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6.98.14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陳璿如
作者(外文):Chen Hsuan Ju
論文名稱(中文):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研究-以新竹市三民國小二年級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Incorporating Glass Crafts Resources in Hsinchu City into Elementary School Integrative Activity Domain Teaching
指導教授(中文):蕭銘芚教授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學系美勞教學碩士班
學號:10182025
出版年(民國):104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39
中文關鍵詞: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博物館教育綜合活動領域
外文關鍵詞: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in Hsinchu Citymuseum educationintegrative activity domai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摘要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研究
-以新竹市三民國小二年級為例


本研究旨在分析研究者尋求及運用社區資源、在地傳統藝術—玻璃工藝、節慶時令及相關教育資源融入教學之歷程。期望透過相關課程之教學研究,欣賞、參與新竹市在地玻璃工藝資源,搭配教學實務前、後測問卷統整分析,將上述教學研究探討、深究,及學生課程學習的結果,作為日後教學參考。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與行動研究法,在質性取向下,以新竹市2014至2015年相關玻璃工藝資源為主要研究範圍,以研究者一O三年度任教的新竹市三民國小二年級1個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藉由實地觀察、文獻探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蒐集資料,並且進行相關資料的三角驗證。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三:
一、探討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課程之內涵。
二、 建構運用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課程設計。
三、分析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課程設計之適用性與 結果提出建議。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與行動研究歷程,國小二年級1個班級為教學對象實施教學,引導學生運用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綜合活動課程並評估其成效。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新竹市擁有豐富的「玻璃工藝資源」,透過實地觀察之後進行課程設計,使得課程內容具有在地性、多樣性。
二、透過「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課程,增進對新竹市家鄉認同與情感。
三、建置資料瀏覽平台,完整記錄「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實地觀察與教學歷程,呈現豐富的學習歷程檔案。
四、「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主題式多元性教學策略可設計出適用的綜合活動領域課程教學活動。
五、運用「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裡的「新竹市智慧導覽系統」,強化數位載具的應用,使得導覽與解說工作更為清楚明確。
六、多元性的「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課程設計與教學,能激發學生透過體感經驗與創作,建立美感與自信。
七、進行「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各類課程問卷與需求評估,能符合學生學習需求與課程活動目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八、以小組合作學習「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學生異質分組,並呈現良好學 習成效。
九、透過共同參與「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實地觀察與教學活動,深獲班級家長學生、學校教師團體一致肯定。

依據本研究結論,針對課程實施及未來課程教學研究兩方面提出建議,提供日後課程發展及後續課程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博物館教育、綜合活動領域
Abstract

A Study of Incorporating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in Hsinchu City into Elementary School Integrative Activity Domain Teaching
:Using a Second-grade Class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researcher’s search and use of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the course of incorporating traditional local crafts, specifically glass crafts, festivals in season, and related educational sources into teaching. It is expected that through relevant research on teaching, appreci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Hsinchu City’s local glass crafts resources, coupl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related pre-test and post-test questionnaire compilation and analysis, the above-mentioned teaching research discussion,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course learning can serve as future teaching reference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action research were adopted in this study. Under a qualitative orientation, the glass crafts resources in Hsinchu City from 2014 to 2015 were adopted as the main research scope, with second-grade students from San Min Primary School, Hsinchu City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in 2014 as research participants. Data was collected using methods such as field observation,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Additionally, triangulation was adopted to verify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There are three research purposes:
1.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 of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incorporated in the integrative activity domain teaching courses.
2. To construct the course design using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in Hsinchu City incorporated into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tegrative activity domain teaching.
3. To analyze the applicability of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in Hsinchu City included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tegrative activity domain course design and propos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action research processes and with the second-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s targets for imparting teaching, the students were guided to incorporate glass crafts resources in Hsinchu City into the integrative activity cour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which was evaluated accordingly.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drawn are as follows:
1. Hsinchu City possesses abundant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Courses designed after field observations make the curriculum localized and diverse.
2. Increase recognition of and emotions towards the hometown of Hsinchu City through the “Hsinchu City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course.
3. Build a data browsing platform to comprehensively record the field observations and teaching history of the “Hsinchu City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and present an extensive learning portfolio.
4. The thematic and divers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he “Hsinchu City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can design suitable integrated teaching activities.
5. Utilize the “Hsinchu City Smart Navigation System” within “Hsinchu City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vehicles and allow the tasks of navigation and explanation to be clearer and more unambiguous.
6. The design and teaching of the diverse “Hsinchu City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course can stimulat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estheticism and self-confidence through somatosensory experience and creativity.
7. Conducting the various course surveys and needs assessments of the “Hsinchu City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can conform to student learning requirements and curriculum activity objectives and enhanc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8. By utilizing 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sinchu City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students are grouped heterogeneously and display effective learning.
9. Obtain unanimous affirmation from parents, students, and school faculty through joint participation in the field observations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Hsinchu City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recommendations pertaining to two aspects, namely, the course implementation and future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were put forth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course development and follow-up course research.

