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6.104.9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王彩如
作者(外文):Tsai-Ju Wang
論文名稱(中文):行動學習應用於國小二年級數學科教學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Integrating Mobile Learning into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urse for Second Graders
指導教授(中文):王子華
指導教授(外文):Tzu-Hua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481022
出版年(民國):10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2
中文關鍵詞:行動學習乘法數學學習動機數學學習興趣
外文關鍵詞:mobile learningmultiplicationmathematics learning motivationmathematics learning interes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二種不同教學模式對國小二年學童在「乘法(一)」單元中的學習成效、數學學習動機、數學學習興趣之情形。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研究對象為新竹縣某國小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童共98人,將四個班分為二個班為實驗組─行動學習教學進行探究式行動學習系統教學,及二個班為對照組─一般教學。
兩組學童在實現前均接受「數學學習成就測驗」前測、「數學學習動機量表」前測、「數學學習興趣量表」前測。兩組學童分別進行不同教學模式後,最後再施行「數學學習成就測驗」後測、「數學學習動機量表」後測、「數學學習興趣量表」後測,研究結果發現:
一、在數學學習成就測驗上
1.行動學習教學的實驗組,在數學學習成就測驗中的「應用層次」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對照組。
2.行動學習教學的實驗組,在數學學習成就測驗中的測驗總分、「記憶層次」、「應用層次」之進步總分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對照組。
二、在數學學習動機上
1.行動學習教學的實驗組,在數學學習動機量表中的自我效能、數學學習價值、主動學習策略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對照組。
2.行動學習教學的實驗組,在數學學習動機量表中的自我效能、數學學習價值、主動學習策略、表現目標導向、學習環境誘因之進步總分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對照組。
三、在數學學習興趣上
1.行動學習教學的實驗組,在數學學習興趣量表中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對照組。
2.行動學習教學的實驗組,在數學學習興趣量表之進步總分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對照組。
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亦對於行動學習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行動學習、乘法、數學學習動機、數學學習興趣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some circumstances of changes and reflections of the second graders from the primary school by using two teaching models while the students were learning the unit of “multiplication.”.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motivations, and interests in mathematic.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dopted as the methodology. Ninety-eight second graders in four classes were selected from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ounty. The students in four clas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wo of the classes we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other two were the controlled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aught mobile learning by using inquiry-based mobile-learning system. The controlled group was taught by general teaching method.

Before carrying out the experiment, both of the groups were given three pre-tests, including “mathematics learning-performance test”, “scal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cal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interest”. After being treated in different teaching modles, they were examined by three post-tests, including “mathematics learning-performance test”, “scal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cal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interest”. The research findings were as followings:
I. Mathematics learning-performance test
1.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udents in “mobile learning by using inquiry m-learning system” group perform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students in “general teaching” group in mathematics learning-performance test of application.
2. The students in “mobile learning by using inquiry m-learning system” group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progress overall than the students in “general teaching” group in mathematics learning-performance test of scores , memorizing and application.


II. Mathematics learning motivation
1.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students in “mobile learning by using inquiry m-learning system” group perform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students in “general teaching” group in scal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motivation of self-efficacy, mathematics learning value, a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centives.
2.The studens in “mobile learning by using inquiry m-learning system” group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progress overall than the students in “general teaching” group in scal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motivation of self-efficacy, mathematics learning value, a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goal-oriented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centives.
III. Mathematics learning interest
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in “mobile learning by using inquiry m-learning system” group perform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students in “general teaching” group in scal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interest.
2. The students in “mobile learning by using inquiry m-learning system” group demonstrate significantly progress overall than the students in “general teaching” group in scal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interests of scores.
Based on the findings above, this study could also provide some insi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relevant research in mobile learning in the future.







Keywords: mobile learning, multiplication, mathematics learning motivation, mathematics learning interest.
