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8.104.19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秀玲
論文名稱(中文):校本資優教育方案學校支持系統及其學生自我效能之研究—以育才國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School-Based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about School Support System and Students’ Self-Efficacy – Take Yucai Junior High School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中文):顏國樑
指導教授(外文):Kuo-Liang Y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391006
出版年(民國):10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7
中文關鍵詞:校本資優教育方案學校支持系統學生自我效能
外文關鍵詞:School-Based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school support systemstudents’ self-efficac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育才國中為例,探討校本資優教育方案之發展歷程與運作情形、學校支持系統,以及對於學生自我效能的影響。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透過訪談育才國中十三位教育人員、八位學生和兩位家長,參與觀察資優方案運作情形,蒐集相關文件,以及研究者的省思札記,進行資料分析,茲將研究結果臚列如下:
1.育才國中校本資優教育方案由行政來主導推動。
2.相關學科領域師資的配合以及多元課程與活動的規劃,支持資優方案長期運作;以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資賦優異行為和打造優質同儕學習典範為方案持續發展的理念與主軸。
3.師資質與量不足、課程規劃未臻完善和外加運作時段不易配合,造成校本資優教育方案實施之困境。
4.校長正向領導、重視學生學習與展能的積極態度,帶動行政人員、教師和家長三方合作,人力資源的擴充與引進,提供學生學習最有力的支持,並足以支持資優方案持續發展。
5.課程設計與教學規劃,考量資優學生的多元特質和需求,強調廣度、深度及挑戰性,教室空間與設備適時調整,以提供學生適性發展的學習環境。
6.家長諮詢服務、學生輔導以及教師專業研究進修等支持向度,仍需持續改善加強,方有利於擴充人力資源與提升資優教育服務品質。
7.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於學校支持系統之需求程度高於實施現況。
8.學業表現自我效能提升,學生展現積極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
9.人際關係自我效能提升,經由良好的互動擴大學習視野和生活領域。
10.生涯規劃與發展自我效能初步開展,學生願意嘗試探索、選擇目標。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研究者針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教育人員,以及未來之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operation, school support system and the students’ self-efficacy on School-Based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in Yucai Junior High School.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relevant documents, reflection note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were conducted for this. A total number of 13 educators, 8 students and 2 parents were interviewed in this study. The main ideas were as follows.

1.The School-Based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in Yucai Junior High School was led by the executive.
2.The School-Based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in Yucai Junior High School was supported for a long time by the relevant teachers and the multiple curriculum and activities. Still, the main idea of this program was to inspire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to cultivate the talented behavior and to create the high quality peer-learning model.
3.The challenges and the dilemma of the School-Based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were the deficiency of teachers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the imperfection of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the incoordination of extra classes.
4.The active attitude of principle for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focusing on stu-dents’ learning and ability-showing made the executives, teachers and parents work together; the expansion and introduction of human resources provided the most powerful support for students’ learning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ifted program.
5.Taking the gifted students’ multiple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rogram emphasized on the breadth, depth and challenges of the 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plan, and the adjustment of classroom space and equipment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dap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6.Several dimensions like parental advisory services, student counseling and teacher training still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In this way, we just can be able to expand human resources and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of gifted education.
7.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to school support system of the level of de-mand is higher than 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8.By academic performance to enhance self-efficacy, students demonstrat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9.By relationships to enhance self-efficacy, students broaden horizons and learning areas of life through good interaction.
