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6.34.19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湯金鍊
作者(外文):Tang Chin-Lien
論文名稱(中文):時間的河-湯金鍊水墨及複合媒材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The Time of River-The Discourse of Ink and Mixed Media Creation by Tang Chin-Lien
指導教授(中文):黃銘祝,蕭銘芚
指導教授(外文):HUANG,MING-CHU, Xiao Ming -Tw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學系美勞教學碩士班
學號:10182010
出版年(民國):104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4
中文關鍵詞:時間的河痕跡流變共生
外文關鍵詞:The river of timevestigerheological propertyMutualism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筆者的創作主要是以水墨表現出時光流變,進而呈現時間流動的美學意境。為了使作品能夠更深邃且具有實驗精神,筆者首先師法西方藝術思潮及東方當代水墨畫家的思維,並進行交叉分析探索,形成創作概念。在創作技巧方面,筆者會利用滾筒滾出時間的刻痕;用抽象線條的流變來表現時間;透過實驗水墨讓作品產生新意象與新意境。至於創作的藝術形式,則是在既有技法、材料研究、圖像演繹及水墨虛實構成的特殊關係中建構可以與時代共感共知的圖像,進而達到時間流動意境的創作目標。
筆者的創作研究內容分為痕跡、流變、共生三大系列。在痕跡系列裡,作品會呈現出時間在自然界留下可追溯的痕跡,這樣的痕跡不單單只是歲月刻痕,更是生命裡最佳的見證,因為藝術不僅能留住容顏,留住景色,更能記錄時間劃過的每一刻度。在流變系列裡,作品會利用複合顏料去產生物體的「變化、變易、變革、變形」的完整過程,作品中流動的顏料與墨汁會凝結成流動的時間感,藉此紀錄時間的河開展流變的精采蛻變。在共生系列裡,有感於時間永不停止流逝, 但伴隨著流逝的時光卻潛藏著生命無盡的變化,因此在這個系列中筆者希望透過作品中山水刻痕再現、萬相流變無常及雙棲共生的影像,具體呈現時間所帶來的意境與變化,彰顯時間與生命所激盪出的共生趣味。
Time is the most loyal spectator as well as the most detailed and reliable recorder. Each thrilling picture in the life process flashes in the river of time. However, our lives are limited comparing to the long stream of time. I would like to try my best to understand and explore each and every individual through my creation, and explore how we can create unlimited value at time limitations.

My creation expresses mainly the change of time by ink-painting, thereby demonstrating the beauty of time flowing. In order to make the creation deeper and obtain the spirit of experimentation, first I imitated the concepts oriental ink painter, and did analysis of cross righteousness. Therefore, it came to the formation of my creativeconcept. In terms of my creation skill, I took use of the rollers to roll out the trace of time as well as the abstract flow lines to express the idea of time.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ink, the works generates new images and new mood. As for the art forms of the creation, I built an image that feels with the times, based on the existing techniques ,materials research, image interpretation and ink actual situation, there by practicing the creation goal of the time flow.

My creation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ries, the trace series, the change series, and the symbiosis series. In the trace series, the works show traces of time in the nature. The traces are not only the score of the time, but also the best witness of the life. Because art does not just keep the appearance and the scenery, it records every scale works use composite pigment to produce the complete process of the composite. The flowing paint and ink condense into a flowing sense of time. This records the change of the river of time. In the symbiosis series, the time passage never stops, and it comes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endless life. In this series, I hope to present the mood and the changes of time through my creation to highlight the ploy of time and life.


摘要 i
目次 i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創作架構與流程 3
第三節 創作內容與方法 5
第四節 創作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創作脈絡與學理基礎 9
第一節 時間象徵意涵 9
第二節 水墨的意境與美學 12
第三節 書寫性的抽象畫家 16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形式技法 31
第一節 創作理念 32
第二節 形式技法 35
第四章 創作作品說明 45
第一節「痕跡」系列 47
第二節「流變」系列 54
第三節「共生」系列 71
第五章 結論 80
第一節 省思與總結 80

第二節 未來創作發展方向 82
一、中文書目
王振富,《大易之美》,湖南:湖南美術出版,1992。
史蒂夫.霍金主編 ,《時間簡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91。
李松主編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 5 山水 上》,北京市;錦年圖書,1998。
宗白華主編,《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宗白華主編,《宗白華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俞劍華主編,《中國古代畫論類編》,長沙: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新華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陳秋菊主編 ,《走進林風眠》,台北市:閣林圖書,2000。
陳滯冬主編,《張大千談藝錄》,河南:河南美術,1998。
湯皇珍主編,《雲山.潑墨.張大千》,臺北市:雄獅圖書,2000。
馮民生主編,《中國傳統畫畫空間表現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
馮契、徐孝通主編,《外國哲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年。
齊良驥主編,《西方哲學家評傳》山東:人民出版社,1987。
劉其偉主編 ,《現代繪畫基礎理論》,台北市:雄獅圖書,1991。
蔡榮光主編 ,《洪耀彈線》,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2014。
戴武光主編 ,《戴武光水墨.水彩.書法.創作理念》,新竹市:名傳畫廊, 1997。
謝家孝主編,《張大千的世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3 年。
二、期刊論文
1. 何懷碩,〈納須彌於芥子〉,載於《名家翰墨-陳其寬特集》(第 20 期 1991.9) 香港:翰墨軒,頁 75。
2. 葉宗和,〈當代水墨畫的特質及其空間意識探討〉,《美學與視覺藝術學刊》,

期 5,1996,頁 11。
3. 陳禧,<水墨的元素與材料設計>,《大眾文藝》,7 期,2013 年,頁 111。
4. 劉昕,水墨圖形的形態肌理表現技法美術大觀,《美術大觀》,5 期,2014 年, 頁 4。
5. 許華新,論水墨畫當代轉換的途徑及辦法,《中國書畫》,2 期,2013 年,頁 96-99。熊宜中,現代水墨畫近十年的展望與省思,《美育月刊》,75 期, 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6 年,頁 12-13。
6. 謝伯開,略論山水畫的時間表現,《美術界》,7 期,2013 年,頁 69。
7. 薄松年,郭熙,《中國巨匠美術周刊》,72 期,1992 年,頁 26。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封面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無相關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