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5.237.12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王慧怡
作者(外文):Hui-Yi Wang
論文名稱(中文):創造性戲劇融入幼兒園在地化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大溪老街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Integrating a local theme in creative drama in a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 using Daxi Old Street
指導教授(中文):劉淑英
指導教授(外文):Shu-Ying L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392020
出版年(民國):10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5
中文關鍵詞:創造性戲劇幼兒園在地化課程行動研究大溪老街
外文關鍵詞:creative dramakindergartenlocalization curriculumaction researchDaxi Old Stree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
  • 收藏收藏:0
本文旨在探究創造性戲劇融入幼兒園在地化課程的教師策略及幼兒的學習表徵,以大溪老街主題為例。教師採用創造性戲劇初階策略:韻律動作、模仿動作、感官動作、聲音與口語練習、口述默劇五項策略,以及進階策略:角色扮演、老師扮演、旁述技巧、即興創作技巧、默劇五項策略,達到教學體驗化及深刻化。而行動研究的方式,有助教師省思,在教學過程中以知行思的循環,嘗試新的做法並精修教學。
實施對象為研究者所任教之山水幼兒園小河班的大班27名幼生,活用創造性戲劇教學策略進行課程的資料蒐集,以教案、團討紀錄、課堂錄音、活動照片、活動影片、觀察紀錄、學習單、幼兒繪畫、省思及諍友回饋,運用三角檢證,對我自身的專業成長相當重要。
綜合研究結果發現,歸納如下:
一、 踏查社區挖掘在地生活故事與歷史。
二、 按圖索驥遊老街體驗在地生活內涵。
三、 說演大溪老故事引入舊時時空。
四、 融入創造性戲劇初階與進階策略,幫助幼兒體驗在地風貌。
五、 幼兒模擬舊時大溪老街的人物,真切展現動作特色。
六、 幼兒口述大溪老街故事及建築,強化語文表達。
七、 幼兒頻繁與細緻的觀察老街空間特色,以繪畫捕捉細節。
八、 幼兒生活經驗的統整,有助於複合性表徵的多元展現。
This study researches teacher strategies and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through representation using a local theme, namely Daxi Old Street. By also engaging with creative drama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was deepened.

The five basic teaching strategies used were rhythmic movement, imitative movement, sensory movement, imitative sound and dialogue, and narrative pantomime. The five advanced strategies were stay-in-role, teacher-in-role, side-coaching, improvisation and pantomime. Action research was chosen as a methodology since it can help teacher’s self-reflection through cycles of plan, do and reflect as ways of teaching are tested and refined.

The research took place in Mountain Water Kindergarten with 27 young children aged 5-6. Data was collected and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alyzed through lesson plans, recording of classroom discussions, sound recording of lessons, activity photographs and films, other recordings of observations, children’s learning sheets and drawings, my own reflection as teacher-researcher, and feedback from a partner-teacher as critical friend. These were all verified through triangulation. Both the process and findings are important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clusion are made as follow:
1. Field studies including visiting locations are important in discovering local stories and history.
2. Following a map-guide helps experience local life.
3. Telling and acting the Daxi Old Street stories helps the children understand past times.
4. Engaging the beginning and advanced strategies of creative drama helps young children to experience local themes.
5. Imitating the past characters and objects from Daxi Old Street is important in representing real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6. Young children talking about the stories and architecture develop their expression and language abilities.
7. Young children can use drawing to represent the detail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Daxi Old Street.
8. Integrating children’s life experience with their learning is complex but is important in their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their multiple expressio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在地化課程發展之探討 7
第二節 創造性戲劇教學之探討 15
第三節 創造性戲劇教學與在地化課程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7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28
第三節 研究場域和參與者 29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策略 33
第五節 資料蒐集、編號與信效度 35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1
第四章 研究發現 45
第一節 創造性戲劇融入在地化課程之歷程 45
第二節 教師使用的創造性戲劇策略 60
第三節 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表徵 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1
參考文獻 95
中文 95
英文 98
附錄 99
附錄一:家長同意書 99
附錄二:小河班幼兒具體描述介紹 100
附錄三:課程規畫 106
附錄四:大溪老街預設主題網 108
附錄五:大溪老街實際主題網 109
附錄七:大溪鎮石板古道導覽摺頁(節錄) 116
附錄八:大溪老街導覽摺頁(節錄) 121
附錄九:大溪好神器-百年榮光摺頁 128
附錄十:大溪街角-遇見博物館摺頁 130