10.By initiating the care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o carry out self-efficacy,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try to explore, select the target.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th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for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staff, as well as for future stud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校本資優教育相關內涵與理論基礎 11
第二節 校本資優教育方案實施現況及相關研究 21
第三節 學校支持系統之意涵及相關研究 35
第四節 自我效能之意涵及學生自我效能相關研究 5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9
第一節 研究場所 7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80
第三節 研究架構 84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 8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87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91
第七節 研究倫理 9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97
第一節 校本資優教育方案之推動歷程與運作情形 97
第二節 校本資優教育方案之學校支持系統 132
第三節 校本資優教育方案之學生自我效能 1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9
第一節 結論 169
第二節 建議 173
參考文獻 179
壹、中文部分 179
貳、西文部分 184
附錄 187
附錄一 校長訪談大綱 187
附錄二 校長訪談逐字稿 189
附錄三 主任(組長)訪談大綱 199
附錄四 教師訪談大綱 201
附錄五 學生訪談大綱 203
附錄六 家長訪談大綱 205
附錄七 家長同意書 20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田欣佳(2007)。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自我效能及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何姿瑩(2009)。國中八年級數學資優生加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吳武典(2003)。三十年來的臺灣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 88, 1-5。
吳武典(2006)。我國資優教育的發展與展望。資優教育季刊, 100, 3-20。
吳武典、張芝萱(2009)。資優教育師資專業標準之建構。資優教育研究, 9(2), 103-143。
吳武典(2013a)。台灣資優教育四十年(一)。資優教育季刊, 126, 1-11。 : Doi: 10.6218/GEQ.2013.126.01-11
吳武典(2013b)。台灣資優教育四十年(三)。資優教育季刊, 128, 7-14。 : Doi: 10.6218/GEQ.2013.128.07-14
呂長聰(2011)。國小校本資優方案幾何教學模組之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政賢譯(2006)。質性研究法:設計與計畫撰寫。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 Rossman著作。臺北:五南。
李乙明(2010)。區域資優教育方案之理念與方法。資優教育季刊, 114, 1-7。
李灝銘(2008)。國中學生的學校相關壓力對其學業成就、身心健康的影響:以內控信念、自我效能為干擾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真理大學,臺北市。
林文乾(2007)。國中學生自我效能、父母期望、教室結構知覺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坤燦、林明欽、林芳瑜(2011)。我國資賦優異教育相關法規初探。分散式資優資源班經營實務手冊。
侯禎塘(2003)。中部地區的資優教育實施近況與展望。特殊教育論文集, 17-40。
侯雪香(2007)。國中資優生學業自我效能、解釋型態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姜琇翠(2007)。社教志工個人背景變項、社會支持、自我效能來源與其自我效能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菁穗(1999)。探討國中生在理化科的學術地位、自我效能與學業成敗歸因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相孟琳(2012)。國中學生創意自我效能與同儕依附關係對創意表現之研究:以新竹縣科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胡金枝(2007)。國中低成就資優生學校適應問題與支持系統之建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香港教育局(2015)。香港資優教育簡介。取自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level-of-edu/gifted/hong-kong-development/introduction.html
孫志麟(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 22, 47-53。
特殊教育法(2013)。
徐新逸、黃麗鈴( 1999)。高中生學業成就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表現之探討:影響自我效能因素與成就表現相關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 22(2), 267-294。
徐千惠(2009)。交互教學法對七年級學生自我效能與國文學業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馬家玉(2006)。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資賦優異教育方案意見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高富美(2014)。高雄市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自我效能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臺北市:東華。
張照明(2003)。普通高中職視覺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及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淑美(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教育部(2008)。資優教育白皮書。
教育部(2011)。分散式資優資源班經營實務手冊。
教育部(2013)。教育部中程施政計畫(102至105年度)。取自 http://www.edu.tw/userfiles/url/20121005173826/B05--%E6%95%99%E8%82%B2%E9%83%A8.doc
教育部(2013)。 2012 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資優類特殊教育班教師人數統計。特殊教育統計年報, 143-147。
曹傑如(2006)。臺中市資賦優異教育方案實施現況及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梁茂森 (1998)。國中生學習自我效能量表之編製=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ale of Self-Efficacy for Learning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教育學刊, 14,155-192。
莊惠文(2013)。創意思維的英詩之旅: 我與英語資優生的故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靜姿(2010)。中等教育學校資優教育現況探討。取自 http://ap.itc.ntnu.edu.tw/ePaperHistory/200905131122421291000696329.html
郭靜姿(2013)。如何實施資優學生區分性教學。資優教育季刊, 127, 1-11。
