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17.120.25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何秀芬
作者(外文):Hsiu-Fen Ho
論文名稱(中文):運用思考地圖提升學童繪本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s of Incorporating Thinking Maps into Picture-Book Reading Instruction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of
指導教授(中文):陳美如
指導教授(外文):Mei-Ju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
學號:10181003
出版年(民國):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3
中文關鍵詞:思考地圖圖形組織繪本教學閱讀成效
外文關鍵詞:Thinking MapsGraphic organizationpicture-book instructionreading comprehension effec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0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運用思考地圖提升學童繪本閱讀成效,於國小彈性課程的閱讀課實施,基於使用圖形組織思考模式教導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策略。本研究課程實施對象為新竹市友情國小(化名)一年級學童,採準實驗研究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研究者任教班級26人為實驗組,實驗組接受八週十六節「思考地圖融入繪本閱讀理解」的實驗處理;另以便利取樣選出班級26人為控制組,實施ㄧ般閱讀理解提問的教學法。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量化工具「中文識字量表」與「閱讀理解測驗甲乙式」,再輔佐質性研究的「半結構式晤談」、學童與家長回饋單與學習單來進行檢測與評估,以探討教師運用思考地圖融入繪本教學後,對學童中文識字與閱讀理解之影響。本研究之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
壹、思考地圖對國小一年級學童繪本閱讀成效具正向影響
一、思考地圖的泡泡圖有效提升中文識字能力尤其中分組學童中文識字進步幅度最大
二、思考地圖能提升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尤其低分組在「字詞句義」的進步最大
貳、思考地圖之圖形對學童能增強閱讀成效
一、思考地圖的圓圈圖能開啟學童創意聯想
二、思考地圖的泡泡圖與雙泡泡圖能提昇學童理解故事角色的特質
三、思考地圖的流程圖能提昇學童說故事能力
四、思考地圖的樹狀圖能加強對故事結構的邏輯
參、學童對使用思考地圖融入繪本教學持正向看法:因思考地圖能增加學童閱讀繪本興趣,學童喜歡思考地圖的學習方式是小組討論,其中學童最喜歡思考地圖的 流程圖,學童喜歡思考地圖的泡泡圖查字典識字法。
肆、看見教育的價值--在實施思考地圖教學過程中:思考地圖重視學童的學習歷程,思考地圖的泡泡圖給予學童伸展跳躍的舞台,思考地圖的放聲思考訓練成為 提早寫作的基石,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伍、未來的建議
一、對學校方面的建議:儘早將思考地圖閱讀教學納入小一閱讀課程,組織閱讀社群進行知識管理系統整合。
二、對教師的建議:提升教師思考地圖閱讀教學之能力,教師有效運用思考地圖閱讀繪本教學之各種策略,教師以泡泡圖的識字法訓練學童查字典,教師以思考地圖札記替代閱讀單,教師使用思考地圖增進學童講述故事的能力,教師以思考地圖 訓練學童寫作。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研究對象方面,研究時間方面,三、研究方法方面。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ncorporating thinking maps into picture-book reading instruction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n elementary school’s elastic curriculum in which map structure thinking mode was adopted to teach the reading strategies of the first graders.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are the first graders in one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The study employed the qusi-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he design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26 students received 16 sessions of “incorporation of thinking maps into picture-book reading instruction” in two weeks, the control group of another 26 students received ordinary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terrogation instruction.
The research tools utilized in the study included quantitative tools— Chinsese Word Recognition Score Scale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accompanied by method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the worksheet and feedback from students as well as parents. All the above- mentioned tools were used to inspect and assess the effect of incorporating thinking maps into picture-book reading instruction on the Chinese word recognition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proposed by this study are stated as follows:
I. Thinking maps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icture-book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first graders.
1. The bubble maps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Chinese word recognition abilty, especially in the medium score group.
2. Thinking maps can enhance first grad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ty, with the low score group making most progress in word definition.
II. Thinking maps’s diagrams can enhance the reading effect of first graders.
1. The circle map can help students’ creative association.
2. The bubble map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3. The flow map can help students’ story-telling ability.
