,版。
——— (1986c)。〈「洛河展意」效果脫軌,「交流道」惹出火爆場面〉。7月27日,9版。
——— (1988a)。〈搬一齣戲到蘭嶼過年去,反核報告劇準備就緒〉。2月15日,09版。
——— (1988b)。〈討論同性戀生活,「毛屍」角度多元化〉。9月18日,11版。
——— (1988c)。〈夜浪拍案將演裸戲〉。11月19日,11版。
——— (1989a)。〈劇本審查不合時宜,劇場作者要求廢除〉。4月13日,10版。
——— (1989b)。〈訓練演員打拳練劍,兩劇坊推行肢體演出〉。7月10日,11版。
——— (1989c)。〈選戰白熱化,大家變「戲法」— 劇場人士投身前線,首開以「劇」輔選先例〉。8月20日,10版。
——— (1989d)。〈尋找鍾馗的足跡,優劇場下鄉溯源〉。9月29日,11版。
——— (1994a)。〈不忍以藝術試法,裸體問題別有所思〉。1月21日,14版。
——— (1994b)。〈小劇場文化的成就與反省〉。1月23日,2版。
——— (1995)。〈水幽,飽滿的意象很懾人〉。11月11日,14版。
Ping Heng (平珩),Wang Mo-lin (王墨林),Wu Wen-tsui (吳文翠),Li Huan-hsiun (黎煥雄),Yen Hung-ya (閻鴻亞),Chi We-jan (紀蔚然),Chiang Hui-hien (蔣慧仙),Chin Shih-fang (江世芳)。(1996)。〈水痘出完了嗎?—「現代劇場研討會」檢討會〉。《表演藝術》,8月,45期,頁25-28。
Shih Li (施立) (1999a)。《生命的臨界點—田啟元的劇場十年(1986-1996)》。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藝術學院。
——— (1999b)。〈「噹!莎士比亞遇上小劇場」之哈母雷特的最後一夜〉。《中國時報》,9月15日。
Su Hei (素黑) (1994)。〈中港臺藝術的文化身份:從布魯塞爾藝術節的三個劇場談起〉。《表演藝術》,8月,22期,頁45-49。
Teng Wei-wei (鄧蔚偉) (1994年)。〈後舞踏找舞臺鬧得不歡而散,主辦人求助文建會〉。《聯合報》,1月18日,25版。
Tian Chi-yuan (田啟元) (1994a)。〈兩藝匯流的創作底蘊:舞蹈戲劇《魔宴彌撒》導演手記〉。《表演藝術》,6月,20期,頁76-79。
——— (1994b)。〈比利時行後感:兼記《白水》的演出〉。《表演藝術》,8月,22期,頁50-51。
——— (1996a)。〈給劇場同志的一封公開信〉。《表演藝術》,2月,40期,頁88。
——— (1996b)。〈到了我這個年紀還在漂泊…〉。《表演藝術》,10月,47期,頁64-66期。
United Daily News《聯合報》(1986a)。〈奶精儀式強暴瑪丹娜,年輕人演出新潮戲劇〉。12月27日,12版。
——— (1986b)。〈奶精儀式前衛演出 昨天造成詭異景觀〉。12月28日,12版。
——— (1988a)。〈小劇場行動到蘭嶼—結合社會運動跨出新步〉。2月09日,17版。
——— (1988b)。〈優劇場美學策進會:理論與肢體同步出擊〉。6月26日,5版。
——— (1988c)。〈優劇場並非貧窮劇場:劉靜敏指片面歸類不公平〉。7月11日,4版。
——— (1988d)。〈以性暗喻為特色舞臺劇,夜浪拍案取消裸戲〉。12月09日,24版。
——— (1989a)。〈魏京生熱潮又掀起一波,臨界點推出王芭彈予魏京生〉。3月20日,11版。
——— (1989b)。〈舞臺劇過火,藝文界生波:重審魏京生被迫縮水,優劇場演員蒙口抗議〉。4月1日,4版。
——— (1989c)。〈尋找鍾馗,溯中國肢體語言,破文化殖民瓶頸:《優劇場》第一階段計畫獲得文建會贊助〉。8月1日,28版。
——— (1990a)。〈劉守曜開個人舞展—菩薩天蠻連跳六場〉。6月22日,17版。
——— (1990b)。〈謝喜納參觀優劇場:民族藝生徵選名單未敲定〉。8月11日,17版。
——— (1993)。〈劉守曜唱獨腳戲,「觀自在」一人挑大樑〉。2月8日,18版。
——— (1996)。〈自編自導自演—劉守曜推鏡修羅〉。12月13日,35版。
Wang Fen-lan (王芬蘭) (1998)。〈肌肉的記憶是最持久的…,劉守曜跳出內心的覺醒〉。《民生報》,12月9日,19版。
Wang Mo-lin (王墨林) (1987)。〈一群肉體叛亂者—繼1986的「觀念表演藝術」〉。《文星》,3月,105期,頁18-19。