Keywords: glass crafting resources in Hsinchu City, museum education, integrative activity domain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研究
-以新竹市三民國小二年級為例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五節 名詞釋義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8
第一節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發展 18
第二節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教學的理論依據 43
第三節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的應用 49
第四節 綜合活動教學的課程理念與內涵 52
第五節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的相關研究 6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0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分析 70
第二節 研究工具 72
第三節 課程設計之內涵 74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98
第四章 教學結果分析與檢討 101
第一節 前導課程主題【玻璃工藝之美初探】研究結果 102
第二節 主題一【祖孫情—玻璃的生命】研究結果 121
第三節 主題二【魔瓶—玻璃的異想世界】研究結果 145
第四節 主題三【玻璃大觀園—社區探訪】研究結果 169
第五節 主題四【玻璃工藝之美在身邊】研究結果 213
第六節 綜合檢討 2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72
第一節 結論 272
第一節 建議 282
參考書目 290
附錄 295
附錄一 課程設計專家效度審核表 295
附錄二 102年度下學期、103年度上學期教學內容之摘要表 301
附錄三 課程設計單元一、「外婆的玻璃罐」 305
附錄四 課程設計單元二、「向美好未來前進」 307
附錄五 課程設計單元三、「時光玻璃故事屋—魔瓶」 309
附錄六 課程設計單元四、「玻璃串珠風鈴瓶」 312
附錄七 課程設計單元五、「探訪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 315
附錄八 課程設計單元六、「花窗光影」 319
附錄九 課程設計單元七、「漫步新竹市護城河玻璃公共藝術」 322
附錄十 課程設計單元八、「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 326
附錄十一 前導課程第二單元前測問卷 329
附錄十二 前導課程第二單元後測問卷 331
附錄十三 前導課程第二單元參觀新竹市玻璃工藝館學習單 333
附錄十四 前導課程第五單元一年1班母親節琉璃珠手環學習單 334
附錄十五 正式實施課程第四單元「環遊世界地圖書」學習單 335
附錄十六 正式實施課程第五單元201.上學期第一次新竹市「玻璃工藝資 源」校外教學參觀學習單 336
附錄十七 「花窗光影」學習單 337

附錄十八 正式實施課程第七單元201.上學期第二次新竹市「玻璃工藝資 源」校外教學參觀學習單 338
附錄十九 正式實施課程第八單元「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學習單 339
附錄二十 101.下學期第一次「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新竹市玻璃工藝博 物館校外教學參觀通知單 341
附錄二十一 201.上學期第一次「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新竹市玻璃工藝博 物館校外教學參觀通知單 342
附錄二十二 201.上學期第二次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新竹市玻璃公共藝術 校外教學參觀通知單 343
附錄二十三 教師教學日誌 344
附錄二十四 教師觀察回饋表 345
附錄二十五 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滿意度訪問調查表 346
附錄二十六 「小記者課程喜好與學習難易度」訪問表 347
附錄二十七 學生家庭分享之家長評定表 348
附錄二十八 一、外婆的玻璃罐學生自評表 349
附錄二十九 二、向美好未來前進學生自評表 350
附錄三十 三、時光玻璃故事屋—魔瓶學生自評表 351
附錄三十一 四、玻璃串珠風鈴瓶學生自評表 352
附錄三十二 五、探訪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學生自評表 353
附錄三十三 六、花窗光影學生自評表 354
附錄三十四 七、漫步新竹市護城河玻璃公共藝術學生自評表 355
附錄三十五 八、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 356
附錄三十六 前導課程第二單元「3月參觀玻工館」學習單彙整 357
附錄三十七 前導課程第五單元「5月製作母親節禮物—琉璃珠串珠手環」 學習單彙整 361

附錄三十八 前導課程第五單元「5月製作母親節禮物—琉璃珠串珠手環」 學生作品 364
附錄三十九 前導課程第六單元「6月製作父親節禮物—玻璃小罐彩繪、巧 克力星星傳情」學生作品 366
附錄四十 正式課程第一單元「外婆的玻璃罐—畫出暑期生活」
學生作品 368

