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Ⅰ. English Reference: Aronson, Arnold (2000). American Avant-garde Theatre: A History. New York: Routledge. Artaud, Antonin (1958). The Theater and Its Double (Mary Caroline Richards, Trans.). New York: Grove Press, Inc.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38). Bourdieu, Pierre (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Massachusetts: UP of Harvard. Brook, Peter (1987). The Shifting Point: 40 years of Theatrical exploration 1964-1987. London: Methuen. Bulter, Judith (1990). "Performative Acts and Gender Constitution: An Essay in Phenomenology and Feminist Theory." Performing Feminisms: Feminist Critical Theory and Theatre. Ed. Sue-Ellen Case.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P. --- (1993). Bodies that matter : on the discursive limits of "sex." New York :Routledge. --- (1999)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New York: Routledge. Davis, Lenard J.(1995). Enforcing Normalcy: Disability, Deafness, and the Body. London: Verso. Featherstone, Mike, Mike Hepeworth, and Bryan S. Turner (1991). Ed. The Body—Social Process and Cultural Theor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Finburgh, Clare (2007). “Artaud Clare Finburgh Lecture Notes”. Retrieved May 30, 2008, from the web page of Centre for Theatre Studies, University Essex: http://courses.essex.ac.uk/th/th141/ Foucault, Michel (1979).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New York: Vintage. --- (1980).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 1. New York: Vintage Books. Hopkins, Patrick D. (1998). Ed. Sex/Machine: Reading in Culture, Gender, and Technology. Bloomington: UP of Indiana. Knapp, Bettina L. (2003). “Artaud & the Balinese Theater”. Retrieved August 2, 2007, from The Philosopher’s Stone Web Site: http://www.strangemusic.com/philostone.htm Lepechi, Andre (2004). Ed. Of the Presence of the Body. Middletown: UP of Wesleyan. Schechner, Richard (1985). Between Theatre: Anthropology. Philadelphia: UP of Pennsylvania. --- (2002). Performance Studies: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Routledge. Sellin, Eric (1975). The Dramatic Concepts of Antonin Artaud. Chicago: UP of Chicago. Shilling, Chris. (1993). The Body and Social Theor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 (2003). The Body and Social Theory. 2e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Turner, Bryan S (1996). The Body and Society. 2e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Watson, Ian. (1993). Toward a Third Theater: Eugenio Barba and the Odin Teatret.