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7.106.13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陳瑾
作者(外文):Jean Chen
論文名稱(中文):探索式學習課程發展之組織變革歷程研究 ─以桃園市一所國民中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Case Study on Organizational Change Process through Expeditionary Learning - An example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ity
指導教授(中文):李安明
指導教授(外文):An-Min L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291020
出版年(民國):104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4
中文關鍵詞:探索式學習課程學校組織變革
外文關鍵詞:Expeditionary Learning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3
  • 收藏收藏:0
探索式學習課程發展之組織變革歷程研究
─以桃園市一所國民中學為例

摘 要

本研究以一所個案國中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研究法,透過文獻資料的探討、前導性研究,運用觀察、焦點訪談與文件分析進行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討論,以描繪個案學校於發展探索式學習課程的脈絡中,所歷經的變革階段與涉及變革的影響因素、推動時遭遇的困境與解決方式加以探討,進而勾勒出個案國中變革的歷程。

根據個案的研究分析與發現,歸納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學校進行變革的主因是由於內部因素及外部環境壓力造成
二、學校進行變革時願景的建立不夠明確,欠缺共識
三、學校進行變革時校長對教師與學生分別推行了相關活動
四、學校進行變革時產生的阻力未及時採取策略性處理
五、變革雖未實質成功,但仍對教師造成影響而有延續性的發展

建議如下:
一、變革有步驟,推行時也須策略性管理
二、校長與領導團隊明確訂立願景,再徵詢成員意見修正
三、變革歷程中,產生困境時,應立即妥善處理
四、以短期具體成果,激勵成員繼續努力








關鍵字:探索式學習課程、學校組織變革
A Case Study on Organizational Change Process through
Expeditionary Learning - An example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ity

Abstract

A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was intentionally chosen as a case study. This research conducts the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o come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pilot study integrated case research method and by means of ob- servation, interview and document analysis.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of organiza- tional changes were also explored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through Expeditionary Learn- 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The main outcome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
1. The pressure of school change truly comes from the inner factors and the pressure from
the environment.
2. The direction and vision of school change were not clear enough, without common consensus.
3. The principle took a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some activities of Expeditionary Learning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separately.
4. When the resistance and obstacle occurs during the school shange, the principle did not settle down right away
5. Although the school change did not truly success, it did imfact the teachers and some teachers even promote continuity through a project, named Happy Learning.

Suggestion:
1. The steps are required in the school change. The change needs to be managed with strategies.
2. The principle and the leadership team should set the school prospect and objective clearly, and then inquire the opinions and viewpoints of members.
3. Settle the resistance and obstacle of school change right away.
4. Motivate the members to make continuing efforts with concrete short-term outcome.



Key words: Expeditionary Learning,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緣起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議題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ELS探索式學習課程的意涵及理論基礎 11
第二節 學校組織氣氛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25
第三節 學校組織變革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場域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0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5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 57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8
第六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60
第七節 資料的檢證 69
第八節 研究倫理 71
第四章 資料的分析與討論 73
第一節 危機抑或轉機 73
第二節 教師總動員 81
第三節 學生初體驗 104
第四節 失去後援的校長與鬆散的組織 112
第五節 ELS方案的餘韻與迴響 126
第六節 綜合討論 14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9
第一節 結 論 149
第二節 建 議 153
參考文獻 157
壹、中文部分 157
貳、西文部分 159
附錄 163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63
附錄二 文件資料 164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 165
附錄四 訪談逐字稿 16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雪茵、鄭伯勳、任金剛(1996)。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本土心理學研究,6,354-376。
方聰安(2004)。國民小學教師組織變革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王煜捷(2009)。 外展體驗學習方案(ELOB)內涵及其在臺灣應用的可行性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培源(1994)。臺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根(2010)。高雄市國小教務主任知覺角色衝突、組織變革與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秉恩(1991)。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0)。學校行政(五版)。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2005)。學校行政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4)。體驗學習。教育研究月刊,126,151。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李安明(1994)。組織氣氛理論與評鑑。社教雙月刊,59,16-17。
李明堂(2006)。學校組織變革歷程及管理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志偉(2011)。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組織變革接受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天祐(主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心理。
林信榕(2007)。校長領導與學校文化探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海清(2002)。知識管理與教育發展。臺北市:元照。
徐新雅(2013)。一所高中特色課程發展之組織變革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許士軍(1993)。管理學。臺北市:東華。
許士軍(2002)。組織變革靠感受:不靠分析。輯於潘東傑(譯),引爆變革之心。臺北市:天下遠見。
許顏輝(2004)。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
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莊鴻專(2010)。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態度之研究-以南投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陳昱宣(2013)。宜蘭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香(199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佩雯(2010)。體驗教育‧一種讓生命產生改變的教育模式─專訪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理事長謝智謀博士,教師天地,165,4-6。
陳靜怡譯(2000)。組織行為。臺北市:臺灣西書。
張明輝(1998)。學校行政革新專輯。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1994)。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臺北市:五南。
游進年(1990)。國民中學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昆輝(1987)。教育行政組織氣氛理論之分析,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9,27-62。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
孫志麟,陳建銘(2007)。學校組織變革中的教師關注:發展階段與類型分析。師大學報,52(1),159-180。
楊文雄(1990)。教育組織革新的策略與發展的方法。教育文粹,19,159-176。
楊振昇(2006)。教育組織變革與學校發展研究。臺北市:五南。
詹宜真(2012)。桃園縣國中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詹恬恬(2010)。臺北市高職學校組織變革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春文(2004)。學校組織變革發展整合模式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7(2),131-166。
廖炳煌(2013)。能力,是探索出來的。臺北市:商業週刊。
鄧佳旻(2007)。公立國民中學教師家庭氣氛及學校組織氣氛對其退休態度之影響
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明宗(2007)。教育經營研究新焦點—學校組織變革關鍵成功因素之個案研究。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3:169-203。國立臺南大學。
劉裕元(2003)。護理高級職業學校組織變革之研究─以一所私立護理職校的轉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劉麗蓉(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學校組織變革接受度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恆昌 (2011)。探索學習學校(Expeditionary Learning School)在臺灣–過去與現在。教師天地,165,31-34。
劉燿榮(2007)。國民中學校長僕人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金柱(2014)。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作、學校組織變革、行政效能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居澤(2005)。反思手冊。綜合活動課程與教學研究。未出版。
蔡居澤(2010)。體驗教育反思活動之探討與實例,教師天地,165,11-18。
蔡培村(1985)。國民中小學校長的領導特質、權力基礎、學校組織結構及組織氣候與教師工作滿足關係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蔡進雄(2007)。論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再造。教育研究月刊,144,5-14。
戴雪卿(2003)。 國民中學學校組織變革內涵及其變革抗拒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戴國良(2004)。組織行為學-從企業觀點出發。臺北市:五南。
謝文全(1993),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文景。
謝忠明(2006)。雲林縣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智謀(2003)。另類教育方式—體驗學習。教師天地,127,6-13。

