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91.72.22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徐慧穎
作者(外文):Hui -Ying Hsu
論文名稱(中文):不同材質羽球拍之特性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Nanomaterials Badminton Rackets.
指導教授(中文):邱文信
指導教授(外文):Wen-shinn Ch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系體育碩士在職進修專班
學號:10287025
出版年(民國):104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8
中文關鍵詞:多層石墨烯複方聚合纖維碳纖維恢復係數震動
外文關鍵詞:Multilayer GrapheneHybrid CompositeCarbon Fiber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Vibr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目的:本研究在探討多層石墨烯、複方聚合纖維、碳纖維三種不同材質羽球拍之恢復係數、震動、選手知覺的差異。方法:以多層石墨烯、複方聚合纖維兩種奈米材質羽球拍及碳纖維材質羽球拍為主要受測器材,先以發球機定速(135km/h),羽球拍以90°固定於高台上,觀察其恢復係數及震動之表現;使用Silicon COACH動作分析軟體,針對羽球撞擊到球拍面進行分析;再以單盲的方式進行選手的高手抽球訓練各30球,結束後立即填寫選手功能性量表。所得數據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多層石墨烯、複方聚合纖維、碳纖維三種不同材質羽球拍在恢復係數與震動上的差異,另以百分比長條圖呈現選手對三種不同材質羽球拍知覺上的差異。本研究統計水準設為α=.05。本研究得到以下之結果:多層石墨烯、複方聚合纖維、碳纖維三種不同材質羽球拍之間的恢復係數分別為0.88±0.11、0.79±0.10及0.71±0.08,震動則為2.10±0.02、2.21±0.04及2.33±0.04。在恢復係數及震動上,多層石墨烯皆與其他兩種達顯著差異(p<.05)。結論:多層石墨烯材質的羽球拍在恢復係數、震動及選手知覺皆優於複方聚合纖維與碳纖維兩種材質羽球拍,顯示多層石墨烯球拍為較理想之球拍。
Purpose: Th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vibration, and players’ percep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ree different badminton rackets made from multilayer graphene, hybrid composite and carbon fiber respectively.Methods: The multi-analyte testing includes badminton rackets made from multilayer graphene and hybrid composite which are categorized as nano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ones made from carbon fiber. The phenomena of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and vibration are recorded with a badminton shuttlecock machine launching the shuttle at a constant speed of 135km/h; simultaneously, the badminton rackets are attached to a high pedestal. With the help of the Silicon COACH motion analysis software, a dynamic impact analysis of shuttlecocks hitting the stringed area is proceeded. By means of the single-blind method, 30 overhand strokes are executed, and then, players’ functional assessment scales will be filled in.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s (ANOVA) with dependent samples, is adopt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and vibration from three different badminton rackets made from multilayer graphene, hybrid composite and carbon fiber; moreover, the differences of players’ perception is shown on a statistical chart. The statistical standard was set to be α=.05.Results: The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of three badminton rackets made from multilayer graphene, hybrid composite and carbon fiber is 0.88±0.11, 0.79±0.10 and 0.71±0.08 respectively; the coefficient of vibration is 2.10±0.02, 2.21±0.04 and 2.33±0.04. With regard to the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and vibration, multilayer graphene and the other two materials mak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t is, the p-value is less than .05.Conclusion: In terms of the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vibration and players’ perception, badminton rackets made from multilayer graphene surpass the ones made from hybrid composite and carbon fiber, making multilayer graphene badminton rackets ideal for players.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I