4. The tree map can help students’ logic in the structure of a story.
III. Students hold a positive perspective toward the incorporation of thinking maps into picture-book reading instruction. Thinking maps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picture-books. The learning method in thinking maps that students like is group discussion, and the flow map is students’ favorite thinking map. Also, students like the buble map which enables them to recognize new words through looking them up in the dictionary.
IV. See the value of education while implementing thinking map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inking maps place emphasis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students, the bubble map gives students the stage where they can stretch and leap, and thinking maps’ thinking out loud training lays a foundation for writing.
V. Suggestions:
1. To schools: Incorporate thinking maps reading instruction into reading curriculum in the first grade and organize reading groups as soon as possible.
2. To teachers: Enhance teachers’ ability to teach using thinking maps, so that teachers can effectively apply all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thinking maps to picture-book reading instruction.
運用思考地圖提升學童繪本閱讀成效之影響 I
摘要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思考地圖之概念初探 11
第二節 閱讀理解之意義與內涵 31
第三節 國內思考地圖與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 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6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0
第四節 研究設計 63
第五節 教學活動設計 64
第六節 研究工具 73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7
第八節 研究倫理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1
第一節 思考地圖教學對學童中文識字能力之影響 81
第二節 思考地圖教學對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 87
第三節 學童與家長對思考地圖教學的想法與態度 99
第四節 運用思考地圖在繪本教學的省思與成長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結論 133
第二節 建議 138
參考文獻 143
壹、中文部分 143
貳、英文部分 150
附錄 152
附錄一 教學前問卷調查 152
附錄二 中文識字量表 153
154
附錄三 閱讀理解測驗甲乙式 156
附錄四 訪談大綱 171
附錄五 教學活動設計 173
附錄六 思考地圖學習單 189
我是最棒的 189
附錄七 家長回饋表 206
附錄八 繪本的文本分析 208
附錄九 學童回饋表 226
附錄十 家長同意書 228
壹、中文部分
方宣懿(2012)。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方淑貞(2003)。FUN 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台北:心理。
王基倫、王榮生、白雲開、孫紹振、許雅惠等(2012)。從認知負荷與平衡閱讀觀點談獨體字形義探究教學運用於國小一年級讀寫教學研究。國語文教學理論與實務的多元探索。臺北市:五南,頁43-65。
王開府(2008)。心智圖與概念模組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思考教學之運用。國文學報,43,頁263-296。
王瓊珠(2011)。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第二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古瑞勉(譯)(2004)。鮮活的討論:培養專注的閱讀(原著者:L.B.Gambrell & J.F Almasi)。臺北市:心理。
朱立文譯(2008)。圖形思考技巧(原著者:奧村隆一)。臺北市:商周出版社。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3)。台灣PISA2012結果報告。103年2月19日。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臺北市:商鼎。
吳明清(2000)。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訓生(2000)。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吳培源(2011)。概念構圖在幼兒教學活動設計實施之個案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0(1),頁27-54。
吳瑞屯(1990)。中文字辨識歷程的個別差異。中華心理學刊,32,頁63-74。
吳裕聖、曾玉村(2011)。鷹架式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學童生物文章的閱讀表徵與情意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1),頁1-23。
呂淑華(2010)。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態度及閱讀理解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呂淑華(2010)。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態度及閱讀理解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玉梅(譯)(2009)。閱讀的力量(原著者:Stephen D.Krashen)。臺北市:心理。
李咏吟(2000)。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心理。
李欣蓉(譯)(2005)。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原著者:Karen Bromley-Linda Irwin-De Vitis & Marcia Modlo)。臺北市:遠流。
李惠芬譯(2009)。心智圖圖解術:系統思考,創意滿點(原著者:中野禎二)。新北市:世茂出版社。
李燕妮(2007)。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及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李麗綺(2002)。國小低年級學童詞彙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杜叔娟(2012)。課堂回饋系統融入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沈純衣(2010)。國小資源班教師以閱讀理解教學經驗決選多媒體閱讀輔助策略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新竹市。
