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3.25.5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李采玲
作者(外文):Tsai-Ling Li
論文名稱(中文):當小草開花了 ~ 一位國中教師遇見自己的敘說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While The Grass Is In Bloom~A High School Teacher Met Herself In The Journey of Narrative Research
指導教授(中文):陳美如教授
指導教授(外文):Mei-Ju Chen, Ph. D.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學號:10081003
出版年(民國):104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教師敘說父權中輟
外文關鍵詞:teachersnarrative inquirypatriarchydropout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文為教師生命與教學之敘說。

以長了一朵花的小草為意象,試圖參透小草之樣貌,包括之所以長成這個樣的原因,以及更清明地看見小草原來長得什麼樣。

研究者為使生命與教學相融時,產生更具覺知的行動力,將此探究回溯自原生家庭、童年、手足經驗,繼而在教學現場、生活經驗中感知到的挫折、困惑、混亂,隨緣幻現;從探究中行動、行動中探究,進一步看生命、見教學旅程中歷歷在目的一切幻現,終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而書寫過去的故事時,在實際生活中,改變也跟著發生;在一步一步走入自己內在的旅途上,探究後看見、緣起後性空,看見後探究、性空後緣起。

花開見自性,研究者敘說是為了遇見更真實的自己。
This research is a narrative inquiry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life adaptation and responding to her teaching career.

The researcher adopted the imagery of a grass plant in bloom. This research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e of this grass plant, which includes why this grass plant grows like this, and to reveal what this grass plant was like before blooming.

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taking action from reflective teaching, the researcher retrospected life experiences from her family-of-origin, childhood and sisterhood and reflected on the frustrations, confusions and chaos from teaching. The researcher realized that the challenges are the summation of the contextual factors of their own. The teacher researcher taught through her inquiry and inquired through her teaching and realized that the frustration, confusion, and chaos were the interpretations of her mind based on her own life experiences.

As the teacher researcher was inquiring her past life experiences and writing her own stories, changes also came to her own life of the moment. On the journey to inner self, the teacher researcher gained the wisdom of acceptance.

This journey of narrative inquiry is like a journey of a grass plant which blooms with a purpose. It has helped the teacher researcher to meet her true self and discover what value she embraces more.
寫在最前面 ------------------------------------------ 1