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Wikipedia. “Performance Arts”. Retrieved October 22, 2007, from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rforming_art Ⅱ. Chinese Reference: Chan Hui-ling (詹慧玲)。(1996a)。〈田啟元,凝聚了臨界點:愛滋病對他而言是創作的動力,劇團從不隱瞞他的病〉。周惠美記錄整理。《聯合報》,9月2日,35版。 ——— (1996b)。〈一封給田啟元的信〉。《中國時報》,9月5日。 Chang Meng-jui (張夢瑞)(1990a)。〈優劇場巡演:七彩溪水落地掃,走向社區戶外演戲〉。《民生報》,10月6日,14版。 ——— (1990b)。〈鄉下演戲,鄉親參與:七彩溪水落地掃,虎尾街頭添盛況〉。《民生報》,10月7日,14版。 ——— (1990c)。〈七彩溪水落地掃,本土新音樂上陣〉。《民生報》,11月29日,14版。 ——— (1991)。〈戴上面具怎樣演戲?”狂言”名師應邀教戲〉。《民生報》,9月20日,14版。 Chang Pi-yu (張必瑜) (1989a)。〈「歌功頌德,長鞭四十裏」,「臨界點」劇團臨界點演出:「二二八」事件要演野台〉。《聯合報》,2月18日,3版。 ——— (1989b)。〈《呼叫北平,重審魏京生戲劇專輯》:台灣政治劇場萌芽了?〉。《聯合報》,3月29日,12版。 ——— (1989c)。〈先做一個現代的中國演員〉。《聯合報》,8月9日,28版。 ——— (1990a)。〈溯卅一路尋至彼岸,鍾馗找到了儺:優劇場深入西南山區,回來辦儺戲大展〉。《聯合報》,3 月9日,17版。 ——— (1990b)。〈優劇場:七彩溪水落地掃〉。《聯合報》,8月23日,8版。 ——— (1990c)。〈七彩溪水落地掃,在虎尾新興宮首演〉。《聯合報》,9月29日,8版。 ——— (1990d)。〈七彩溪水落地掃台大版:陳明章穿插劇中現身說法〉。《聯合報》,11月29日,8版。 Chang Po-shun (張伯順) (1992a)。〈檳榔的封印,十足專業性出限制級〉。《聯合報》,3月29日,31版。 ——— (1992b)。〈鼓鳴山風相唱和,文姬歸漢將開鑼:漠˙水鏡記,優劇場山中傳奇〉。《聯合報》,10月25日,18版。 ——— (1994a)。〈骨迷宮事件(1)—裸演移至專業場所,育部正式發文〉。《聯合報》,1月27日,25版。 ——— (1994b)。〈骨迷宮件(3)—王墨林:塵埃落定後,盼能喚起省思〉。《聯合報》,01月27日,25版。 Chen Mei-moa (陳梅毛)。(1995)。〈美學進駐個體,錯亂的一年—對《表演藝術》二月號之「不夠殘酷」與「滑落說」的反應〉。《表演藝術》,4月,30期,頁88-89。 ——— (1996a)。〈小劇場演員訓練方法報告:「四身當道」—四種表演體系路線的思考〉。《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120-137。 ——— (1996b)。〈「一場即將消失的風暴?」— 紀念田啟元〉。2006年12月1日取自http://walker.cyberstage.com.tw/artcl02.htm ——— (1996c)。〈從不良的體制中卯力幹起—從四流巨星藝術節談起〉。《表演藝術》,1月,39期,頁25-27。 ——— (1996d)。〈甜的?酸的?還是發臭的?台灣劇場的三種味道和聞久了的冷漠〉。文章發表日期:3月5日。2006年2月2日取自http://walker.cyberstage.com.tw/artcl09.htm Chen Pei-chen (陳珮真) (1994)。〈人間劇展:五種歷史詮釋法和六個殊異的劇團〉。《表演藝術》,9月,23期,頁18-23。 Chen Shu-ying (陳淑英)(2006)。〈逝世十週年:同志議題代表作獲重視,田啟元「白水」兩岸不約而同演出〉。《中國時報》,12月1日,D8版。 Chen Wei-Cheng (陳偉誠) (1998)。〈里程碑:寂靜地奔跑—與葛羅托斯基工作的過程〉。厲復平採訪與整理。《表演藝術》,4月,76期,頁86-89。 Chen You-chun (陳幼君)(1993a)。〈以身體行動軌跡,傳達”意在形外”:劉守曜演出”觀自在” 〉。《民生報》,2月6日,14版。 ——— (1993b)。〈開發戲劇的美學形式,優劇場展現五年歷程〉。《民生報》,7月14 日,14版。 ——— (1994a)。〈舞踏旋風,身體風景:身體氣象館展現另一種視野〉。《民生報》,01月10日,14版。 ——— (1994b)。〈前衛藝術老問題,表演場地出難題—外國人聽了,哈哈大笑〉。《民生報》,1月14日,14版。 ——— (1994c)。〈等"骨迷宮"點頭,前衛可能破天荒〉。《民生報》,1月16日,14版。 ——— (1994d)。〈顧全大局,王墨林發場脾氣〉。《民生報》,1月21日,14版。 ——— (1994e)。〈准演,但來不及找場地〉。《民生報》,1月26日,14版。 ——— (1994f)。〈骨迷宮演員因陋就簡,裸體演一段,赤裸裸藝術性獲肯定〉。《民生報》,1月27日,14版。 ——— (1994g)。〈且聽戲劇工作者,先睹卵熱〉。《民生報》,4月5日,14版。 ——— (1994h)。〈表演工作坊十週年系列—劇變十年戲法大變〉,《民生報》,7月21日,14版。 Chi Hui-ling (紀慧玲) (1990)。〈鄉土情變成民俗熱,劇場行動時空深入草莽〉。《民生報》,8月23日,14版。 ——— (1995a)。〈女裝臨界點:服裝史,穿著感,劇場觀,台灣百年穿著的記憶與創新,挖掘男性世界的女性新思考〉。《民生報》,3月8日,14版。 ——— (1995b)。〈小劇場四齣戲實驗味:”臨界點”爆炸性演出,發表新作,作風好前衛〉。《民生報》,4月8日,14版。 ——— (1995c)。〈新戲,心戲,不設限:優劇場跨海越洋中秋暖身〉。《民生報》,8月2日,14版。 ——— (1995d)。〈逼視誠實情緒,溫吉興說很難演〉。《民生報》,9月6日,14版。 ——— (1995e)。〈身體表演祭沒有尺度,霜田誠二純然袒裎中見精緻〉。《民生報》,9月15日,15版。 ——— (1995f)。〈再見瑪莉瑪蓮,樣子變了:韓家瑜換成秦嘉嫄,劇情一樣出色。《民生報》,9月27日,15版。 ——— (1995g)。〈塑造一個成熟的人文環境—表演藝術界,寵兒與棄嬰,體察與想法〉。《民生報》,11月29日,14版。 ——— (1996a)。〈長詩流瀉出來的戲:臨界點劇象錄新作,這回先在台南亮相,體象新象,遠觀近閱,隨君自取〉。《民生報》,1月5日,14版。 ——— (1996b)。〈不良於行無礙於戲,走進他的戲路歷程:阿忠看戲學戲演戲〉。《民生報》,1月15日,14版。 ——— (1996c)。〈舞踏在那裏,難道是通過這樣或那樣的表演形式,就如此被歸納出某種圖像的?看的人會問,舞的也會問〉。《民生報》,3月3日,14版。 ——— (1996d)。〈台灣現代戲劇研討會明起舉行,小劇場知性回味:白天談學術性話題,晚上看代表舊作〉。《民生報》,5月1日,14版。 ——— (1996e)。〈小劇場自我顛覆—沒有答案的問題籠罩研討會〉。《民生報》,5月4日,14版。 ——— (1996f)。〈台灣小劇場研討會四天研討會過程,七篇論文四場座談會,參與人次逾千,發言人次逾百,交相詰辯,激情落幕,文建會給予深遠祝福〉。《民生報》,5月6日,14版。 ——— (1996g)。〈小劇場,新姿采:兩個新生團體入目,同時登場爭取目光〉。《民生報》,12月12日,19版。 ——— (1997a)。〈華山特區作為藝文特區,藝文界人士展開爭取行動〉。《民生報》,7月14日,19版。 ——— (1997b)。〈期待零點一秒的超越〉。《表演藝術》,12月,60期,頁34-35。 ——— (1999a)。〈日本野戰之月帳篷劇團,將呈現獨特的劇場美學〉。《民生報》,8月9日,5版。 ——— (1999b)。〈摸索向極限,遊走於邊緣:劉守曜劇場經驗請觀眾一齊分享〉。《民生報》,9月9日,6版。 ——— (1999c)。〈小劇場第二次復興運動近了〉。《民生報》,12月29日,6版。 Chi We-jan (紀蔚然) (1996)。〈歷史脈絡中的小劇場〉。《表演藝術》,9月,47期,頁98-99。 Chi Ya-mei (祁雅媚) (2000)。〈我的身體,我的劇場:從「臨界點」阿忠到「柳春春」阿忠〉。《表演藝術》,11月,95期,頁44-46。 Chiang Shih-fang (江世芳) (1995a)。〈這次,輪到「我有話要說」的小劇場豎耳聆聽了〉。《中國時報》,8月24日。 ——— (1995b)。〈前陣子激起爭議的臨界點劇象錄作品「瑪莉瑪蓮」,即將捲土重來〉。《中國時報》,09月27日。 ——— (1995c)。〈小劇場老了?從政治解嚴後到現在,小劇場運動持續十年,究竟累積了什麼成果?〉。《中國時報》,11月24日。 ——— (1996a)。〈臨界點新戲「日蓮」〉。《中國時報》,01月05日。 ——— (1996b)。〈臨界點「日蓮」劇評〉。《中國時報》,01月17日。 ——— (1996c)。〈天使已不在人間〉。《中國時報》,08月30日。 ——— (1996d)。〈「扮裝」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中國時報》,09月29日。 ——— (1996d)。〈劉守曜發表新戲「鏡修羅」主題延續「雌雄同體」與「善惡共生」〉。《中國時報》,12月10日。 ——— (2000)。〈王墨林,這是你的責任—看過《2000‧新肉體主義宣言》後寫給他的一封信〉。《表演藝術》,5月,89期,頁92-93。 Chinatimes《中國時報》(1994)。〈事藝術事件頻生衍成「新聞」,再來是喧騰一時的「骨迷宮」,事藝術事件頻生衍成「新聞」〉。12月29日。 Chiu Tien (邱婷) (1990)。〈舞蹈劇場新嘗試,直闖心靈〉。《民生報》,1月4日,14版。 Commercial Times《工商時報》(1996a)。〈喜愛「臨界點」劇團作品的觀眾實在是蠻幸福的〉。01月06日。 Chung Chiao (鍾橋) (1992)。〈表演藝術?還是表演者的藝術?〉。《表演藝術》,10月,試刊號,頁16-17。 Chung Ming-der (鍾明德) (1994)。〈抵拒性後現代主義或對後現代主義的抵拒:台灣第二代小劇場的出現和後現代劇場的轉折〉。《中外文學》,23卷,5期,頁106-135。 ——— (1999)。《台灣小劇場運動史》。臺北:揚智。 Chung Ming-der (鍾明德),Wang Mo-lin (王墨林),Wang Yui-hui (王友輝) (1993)。〈九二年實驗劇展彙評〉。《表演藝術》,2月,4期,頁70-78。 Chou Mei-hui (周美惠) (1994a)。〈骨迷宮裸演牽引老話題,藝術與色情戰何時休—後舞踏表演祭可能走進牛肉場作個反諷秀〉。《聯合報》,1月15日,25版。 ——— (1994b)。〈賴和,謝雪紅登上舞臺:與觀眾對話台灣史〉。《聯合報》,3月30日,25版。 ——— (1994c)。〈比利時我們來了,白水原創性十足〉。《聯合報》,5月2日,35版。 ——— (1994d)。〈比利時,我們來了,兩岸三地藝術,布魯塞爾大會師:臨界點亦宛然,前衛傳統同時出擊〉。《聯合報》,5月2日,35版。 ——— (1994e)。〈文化辯證卅生命探索,同志光陰直挑核心泯滅人性:「臨界點」演出特到相關地點見習〉。《聯合報》,9月15日,35版。 ——— (1995a)。〈女性文化大體檢卅2—羅杉情事:顛覆男性本位美學!〉。《聯合報》,3月8日,35版。 ——— (1995b)。〈瑪莉瑪蓮臨界點淬取自「戀人絮語」,藉兩個女演員探索人與人的距離〉。《聯合報》,4月8日,35版。 ——— (1995c)。〈詹慧玲,走在前衛尖端:劇場女遊俠體內能量十足〉。《聯合報》,5月29日,35版。 ——— (1995d)。〈奧瑞斯提亞:飆戲,由老人劇團來演,可望自由開花〉。《聯合報》,7月11日,35版。 ——— (1995e)。