取自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17649&ctNode=1637&mp=1
孟瑛如、吳東光、陳虹君(2013)。國小資源班及普通班教師針對閱讀困難學生使用多媒體閱讀理解網路教材之現況。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9(2),頁127-156。
幸曼玲、陸怡琮、辜玉旻(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林佳蓉(2012)。心智圖法在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教學之應用。桃竹區特殊教育,19,頁24-29。
林清山(199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林福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講座 閱讀與思考培養學習力 天下雜誌閱讀教育論壇 2013/9/22
林寶貴、錡寶香(2000)。中文閱讀理解測驗之編製。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9,79-104。
邱麗珍(2009)。用思考地圖教導國小學生外語寫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施杏枝(2012)。思考地圖融入國小低年級提早寫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柯姿伶(2009)。圖形組織運用於國小二年級國語課文大意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柯華葳(1999)。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施測說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柯華葳(2007)。教出閱讀力。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9)。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臺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06報告)。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洪麗卿(2005)。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胡雅茹(2011)。曼陀羅思考法。臺中市:晨星。
唐淑華(2004)。說故事談情意。臺北市:心理。
孫易新(2002)。心智圖法進階篇Mind Mapping:多元知識管理系統 2。新北市:耶魯出版社。
孫易新譯(2007)。心智圖聖經/心智圖法理論與實務篇:The Mind Map Book(原著者:Tony Bazun,Barry Bazun)。新北市:耶魯出版社。
柴蘭芬、林志哲、林淑敏譯(2006)。教育心理學。(原著者:Anita woolfolk)。臺北市:培生。
郝明義、朱衣譯(2009)。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二版)(原著者:Mortimer J.Adler, Charles Van Doren)。臺北市:臺灣商務。
張世彗、楊坤堂(2005)。閱讀理解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世彗、魏嘉妏(2000)。中文識字量表建置之探究。國小特殊教育,50,頁1-10。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新仁(2008)。從有效教學談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舉辦2008.11.15「改寫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文化故事系列研討會」第三場專題講座。
張靜文(2012年12月7日)。養成思考力的提問術。親子天下,41。取自 http://reading.cw.com.tw/doc/page.jspx?id=40288ab23b25b9b7013b73790e80000e
教育部(2010)。99學年度閱讀起步走親子共讀手冊。小小書精靈,帶寶貝上學去,2-3。
莊淑雅(2012)。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以模擬PIRLS文本、試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許佩玫(1992)。兒童讀物插畫表現技巧之創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許麗齡、章美英、謝素英(2008)。心智圖—一種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新工具。護理雜誌,55(2),頁76-80。
陳孟妏(2010)。心智圖法結合繪本閱讀教學方案對國小兒童閱讀理解能力及創造力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孟妏(2010)。心智圖法結合繪本閱讀教學方案對國小兒童閱讀理解能力及創造力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柔蓁、曾綺怡、徐作聖(2013)。新北市教育,6,59-61。
陳貞穎(2011)。從後段班到康乃爾。臺北市:高寶。
陳惠邦 (2006)。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發表於台北市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台灣宜蘭。
陳聖謨(1998)。讓思考看得見—簡介「思考圖」在教學上的應用。國教之友,49(4),56-62。
陳靜宜(2005)。即席演說培訓之行動研究-以三位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彭子芸(2012)。思考地圖融入國小二年級故事體課文教學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彭杏珠(2012)。閱讀,孩子前進的動力。臺北市:天下遠見,第315期。
彭蕙仙等人(2010)。閱讀是一輩子的事。臺北市:天下遠見。
曾世杰(2012)。有效的讀寫教學平衡取向教學。(原著者:Michael Pressley)。臺北市:心理。
曾炫鈞(2009)。從PIRLS 2006淺談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策略學習。國教之友,61,(1、2)。
游紹謙(2013)。心智圖法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南投縣。
程嬇玲(2009)。思考地圖運用於生活故事寫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玉琪(2006)。自然科心智圖法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秀如(譯)(2010)。小一新生父母的第一堂課(原著者:伊莉莎白.奧斯特-克勞斯、佩特拉-瑪莉娜.哈默合著)。新北市:世茂。
黃敏秀(2002)。學前一般兒童與發展遲緩兒童閱讀行為及其家庭閱讀環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莉貞(2007)。心智繪圖教學融入國小二年級國語文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美華(2007)。繞著地球跑:世界各國的閱讀運動。新世紀圖書館, 3,頁11-13。
楊璧娟(2008)。概念構圖運用於幼兒圖畫書故事理解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葉宛婷(2005)。互動式繪本教學提升國小學童科學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主編(2011)。臺灣PISA 2009結果報告。臺北市:心理,頁20-70。
齊若蘭(2002)。哪個國家學生閱讀能力最強。天下雜誌,2002年11月,頁52。