附錄四十一 正式課程第二單元「向美好未來前進—我和祖(外)父母」學生作品 370
附錄四十二 正式課程第三單元「時光玻璃故事屋—魔瓶∙彈珠滾畫」學生 作品 372
附錄四十三 正式課程第四單元 「玻璃串珠風鈴瓶—多元文化∙環遊世界」學習單彙整 374
附錄四十四 正式課程第四單元「玻璃串珠風鈴瓶」學生作品 378
附錄四十五 正式課程第五單元「探訪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學習單
彙整 380
附錄四十六 正式課程第五單元「探訪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學生
作品 384
附錄四十七 正式課程第六單元「花窗光影」學習單彙整 386
附錄四十八 正式課程第六單元「花窗光影」學生作品 390
附錄四十九 正式課程第七單元「漫步新竹市護城河玻璃公共藝術」學習單彙整 392
附錄五十 正式課程第七單元 「漫步新竹市護城河玻璃公共藝術」學生作品 396
附錄五十一 正式課程第八單元「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學習單彙整 398
附錄五十二 正式課程第八單元「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學生作品 402
附錄五十三 前導課程第一〜六單元教學活動相關資料 404
附錄五十四 正式課程第一〜八單元教學活動相關資料 408
附錄五十五 正式實施課程設計8個單元使用的網路資源 421
















圖目次
圖1-1 研究架構與流程圖 9
圖2-1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介紹(1)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 24
圖2-2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介紹(2)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 27
圖2-3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介紹(3)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29
圖2-4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介紹(4)新竹市東門城護城河玻璃公共藝術裝置與 河道藝廊 32
圖2-5 Fogarty & Stoehr的10個認知課程統整模式 47
圖2-6 Beane課程統整設計模式分類 48
圖3-1 三角檢驗關係圖 74
圖3-2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行動研究流程圖 77
圖3-3 正式實施課程統整內涵 80
圖3-4 正式實施課程實施架構圖 81
圖4-1 2月慶祝元宵—「新竹市護城河琉璃藝術燈」之課程照片與學生日記 104
圖4-2 3月參觀玻工館—「鄭木連老師個展&新竹市玻璃藝術家聯展」過程 106
圖4-3 4月做脆梅—「玻璃梅子瓶」過程與分享繪者照片 107
圖4-4 4月慶祝兒童節—「彈珠汽水」遊戲過程 107
圖4-5 5月製作母親節禮物—「琉璃珠串珠手環」教學過程與學生作品 108
圖4-6 6月製作父親節禮物—「玻璃小罐彩繪、巧克力星星傳情」學生學習過 程與作品 108
圖4-7 第一單元「外婆的玻璃罐」—畫出暑期生活課程活動經過與作品 124
圖4-8 第二單元「向美好未來前進」—我和祖(外)父母」課程活動經過與作 品 134
圖4-9 第三單元「時光玻璃故事屋」—彈珠滾畫課程活動經過與作品 148
圖4-10 第四單元「玻璃串珠風鈴瓶」課程活動經過與作品 160
圖4-11 第五單元「探訪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課程活動經過 175
圖4-12 第五單元「探訪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活動與學生作品 176
圖4-13 第六單元「花窗光影」課程活動經過 194
圖4-14 第六單元「花窗光影」課程活動學習單、花窗窗貼作品 195
圖4-15 第七單元「漫步新竹市護城河玻璃公共藝術」課程活動經過 218
圖4-16 第七單元「漫步新竹市護城河玻璃公共藝術」課程活動與學生作品 219
圖4-17 第八單元「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課程活動經過 238
圖4-18 第八單元「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課程活動學習單、作品
239