貳、西文部分
Agocs, C. (1997). Institutionalized resistance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Denial, inaction and repression. Journal of Business, 16, 917-931.
Barker, R. (1968). Ecological psychology.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Barker, R. & Associates (1978), Habitats, environments, and human behavior (pp.29-35).
San Francisco: Jossey-Bss.
Bruce Tuckman (1965). Developmental Sequence in Small Groups.
French,W.L.,Kast,F.E.&Rosenzweig,J.E. (1985).Understanding human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New York:Harper&Row.
Fidler (1996). Strategic planning for school improvement. London: British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Society. (p.145).
Hahn, K. (1965). Harrogate address on Outward Bound. Retrieved May 12, 2009, from http://www.kurthahn.org/writings/gate.pdf
Halpin, A. W. & Croft, D. B. (1962).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Schools. Washington D. C.: U. S. Office of Education, Research Project.
Hargreaves, D. H. & Hopkins, D. (1994).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school importment. New York: Cassell.
Klein, E.J. & Riordan, M. (2011). Wearing the “Student Hat”: Experienti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xpeditionary Learning Schools.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pp.35-54). Volume 34, No.1.
Kolb, D. A. (1983).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tter, J. P., & Schlesinger, L. A. (1990). Choosing strategies for change. In H. L. Tosi (Ed.),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management: A contingency approach. Boston: PWS-KENT Publishing Company.
Kotter. J. P. (1995). leadership Change:The eight steps to transformation. In J. A.
Conger, G. M. Spreitzer and E. E. Lawler III (eds.) The leader’s change handbook:
An essential guide to setting direction and taking action (p.87-89)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Kraft,R, J. & Sakofs, M. (1985). 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Boulder, CO: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Lewin,K. (1951).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New York:Harper&Row.
Lippitt,R.,Watson,J.,&Westley,B. (1958).The dynamics of planned change.New York:
Harcourt,Brace&World.
Likert, R. (1967). The Human Organization. New York: McGraw-Hll.
Middlemist, R. D., & Hitt, M. A. (198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pplied concepts. Chicago, IL: Science Research Associations.
Rand Darling-Harmmond, L. (1997).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whole-schoolreform. Santa Monica: Change forces: Probing the depth of educational reform. New York: Routledge Ful lan, M.
Robbins, S. P. (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th Ed).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Leading and manag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ydney: Prentice Hall Australia Pty Ltd.problem. World Future Society, 35(3), 24-27.
Silver,P.F. (1983).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practice and research. New York:McGraw-Hill. P.187
Stringfield,S.,Ross,S.,& Smith,L. (1996). Bold plans for school restructuring: Nine designs from New American School. In S.Stringfield,S.Ross,& L.Smith (Eds), Bold plans for school returing: The New American Schools designs (pp.1-8).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ttp://petiteamie.pixnet.net/blog/trackback/12048c033f/1582844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