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5.206.9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簡伶桂
論文名稱(中文):桂文亞兒少散文旅行書寫探究
指導教授(中文):黃雅莉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383014
出版年(民國):10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5
中文關鍵詞:桂文亞兒少散文旅行書寫哲思體悟美感意蘊
外文關鍵詞:Kuei Wen YaTravel writingChildren-teenagers prosePhilosophy Comprehension,Aesthetic Implic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旅行文學」作為反映時代變遷的一種書寫,歷經家國、身世之感的描述,到文學隨著經濟起飛、觀光發展的商業化旅行書寫,到挑戰自我的探向內在的個人化書寫,「旅行文學」正式成為現代散文中的一個重要的類型。
然而,在臺灣卻未有專以兒童少年為讀書群的旅行書寫。桂文亞是首位以「兒少散文」出之的旅行書寫作家。桂文亞以「成人視角」與「兒少視角」相互滲透構成「複合視角」,將自己的旅行經歷透過兒少能理解的文句表現出來。本文期望藉由探究其作品的智性思考以及生命美感體驗,對旅行書寫進行反思和新的理解。全文共分為六章進行:

第一章 「緒 論」:交代全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疇與方法。
第二章 「旅行文學之界說與源流」:為「旅行文學」一詞進行釋義,並理解其發展流變。
第三章 「桂文亞生命與創作歷程及其兒少旅行文學之確立 」: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作品集,以及作家對兒少旅行散文書寫的動機與背景。
第四章 「桂文亞兒少旅行文學之哲思體悟 」:探討桂文亞旅行書寫的智慧觀照與生命哲思。
第五章 「桂文亞兒少旅行文學之美感意蘊」:從身體感官視角探究旅行書寫的經驗美;再從情感方面建構異域的人文、自然風情之於自我生命的意義。
第六章「結論」:總結桂文亞作品的價值與影響,並提出來者的研究展望。

透過對桂文亞筆下的自然與地理空間的「哲思體悟」與「美感意蘊」的闡釋分析,我們可見,旅行不只是客觀的活動,不只是簡單地對自然人文風物的描摹和再現,更是一次省察內心、重構自我的儀式,是浸透著知識、歷史、文化、智慧、情感、審美的空間實踐。所有的材料的選擇、主題的展現,都是為兒少提供理解探索世界的新視角,實已為兒少打開了一方具有智性和美感的旅行視野。
"Travel Literature" writing as a reflection of changing epos , from the family and national experience, a sense of their own life experience description of the literature with the economic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travel writing, to challenge themselves and explore inwardly personalized writing , "travel literature" modern prose became an important type.
However, There's no prose in Taiwan which been designed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o travel readers write. Kuei Wen Ya is the first one written in "Children Prose," a writer of travel writing. Kuei Wen Ya started from "adult's perspective" and"Children-teenagers ' Perspective" and then interpenetration constitute "composite perspective" through their travel experiences little children can understand sentences manifested. This article desired by intellectual inquiry and ponder lif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his work, on travel writing reflection and a new understanding.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were:

The first chapter, "Ogata theory": full account of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purpose, scope and methods.
"Travel Literature Definition and Origin of" Chapter II: to "travel literature" were the word interpretation, and understand its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The third chapter, "Kuei Wen Ya's Life Course and creative children-teenagers travel writing integration ":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s life experience, folio, writers and children-teenagers travel prose written motivation and background.
The fourth chapter, " Kuei Wen Ya's children-teenagers travel literature philosophy comprehension ": Discussion of Kuei Wen Ya's Travel Writing Concept and the wisdom of life philosophizing.
Chapter V, "Kuie Wen Ya's children-teenagers Travel Literature Aesthetic Implication": Explore travel writing experience physical sens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esthetic ; and 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ities from exotic emotional aspects of the meaning of life in the self-nature style.
Chapter VI "Conclusions": Summary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the work of Kuei Wen Ya, and proposed research prospects of future studies .