中文
王文科、王智弘(201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顗婷、陳淑芳(2013)。幼兒園教師實施在地化課程之課程決定與專業成長。
幼兒保育學刊,10,27-50。
朱淑資(2004)。逝者如斯,江山代有人出–悠悠大溪。新北市:泛亞文化。
余孟和(2013)。以全球在地化觀點推動學校社區化之實踐。學校行政雙月刊,
83,121-133。
吳振漢(主編)(2004)。大溪鎮志(地理篇、歷史篇、政治篇)。
沈文台(2002)。臺灣老街圖鑑。臺北市:城邦文化。
幸曼玲(主編)(2014)。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實踐:以臺北市立南海實
驗幼兒園方案教學為例。臺北市:心理。
林天祐(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70-86。
林巧瑋(2015)。創造性戲劇教學融入新北市三重區幼兒園在地化課程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課程與教學 碩士班,臺北
市。
林佩璇(2002)。行動研究在課程發展中的理念與實踐。課程與教學季刊,5
(2),81-96。
林玫君(1997)。幼稚園中創造性戲劇教學之實施及改進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NSC 85-2413-4-024-007)。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於實務。臺北市:心理。
林玫君(譯)(2002)。B.T.Salisbury著。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Theatre
art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臺北市:心理。
侯雅婷(2010)。幼教師進行在地化課程之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花蓮縣。
夏林清(譯)(2002)。H.Altrichter,P.Posch,&B.Somekh著。行動
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Teacher investigate their
work)。臺北市:遠流。
孫扶志(2006)。融入鄉土文化教學的主題課程–在地的生活經驗。取自
http://www.aichibooks.com.tw/e-6-los-pdf/95b-los.pdf
桃園縣文化局(2004)。大溪老街。取自:
http://www.tyccc.gov.tw/_admin/_upload/convenience/
download/172/file/02141118_36792.pdf
桃園縣文化局(2004)。大溪鎮石板古道。取自:
http://www.tyccc.gov.tw/_admin/_upload/convenience/
download/174/file/桃園歷史建築導覽摺頁-大溪石板古道.pdf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2015)。大溪好神器–百年榮光。取自:
http://wem.tyccc.gov.tw/main/index.aspx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2015)。大溪街角–遇見博物館。取自:
http://wem.tyccc.gov.tw/main/index.aspx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2016)。打開木視界OPEN UP!。取自:
http://wem.tyccc.gov.tw/main/index.aspx
張琬琪(2015)。我與幼兒一起遊「戲」的日子–創造性戲劇教學歷程探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幼兒園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新竹市。
張曉華(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
會。
張曉華(2008)。表演藝術120節戲劇活動課。臺北市:書林。
教育部(2013)。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臺北市:作者。
許芳懿(2009)。全球在地化的幼兒課程發展。幼兒教保研究期刊,3,81-96。
郭珮蓉(2015)。社區本位藝術教育融入幼兒美感經驗之行動研究-以八里廖添丁
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美勞教師碩士在職專班,新
竹市。
陳浙雲、余安邦(2003)。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與社區學校化的實踐。教
育資料與研究,54,33-36。
陳璦淇(2014)。創造性戲劇教學運用於混齡班幼兒可能性思考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在職專
班,臺北市。
黃萍瑛(2010,11)。田野調查方法與經驗分享。全華TopLine歷史專刊
HISTORY。取自http://www.chwa.com.tw/his/zipUp
/hisPublication/his_004_201011.pdf
黃建義(2008)。大溪遊記。桃園縣:達文西瓜藝文館。
黃麗鳳(2008)。在地文化課程。取自:
http://www.kh.edu.tw/filemanage/
遠足地理百科編輯組(2011)。一看就懂古蹟建築。新北市:遠足文化。
劉若蓁、魏美惠(2013)。教師實施創造性戲劇活動歷程之探究-以學前大班幼兒
為例。國立臺南大學藝術研究學報,6(1),71-93。
劉慈惠(2007)。幼兒家庭與學校合作關係。臺北市:心理。
劉燕雯(2006)。社區資源融入幼稚園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花蓮縣。
劉還月(1997)。臺灣鄉土誌。臺北市:常民文化。
潘慧玲(2015)。教育論文格式(第二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鄭黛瓊(譯)(1999)。N.Morgan,&J.Saxton著。戲劇教學:啟動多彩的心
(Teaching drama: a mind of many wonders)。臺北市:心理。
鄭黛瓊、朱曙明、黃美滿、廖順約(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戲劇篇。臺
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鄭黛瓊、朱曙明、黃美滿、廖順約(2000)。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戲劇篇。臺
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戴愛麗(2015)。社區資源融入幼兒園教學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
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花蓮縣。
鍾欣玲(2015)。幼兒園教師運用故事教學發展在地化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幼兒園教師碩士在職專班,新
竹市。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空中大學。

英文
Carr, W.&Kemmis, S.(1986).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London: Falmer.
Froese, V. (1996). Whole-language: Practice and theory.
Needham, MA: Allyn and Bacon.
Johnson, A. P. (1998). How to use creative dramatics in
theclassroom. Childhood Education,75(1),2-6.
Johnson, A. P. (2000). Creative dramatics: The perfect
tools for gifted students。Gifted Child Today,3(2),30-33.
Rebecca, H. & Charles E. (2014). Creative sound dramatics.
Science and Children.51(6),37-4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