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3.130.10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郭孟平
作者(外文):none, .
論文名稱(中文):數學遊戲融入國小數學科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單元教學成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ing Mathematical games into the Highest common factor and Least common multiple teaching achievem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指導教授(中文):林碧珍
指導教授(外文):none, .
口試委員(中文):non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數理教育研究所
學號:210085004
出版年(民國):105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3
中文關鍵詞:數學遊戲融入教學數學學習成就數學學習態度
外文關鍵詞: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games into teachingmathematical learning achievementmathematical learning attitude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7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3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主要探討以「數學遊戲」融入國小數學科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單元教學,對於國小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及數學學習態度的影響,以做為國小階段實施「數學遊戲融入教學」的參考。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採取前後測設計,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兩班共74位學生,一班為實驗組,接受「數學遊戲融入教學」,一班為對照組,進行「一般教學」。本實驗為期三週共15節課,經實驗教學後探討兩組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及數學學習態度的改變,並於三週後再進行延後測,以了解「數學遊戲融入教學」的概念保留效果,並輔以數學遊戲回饋單,了解學生對於「數學遊戲融入教學」的想法。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與發現:
一、針對國小數學科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單元,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數學 學習成就前後改變未達顯著差異。
二、「數學遊戲融入教學」的學生在概念保留效果優於「一般教學」的學生。
三、針對國小數學科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單元,進行「數學遊戲融入教學」的學生數學學習態度的改變達顯著差異,優於「一般教學」的學生。
四、從數學遊戲回饋單得知「數學遊戲融入教學」能提升學習的態度,尤其是高、中分群的學生給予較多的肯定。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games into teaching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attitude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sixth grade by means of the instruction of highest common factor and least common multiple.
The study employed a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he design of pre- and post-test.The participants of the study were seventy-four sixth graders in Taipei Cit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games into teaching〞method was applied in the former group; however the general teaching process was used in the latter one.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or three weeks including fifteen classes in total. After three weeks,the students in each groups took a delayed post-test so that the author could understand the remained and delayed effects on students in both groups. A questionnaire was utilized to find out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attitudes toward and the level of their accept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games into teaching method.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After utilizing mathematical games into teaching,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2. The remained and delayed effects on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 The learning attitud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hang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learning attitude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4.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games into teaching method could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Specifically, the high- and mid- level students provided more positive feedback.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名詞釋義 7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遊戲的意義與理論 10
第二節數學遊戲教學法的理念及實施 18
第三節數學學習態度 24
第四節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概念學習研究 28
第五節遊戲相關實徵研究 33
第三章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研究設計與架構 38
第二節研究對象 47
第三節研究工具 48
第四節研究流程與步驟 55
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 57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分析 59
第一節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單元成就測驗結果分析 59
第二節數學學習態度問卷資料結果分析 76
第三節數學遊戲回饋單結果分析 94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98
第一節研究結論 98
第二節建議 102
參考文獻 104
一、中文文獻 104
二、外文文獻 108
附錄 110
附錄A 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單元成就測驗前後測 110
附錄B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單元成就測驗延後測 112
附錄C數學學習態度問卷 114
附錄D數學遊戲活動回饋單 116
附錄一數學遊戲活動設計表(一) 118
附錄二數學遊戲活動設計表(二) 119
附錄三數學遊戲活動設計表(三) 120
附錄四數學遊戲活動設計表(四) 121
附錄五數學遊戲活動設計表(五) 122
附錄六數學遊戲活動設計表(六) 123
附錄七數學遊戲活動設計表(七) 124

一、中文文獻
王文科、王智宏(2008)。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二版。台北:五南。

王克蒂(1999)。數學遊戲教學之效益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志仁(2007)。透過數學遊戲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進行整數除法單元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王明慧(1996)。國一數學科活潑化教學模式對提昇學習動機與班級學習氣氛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田興蓉(2002)。數學遊戲對國一學生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彰化縣。

江麗莉等譯(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台北市:五南。(Joe L. Frost, 1992)。

何東犀、蕭金土(1995)。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之鑑定、學習問題診斷、學習策略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科會研究報告。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J.E.Johnson,J.F.Christie & T.D.Yawkey, 1987)