Through Interpretive of Kuei Wen Ya Works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space " Philosophy Comprehension " and "Aesthetic Implication", and we can see, neither travel is just an objective event, nor simply on the human and natural scenery of tracing and reproduction, and more is a heart-examination, self-reconstruction ceremony is imbued with knowledge, historical, cultural, intellectual, emotional, aesthetic practice space. Select all of the material, the theme of the shown , are provided for the children-teenagers to understand and explore new vision of the world . Thus, for them , Kuei Wen Ya's works has been opened different travel horizons within intellectual and aesthetic.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現況與文獻探討 ……………………………………8
第三節 研究範疇與文本選擇……………………………………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22

第二章 旅行文學之界說與源流……………………………25
第一節 旅行文學界說 …………………………………………25
第二節 旅行文學源流 …………………………………………37
小 結 ……………………………………………………………57

第三章 桂文亞生命與創作歷程及其兒少旅行文學之確立…59
第一節 桂文亞生命歷程及其旅行散文創作背景……………59
第二節 桂文亞兒童少年旅行文學之確立……………………73
小 結 …………………………………………………………84

第四章 桂文亞兒少旅行文學之哲思體悟 ……………85
第一節 桂文亞旅行書寫構成要素…………………………85
第二節 桂文亞旅行書寫主要題材…………………………107
第三節 桂文亞旅行書寫主旨內涵 …………………………120
小 結 …………………………………………………………129

第五章 桂文亞兒少旅行文學之美感意蘊 ……………131
第一節 感官體驗旅行書寫傳達之經驗美 …………………132
第二節 情感精神旅行書寫傳達之心靈美 …………………142
第三節 自我靜觀思索旅行書寫傳達之生命美 ……………151
小 結 …………………………………………………………159

第六章 結論………………………………………………161
第一節 桂文亞旅行文學作品價值及影響……………………162
第二節 研究限制及反思………………………………………169
第三節 未來展望………………………………………………173

參考文獻……………………………………………………177
壹、書籍類
一、桂文亞作品
桂文亞:《心靈的果園》(臺北:皇冠出版社,1974)。
桂文亞:《煙塵小札》(臺北:皇冠雜誌社,1975)。
桂文亞:《她們在做些什麼?》(臺北:巨龍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6)。
桂文亞:《橄欖的滋味》(臺北:皇冠雜誌社,1977)。
桂文亞:《墨香》(臺北:皇冠出版社,1979)。
桂文亞:《夏日和蘭小春》(臺北:皇冠雜誌社,1979)。
桂文亞:《仙人掌花》(臺北:百科文化事業公司,1981)。
桂文亞:《春暉與春天》(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
桂文亞:《媽媽手記》(臺北:民生報,1984)。
桂文亞:《兩代情》(臺北,九歌出版社,1984)。
桂文亞主編:《水底學校》(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
桂文亞主編:《我知道,你也愛我!》(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
桂文亞主編:《這一路我們說散文》(臺北:亞太聯經,1996)。
桂文亞:《金魚之舞》(臺北:民生報,1997)。
桂文亞:《馬丘比丘組曲:南美印加古文明探奇》(臺北:民生報,1998)。
桂文亞:《思想貓遊英國》(臺北:民生報,1999)。
桂文亞:《班長下台》(臺北:民生報,2000)。
桂文亞:《長著翅膀遊英國》(臺北:民生報,2000)。
桂文亞:《思想貓》(臺北:民生報,2000)。
桂文亞:《二郎橋那個野丫頭》(臺北:民生報,2000)。
桂文亞:《感覺的盒子》(臺北:民生報,2000)。
桂文亞文、徐魯詩:《再來一碗青稞酒》(臺北:民生報,2000)。
桂文亞主編:《說吧!香格里拉》(臺北:民生報,2000)。
桂文亞:《美麗眼睛看世界》(臺北:國語日報,2000)。
桂文亞:《哈瑪!哈瑪!伊斯坦堡!》(臺北:民生報,2001)。
桂文亞:《來和小羊羔照個相》(臺北:民生報,2004)。
桂文亞:《在美的暈眩中:桂文亞精選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14)。
桂文亞:《思想貓英國學堂手記》(臺北:國語日報出版社,2014)。
桂文亞:《思想貓私房英國旅記》(臺北:國語日報出版社,2015)。

二、旅行文學選集
孟樊:《旅行文學讀本》(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林志豪:《在夢想的地圖上:第三屆華航旅行文學獎作品集》(臺北:元尊文化,2000 )。
東海大學中文系:《旅遊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胡錦媛:《臺灣當代旅行文選》(臺北:二魚文化事業,2004)。
湯世鑄:《魔鬼.上帝.印地安:第二屆華航旅行文學獎精選作品文集》(臺北:元尊文化,1998 )。
舒國治:《國境在遠方:第一屆華航旅行文學獎精選作品文集》(臺北:元尊文化,1997 )。
舒國治等:《縱橫天下——長榮寰宇文學獎》(臺北:聯合文學,1998)。
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旅行的意義2:On Road》(臺北:墨刻出版,2010)。
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旅行的意義3:The journey》(臺北:墨刻出版,2012)。
羅智成:《南方以方,沙中之沙》(臺北:天下文化,2002)。