劉冠妏(2007)。心智繪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語文創造力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劉純曲(2011)。持續靜讀融入相互教學法之閱讀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能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劉蘊芳(譯)(1999)。7 Brains-怎樣擁有達文西的七種天才(原著者:Michael Gelb)。臺北市:大塊文化。
蔡子瑋譯(2000)。視覺思考的經驗(第二版)(原著者:Robert H. Mckim)。臺北市:六合出版社。
蔡銘津(1995)。文章結構分析策略教學對增進學童閱讀理解與寫作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霍玉英(2010)。美的語言‧美的圖像:談圖畫書的美育教學。香港美術教育,2010(1),頁4-5。
戴敬蓉(2008)。織網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謝錫金(2006)。兒童閱讀能力進展:香港與國際比較。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簡馨瑩、曾文慧、陳凱筑(2005)。閱讀悅有趣—開發孩子閱讀策略的書。臺北市:幼獅文化。
蘇振明(2006)。圖畫書與兒童教育應用之探討。國教新知,53(4),頁35-46。
Alper, Larry & Hyerle, David. (2006). Thinking Maps : A Language for Leadership. Cary, NC : Thinking Maps, Inc.
and Company.
Bender, W. N., & Larkin, M. J. (2th Eds.) (2009). Reading Strategies for Elementary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Strategies for RTI.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Catherine D.Bruce Richard Richard Mcpherson,Farhad Mordy Sabeti,Tara
Clark, Kristin & Holzman, Stefanie & Pekar Kathleen. (2011). Thinking Maps :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Meaning. Cary, NC : Thinking Maps, Inc.
Comprehension. In David Hyerle(Ed. ), Students 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pp.63-73). Newbury Park, CA:Corwin Press.
Flynn(2011). Revealing significant learning moments with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mathematics ,J.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vol.45(4) 433-454
Ford, D. J.(2006).Representations of science within children’s trade book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3, 214-235.
Fry , E . (2002). Readability versus leveling. Reading Teacher, 56(3),286-291.
Gagné, E. D.(1985).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Boston, MA:Little, Brown
Gagné, E. D., Yekovich, C. W., & Yekovich, F. R. (1993).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Hyerle, David. (2000). A Field Guide to Using Visual Tools.Newbury Park, CA: Corwin Press.
Hyerle, David. (2004).Thinking Maps as a Transformational Language For Learning. In David Hyerle(Ed. ), Students 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p.1-16).Newbury Park, CA: Corwin Press.
Hyerle, David. (December 1995/January 1996). ”Thinking Maps: Seeing Is Understanding.”
Jane Buckner, Ed. S. (2004).Empowering Students From Thinking to Writing. In DavidHyerle(Ed. ), Students 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p.75-86). Newbury Park, CA:Corwin Press.
Judith Burns (2012, September, 7). Children's reading 'pushed out' by other activities. Education reporter BBC News. Retrieved from http://www.bbc.co.uk/news/education-19511825
Kozma, R. B. (1994). Will media influence learning?Reframing the debat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2(2). , p8-15
learning.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Lerner, J.W., & Johns, B. (2009).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mild disabilities: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new directions (11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43784.)
Mayer, R. E. (1996).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making sense out of expository text: The SOI m
odel for guiding three cognitive processes i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Educational
Psyc hology Review, 18(4), 357-371.
S.Hennessy(2011). The role of digital artefacts on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supporting classroom dialogue,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11), 27, 463–489.
Shaywitz, S. (2008) .Overcoming Dyslexia: A New and Complete Science-Based Program for Reading Problems at any level.New York, NY: Alfred A. Knoph.
Thinking Maps.(2010).Retrieved July 16, 2013, from
Thomasina DePinto & Hyerle, David.(2004).Maps for the Road to Reading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