給自己的邀約 ---------------------------------------- 2

第一章 探:生命の基調 ----------------------------- 5

壹、 話畫~一株有花的小草 -------------------------- 5

貳、 沃土童年~大自然中跳躍的音符 -------------------- 7

參、 手足~逆境菩薩 -------------------------------- 10

肆、 回觀~家庭,一個系統 --------------------------- 18

第二章 究:那些年的求學之路 ------------------------ 25

壹、 國中~與分數賽跑的日子 ------------------------ 25

貳、 高中~雞頭歲月 ------------------------------ 29

參、 大學~自由的殿堂 ---------------------------- 33

第三章 緣起:召喚 ------------------------------- 39

壹、 吵雜的築牆聲 ------------------------------- 39

貳、 誰的吶喊? --------------------------------- 42

參、 站在哪一邊? ------------------------------- 50

第四章 看:一趟孕育生命的旅程 ----------------------- 53

壹、 孕之初~噓! ---------------------------------- 53

貳、 生產~臣服於老天的課題 ------------------------- 57

参、 悼念逝去 ------------------------------------ 62

肆、 婚姻中的另一個家 ----------------------------- 66

伍、 拾起~放下 ----------------------------------- 75

第五章 見:一座溝通的橋 ----------------------------- 80

壹、 那位女孩的故事 ------------------------------- 81

貳、 幻現 ---------------------------------------- 83

参、 行所當行,受所當受 ---------------------------- 86

肆、 而實無功德 ----------------------------------- 90

第六章 性空:結束~另一個開始 ------------------------- 92

壹、 這株有花的小草 -------------------------------- 92

貳、 做為一個老師 ---------------------------------- 95

参、 這趟旅程 ------------------------------------- 97

寫在最後面 -------------------------------------------- 99

參考書目 --------------------------------------------- 100

丁凡譯(2014),娜但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著。療癒寫作:啟動靈性的書寫秘密。臺北:心靈工坊。
王行(2002)。家族歷史與心理治療-家庭重塑實務篇。台北:心理。
成虹飛(2014)。行動/敘說探究與相遇的知識。課程與教學季刊,17(4),1~24。
成虹飛(2007)。行動與敘說研究的個人學習筆記。載於行動研究在台灣—社會田野中的實踐者研討會,台北。
成虹飛(2005)。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越敘說與課程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30期。
李偉文(2013)。先有紀律才有創意。親子天下,46期,32頁。
杜美櫻(2012)。學前手足互動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巫土譯(2011),伊莉莎白.萊瑟(Elizabeth Lesser)著。破碎重生~困境如何幫助我們成長。臺北:方智。
克里希那穆提(2004)。重新認識你自己。大陸:群言。
李美枝(2001)。手足與朋友關係的內涵與功能:從猩種與人種的表現看演畫的藍圖與文化的加工。本土心理學研究,16,135-182。
林卓君譯(2014),梅樂蒂.碧緹(Melody Beattie)著。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臺北:方智。
林旭英譯(2013),威廉.布瑞奇(William Bridges)著。轉變之書。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周志建(2013)。擁抱不完美~認回自己的故事療癒之旅。臺北:心靈工坊。
周志建(2012)。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臺北:心靈工坊。
林怡呈(2009)。敘說探究及其在教師研究的發展。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6(6),135~141。
易之新、黃壁惠、釋自鼎(2008)譯,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著。臺北:張老師文化。
林淑蕊(2006)。從三角關係看婆媳互動之調適歷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國亮(2004)。家庭樹、生命樹:原生家庭探討完全手冊。台北:雅歌。
邱珍琬(2003)。一位教師的成長—敘說探究。屏東師院學報,18,193~232。
洪仲清(2014)。跟自己和好。台北:遠流。
馬毓玲譯(2012),吳恩瑛著。史上最大教養戰爭。台北:尖端。
馬湘苓(2011)。幼兒手足關係品質、喜愛程度與手足衝突之關係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夏林清(2004)。一盞夠用的燈:辨識發現的路徑。應用心理研究,23,131~156。
許芳菊譯(2013),威廉.戴蒙著。邁向目地之路。台北:天下。
許添盛(2007)。孩子都是老靈魂。台灣,賽斯文化。
曹中瑋(2013)。當下,與情緒相遇~諮商心理師的情緒理解與自我生命歷程。臺北:張老師文化。
陳舒儀(2013)。我得了產後憂鬱症嗎。親子天下雜誌,2013(3)。
張嘉倫(2009)。母親對手足衝突的處理策略、手足關係與幼兒同儕互動行為之關係。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游美惠(2014)。性別教育小辭庫。台灣:巨流。
彭明輝(2013)。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臺北:聯經。
黃雪鳳(2009)。參與「探索原生家庭生活」相關課程學習者的婚姻意義重塑經驗。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梁永安譯(2008),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著。當下的力量~找回每時每刻的自己。臺北:橡實文化。
楊櫻華(2012)。女性原生家庭經驗與其婚姻覺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溫家青(2008)。婆媳角色期待的差異性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廖世德譯(2001),麥可.懷特、大衛.艾普斯頓(Michael White & David Epston)著: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臺北:心靈工坊。
鄧惠文(2013)。學習,在一起的幸福。臺北:三采文化。
鄭玉秀(2004)。從婆媳互動看台灣中產階層婦女覺知的家庭圖像。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玉英、趙家玉譯(1993),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著。家庭會傷人~自我重生的契機。臺北:張老師文化。
蔡美娟(2012)。生命書寫~一趟自我療癒之旅。臺北:心靈工坊。
蔡孟璇譯(2012),大衛.霍金斯(David R.Hawkins,M.D.,Ph.D.)著。心靈能量:藏在身體裡的大智慧。臺北:方智。
蔡敦浩、王慧蘭、劉育忠(2011)。敘說探究的第一堂課。台北:鼎茂。
賴明珠譯(2000),村上村樹著。遠方的鼓聲。台北,時報。
謝琬湞譯(2014),貝納繹.史達馬提亞斯(Bernardo Stamateas)著。毒型情緒:侵蝕你美好人生的15種負面有毒情緒。臺北:方智。
謝明憲譯(2007),朗達.拜恩(Rhonda Byrne)著。秘密。臺北:方智。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參考書目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