宋雲卿(2005)。數學遊戲活動對國中學生數學學習態度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呂秋文(2000)。新數學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林玉体(2003)。幼兒教育思想。台北市:五南。

林珮如(2002)。國小學童因數迷思概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林碧珍、蔡文煥(2005)。TIMSS 2003 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85,2-38。

林嘉玲(2000)。數學遊戲融入建構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邱慧珍(2002)。國小學童倍數迷思概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徐右任(2001)。和原住民學童玩數學:一個探究數學遊戲和數學態度的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東縣。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維忠(2006)。論數學遊戲。數學傳播,30(4),83-94。

教育部(2008)。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修訂。台北市:作者。

陳杭生(1993)。視聽媒體與教學正常化。視聽教育雙月刊,34(3)。

曹宗萍、周文忠(1997)。國小數學態度量表的編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 86-2511-S153-001)。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屏東縣。

曹亮吉(1979)。認識數學遊戲。數學傳播,3,12-14。

陳怡淇(2007)。發展七年級數學遊戲融入教學評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郭靜晃譯(1998)。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J.E.Johnson,J.F.Christie & T.D.Yawkey, 1987)

黃怡芳(2005)。國小學童二位數加減運算學習之數學遊戲設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黃毅英(1997)。邁向大眾數學的數學教育。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黃國勳、劉祥通(2002)。歡樂滿堂的數學課-因數教材創新教學之實踐。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6,52-64。

莊穎昌(2007)。透過數學遊戲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進行體積單元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葉盛昌(2002)。遊戲式數學教學模式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台中市。

傅任敢譯(1999)。教育漫話。教育科學出版社。(Locke,1693)

蔡淑苓(1988)。羅素對幼兒教育的主張。教師之友,29(3),30-34。

蔡淑苓(2004)。遊戲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劉素幸(1994)。寓教學為遊戲—談遊戲教學的價值。學校體育雙月刊,46,40-41。

劉環毓(2008)。數學遊戲融入七年級探究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劉焜輝(1992)。遊戲治療的理論與實施(六)。諮商與輔導,81,22-28。

劉伯驥(1969)。西洋教育史。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

蔣治邦(1997)。由表徵的觀點看格式的選擇。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49-65。臺北市:文芳。

鄭肇禎(1983)。智慧遊戲。台北市:五洲。

賴淑惠(2007)。合作式數學遊戲融入國中數學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賴勤薇(2011)。數學遊戲融入國中數學科函數單元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魏麗敏(1988)。國小學生數學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暨數學學習團體諮商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譚寧君(1992)。兒童數學態度與解題能力之分析探討。台北師院學報,(5),619-688。

蘇振毅(2006)。透過數學遊戲教學進行國小三年級乘法單元之補救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台南市。

蘇育任(1993)。課程與教學---漫談遊戲導向的教學設計。國教輔導,33(2),4-6。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台北市:五南。

瀧川龜太郎(1998)。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市:大安
二、外文文獻
Ajzen(1988).Attitudes , personality , and behavior.Chicago :The Dorsey Press.

Axline,V.(1969).Play therapy.New York:Ballentine.

Eagly, A. H., &Chaiken, S.(1993). 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s.New York :
Harcourt Brace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

Ellis,M.J.(1973).Why people pla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Erikson,E.H.(1950).Childhood and Society.N.Y.:Norton

Friedenberg,L. (1995). Psychological testing , design , analysis and use. Boston :
Allyn andBacon.

Girlie C. Delacruz, Gregory K. W. K. Chung, & Eva L. Baker.(2010).
ValidityEvidence for Games as Assessment Environments.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on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tudent Testing (CRESS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Harvey, J. G. & Bright, G. W.(1985).Mathematical Game: Antithesis or Assistance?Arithmetic Teacher, 85(2), 23-26.

Harvey J.G. & Bright G.W. (1985) Basic math games.Dale Seymour,California.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Harper & Row.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Mathematics(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mathematics.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Mathematics. Author.


Oldfield BJ (1991) Games in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Part1:
classification.Math Sch 20(1):41-4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