〈歡送溫吉興,送上藍飛機〉。《聯合報》,9月06日,35版。 ——— (1995f)。〈全裸,衝破官方禁區— 一九九五身體表演祭,請來日本的霜田誠二,雕塑般肢體充滿的詩意〉。《聯合報》,9月15日,35版。 ——— (1995g)。〈另類劇場的生與死(上)—臨界點讓小劇場走到了臨界點?〉。《聯合報》,12月11日,35版。 ——— (1995h)。〈另類劇場的生與死(下)—有戲大家看大家演〉。《聯合報》,12月12日,35版。 ——— (1996a)。〈日蓮,肢體探觸涅槃:田啟元為阿忠量身訂製〉。《聯合報》,01月05日,35版。 ——— (1996b)。〈田啟元,小劇場尖兵:國外邀演行程已排到年底,經濟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來,熱心友人想為他開畫展,賣畫紓困〉。《聯合報》,6月3日,35版。 ——— (1996c)。〈小劇場將何去何從?〉。《聯合報》,9月2日,35版。 ——— (1998)。〈同志議題帶來商機?〉。《聯合報》,6月17日,14版。 ——— (1999)。〈劉守曜的新作,是舞還是戲?〉。《聯合報》,9月12日,14版。 Chou Hui-ling (周慧玲) (2002)。〈演出好不燦爛,說真理箇艱難?—當代美學論述的失語症〉。《表演藝術》,7月,115期,頁20-23。 ——— (2003)。〈劉守曜訪談〉。訪談日期:4月21日。 ——— (2004)。〈菁英論述與官方政策的共生與悖離:台灣現代劇場論述的跨文化挪用問題初探〉。《正典的生成:台灣文學國際研討會》。2006年2月7日取自http://www.cecs.nctu.edu.tw/record/ec11-5/01.pdf。 Chou Yi-chang (周逸昌),Tian Chi-yuan (田啟元),Peng Ya-ling (彭雅玲),Yen Hung-ya (閻鴻亞) (1996)。〈座談三:身體﹑語言與意識型態〉。《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227-250。 ETI-TW (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2004a)。〈王墨林個人簡介〉。2006年9月23日取自Electronic Theatre Intermix in Taiwan (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http://eti-tw.com/eti/showpage.php?page=artist.phtml&artistID=21。 ——— (2004b)。〈劉守曜個人簡介〉。2006年12月16日取自Electronic Theatre Intermix in Taiwan (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http://www.eti-tw.com/ ——— (2004c) 。〈陳梅毛個人簡介〉。2007年7月28日取自Electronic Theatre Intermix in Taiwan (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http://www.eti-tw.com/ Fu Yu-hway (傅裕惠) (1998a)。〈急流「勇進」的航程〉。《表演藝術》,5月,65期,頁54-55。 ——— (1998b)。〈變與不變中完成自我〉。《表演藝術》,9月,69期,頁46-53。 ——— (1999)。〈小劇場承受之「輕」—評「放風藝術節」的幾項演出〉。《表演藝術》,9月,81期,頁76-78。 ——— (2002)。〈翻轉迭變,只問何為自我:王墨林與台灣小劇場〉。《表演藝術》,3月,111期,頁18-20。 Ho Yi-fan (何一梵) (1993)。〈失去輔翼的前衛表演:《一個少尉軍官與他的二十二道金牌》〉。《表演藝術》,3月,5期,頁107-108。 Hsiao Hui-wen (蕭慧文)。《吸引人的身體—從梅洛龐蒂和葛羅托斯基談表演身體的主體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Hsieh Tung-ning (謝東寧) (2001)。〈山窮水盡?柳暗花明?〉。《表演藝術》,3月,99期,頁32-37。 Hsu Kai-chen (徐開塵) (1994)。〈熱門風潮:究竟怎麼看舞踏﹖這種前衛沒摔掉傳統〉。《民生報》,04月06日,14版。 Huang Chieh-yeh (黃建業),Chung Ming-der,Wang Mo-lin, Wang Yu-hui (王友輝) (1993)。〈九二年實驗劇展匯評〉。《表演藝術》,2月,4期,頁70-91。 Huang Li-ju (黃麗如) (2001)。〈美好的仗還會打下去〉。《表演藝術》,12月,108期,頁16-17。 Huang Ming-fang (黃明芳) (1994)。〈滿口前衛、滿腦封建—拆解骨迷宮之謎〉。《表演藝術》,5月,19期,頁22-25。 Huang Shu-ya (黃蜀雅),Li Chun-chih (李俊治),Lin Li-hsien (林麗仙) (2005)。〈歌仔戲的形成:台灣土生土長的戲曲—歌仔戲〉。2006年11月26日取自http://tsw.hhups.tp.edu.tw/opera/opera.html。 Hung Huang (洪荒) (1998)。〈肢體卅舞蹈及動作卅舞步的越界:從《肌肉的記憶是最持久的…》談起〉。《民生報》,12月16日,19版。 Juan Mei-hui (阮美慧) (1999) 。〈解嚴前後台灣小劇場「運動」考察:1986~1990〉。《雲漢學刊》,6月,6期,頁59-81。 Kang Wen-ling (康文玲),Chou Yi-Chang(周逸昌),Tian Chi-yuan (田啟元),Peng Ya-ling (彭雅玲),Yen Hung-ya (閻鴻亞) (1996)。