表目次
表1-1 實施研究進度表 11
表2-1 新竹市玻璃工藝課程開課一覽表 33
表2-2 開設課程,技術精良的玻璃工藝創作者之工作室或企業 33
表2-3 玻璃的起源 37
表2-4 玻璃工藝的演進 38
表2-5 新竹玻璃產業發展史 40
表2-6 玻璃熱端製作(熱工)技法 41
表2-7 玻璃冷端加工(冷工)技法 42
表2-8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 52
表2-9 分段能力指標與十二項核心素養之關係第一階段(1-2年級) 55
表2-10 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第一階段(1-2年級) 56
表2-11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相關研究論文 60
表3-1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第一階段能力指標與本課程教學目標對應表 75
表3-2 課程設計專家效度審核之專家成員 83
表3-3 資料處理及編碼方式 100
表4-1 前導課程第二單元「參觀新竹市玻璃工藝館」前測問卷統計表 110
表4-2 前導課程第二單元「參觀新竹市玻璃工藝館」後測問卷統計表 111
表4-3 前後測問卷文字敘述部分對照表 113
表4-4 「一年1班參觀新竹市玻璃工藝館」學習單文字敘述彙整表 114
表4-5 前導課程第一~六單元「小記者課程喜好與學習難易度」訪問結果 117
表4-6 第一單元「外婆的玻璃罐」學生自評表統計結果 127
表4-7 第一單元「外婆的玻璃罐」「小記者課程喜好與學習難易度」訪問結 果 131
表4-8 第二單元「向美好未來前進」學生自評表統計結果 135
表4-9 第二單元「向美好未來前進」「小記者課程喜好與學習難易度」訪問結果 139
表4-10 第一單元「外婆的玻璃罐」教師觀察回饋表 141
表4-11 第二單元「向美好未來前進」教師觀察回饋表 142
表4-12 第三單元「時光玻璃故事屋」學生自評表統計結果 151
表4-13 第三單元「時光玻璃故事屋」「小記者課程喜好與學習難易度」訪問結果 155
表4-14 第四單元「玻璃串珠風鈴瓶」學生自評表統計結果 160
表4-15 第四單元「玻璃串珠風鈴瓶」「小記者課程喜好與學習難易度」訪問結 果 164
表4-16 第三單元「時光玻璃故事屋—魔瓶」教師觀察回饋表 166
表4-17 第四單元「玻璃串珠風鈴瓶」教師觀察回饋表 167
表4-18 第五單元「探訪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學生自評表統計結果 176
表4-19 第五單元「探訪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學生學習單文字敘述彙整表 181
表4-20 第五單元「探訪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小記者課程喜好與學習難易 度」訪問結果 189
表4-21 第六單元「花窗光影」學生自評表統計結果 196
表4-22 第六單元「花窗光影」學生學習單第2題文字敘述彙整表 199
表4-23 第六單元「花窗光影」 學生學習單第3題文字敘述彙整表 204
表4-24 第六單元「花窗光影」「小記者課程喜好與學習難易度」訪問結果 208
表4-25 第五單元「探訪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教師觀察回饋表 210
表4-26 第六單元「花窗光影」教師觀察回饋表 211
表4-27 第七單元「漫步新竹市護城河玻璃公共藝術」學生自評表統計結果 220
表4-28 第七單元「漫步新竹市護城河玻璃公共藝術」學生學習單第1題文字敘 述彙整表 223
表4-29 第七單元「漫步新竹市護城河玻璃公共藝術」學生學習單第2題文字敘 述彙整表 227
表4-30 第七單元「漫步新竹市護城河玻璃公共藝術」「小記者課程喜好與學習 難易度」訪問結果 233
表4-31 第八單元「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學生自評表統計結果 240
表4-32 第八單元「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學生學習單第1題文字敘述彙整 表 243
表4-33 第八單元「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學生學習單第2題文字敘述彙整 245
表4-34 第八單元「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學生學習單第4題文字敘述彙整 246
表4-35 第八單元「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小記者課程喜好與學習難易度」訪問結果 251
表4-36 第七單元「漫步新竹市護城河玻璃公共藝術」教師觀察回饋表 253
表4-37 第八單元「玻璃蛋杯--生之喜悅盆栽」教師觀察回饋表 254
表4-38 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滿意度訪問調查表 258
表4-39 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滿意度訪問調查表第13題文字敘述彙整表 259
表4-40 學生家庭分享之家長評定表 262
表4-41 學生家庭分享之家長評定表彙整第一部分圈選彙整 263
表4-42 學生家庭分享之家長評定表彙整第二部分文字敘述第1題彙整表 264
表4-43 學生家庭分享之家長評定表彙整第二部分文字敘述第2題彙整表 265
表4-44 觀察者教師觀察回饋彙整表 267
表5-1 新竹市玻璃工藝資源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課程設計的建構進程 277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王鈴蓁(2006)。揭開玻璃藝術的神祕面紗。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李心瑩(譯)(2000)。再建多元智慧:21世紀的發展前景與實際應用。台北市:遠流。Howard Gardner. Intelligence ref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何青蓉(2000)。從終身學習談博物館教育。博物館學季刊,載於14(2),7-14。
吳曉芳(2012)。西洋玻璃藝術鑑賞。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社區資源手冊(2015)。蕃薯藤社區資源網。取自 http://921.yam.org.tw/community/resource/resource_01.htm
林保堯(1986)。中國玻璃藝術。南投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林進材(1999)。多元智慧的課程與課程設計。師友,388,22-25。
林怡秀(1999)。國民小學課程統整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 師範學院,花蓮縣。
周淑卿( 2001)。課程統整模式:原理與實作。嘉義市:濤石文化。
林榮洲(總編)(2001)。竹塹玻璃藝師口述歷史:影像記錄。新竹市: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
林奇憲(2001)。博物館展示與藝術品影片運用關係之探討-以玻璃工藝影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高民(2013)。展場導覽APP系統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洪惠冠(主編)(1993)。閃亮的日子─新竹地區玻璃工藝發展史。新竹市:新竹市文化中心。