——— (1992a)。《都市劇場與身體》。臺北:稻香。
——— (1992b)。〈前衛藝術的身體論〉。《雄師美術》,5月,255期,頁52-57。
——— (1993a)。〈劇場新人類的誕生—從「發條橘子」的兩場演出談起〉。《表演藝術》,2月,4期,頁109-111。
——— (1993b)。〈男體當自強〉。《聯合報》,2月11日,29版。
——— (1993c)。〈男變女,女變男—顛覆傳統性秩序〉。《聯合報》,2月27日,41版。
——— (1993d)。〈劇評—果陀劇場:淡水小鎮—劇場是在跟誰說話?〉。《民生報》,3月29日,14版。
——— (1993e)。〈體罰是為了洗誰的性靈?〉。《聯合報》,4月11日,41版。
——— (1993f)。〈你是男人還是女人?〉。《聯合報》,4月22日,44版。
——— (1993g)。〈當「對話語言」顛覆臺上台下的穩定關係,「肢體語言」似乎變得落伍〉。《聯合報》,8月26日,11版。
——— (1993h)。〈立院劇場,政治戲碼強強滾〉。《聯合報》,9月29日,11版。
——— (1993i)。〈劇評:聽新版“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想想“大眾文化”與前衛本質—只有說話,沒有聲音〉。《民生報》,10月10日,14版。
——— (1994a)。〈是壞廚師還是壞廚房?—「骨迷宮」之後〉。《表演藝術》,5月,19期,頁21-25。
——— (1994b)。〈我從布魯塞爾回來以後…〉。《表演藝術》,8月,22期,頁56-60。
——— (1994c)。〈表演藝術? 激進抗爭?〉。《民生報》,10月10日,14版。
——— (1994d)。〈舞評:流浪者之歌,艱難的實驗〉。《民生報》,11月06日,14版。
——— (1995a)。〈從心開始〉。2006年4月8日取自http://yaoyiwei.tnua.edu.tw/memo/memo65.htm
——— (1995b)。〈舞蹈不是血統保證書—對關於「民族舞蹈」一則報導之回應〉。《中國時報》,5月12日。
——— (1996a)。〈小劇場的成長與消失—小劇場使是一場「表演」或是一場「運動」?〉。《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101-117。
——— (1996b)。〈裸體表演爭議的終結〉。《表演藝術》,1月,39期,頁21-23。
——— (1996c)。〈身體的意象—身體從暴力中成形〉。《聯合報》,6月17日,43版。
——— (1996d)。〈劇評:家族人的黑暗之心〉。《民生報》,6月27日,14版。
——— (1996e)。〈民生劇評:流放的身體 錯置的記憶〉。《民生報》,12月09日,19版。
——— (1996f)。〈民生劇評:重現江湖的文本秘笈〉。《民生報》,12月16日,19版。
——— (1997a)。〈讓身體落實—舞蹈、小劇場與身體〉。《表演藝術》,3月,52期,頁48-50。
——— (1997b)。〈除了看不懂,還有什麼?〉。《民生報》,3月10日,19版。
——— (1997c)。〈後現代,還要玩下去嗎?〉。《民生報》,4月14日,19版。
——— (1997d)。〈民生劇評:唯有沒完沒了的對抗〉。《民生報》,5月12日,19版。
——— (1997e)。〈民生劇評:生產藝術方式,決定藝術風格,南北異質的情境與難得一見的呈現〉。《民生報》,7月02日,19版。
——— (1998a)。〈孤寂的肉體之旅〉。《民生報》,3月9日,19版。
——— (1998b)。〈天火焚館錄,省美館''不破不立''迷人的隱喻與況味〉。《民生報》,8月26日,19版。
——— (1998c)。〈舞評:在呼吸中找到生命的悲傷〉。《民生報》,11月22日,19版。
——— (1999a)。〈前衛藝術的出路在哪裡?鹿港裝置藝術事件我見我思〉,《民生報》,4月5日,19版。
——— (1999b)。〈表演評論:表演工作坊《十三角關係》— 商業劇場需要怎樣的批評觀點?〉。《民生報》,4月20日,19版。
——— (1999c)。〈林懷民''白''新版,林秀偉''蛹舞''—身體觀的文化話語〉。《民生報》,5月31日,5版。
——— (1999d)。〈寫在羊皮紙上的歷史:《台灣小劇場運動史》的歷史幻視〉。《表演藝術》,10月,82期,頁58-63。
——— (1999e)。〈「野戰之月」的左翼劇場美學〉。《表演藝術》,11月,83期,頁83-85。