三、旅行文學論著
Jonh Urry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臺北:書林出版,2011年2月)。
梅新林、俞樟華主編:《中國遊記文學史》(上海,上海世紀出版,2004)。
章尚正:《中國山水文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章尚正:《旅遊文學》(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陳室如:《相遇與對話——台灣現代旅行文學》(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
陳思倫、宋秉明、林連聰:《觀光學概論》(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3年12月)。
楊正寬:《明清時期臺灣旅遊文學與文獻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

四、今人論著、選本
王柯平:《旅遊審美活動論》(臺北:地景,1993)。
白川靜著、加地伸行等譯:《中國古代文化》(臺北:文津出版社,1983)。
佘樹森:《中國現當代散文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杜淑貞:《兒童文學析論上冊》(臺北:五南,1994)。
汪濟生:《美感概論——關於美感的結構與功能》(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2008)
周志健:《故事的療癒力量》(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
周芬伶、鍾怡雯:《散文讀本》(臺北:二魚文化,2002)。
周芬伶:《散文課》(臺北:九歌出版社,2014)。
季薇:《散文研究》(臺北:益智書局,1974)。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合著:《兒童文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
林良:《淺語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社,2000)。
林政華:《兒童少年文學》(臺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金波:《讀她寫她——桂文亞作品評論集》(臺北:亞太經網,1996)。
洪富連:《當代主題散文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
班馬:《桂文亞探論——走通散文藝術的兒童之道》(臺北:亞太經網,1996)。
張子樟:《閱讀的喜悅―少兒文學品賞》(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
陳必祥:《古代散文文體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傅林統:《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臺北:富春文化,1992)。
馮永敏:《散文鑑賞藝術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人生的心影》(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
楊明華:《有關文化的100個素養》(臺北:譯站文化,2009)
鄭明娳:《現代散文》(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7)。
謝淑芬:《觀光心理學》(臺北:五南,1990)
魏怡:《散文鑑賞入門》(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

五、學位論文
馬亞娟,《論桂文亞兒童旅行文學》(浙江: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劉隸陵,《桂文亞兒童散文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
黃子芸,《桂文亞兒童旅行文學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譚惠文,《台灣當代女性旅行散文研究》(臺中: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2007年)。
陳玉瑄,《陳銘磻旅行文學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2008 年)。
洪媛筱,《三毛散文中的旅行書寫》(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班,2010年)。
黃佩娟,《三毛的旅行散文—以撒哈啦時期的作品為探討對象》(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2010年)。
李雅慧,《鍾文音旅行散文創作之心路歷程研究》(臺中: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12年)。
陳鈺如,《三毛的旅行文學研究—以沙漠時期作品為限》(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2012年)。
曾家琪,《美麗新視界:論桂文亞的攝影散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學位,2012年)。

貳、期刊論文類
一、關於桂文亞研究
陳翠瓊:〈遊於藝的桂文亞〉,《新聞人》,1978年5月。
封德屏:〈傳播知識的種籽――桂文亞的「墨香」〉,《愛書人》,1978年8月。
薇薇夫人:〈墨香〉,《今天別刊》66 期,1978年12月。
卓新汾:〈戀曲、婚禮、家:桂文亞和夏日的故事〉,《快樂家庭》第四十七期, 1988年11月。
莊慧秋:〈站在天平的中點――桂文亞和洪冬桂的雙職生涯〉,《張老師月刊》126 期,1988年6月。
桂文亞:〈兒童文學裡的一葉孤舟―兒童散文〉,《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 10 卷3期,1993年4月。
喬傳藻:〈一本奇妙的書――讀《金魚之舞》〉,《文訊》(別冊)第 6 期,1997年12 月。
葉深:〈小人國裡的自我修煉者――專訪兒童文學作家桂文亞〉,《文訊月刊》168 期,1999年10月。
胡錦媛、劉虹風:〈「旅行文學」—在追尋/驗證、真實/虛構之間〉《誠品好讀》第1期,2000年7月。
鍾讀敏 :〈筆飛墨舞海峽情—記貴池籍臺灣女作家桂文亞〉,《江淮文史》,第2期,2001年7月。
王泉 :〈桂文亞兒童散文藝術探微〉,《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第4期,2002年7月。
馬亞娟:〈論桂文亞兒童旅行創作〉,《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第70期,2003年6月。
馬亞娟 :〈"自你心中抽絲織布"—論桂文亞兒童散文觀〉,《浙江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4年12月 。
萬麗慧:〈兒童文學的先行者與實踐者—桂文亞〉,《出版參考》第18期,2005年6月。
李作媛 :〈桂文亞校園散文的自我形象建構及其人文關懷〉,《昆明學院學報》,第5期,2012年7月。
吳其南:〈亦劍亦簫桂文亞〉,《昆明學院學報》,第1期,2012年7月。
陳余 :〈論桂文亞的兒童散文美學〉,《文教資料》,第31期,2014年2月。