〈身體、語言與意識型態座談紀錄〉。《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1986-1995台灣小劇場》。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27-250。 Kua Hsing-chung (郭行中) (1989)。〈現代劇場巡禮:小劇場大觀〉。《聯合報》,1月9日,21版。 Lai Hui-hsun (賴慧勳) (1994)。〈《零》的甜蜜蜜經驗〉。《表演藝術》,4月,18期,頁64。 Lai I-chung (賴怡忠) (2003)。〈從「安保世代」向「團塊世代」過渡的日本政黨政治〉。2008年5月28日取自「台灣智庫」http://taiwanthinktank.org/ttt/servlet/OpenBlock?Template=Article&lan=tc&category_id=38&article_id=168&BlockSet= Lai Ting-heng (賴廷恆) (1999)。〈「小亞細亞」增添舞蹈網路,前衛身體登臨臺北站,台港日創作者同台共振〉。《中國時報》,9月9日。 ——— (2000)。〈文化氣候難適應,身體氣象想關門,王墨林稱是最後一場匯演〉。《中國時報》,3月7日。 Li Hsian-yang (李曉陽)(1995)。〈除了勇敢、大膽,有沒有原創?〉。《表演藝術》,7月,33期,頁50-57。 Li Huan-hsiun (黎煥雄) (1995)。〈滑落之前,傾斜之後:1994有關歷史記憶的三或四個演出的非常狂想〉。《表演藝術》,2月,28期,頁18-19。 ——— (1996)。〈直叫人生氣〉。《民生報》,08月30日,14版。 Li Ya-mei (李亞梅)(1990)。〈優劇場:現代劇場下鄉學藝,推動鄉民劇場〉。《民生報》,7月23日,14版。 Li You-hsin (李幼新) (1996)。〈小劇場與社會禁忌—我在小劇場裡什麼也沒看到〉。《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162-176。 Liang Tai-chi (梁岱琦) (1993)。〈當代劇場透視:歡迎目連來看戲〉。《聯合晚報》,8月29日,15版。 Liao Pao-yi (廖抱一) (1994)。〈有一種群體生命力,發展每個人的生命特質:臨界點是個獨立的共同體〉。《民生報》,6月24日,14版。 Liao Ying-chih (廖瑩芝) (2000)。《九0年代臺北同志戲劇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Lin Poa-yuen (林寶元)(1992)。〈爭戰還不夠殘酷:《漠˙水鏡記》觀後〉。《表演藝術》,12月,2期,頁86-92。 Lin Ching-yun (林靜芸),Chien Ming-hui(簡明輝),Wang Mo-ling(王墨林),Wu Chung-wei(吳中煒),Chen Mei-moa(陳梅毛),Chan Hui-ling(詹慧玲),Li Huan-hsiun(黎煥雄)等 (1996)。〈諸神退位,群魔開始亂舞?—小劇場工作者座談會〉。《表演藝術》,1月,頁18-30。 Lin Ke-huan (林克歡),Chang Hui (張輝),Huang Chien-yeh (黃建業) (1993)。〈兩岸三地前衛戲劇會談〉。《表演藝術》,9月,11期,頁60-66。 Lin Ming-chien (林明謙) (1994)。〈兩個女人的發生練習—《隆鼻失敗的ㄚㄚ作品1、2號》〉,《表演藝術》,4月,18期,頁63。 Lin Wen-pei (林文珮) (1993)。〈假面與空席:從劉守曜《觀自在》展演彈小劇場創作與轉型〉,《表演藝術》,5月,7期,頁122-123。 Liu Chang-jang (劉昶讓)(2005)。《優劇場溯計畫的理念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Liu Ching-min (劉靜敏) (1993)。〈優之路:追溯東方的生命特質〉。《表演藝術》,7月,9期,頁75-76。 ——— (1995)。〈優人的身體:東方的大自然〉。《表演藝術》,6月,35期,頁20-22。 Liu Ching-min (劉靜敏) &Wang Mo-lin (王墨林) (1996)。〈台灣劇場有沒有「身體」?〉。周思芸&李立亨紀錄。《表演藝術》,5月,43期,頁61-64。 Liu Hsing-yi (劉行一)(1996)。〈「破爛」不只作為一個形容詞〉。《表演藝術》,1月,39期,頁29-31。 Lu Chien-ying (盧健英) (1994a)。〈教育部國際文教處昨天正式通知身體氣象…〉。《中國時報》,1月27日。 ——— (1994b)。〈藝術政治年〉。《表演藝術》,2月,26期,頁5-7。 ——— (1994c)。〈愛「搔癢」的前衛編導〉。《表演藝術》,6月,20期,頁74-75頁。 ——— (1994d)。〈「同性戀」成為世紀末最擾嚷的話題〉。《中國時報》,8月17日。 ——— (1995)。〈臨界點劇象錄今年夏天推出的「瑪莉瑪蓮」〉。《中國時報》,9月27日。 Lu Hsien-ma (盧獻馬) (1995)。〈尋求出路的表面張力〉。《表演藝術》,2月,28期,頁12-13。 Ma Sen (馬森) (1994)。《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臺北:書林 ——— (1996)。〈八0年以來的台灣小劇場運動〉。《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1986-1995台灣小劇場》。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19-28。 Min Sheng Daily《民生報》(1986a)。〈「奶精儀式」爬行人行道,「試爆子宮」大嘆紅磚破〉。12月28日,4版。 ——— (1986b)。〈演些「不算戲」的戲給路人看:「洛河展意」劇團闖進鬧區人群—看的人『不知情』,演的人『測人性』〉。7月24日,9,版。 ——— (1986c)。〈「洛河展意」效果脫軌,「交流道」惹出火爆場面〉。7月27日,9版。 ——— (1988a)。〈搬一齣戲到蘭嶼過年去,反核報告劇準備就緒〉。2月15日,09版。 ——— (1988b)。〈討論同性戀生活,「毛屍」角度多元化〉。9月18日,11版。 ——— (1988c)。〈夜浪拍案將演裸戲〉。11月19日,11版。 ——— (1989a)。〈劇本審查不合時宜,劇場作者要求廢除〉。4月13日,10版。 ——— (1989b)。〈訓練演員打拳練劍,兩劇坊推行肢體演出〉。7月10日,11版。 ——— (1989c)。〈選戰白熱化,大家變「戲法」— 劇場人士投身前線,首開以「劇」輔選先例〉。8月20日,10版。 ——— (1989d)。〈尋找鍾馗的足跡,優劇場下鄉溯源〉。9月29日,11版。 ——— (1994a)。〈不忍以藝術試法,裸體問題別有所思〉。1月21日,14版。 ——— (1994b)。〈小劇場文化的成就與反省〉。1月23日,2版。 ——— (1995)。〈水幽,飽滿的意象很懾人〉。11月11日,14版。 Ping Heng (平珩),Wang Mo-lin (王墨林),Wu Wen-tsui (吳文翠),Li Huan-hsiun (黎煥雄),Yen Hung-ya (閻鴻亞),Chi We-jan (紀蔚然),Chiang Hui-hien (蔣慧仙),Chin Shih-fang (江世芳)。(1996)。〈水痘出完了嗎?—「現代劇場研討會」檢討會〉。《表演藝術》,8月,45期,頁25-28。 Shih Li (施立) (1999a)。《生命的臨界點—田啟元的劇場十年(1986-1996)》。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藝術學院。 ——— (1999b)。〈「噹!莎士比亞遇上小劇場」之哈母雷特的最後一夜〉。《中國時報》,9月15日。 Su Hei (素黑) (1994)。〈中港臺藝術的文化身份:從布魯塞爾藝術節的三個劇場談起〉。《表演藝術》,8月,22期,頁45-49。 Teng Wei-wei (鄧蔚偉) (1994年)。〈後舞踏找舞臺鬧得不歡而散,主辦人求助文建會〉。《聯合報》,1月18日,25版。 Tian Chi-yuan (田啟元) (1994a)。〈兩藝匯流的創作底蘊:舞蹈戲劇《魔宴彌撒》導演手記〉。《表演藝術》,6月,20期,頁76-79。 ——— (1994b)。〈比利時行後感:兼記《白水》的演出〉。《表演藝術》,8月,22期,頁50-51。 ——— (1996a)。〈給劇場同志的一封公開信〉。《表演藝術》,2月,40期,頁88。 ——— (1996b)。〈到了我這個年紀還在漂泊…〉。《表演藝術》,10月,47期,頁64-66期。 United Daily News《聯合報》(1986a)。〈奶精儀式強暴瑪丹娜,年輕人演出新潮戲劇〉。12月27日,12版。 ——— (1986b)。〈奶精儀式前衛演出 昨天造成詭異景觀〉。12月28日,12版。 ——— (1988a)。〈小劇場行動到蘭嶼—結合社會運動跨出新步〉。2月09日,17版。 ——— (1988b)。〈優劇場美學策進會:理論與肢體同步出擊〉。6月26日,5版。 ——— (1988c)。〈優劇場並非貧窮劇場:劉靜敏指片面歸類不公平〉。7月11日,4版。 ——— (1988d)。〈以性暗喻為特色舞臺劇,夜浪拍案取消裸戲〉。12月09日,24版。 ——— (1989a)。〈魏京生熱潮又掀起一波,臨界點推出王芭彈予魏京生〉。3月20日,11版。 ——— (1989b)。〈舞臺劇過火,藝文界生波:重審魏京生被迫縮水,優劇場演員蒙口抗議〉。4月1日,4版。 ——— (1989c)。〈尋找鍾馗,溯中國肢體語言,破文化殖民瓶頸:《優劇場》第一階段計畫獲得文建會贊助〉。8月1日,28版。 ——— (1990a)。〈劉守曜開個人舞展—菩薩天蠻連跳六場〉。6月22日,17版。 ——— (1990b)。〈謝喜納參觀優劇場:民族藝生徵選名單未敲定〉。8月11日,17版。 ——— (1993)。〈劉守曜唱獨腳戲,「觀自在」一人挑大樑〉。2月8日,18版。 ——— (1996)。〈自編自導自演—劉守曜推鏡修羅〉。12月13日,35版。 Wang Fen-lan (王芬蘭) (1998)。〈肌肉的記憶是最持久的…,劉守曜跳出內心的覺醒〉。《民生報》,12月9日,19版。 Wang Mo-lin (王墨林) (1987)。〈一群肉體叛亂者—繼1986的「觀念表演藝術」〉。《文星》,3月,105期,頁18-19。 ——— (1992a)。《都市劇場與身體》。臺北:稻香。 ——— (1992b)。〈前衛藝術的身體論〉。《雄師美術》,5月,255期,頁52-57。 ——— (1993a)。〈劇場新人類的誕生—從「發條橘子」的兩場演出談起〉。《表演藝術》,2月,4期,頁109-111。 ——— (1993b)。〈男體當自強〉。《聯合報》,2月11日,29版。 ——— (1993c)。〈男變女,女變男—顛覆傳統性秩序〉。《聯合報》,2月27日,41版。 ——— (1993d)。〈劇評—果陀劇場:淡水小鎮—劇場是在跟誰說話?〉。《民生報》,3月29日,14版。 ——— (1993e)。〈體罰是為了洗誰的性靈?〉。《聯合報》,4月11日,41版。 ——— (1993f)。〈你是男人還是女人?〉。《聯合報》,4月22日,44版。 ——— (1993g)。〈當「對話語言」顛覆臺上台下的穩定關係,「肢體語言」似乎變得落伍〉。《聯合報》,8月26日,11版。 ——— (1993h)。〈立院劇場,政治戲碼強強滾〉。《聯合報》,9月29日,11版。 ——— (1993i)。〈劇評:聽新版“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想想“大眾文化”與前衛本質—只有說話,沒有聲音〉。《民生報》,10月10日,14版。 ——— (1994a)。