——— (1999f)。〈劇場國家化的社區營造〉。原刊於《左翼雜誌》,11月30日,1期。2006年2月2日取自「苦勞論壇」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178
——— (2000a)。〈共同體內部的排除構造〉。原刊於《左翼雜誌》,1月31日,1期。2006年2月2日取自「苦勞論壇」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204
——— (2000b)。〈身心落何方?—「新東方肢體觀的檢驗與展望」座談會〉。《表演藝術》,2月,86期,頁24-29。
——— (2000c)。〈舞踏,昨日漸行暗去的身影—在看永子與高麗的表演有感〉。《表演藝術》,7月,91期,頁65-67。
——— (2000d)。〈「年輕」是新台灣人的身體像嗎?—從「歷史性」談創作風格與政治經濟學的關係〉。《表演藝術》,9月,93期,頁70-72。
——— (2001)。〈台灣80~90年代戒嚴與前解嚴期的表演藝術簡史〉。《典藏今藝術》,5月,104期,頁80-82。
——— (2002)。〈「當代」急驚風遇上「傳統」慢郎中—鬼太鼓與優人神鼓之比較〉。《表演藝術》,9月,117期,頁51-53。
Wang Ya-ling (王亞玲) (1994a)。〈「骨迷宮」,裸體演出的風波〉。《中國時報》,1月19日。
——— (1994b)。〈今年的台灣小劇場將掀`起一陣「玩身體」的旋風〉。《中國時報》,1月25日。
——— (1994c)。〈身體氣象館因「骨迷宮」的裸體表演,一直跟體制的官方纏鬥…〉。《中國時報》,1月27日。
——— (1994d)。〈舞臺上的裸體藝術〉。《表演藝術》,5月,19期,頁11-14。
——— (1994e)。〈一九八八年政治解嚴後,小劇場很喜歡用「政治劇場」的語彙〉。《中國時報》,10月23日。
——— (1994f)。〈小劇場「臨界點劇象錄」在「人間劇展」推出「阿女—白色瑪格麗特」〉。《中國時報》,11月1日。
——— (1995a)。〈瑪莉瑪蓮熱演中〉。《中國時報》,6月13日。
——— (1995b)。〈詩與動作的交響詩:田啟元之臨界點〉。《中國時報》,6月29日。
——— (1997)。〈台灣小劇場的女性導演,魏英娟〉。《中國時報》,9月17日。
Wang Yu-hui (王友輝)(1999)。〈繽紛的記憶花園:光之片刻表演會社《差異˙共振#2》〉。《民生報》,9月13日,5版。
——— (2002)。〈表演世家的開始:台灣劇場表演訓練的演進〉。《表演藝術》,8月116期,頁37-42。
Wang Yu-ling (王玉玲) (1994a)。〈骨迷宮'' 裸舞,演出觸礁〉。《聯合報》,1月19日,5版。
———(1994b)。〈骨迷宮裸舞演出生變,主辦者不保證明天能公演〉。《聯合報》,1月26日,5版。
Wu Cheng-fu (吳正甫) (1996)。〈破爛老公公—吳中煒〉。《表演藝術》,1月,39期,頁32。
——— (1996)。〈廢墟裡的革命遊戲〉。《表演藝術》,2月,40期,頁86-87。
Wu Chun-hui (吳俊輝) (1994)。〈甜入心底,滋味黏蜜?—關於「甜蜜蜜」的角色扮演雨媒體之間的一些問號〉。《表演藝術》,4月,18期,頁60-62。
——— (1994)。〈永遠不斷地發生—從「甜蜜蜜」到「臺北破爛生活節」〉。《表演藝術》,11月,25期,頁66。
Wu Jing-jyi (吳靜吉),Chi We-jan (紀蔚然),Zhang Hui (張輝),& Li Huan-hsiun (黎煥雄) (1996)。〈座談會四:小劇場的困境與出路〉。《1986-1995 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251-272。
Yeh Su-ling (葉素伶)(2004)。《台灣小劇場運動中的葛羅托斯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Yen Hung-ya (閻鴻亞) (1995)。〈不夠殘酷—1994台灣劇場的激流倒影〉。《表演藝術》,2月,28期,頁14-17。
——— (1995)。〈縱浪大化中,欣赴喜與懼:田啟元及其《水幽》〉。《表演藝術》,8月,34期,頁71-72。
——— (1996)。〈民國84年的台灣小劇場卅序篇〉。《工商時報》,03月08日。
