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中文部分 方宣懿(2012)。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方淑貞(2003)。FUN 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台北:心理。 王基倫、王榮生、白雲開、孫紹振、許雅惠等(2012)。從認知負荷與平衡閱讀觀點談獨體字形義探究教學運用於國小一年級讀寫教學研究。國語文教學理論與實務的多元探索。臺北市:五南,頁43-65。 王開府(2008)。心智圖與概念模組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思考教學之運用。國文學報,43,頁263-296。 王瓊珠(2011)。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第二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古瑞勉(譯)(2004)。鮮活的討論:培養專注的閱讀(原著者:L.B.Gambrell & J.F Almasi)。臺北市:心理。 朱立文譯(2008)。圖形思考技巧(原著者:奧村隆一)。臺北市:商周出版社。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3)。台灣PISA2012結果報告。103年2月19日。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臺北市:商鼎。 吳明清(2000)。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訓生(2000)。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吳培源(2011)。概念構圖在幼兒教學活動設計實施之個案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0(1),頁27-54。 吳瑞屯(1990)。中文字辨識歷程的個別差異。中華心理學刊,32,頁63-74。 吳裕聖、曾玉村(2011)。鷹架式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學童生物文章的閱讀表徵與情意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1),頁1-23。 呂淑華(2010)。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態度及閱讀理解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呂淑華(2010)。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態度及閱讀理解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玉梅(譯)(2009)。閱讀的力量(原著者:Stephen D.Krashen)。臺北市:心理。 李咏吟(2000)。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心理。 李欣蓉(譯)(2005)。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原著者:Karen Bromley-Linda Irwin-De Vitis & Marcia Modlo)。臺北市:遠流。 李惠芬譯(2009)。心智圖圖解術:系統思考,創意滿點(原著者:中野禎二)。新北市:世茂出版社。 李燕妮(2007)。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及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李麗綺(2002)。國小低年級學童詞彙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杜叔娟(2012)。課堂回饋系統融入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沈純衣(2010)。國小資源班教師以閱讀理解教學經驗決選多媒體閱讀輔助策略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新竹市。 取自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17649&ctNode=1637&mp=1 孟瑛如、吳東光、陳虹君(2013)。國小資源班及普通班教師針對閱讀困難學生使用多媒體閱讀理解網路教材之現況。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9(2),頁127-156。 幸曼玲、陸怡琮、辜玉旻(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林佳蓉(2012)。心智圖法在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教學之應用。桃竹區特殊教育,19,頁24-29。 林清山(199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林福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講座 閱讀與思考培養學習力 天下雜誌閱讀教育論壇 2013/9/22 林寶貴、錡寶香(2000)。中文閱讀理解測驗之編製。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9,79-104。 邱麗珍(2009)。用思考地圖教導國小學生外語寫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施杏枝(2012)。思考地圖融入國小低年級提早寫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柯姿伶(2009)。圖形組織運用於國小二年級國語課文大意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柯華葳(1999)。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施測說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柯華葳(2007)。教出閱讀力。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9)。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臺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06報告)。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洪麗卿(2005)。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胡雅茹(2011)。曼陀羅思考法。臺中市:晨星。 唐淑華(2004)。說故事談情意。臺北市:心理。 孫易新(2002)。心智圖法進階篇Mind Mapping:多元知識管理系統 2。新北市:耶魯出版社。 孫易新譯(2007)。心智圖聖經/心智圖法理論與實務篇:The Mind Map Book(原著者:Tony Bazun,Barry Bazun)。新北市:耶魯出版社。 柴蘭芬、林志哲、林淑敏譯(2006)。教育心理學。(原著者:Anita woolfolk)。臺北市:培生。 郝明義、朱衣譯(2009)。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二版)(原著者:Mortimer J.Adler, Charles Van Doren)。臺北市:臺灣商務。 張世彗、楊坤堂(2005)。閱讀理解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世彗、魏嘉妏(2000)。中文識字量表建置之探究。國小特殊教育,50,頁1-10。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新仁(2008)。從有效教學談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舉辦2008.11.15「改寫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文化故事系列研討會」第三場專題講座。 張靜文(2012年12月7日)。養成思考力的提問術。親子天下,41。取自 http://reading.cw.com.tw/doc/page.jspx?id=40288ab23b25b9b7013b73790e80000e 教育部(2010)。99學年度閱讀起步走親子共讀手冊。小小書精靈,帶寶貝上學去,2-3。 莊淑雅(2012)。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以模擬PIRLS文本、試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許佩玫(1992)。兒童讀物插畫表現技巧之創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許麗齡、章美英、謝素英(2008)。心智圖—一種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新工具。護理雜誌,55(2),頁76-80。 陳孟妏(2010)。心智圖法結合繪本閱讀教學方案對國小兒童閱讀理解能力及創造力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孟妏(2010)。心智圖法結合繪本閱讀教學方案對國小兒童閱讀理解能力及創造力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柔蓁、曾綺怡、徐作聖(2013)。新北市教育,6,59-61。 陳貞穎(2011)。從後段班到康乃爾。臺北市:高寶。 陳惠邦 (2006)。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發表於台北市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台灣宜蘭。 陳聖謨(1998)。讓思考看得見—簡介「思考圖」在教學上的應用。國教之友,49(4),56-62。 陳靜宜(2005)。即席演說培訓之行動研究-以三位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彭子芸(2012)。思考地圖融入國小二年級故事體課文教學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彭杏珠(2012)。