洪惠冠(2007)。城市藝術節慶發展之探討─以新竹市玻璃藝術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台南市。
胡寶林(1994)。立體造形與積極自我。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原作者:Altrichter,Posch&Somekh。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原來(2004)。中國玻璃工藝。台北市:新潮社。
玻璃工藝館(2006)。取自
http://www.hcccb.gov.tw/chinese/13museum/ (2014年2月5日)。
胡寶林(2010)。創意校園與公共藝術。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張譽騰(1987)。科學博物館教育活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陳龍安(199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張全成(1998)。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趨勢研究。研習資訊,15(6),9-29。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瓊花(1999)。兒童與青少年描述藝術作品時的觀念傾向。美育,106,39-55。
郭禎祥(1999)。21世紀藝術教育的期望。1999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縣:中華民國藝術教育研究發展學會。
陳金永(2003)。捷運公共藝術應用於國小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陳錦惠(2005)。教學經驗的鑑賞與批評:Dewey美感經驗的觀點。游家政、莊梅枝(主編)。後現代課程:實踐與評鑑。137-152。臺北縣: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郭原森(2005)。粼粼玻光─當前台灣玻璃工藝創作之困境初探(抽印本)。台北縣: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概要內涵。(2008)。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1.php。(2014年1月14日)。
陳美芬(2007)。 玻璃工藝運用於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奕愷(2007)。田野調查概述。取自
http://aaa.tnua.edu.tw/~ykchen/study/st_index.html。藝文學習網。(2014年1月 14日)。
張家琳(2011)。從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探討國小學童創造力表現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奕愷(2012)。琉光溢彩—台灣玻璃工藝文化。玻璃公共藝術,90-97。南投縣: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黃淑芳(1997)。現代博物館教育。玻璃花傳真情,222-234。台北市:台灣省立博物館。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 公司。
黃光雄(主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原作者:Robert C. Bogdan &Sari Knopp Biklen。嘉義市: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湯麒正(主編)(2003)。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導覽手冊。新竹市: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
葉俊顯(1991)。國民小美勞教學之原理與實務。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編 印。
甄曉蘭(2000)。批判俗民誌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369-393。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楊貞瑋(2002)。班群教師協同進行統整課程的歷程與自然科學習成效─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董源, 陳亮譯(2004)。玻璃:歐美工業設計五大材料頂尖創意。中國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Lefteri, C. (2004). Glass.
漢寶德。(2002)。藝術在教育目標實現中的角色。取自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B-091-088.htm。(2014年6月2日)。
璀璨玻璃網(2003)。取自 http://www.hcglass.com.tw/index.asp。(2013年7月10日)。
鄭安修(2000)。有趣的童年。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劉婉珍(2002)。美術館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南天。
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鄭俊明(2002)。主題探索戶外教學活動實施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宜蘭市南屏國小鄉土教育「河與人」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鄭瑞隆(2005)。實地工作。黃光雄(主編)。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105-156。嘉義市:濤石文化。
賴靜怡(2006)。埔里國小教師運用社區博物館資源進行藝術教學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劉婉珍(2011)。博物館觀眾研究。台北市:三民書局。
蕭銘芚(2000)。造形發想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蕭銘芚(2006)。玻璃工藝。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
蘇永明(2003)。九年一貫課程的哲學基礎:唯實主義為主。楊龍立編。九年一貫課程與文化。3-31。台北市:五南。

二、英文書目

Chloe Zerwick (1991). A History of Glass. New York: The Corning Museum of Glass.
Dodwell, P. C.(1963). Childrn,s understandind of spatial concepts.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7, 141-61
Eisner, E. W(1982). Cognition and Curriculum: A Basic for Deciding What to Teach. New York:Longmans.
Gardner, H.(1983). 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Norm and Ruth Dobbins (1998). Etched Glass Techniques & Designs. Wisconsin: Hand Books Press.
Rose, S. R. (1998). Group work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ommunity systems. Thousand Oaks, CA: Sage.
Robin, J.(1984). Child art therapy (2nd ed.).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Stewart, G. (1984). The draw a story game: An aid in understanding and working with Children .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1, 187-196.
Topland, K. O.(2002). Mobile learning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on multi-channel e-learning services,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Gimastad:Agder University Colleg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無相關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