Yen Hung-ya (閻鴻亞), Wang Mo-lin (王墨林),Chi We-jan (紀蔚然),Damien Cheng (小西),Liang Wen-tau (梁文道) (2000)。〈世紀交替承受「輕」:記「臺北小劇場年終藝術節」港臺劇評人座談會〉。《表演藝術》,4月,88期,頁92-95。
Yin Wei-wei (尹唯緯) (1994) 。〈「事件」記甜蜜蜜之《前戲》〉。《表演藝術》,4月,14期,頁64-65。
Yu Shan-lu (於善祿) (2003)。〈「書寫」王墨林的身體觀:兼誌「身體氣象館」〉。《藝術評論》,14期,頁76-101。
Ⅲ. Visual Reference:
Liu Shou-yao (劉守曜) (Director & Performer) (1990, June 24). Tian Man of Bodhisattva (菩薩天蠻) [Play]. Taipei: U Theatre.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 Performer) (1993, February 11). Sight of Freedom (觀自在) [Play]. Taipei: Taipei Dignity (臺北尊嚴).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Makoto Matsushima (松島誠) (Director)& Liu Shou-yao (Performer) (1999, September 10). Discrepancy, Resonance#2[Play]. Taipei: Crown Theatre (臺北皇冠小劇場).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Tian Chi-yuan (田啟元) (Director) (1988, Sept.29). Love Homosexual in Chinese (毛屍). [Play]. Taipei: the Lan-ling Theatre Company (蘭陵劇坊).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88, Dec.10). When the Night Waves Strike the Shore (夜浪拍岸). [Play]. Taipei: Crown Theatre (臺北皇冠小劇場).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93, April 1). Breathing (平方). [Play]. Taipei: N/A.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93, July 1). The White Tide (白水). [Play]. Taipei: N/A.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93, Sept.). White Marguerite. [Play]. Taipei: N/A.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95, April 14). Mary and Marlin. [Play]. Taipei: the Critical Point Theatre Phenomenon.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95, May). Water Spirit (水幽). [Play]. Taipei: the Critical Point Theatre Phenomenon.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96, Jan.5). The Lotus of Daylight and the Island of Murmuring (日蓮‧喃喃自語的島). [Play]. Taipei: the Critical Point Theatre Phenomenon.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論文全文檔清單如下︰
1.電子全文(1733.296K)
(電子全文 已開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