目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行動學習 9
第二節 九年一貫乘法相關之能力指標與教材分析 22
第三節 國小乘法教材研究及資訊融入乘法教學之相關實徵研究 31
第四節 數學學習動機及相關實徵研究 38
第五節 數學學習興趣及相關實徵研究 5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6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6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6
第五節 研究流程 79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8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1
第一節 不同教學模式對二年級學童在乘法(一)單元學習成效分析 81
第二節 不同教學模式對二年級學童在數學學習動機表現分析 99
第三節 不同教學模式對二年級學童在數學學習興趣表現分析 127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3
第二節 建議 137
參考文獻 139
壹、中文部分 139
貳、英文部分 146
附錄一:數學學習成就預試試卷 148
附錄二:數學學習成就前後測試卷 152
附錄三:數學學習動機量表 156
附錄四:數學學習興趣量表 160
附錄五: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活動設計 162
附錄六:家長同意書 172

壹、中文部分
王心美(2013)。行動學習對國小教學成效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YZU05586009)
王怡茹(2015)。行動學習活用於國小高年級統整課程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NTPT0204054)
王彥勝(2014)。擴增實境學習APP對於國小自然科學之學習成效與學習經驗的影響:以水中生物單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NCU05392048)
王燕雀(2011)。合作學習之TGT法應用於國小一年級數學領域之效應(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9LTC00457023)
白宗恩(2012)。數學科適性行動學習系統成效分析-以國小「體積」單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0NTCTC629011)
石惠雅(2015)。互動即時回饋系統應用於國小二年級數學科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NHCT5395036)
伍振鷟(主編)(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朱文雄(1978)。現代班級教學與學習興趣發展之關係。教育輔導月刊,28(3), 20-22。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江南發(1998)。學習動機。載於林傳生(主編),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行政院(2015)。網路智慧新臺灣政策白皮書。取自http://vbook.join.gov.tw/content/smart/elearn.html
行政院科技部(2013)。台灣PISA2012結果報告。取自http://www.most.gov.tw/ct.aspx?xItem=12529&;CtNode=1137&;mp=1
何明霞(2011)。資訊融入國小二年級乘法教學之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9NHCT5480029)
何琦瑜(2007)。教與學的改革才是當務之急。載於何琦瑜等親子天下雜誌編輯部(合著),翻轉教育:未來的學習‧未來的教育‧未來的孩子。天下雜誌,12-15。
何義清(1987)。國中數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5,121-171。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凌方(2015)。國中生二年級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 ─以新竹市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THU00331007)
吳珮菱(2015)。虛擬校園系統結合行動學習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與課程滿意度探討—以校園生態導覽課程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NPTU0394018)
吳淑敏(2013)。行動合作學習及自我調整策略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之影響(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NTPT0620003)
吳惠玲(2010)。台北市國小弱勢學生與一般學生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學習成就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8NTPTC611029)
吳鴻松(2008)。科技大學成人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NKNU5142068)
李奕蓉(2012)。行動學習導入博物館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效之影響_以國立自然科博館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STUT8676003)
李建亭(1999)。文化概念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數學成就、數學焦慮及數學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87NHCTC576007)
李淑芬(2013)。以行動科技結合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TKU00620001)
李淑鈴(2012)。應用資訊科技輔助國小數學科解題教學之研究-以整數四則運算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0NHCT5212049)
杜麗君(2005)。目標設定訓練課程對不同能力水準國小學生後設認知、動機、自我調整學習與數學學業表現影響之效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4NTNU5328005)
周欣綈(2014)。「問題本位學習」對不同數學背景知識的國小三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CYCU5331024)
周書瑜(2014)。行動學習應用於探索教育對國小學童科學學習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NTPT0787028)
周淑惠(2014)。行動學習結合交互式教學法對國小學童英語故事閱讀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TKU05620046)
林中斌(2004)。遊戲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活動之探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2NTPTC476072)
林建平(2003)。學習動機認知理論及其在教育上應用。國教新知,49(3),17-27。
林根煌(2015)。行動載具結合探究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 -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巧妙的施力工具」單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NHCT5007020)
林清山、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林碧珍、蔡寶桂、楊媖媖(2009)。整數乘法替代性教材教法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院。