二、關於旅行文學研究
羅智成:〈相約天涯-羅智成談旅行與文學〉,《聯合文學》,第187期,1900年5 月。
熊憲光:〈中國古代旅遊文學源流論〉,《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 期,1995年11月。
劉德謙:〈淺論《文選》的旅遊文學視野〉,《旅遊學刊 雙月刊》第1期,1996年1月。
李有成:〈理論旅行與文學史〉,《中外文學 》,第25卷,第3期,1996年8月。
胡錦媛:〈繞著地球跑(上)——當代臺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第515期,臺北:幼獅文化,1996 年11 月。
胡錦媛:〈繞著地球跑(下)——當代臺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第516期,臺北:幼獅文化,1996 年12 月。
李鴻瓊:〈空間,旅行,後現代:波西亞與海德格〉,《中外文學》第26卷第4期,1997年9月。
羅智成:《縱橫天下長榮寰宇文學獎專輯》,第一屆長榮寰宇文學獎評審記錄,《聯合文學》,第167 期,1998年9月。
陳長房:〈建構東方與追尋主體:論當代英美旅行文學〉,《中外文學》第26卷第4期,1997 年9月。
陳長房:〈疆域越界:論當代英美旅行文學〉,《中外文學》,第27卷第5期,1998年10 月。
羅智成:〈好的旅行,以及好的文學〉,《聯合文學》,167期,1998年9月。
詹宏志:〈硬派旅行文學〉,《聯合文學》,第167 期,1998年9月。
王愛軍:〈三毛散文浪漫主調剖析〉,《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期,1999年2月。
胡錦媛:〈遠離非洲,遠離女性:《黑暗之心》中的旅行故事〉,《中外文學》第27卷第12期,1999年5月。
王文進:〈南朝「山水詩」中「遊覽」與「行旅」的區分〉,《東華人文學報》第 1 期,1999年7月。
吳婉茹採訪整理:〈相約天涯──羅智成談旅行與文學〉,《聯合文學》第16卷第7 期,2000年5月
胡錦媛、劉虹風:〈旅行文學——在追尋/驗證/真實/虛構之間〉,《誠品好讀》,第1期,2000年7月。
廖炳惠:〈旅行、記憶與認同〉,《當代》第175 期,2002年3月。
謝明德:〈生命的風景──旅游文學的定義、鳥瞰及其他〉,《理論與創作》第5期,2002年9月。
周志永:〈旅游與旅游文學的關係思考〉,《河南社會科學》第 11 卷第 6 期,2003 年11月。
陳繼會:〈跨文類寫作與形上之追索―行者的文學之旅〉,《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7卷第6期,2004年11月。
毛育剛:〈郁永河:撰寫臺灣遊記的第一人—《裨海紀遊》賞析〉《文化交流》第1期,2005年1月。
呂鶴劍:〈淺談中國旅遊文學〉,《渭南師範學院學報》第20卷第3期,2005年5月。
蔣敏:〈“旅途狀態”與文學創作〉,《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005卷,第5期,2005年10月。
吳茂云:〈旅游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旅行家徐霞客與戴復古之比較〉,《台州學院學報 》,第30卷,第5期,2005年10月。
常江:〈論中國古代旅游文學的傳統〉,《貴州社會科學》第4期,2007年4月。
李依倩:〈在地的遊子/歸鄉的旅人:“台灣文學旅行系列”中時空交錯的地方幻影〉,《東華漢學》,第5期,2007年6月。
張昕:〈厭離、流浪、永恆--三毛的人生與創作解讀〉,《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7卷 第6期,2007年12月。
呂雙雙:〈由古代旅遊文學探析中國古代旅遊及其自然審美文化〉《滄桑》第1期,2008年2月。
劉紅妮:〈詞匯化與近義實詞的辨析和教學-以旅行和旅遊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6卷第2期,2008年3月。
鍾怡雯:〈旅行中的書寫:一個次文類的成立〉,《國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4期,2008年3月。
朱君梅:〈我國的旅遊文學及其對旅遊的作用〉,《 黑龍江史志》第15期,2010年8月。
楊保林〈旅行文學三題〉,《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6期,2010 年12月。
朱偉:〈論我國先秦休閒思想的現代價值〉,《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第27期,2010年
胡安江:〈中國古代旅行書寫與翻譯研究的傳統角色〉,《外語學刊 》第2010卷第1期,2010年1月。
Cleverou:〈舒國治:大有乃因大無〉,《中國青年》第7期,2010年4月。
李凌峰:〈論旅游文學的歷史演進路徑〉,《文藝生活‧文海藝苑》第6期,2011年7月。
楊波:〈海外行旅與文學變革-晚清文學變革的遊記視角〉,《中州學刊 》第201卷第1期,2011年1月。
王美秀:〈論聖嚴法師旅行書寫中的古典特質與古今對映〉,《漢學研究集刊 》第12期,2011年6月。
胡錦媛〈返鄉敘事缺席:臺灣當代旅行文學〉,《文化越界》第1卷第9期,
2013年3月。
謝玉玲:〈織錦的女遊-閱讀周芬伶的旅行書寫〉,《海洋文化學刊 》第15期,2013年12月。
趙輝:〈舒國治:人生何處不理想〉《臺聲》第1期,2014年1月。
張娜:〈三毛遊記散文作品特點淺析〉,《遼甯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14年10月。
蘇碩斌:〈旅行文學之誕生:試論台灣現代觀光社會的觀看與表達〉,《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9期,2014年10月。
呂湘瑜:〈打開心靈與世界的連結──「旅行與旅行書寫」的意義與價值〉,《通識教育學報》第3期,2015年12月。