目次………………………………………………………….…………...…………VII
表次…………………………………………………………………………..……X
圖次…………………………………………………………................……….……Ⅺ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3
第四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羽球運動…...……….…………………………………………5
第二節 奈米科技的影響….………………………………8
第三節 恢復係數的定義與相關文獻……………….………10
第四節 震動的定義與特性………………………….………11
第五節 選手知覺…….…………………………………..……11
第六節 測驗方法之探討………………………………………..……12
第七節 文獻總結………………………………………………..……14
第参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15
第二節 研究對象………………………………………………………17
第三節 研究工具………………………………………………………17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21
第五節 實驗資料處理與分析…………………………………………24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不同材質羽球拍之間恢復係數的差異.……..…26
第二節 不同材質羽球拍之間震動的差異…………….….29
第三節 選手對不同材質羽球拍的知覺調查…………….3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33
第二節 建議…………………………………………..…………………34
參考文獻……………………………………………………………………….35
附件一……………………………………………………...………………38
中文部分
丁麗芬(2001)。鈦金網球拍振動模態分析。屏東市,錦繡中華出版企業社。
李昱叡(2003)。「奈米科技」對未來體育運動發展之影響。大專體育,69,58-63。
江勁彥、江勁政、陳帝佑(2004)。網球拍纖維強度之振動特性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5(1),233-245。
江明隆(2014)。羽球拍材質與特性之探討。屏東教大體育,17,269-275。
林信良、陳五洲(1999)。不同穿線磅數的羽球網線其彈性恢復係數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44 ,103-107。
林永昇(2005)。奈米科技與生活(一)。儀科中心簡訊,70,9-10。
林育田、謝麗娟、賴茂盛、何國龍(2005)。網球拍偏心撞擊之運動力學分析。北體學報,13,123-138。
林雅涵(2010)。不同羽球拍勁度與平衡點對於揮拍速度與球速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財勝 (2011)。羽球運動選材之探討。屏東教大體育,14 ,436-446。
張永文 (1997)。羽球運動科學選材。中華體育,11(3),72。
張育睿、蘇姵婷、蘇建昇、張孝武、賴琮翰(2010)。羽球拍擊球強度之多重比較分析。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實務專題,未出版,屏東縣。
張彤、賈子熙、王占鵬、姜志斌(2011)。棒球球棒最佳擊球點和材質選擇。遼寧科技大學學報,34(2),163-167。

彭茜瑜(2006)。不同材質的桌球拍底板對打擊特性之探討。台北巿立體育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茜瑜、安振吉、蘇振塏、相子元(2008)。不同材質的桌球拍底板對於撞擊特性的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0(1),125-137。
曾馨平(2006)。不同網線材質及張力對彈性恢復係數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憲祥(2007)。新修訂羽球規則對羽球運動的影響分析。中華體育季刊,21(1),115-121。
莊榮仁、相子元(2008)。全身式震動對不同運動型態運動員的影響。
大專體育學刊,10(3),123-135。
劉宗翰(2006)。以實際打擊及非破壞檢測探討球棒之特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劉于詮(2011)。以拍線張力測量器和羽球頭撞擊球拍面聲音基頻探討羽球線自然退磅。屏東教大體育,14,317-330。
劉于詮、韓洪敏、張家源(2011)。不同球線品牌與穿線磅數對羽球拍拍擊力量之影響。屏東教大體育,14,343-354。
賴世堤(1997)。大專院校體育開課種類現況分析。大專體育,3(4),48-51。
陳帝佑(1998)。不同材質網球拍的振動及其影響控球能力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謝嘉彬(2004)。羽球高手正手拍長球擊球動作之定性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蕭美珠(2001)。不同網球拍擊球之動力響應分析。北體學報,9,83-95。
蘇榮立、相子元(1995)。不同勁度網球拍對恢復係數的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0,261-268。

蘇宜輔、劉于詮、吳季龍(2012)。羽球拍中心點、3點鐘與9點鐘位置撞擊聲音基頻之比較。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7,52-55。
英文部分
Al-Kurdi, Z. D., & Al-Nashash, H. A. (2003). Measurement of table tennis ball rebound using acoustic techniqu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World Congress of Science and Racket Sports - Eighth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Sports Science Congress, Paris Franc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ross, R., Lindsey, C. & Andruczyk, D. (2000). Laboratory testing of tennis strings. Sports Engineering. 3, 219-230.
Howard Brody.; Knudson, D. (1993) A model of tennis stroke accuracy relative to stringTension. International Sports Journal, 4(1), 38-4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