林燕麟(2014)。結合行動學習與穿戴式載具以提升國小高年級心肺適能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FGU05585012)
邱惠華(2015)。國小二年級學生九九乘法教學之實驗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4NTCT0480001)
姚宗威、顏瓊芬(2007)生物多樣性的敲門磚—生物分類教案設計。科學教育月刊,300,45~57。
紀安珍(2005)。合作學習在一年級生活課程教學的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4NHCT5115004)
胡瓊文(2015)。探討電腦化適性補救教學之學習成效與數學學習動機-以國小四年級分數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NTCT1629010)
高台茜(2001)。未來教室學習-以無線網路應用為基礎的認知學徒制學習環境,台大教與學第九期,取自 http://edtech.ntu.edu.tw/epaper/911210/prof/prof_1.asp
張文哲(譯)(2005)。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原作者:Slavin R. E.)。台北:學富文化。
張巧蓉(2013)。遊戲融入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乘法概念學習成效之影響(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NHCT5475009)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7)。張氏心理學辭典(第二版)。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珈(2010)。行動數位渾天儀用於國小天文觀測教學(碩士論文)。 取自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8NTNU5395020)
張樂地(2014)。國小學生運用雲端技術於閱讀教學之影響因素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STU05396017)
教育部(201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取自http://teach.eje.edu.tw/data/files/class_rules/math.pdf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資訊教育。取自http://www.k12ea.gov.tw/97_sid17/3%E8%B3%87%E8%A8%8A%E6%95%99%E8%82%B2%E8%AD%B0%E9%A1%8C991229.pdf
教育部(2013)。迎接數位化學習時代─教育部規劃全面性的數位學習推動計畫。取自http://www.edu.tw/news1/detail.aspx?Node=1088&Page=18104&Index=&WID=3ee9c9ee-f44e-44f0-a431-c300341d9f77
教育部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數位學習」全方位推動計畫。取自http://www.ndc.gov.tw/ml.aspx?sNo=0061580#.VEueMvmUflY
莊嘉淋(2013)。問題本位學習對不同先備知識的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影響(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CYCU5331026)
許秀甘(2015)。桌上遊戲對國小一年級學童加減法能力與數學學習動機之影響(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CYCU5331026)
許茜惠(2012)。學習環教學模式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的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0NTOU5331025)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精華。
郭淑宜(2014)。繪本融入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HCHT0041017)
陳永軒(2014)。行動探究式學習策略對國小自然科學習之影響(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UT005395001)
陳孟婉(2015)。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教學對國小二年級乘法學習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NHCT5395037)
陳金盛(1997)。國小數學科學習任務性質與學生情意學習之關係(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85NTNU6331103)
陳品華(2006)。技職大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的動機困境與調整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8(1),37-50。
陳美西(2014)。數學討論式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動機和焦慮影響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UT005521009)
陳啓明、邱政鋒(2009)。成人參與高等回流教育學習動機之量表建構與現況之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8(3),93-109。
陳梅嬌(2009)。雲林縣國小低年級學童數學學習環境、學習興趣與學業成就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7NCYU5631022)。
陳淑美、路君約(1998)。普通興趣量表編製報告。測驗年刊,45(1),1-18。
陳逸宗(2015)。結合行動學習和古蹟建築式樣教學,運用在國小高年級的鄉土教育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4NTNT1395002)
曾琦芳(2014)。iPad應用於國小六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臺東縣三和國小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NTTU1233003)
游福生(1992)。談學習的興趣。國教輔導,32(1),54-55。
甯自強(1993)。單位量的轉換(一)~正整數乘除法運思啟蒙~。教師之友,34(1),27-34。
甯自強(1994)。五個區分對數與計算教材設計的影響。八十三學年度國民小學新課程數學科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專輯。臺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63-90。
程炳林(2001)。動機、目標設定、行動控制、學習策略之關係:自我調整學習歷程模式之建構及驗證。師大學報:教育類,46(1),67-92。
程炳林、林清山(2001)。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之建構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年刊,48,1-41。
賀振坤(2013)。基於5E教學策略的電子行動學習單對國小自然科學教室環境的影響:以水中生物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NCU05392092)
黃元利(2013)。利用行動學習來提昇國小學生之學習動機-以月亮教學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NYPI5396017)
黃亞琪(2012)。「iPad」老師掀起教室大革命。商業周刊,1300,140-146。
黃淑芬(2013)。從TIMSS 2007 分析探討臺灣國小四年級新移民子女之數學成就表現(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NHCT5476005)
黃翊豪(2013)。行動學習數位遊戲融入校園生態課程對國小學童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TIT05641004)