郭懷茹(2007)。臺中縣市國民中學教導資源班學生之普通班導師所知覺學校支持系統實施現況與需求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陳玉玲(1995)。目標設定、目標投入與自我效能對國小學生數學作業表現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冠杏(1998)。臺北市國小普通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與學校支持系統之狀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月貴(2006)。孔子的「因材施教」與多元智能教學的對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家瑩(2008)。國中普通班導師所獲得的特教支持服務現況及需求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志恆(2009)。國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策略量表之編製及效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美芳、陳長益、黃家杰、李乙明、呂金燮(2010)。教師區分性教學行為觀察量表(學生版)。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35(1), 63-82。
陳採卿、余學敏(2011)。資優教育行政與管理(國民中學階段)。分散式資優資源班經營實務手冊。
陳聖明(2011)。國中資優生與普通生知情意交織特質、自我效能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昭儀(2012)。資優教育教師之專業能力與專業成長歷程探析。資優教育季刊, 122, 1-8。
陳偉仁(2012)。人才培育的空間美學在地化資優教育的探討。資優教育季刊, 124, 19-30。
陳偉仁、陳美芳、陳長益、黃楷茹(2013)。臺灣國民中小學資優資源班運作基本模式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38(1), 55-78。 doi: 10.6172/BSE.201303.3801003
陳素如(2014)。以專題本位學習進行資優生生涯輔導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彭錦珍(2012)。資優資源班與資優方案學生運用學校支持系統暨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莉婷(2014)。國中學生自我效能感與霸凌旁觀者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温進明(2014)。中學學術性向資優學生生涯阻礙、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游森棚(2007)。我的資優班。臺北市:寶瓶文化。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雅芳(2007)。國中導師領導行為、學生自我效能與班級集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黃耀陞(2008)。線上遊戲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國一學生自我效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黃映維(2012)。國中普通班教師特殊教育支持系統建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黃澤洋(2013)。資優教師專業角色與資優課程設計。資優教育季刊, 128, 1-6。
黃翠萍(2015)。仁與美的邀約-學生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楊瑪利、林讓均(2009)。專訪《讓天賦自由》作者Ken Robinson 企業應該幫助員工找到天賦。遠見雜誌,278。
鄒小蘭(2007)。學校本位資優教育支援系統運作模式之探究一以雙重殊異個案為例。資優教育季刊, 105, 8-14。
鄒小蘭(2009)。身心障礙資優生優弱勢分析及支援服務系統之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趙珮涵(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音樂藝術自我效能學習態度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
蔡志聰(2013)。新北市國民教育階段學校行政人員特教專業知能與行政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蔡典謨(1998)充實模式之課程設計。資優學生充實課程彙編,高雄師大特教中心,49,10-17。
蔡順良(2008)。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編製與驗證。教育心理學報, 39。
蔡敏瑛(2009)。國中資優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效能與完美主義類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蔣明珊(2010a)。普通班裡的資優教育之一我的研究經驗與觀點。資優教育季刊, 115, 1-7。
謝秀霞(2002)。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謝志偉(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數學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謝凱蒂譯(2009)。讓天賦自由。Ken Robinson著作。臺北市:天下文化。
韓瑪琍(2014)。桃園地區青少年運動參與動機、自我效能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羅清水(2009)。特殊教育發展框架與視野-新修訂特殊教育法對教育之影響與發展。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41週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議事手冊暨論文選集。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彰化市。
蘇佳慧(2014)。家政教育生活管理課程對國中生提升自我效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顧宜婷(2009)。國民小學教師實施融合教育所需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4學年度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師資類科資賦優異組教育學程甄選簡章(2015)。

貳、西文部分
Bandura, A., & Adams, N. E. (1977). Analysi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1(4), 287-310.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Freeman.
Clough, P.& Lindsay, G (1991). Integration and the support service : Changing roles in special education. London : NFER – Nelson.
Godding, P. R., & Glasgow, R. E. (1985). Se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tions aspredictors of controlled smoking status.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9,583-590
Pintrich, P. R., & Schunk, D. H. (1995).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ajares, F. (1996). Self-efficacy beliefs in academic setting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6(4), 543-578.

Strauser, D.R., & Berven, N. L. (2006). Construction and field testing of the job seeking self-efficacy scale. Rehabil Couns Bull, 49(4), 207-218. doi: 10.1177/00343552060490040201
Schunk, D. H., & Zimmerman, B. J. (2007). Influencing children’s self-efficacy and self-regul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hrough modeling. Reading and Writing Quarterly, 23, 7-25.
Woolfolk, A. E., & Hoy, W. K. (1990). Prospectiv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beliefs about contr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2(1), 137-148.
Wilhite, S. C. (1990).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self-assessment of memory ability, and study activities as predictors of course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696-70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