三、其他:關於少兒散文及美感研究
鄧天傑:〈論美感的類型與層次〉,《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1期,2001年3月
邢清遼:〈對美感意識特點的認識〉,《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3期,2004年9月
彭笑遠:〈少兒散文創作中的顯交流對話〉,《集寧師專學報》第27卷第1期,2005年3月
韋祖慶:〈味覺美感的現代轉型〉,《唐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4期,2005年7月
彭笑遠:〈少兒散文創作的三個層次〉,《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32期,2005年11月
彭笑遠:〈少兒散文創作中的童年視角與審美追求〉,《北京教育學院學報》第26卷第5期,2012年10月
張國龍、韓沐霏:〈臺灣兒童散文審美流變考察〉,《華南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6期,2014年12月。

參、報紙
李潼:〈能遠也能近的美感發現――試探桂文亞《美麗眼睛看世界》〉,《自立晚報》 23 版,1996年4月16日。
桂文亞:〈捕捉靈感的方式是什麼〉,《國語日報》6 版,1996年3月25日。
曹文軒:〈私人性的文體――論散文和桂文亞的散文〉,《國語日報》13 版,1996 年9月1日。
桂文亞:〈聆聽土地的聲音――我寫「馬丘比丘組曲」〉,《民生報》28 版,1999 年 1月23日。
謝明錩:〈搧搧翅膀,載你去遨遊――我看桂文亞的「馬丘比丘組曲」〉,《民生報》 29 版,1999年4月18日。
方衛平:〈「班長」重現江湖不再「下台」〉,《民生報》5 版,2000年5月28日。
汪淑玲:〈桂文亞與李潼對談「旅行和散文的寫作」〉,《民生報》5 版,2000年5月28日。
桂文亞:〈刀疤老桂〉,《人間福報》3版,2009年7月5日。

肆、古籍、字辭典
中國大百科辭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辭典》(北京:中國百科全書,2007)。
王財貴編:《學庸論語》(臺中:達雯印刷有限公司,1997)。
王夢鷗注譯,王雲五主編:《禮記今註今譯》第一冊 (臺北:臺灣商務,1987)。
許慎/原著,湯可敬/撰:《說文解字今釋》(湖南:岳麓書社,2001)。
臧維熙:《中國旅遊文化大辭典》(上海:上海古籍,2000)。

伍、網頁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http://law.moj.gov.tw/
《桂文亞》網站,http://cat-kuei.com/about.html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全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