楊明娟(2014)。行動學習融入寫作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寫作態度與寫作學習成效的影響(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LU000676004)
楊朝銘(2012)。行動裝置在英語字彙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0PU000392004)
楊鑫富(2013)。分析學生解題歷程設計線上數學補救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NKNU5395008)
溫佳儕(2014)。行動學習融入國小數學領域教學之研究-以「報讀表格」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NPTT0394013)
葉玉珠(2003)。動機與學習。載於黃國彥(總校閱),教育心理學。臺北:心理。
劉晏佐(2010)。視覺藝術行動導覽系統輔助國小美感形式分析能力效益之探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8NTCTC620017)
劉啟賢(2014)。擴增實境技術應用於國小英語教學對學童學習成就與學習模式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LU000676004)
劉意文(2011)。國中生自我調節效能、數學學習興趣與數學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9NCUE5331066)
劉擎華(2011)。應用QR Code於國小自然科輔導教學-以認識校園動植物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9LU005676006)
蔡銘祥(2014)。結合概念構圖回饋機制之真實情境行動遊戲學習-以國小五年級植物教學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SCU00396017)
蔣治邦、謝堅、陳竹村、吳淑娟、林昭珍(2000)。國小數學教材分析-整數的乘除運算。臺北市: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NPTT5204002)
鄭昶暉(2013)。學習環教學模式對國小三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學習成就的影響(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NTOU5331017)
鄭婷友(2015)。應用智慧型行動裝置輔助科學探究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學童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NHCT5395028)
鄭雅菱(2014)。以平板電腦進行國小英語課堂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UT005464002)
鄭嘉樺(2014)。節慶式遊戲學習APP對於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NTCT0620007)
鄭懋騰(2013)。行動競賽式合作學習法於國小認識校園植物課程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NCKU5028051)
親子天下(2013年6月)。滑世代來了。親子天下,46,156-208。
賴琦(2011)。國立桃園高中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與自我決定需求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9NTNU5248005)。
薛韶葳(2009)。國中生學習興趣及其相關因素探討(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7NCKU5331010)。
藍翊綺(2012)。遊戲應用於數學補救教學之設計本位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0NTPTC611020)

貳、英文部分
Bekkestua,(2003). Mobile Education- A Glance at the Future. http://www.dye.no/articles/a_glance_at_the_future/introduction.html.
Bruner,1. S. (1977).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eider ,(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New York: Wiley.
Kynaslahti, H. (2003). In search of elements of mo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 In H. Kynaslahti & P. Seppala (Eds.), Mobile learning (pp. 41–48).
Lehner, F.& Nosekabel, H. (2002). The role of mobile devices in e-learning-first experiences with a wireless e-learning environment. Sweden, Vaxjo: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obile and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Mackeachie, W. J., Pintrich, P. R., Lin, Y., & Smith, D. (1987).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nn Arbor, MI: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Postsecond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NCRIPTAL),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ERIC ED, 314-399.
Quinn,C.(2000). mLearning:Mobile, wireless, in your pocket learning. LineZine, Fall 2000. Retrived from http://www.linezine.com/2.1/features/cqmmwiyp.htm
Renninger, K. A., Hidi, S., & Krapp, A. (1992).The role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Rotter,(1966).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eneral and Applied, 80(1), 1-27。
Schraw, G., & Lehman, S. (2001). Situational Interes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3(3), 211-224.
Sharples, M., Taylor, J., &; Vavoula, G. (2005). Towards a theory of mobile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mLearn 2005, 58-67.
Stipek, D.(1995).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Child Developmet , 66 (1), 209-223.
Tuan, H. L.,Chin, C. C.,& Shieh, S. H. (2005).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tivation toward science learning questionnai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7, 639-654.
Weiner,(1979). A theory of motivation for some classroom experienc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 3-25.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全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