〈是壞廚師還是壞廚房?—「骨迷宮」之後〉。《表演藝術》,5月,19期,頁21-25。 ——— (1994b)。〈我從布魯塞爾回來以後…〉。《表演藝術》,8月,22期,頁56-60。 ——— (1994c)。〈表演藝術? 激進抗爭?〉。《民生報》,10月10日,14版。 ——— (1994d)。〈舞評:流浪者之歌,艱難的實驗〉。《民生報》,11月06日,14版。 ——— (1995a)。〈從心開始〉。2006年4月8日取自http://yaoyiwei.tnua.edu.tw/memo/memo65.htm ——— (1995b)。〈舞蹈不是血統保證書—對關於「民族舞蹈」一則報導之回應〉。《中國時報》,5月12日。 ——— (1996a)。〈小劇場的成長與消失—小劇場使是一場「表演」或是一場「運動」?〉。《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101-117。 ——— (1996b)。〈裸體表演爭議的終結〉。《表演藝術》,1月,39期,頁21-23。 ——— (1996c)。〈身體的意象—身體從暴力中成形〉。《聯合報》,6月17日,43版。 ——— (1996d)。〈劇評:家族人的黑暗之心〉。《民生報》,6月27日,14版。 ——— (1996e)。〈民生劇評:流放的身體 錯置的記憶〉。《民生報》,12月09日,19版。 ——— (1996f)。〈民生劇評:重現江湖的文本秘笈〉。《民生報》,12月16日,19版。 ——— (1997a)。〈讓身體落實—舞蹈、小劇場與身體〉。《表演藝術》,3月,52期,頁48-50。 ——— (1997b)。〈除了看不懂,還有什麼?〉。《民生報》,3月10日,19版。 ——— (1997c)。〈後現代,還要玩下去嗎?〉。《民生報》,4月14日,19版。 ——— (1997d)。〈民生劇評:唯有沒完沒了的對抗〉。《民生報》,5月12日,19版。 ——— (1997e)。〈民生劇評:生產藝術方式,決定藝術風格,南北異質的情境與難得一見的呈現〉。《民生報》,7月02日,19版。 ——— (1998a)。〈孤寂的肉體之旅〉。《民生報》,3月9日,19版。 ——— (1998b)。〈天火焚館錄,省美館''不破不立''迷人的隱喻與況味〉。《民生報》,8月26日,19版。 ——— (1998c)。〈舞評:在呼吸中找到生命的悲傷〉。《民生報》,11月22日,19版。 ——— (1999a)。〈前衛藝術的出路在哪裡?鹿港裝置藝術事件我見我思〉,《民生報》,4月5日,19版。 ——— (1999b)。〈表演評論:表演工作坊《十三角關係》— 商業劇場需要怎樣的批評觀點?〉。《民生報》,4月20日,19版。 ——— (1999c)。〈林懷民''白''新版,林秀偉''蛹舞''—身體觀的文化話語〉。《民生報》,5月31日,5版。 ——— (1999d)。〈寫在羊皮紙上的歷史:《台灣小劇場運動史》的歷史幻視〉。《表演藝術》,10月,82期,頁58-63。 ——— (1999e)。〈「野戰之月」的左翼劇場美學〉。《表演藝術》,11月,83期,頁83-85。 ——— (1999f)。〈劇場國家化的社區營造〉。原刊於《左翼雜誌》,11月30日,1期。2006年2月2日取自「苦勞論壇」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178 ——— (2000a)。〈共同體內部的排除構造〉。原刊於《左翼雜誌》,1月31日,1期。2006年2月2日取自「苦勞論壇」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204 ——— (2000b)。〈身心落何方?—「新東方肢體觀的檢驗與展望」座談會〉。《表演藝術》,2月,86期,頁24-29。 ——— (2000c)。〈舞踏,昨日漸行暗去的身影—在看永子與高麗的表演有感〉。《表演藝術》,7月,91期,頁65-67。 ——— (2000d)。〈「年輕」是新台灣人的身體像嗎?—從「歷史性」談創作風格與政治經濟學的關係〉。《表演藝術》,9月,93期,頁70-72。 ——— (2001)。〈台灣80~90年代戒嚴與前解嚴期的表演藝術簡史〉。《典藏今藝術》,5月,104期,頁80-82。 ——— (2002)。〈「當代」急驚風遇上「傳統」慢郎中—鬼太鼓與優人神鼓之比較〉。《表演藝術》,9月,117期,頁51-53。 Wang Ya-ling (王亞玲) (1994a)。〈「骨迷宮」,裸體演出的風波〉。《中國時報》,1月19日。 ——— (1994b)。〈今年的台灣小劇場將掀`起一陣「玩身體」的旋風〉。《中國時報》,1月25日。 ——— (1994c)。〈身體氣象館因「骨迷宮」的裸體表演,一直跟體制的官方纏鬥…〉。《中國時報》,1月27日。 ——— (1994d)。〈舞臺上的裸體藝術〉。《表演藝術》,5月,19期,頁11-14。 ——— (1994e)。〈一九八八年政治解嚴後,小劇場很喜歡用「政治劇場」的語彙〉。《中國時報》,10月23日。 ——— (1994f)。〈小劇場「臨界點劇象錄」在「人間劇展」推出「阿女—白色瑪格麗特」〉。《中國時報》,11月1日。 ——— (1995a)。〈瑪莉瑪蓮熱演中〉。《中國時報》,6月13日。 ——— (1995b)。〈詩與動作的交響詩:田啟元之臨界點〉。《中國時報》,6月29日。 ——— (1997)。〈台灣小劇場的女性導演,魏英娟〉。《中國時報》,9月17日。 Wang Yu-hui (王友輝)(1999)。〈繽紛的記憶花園:光之片刻表演會社《差異˙共振#2》〉。《民生報》,9月13日,5版。 ——— (2002)。〈表演世家的開始:台灣劇場表演訓練的演進〉。《表演藝術》,8月116期,頁37-42。 Wang Yu-ling (王玉玲) (1994a)。〈骨迷宮'' 裸舞,演出觸礁〉。《聯合報》,1月19日,5版。 ———(1994b)。〈骨迷宮裸舞演出生變,主辦者不保證明天能公演〉。《聯合報》,1月26日,5版。 Wu Cheng-fu (吳正甫) (1996)。〈破爛老公公—吳中煒〉。《表演藝術》,1月,39期,頁32。 ——— (1996)。〈廢墟裡的革命遊戲〉。《表演藝術》,2月,40期,頁86-87。 Wu Chun-hui (吳俊輝) (1994)。〈甜入心底,滋味黏蜜?—關於「甜蜜蜜」的角色扮演雨媒體之間的一些問號〉。《表演藝術》,4月,18期,頁60-62。 ——— (1994)。〈永遠不斷地發生—從「甜蜜蜜」到「臺北破爛生活節」〉。《表演藝術》,11月,25期,頁66。 Wu Jing-jyi (吳靜吉),Chi We-jan (紀蔚然),Zhang Hui (張輝),& Li Huan-hsiun (黎煥雄) (1996)。〈座談會四:小劇場的困境與出路〉。《1986-1995 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251-272。 Yeh Su-ling (葉素伶)(2004)。《台灣小劇場運動中的葛羅托斯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Yen Hung-ya (閻鴻亞) (1995)。〈不夠殘酷—1994台灣劇場的激流倒影〉。《表演藝術》,2月,28期,頁14-17。 ——— (1995)。〈縱浪大化中,欣赴喜與懼:田啟元及其《水幽》〉。《表演藝術》,8月,34期,頁71-72。 ——— (1996)。〈民國84年的台灣小劇場卅序篇〉。《工商時報》,03月08日。 Yen Hung-ya (閻鴻亞), Wang Mo-lin (王墨林),Chi We-jan (紀蔚然),Damien Cheng (小西),Liang Wen-tau (梁文道) (2000)。〈世紀交替承受「輕」:記「臺北小劇場年終藝術節」港臺劇評人座談會〉。《表演藝術》,4月,88期,頁92-95。 Yin Wei-wei (尹唯緯) (1994) 。〈「事件」記甜蜜蜜之《前戲》〉。《表演藝術》,4月,14期,頁64-65。 Yu Shan-lu (於善祿) (2003)。〈「書寫」王墨林的身體觀:兼誌「身體氣象館」〉。《藝術評論》,14期,頁76-101。 Ⅲ. Visual Reference: Liu Shou-yao (劉守曜) (Director & Performer) (1990, June 24). Tian Man of Bodhisattva (菩薩天蠻) [Play]. Taipei: U Theatre.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 Performer) (1993, February 11). Sight of Freedom (觀自在) [Play]. Taipei: Taipei Dignity (臺北尊嚴).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Makoto Matsushima (松島誠) (Director)& Liu Shou-yao (Performer) (1999, September 10). Discrepancy, Resonance#2[Play]. Taipei: Crown Theatre (臺北皇冠小劇場).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Tian Chi-yuan (田啟元) (Director) (1988, Sept.29). Love Homosexual in Chinese (毛屍). [Play]. Taipei: the Lan-ling Theatre Company (蘭陵劇坊).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88, Dec.10). When the Night Waves Strike the Shore (夜浪拍岸). [Play]. Taipei: Crown Theatre (臺北皇冠小劇場).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93, April 1). Breathing (平方). [Play]. Taipei: N/A.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93, July 1). The White Tide (白水). [Play]. Taipei: N/A.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93, Sept.). White Marguerite. [Play]. Taipei: N/A.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95, April 14). Mary and Marlin. [Play]. Taipei: the Critical Point Theatre Phenomenon.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95, May). Water Spirit (水幽). [Play]. Taipei: the Critical Point Theatre Phenomenon.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 (Director) (1996, Jan.5). The Lotus of Daylight and the Island of Murmuring (日蓮‧喃喃自語的島). [Play]. Taipei: the Critical Point Theatre Phenomenon. 表演記錄館藏於[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 http://www.eti-t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