閱讀,孩子前進的動力。臺北市:天下遠見,第315期。 彭蕙仙等人(2010)。閱讀是一輩子的事。臺北市:天下遠見。 曾世杰(2012)。有效的讀寫教學平衡取向教學。(原著者:Michael Pressley)。臺北市:心理。 曾炫鈞(2009)。從PIRLS 2006淺談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策略學習。國教之友,61,(1、2)。 游紹謙(2013)。心智圖法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南投縣。 程嬇玲(2009)。思考地圖運用於生活故事寫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玉琪(2006)。自然科心智圖法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秀如(譯)(2010)。小一新生父母的第一堂課(原著者:伊莉莎白.奧斯特-克勞斯、佩特拉-瑪莉娜.哈默合著)。新北市:世茂。 黃敏秀(2002)。學前一般兒童與發展遲緩兒童閱讀行為及其家庭閱讀環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莉貞(2007)。心智繪圖教學融入國小二年級國語文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美華(2007)。繞著地球跑:世界各國的閱讀運動。新世紀圖書館, 3,頁11-13。 楊璧娟(2008)。概念構圖運用於幼兒圖畫書故事理解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葉宛婷(2005)。互動式繪本教學提升國小學童科學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主編(2011)。臺灣PISA 2009結果報告。臺北市:心理,頁20-70。 齊若蘭(2002)。哪個國家學生閱讀能力最強。天下雜誌,2002年11月,頁52。 劉冠妏(2007)。心智繪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語文創造力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劉純曲(2011)。持續靜讀融入相互教學法之閱讀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能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劉蘊芳(譯)(1999)。7 Brains-怎樣擁有達文西的七種天才(原著者:Michael Gelb)。臺北市:大塊文化。 蔡子瑋譯(2000)。視覺思考的經驗(第二版)(原著者:Robert H. Mckim)。臺北市:六合出版社。 蔡銘津(1995)。文章結構分析策略教學對增進學童閱讀理解與寫作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霍玉英(2010)。美的語言‧美的圖像:談圖畫書的美育教學。香港美術教育,2010(1),頁4-5。 戴敬蓉(2008)。織網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謝錫金(2006)。兒童閱讀能力進展:香港與國際比較。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簡馨瑩、曾文慧、陳凱筑(2005)。閱讀悅有趣—開發孩子閱讀策略的書。臺北市:幼獅文化。 蘇振明(2006)。圖畫書與兒童教育應用之探討。國教新知,53(4),頁35-46。 Alper, Larry & Hyerle, David. (2006). Thinking Maps : A Language for Leadership. Cary, NC : Thinking Maps, Inc. and Company. Bender, W. N., & Larkin, M. J. (2th Eds.) (2009). Reading Strategies for Elementary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Strategies for RTI.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Catherine D.Bruce Richard Richard Mcpherson,Farhad Mordy Sabeti,Tara Clark, Kristin & Holzman, Stefanie & Pekar Kathleen. (2011). Thinking Maps :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Meaning. Cary, NC : Thinking Maps, Inc. Comprehension. In David Hyerle(Ed. ), Students 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pp.63-73). Newbury Park, CA:Corwin Press. Flynn(2011). Revealing significant learning moments with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mathematics ,J.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vol.45(4) 433-454 Ford, D. J.(2006).Representations of science within children’s trade book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3, 214-235. Fry , E . (2002). Readability versus leveling. Reading Teacher, 56(3),286-291. Gagné, E. D.(1985).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Boston, MA:Little, Brown Gagné, E. D., Yekovich, C. W., & Yekovich, F. R. (1993).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Hyerle, David. (2000). A Field Guide to Using Visual Tools.Newbury Park, CA: Corwin Press. Hyerle, David. (2004).Thinking Maps as a Transformational Language For Learning. In David Hyerle(Ed. ), Students 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p.1-16).Newbury Park, CA: Corwin Press. Hyerle, David. (December 1995/January 1996). ”Thinking Maps: Seeing Is Understanding.” Jane Buckner, Ed. S. (2004).Empowering Students From Thinking to Writing. In DavidHyerle(Ed. ), Students 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p.75-86). Newbury Park, CA:Corwin Press. Judith Burns (2012, September, 7). Children's reading 'pushed out' by other activities. Education reporter BBC News. Retrieved from http://www.bbc.co.uk/news/education-19511825 Kozma, R. B. (1994). Will media influence learning?Reframing the debat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2(2). , p8-15 learning.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Lerner, J.W., & Johns, B. (2009).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mild disabilities: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new directions (11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43784.) Mayer, R. E. (1996).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making sense out of expository text: The SOI m odel for guiding three cognitive processes i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Educational Psyc hology Review, 18(4), 357-371. S.Hennessy(2011). The role of digital artefacts on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supporting classroom dialogue,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11), 27, 463–489. Shaywitz, S. (2008) .Overcoming Dyslexia: A New and Complete Science-Based Program for Reading Problems at any level.New York, NY: Alfred A. Knoph. Thinking Maps.(2010).Retrieved July 16, 2013, from Thomasina DePinto & Hyerle, David.(2004).Maps for the Road to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