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部分 林振春 (1993)。衝突管理理論及其在團體中的應用。台灣師大教育學刊, 22, 73-106。 吳清基(1990)。精緻教育的理念。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清江(199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立法院教育委 員會第三屆第六會期。台北:教育部。 陳嘉皇 (199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衝突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黃政傑(1989)。品德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臺北:五南。 李安明 (1999)。「為教學而行政」的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實務, 教育政 策論壇, 002(002), 0158-0203. 李安明(1998)。我國國小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與省思。教育研究資訊, 6(6),124-146。 林明地(2000)。學校問題與衝突解決:多元取向的觀點 。臺北:五南。 吳明清(2001) 。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臺北:師大書苑。 陳正忠(2002)。學校本位特色課程目標決定之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吳清山(200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詹棟樑(2002)。學校教育革新。臺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張慶勳 (2003) 。 衝突與談判。臺北:五南。 吳寶珍 (2003)。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教育新辭書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李琪明(2004)。品德本位校園文化之營造 —美國推動經驗與啟示。台灣教育月刊,625,30-38。 吳明隆(2004) 。新時代有效能的學校特性與校長角色。學校行政雙月 刊 30,127-136。 楊振昇、洪子鑫(2009)教學精緻化的基礎工程教學領導, 教育研究月 刊。182,5-15。 王宗平(2003)。國小校長教學領導對初任教師專業成長影響之個案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葉學志(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20,4-14。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心靈工坊。 顏國樑(2004)。目標管理及其在學校經營的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 33,21~39。 吳振成(2005)。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學習型組織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嘉義市。 蔡孟錡(2005)。國民小學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東海大學,台中市。 蔡淳安(2006)。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專業自主關係之研究—以台北 縣國民小學為例。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余碧玉(2006)。品德教育融入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蔡慶文、范熾文、林清達(2006)。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校能之 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3,29-48。 范熾文(2006)。學校經營與管理-概念、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 化。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台北:五南。 陳啟明(2007)。行為心理學觀點的品格教育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 刊,75,71-82。 何琦瑜、吳毓珍主編(2007)。教出品格力-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 教 台北市:天下雜誌, 551,80-92。 教育部(2008)。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 黃瑞琴(2008)。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楊士賢(2009)。發展學校特色的策略與方法。2009教育111學校經營學 術研討會-臺北教育研習手冊,58-72。 李安明(2009)。發展「分散當責」與「群眾外包」的教學領導團隊。 苗栗縣校長儲訓班講義。 林天祐(2009)。學校特色發展的概念與理論。教師天地,158,8-13。 洪 蘭(2008)。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台北市:遠流。 教育部(2009)。品德教育促進方案。2011年3月8日,取自:http://www.edu.tw/。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李琪明 (2011)。品德教育與校園營造。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安明、鄭采珮、劉志昀(201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研究 。學校行政學會雙月刊,75,1-20 葉彥綺(2011)。修復式正義在少年矯正學校行政核心團隊組織衝突管理 之可行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二、西文部分 Collins,D.,& Henjum,R(1999).The 3 C’s in character education.Guidance & Counseling 14(3),24-30. Deroche, Edward F,& Mary M. Williams. (2000).Educating hearts and minds: A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education framework. Thousand Oaks , CA: Corwin Press. Lickona(1993).The return of character education.Educational Leadership,51(3),6-11。 Lockwood, A.T(1997)What is character education?In Molner,A(Ed). Miles, M. B, & Huberman, A. M. (1994).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Otten.E.H(2000).Character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44932) Padgett, D. K. (1998). Qualitative method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 challenges and rewards. CA: Sage. Paige,R. (2004, May15).Paige announs new character education effort. Educations News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epnet.com. R yan, K., & Bohlin, K. E. (1999). Building character in schools : Practicalways to bring moral instruction to lif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ose, C. M., & Sharon, W. W. (2001). Classroom idea-sparkers.Childhood Education, 77, 222-227. Ryan, K.(2003).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for A Just & Caring Education, 2(1), 75-85. Williom,M.M(2000).Models of character education:Perspectives and developmental issues. Humanistic Counseling,Education & Development,39(1),32-40. Wynne, E. A., & Ryan, K. (1993). Reclaiming our schools: A handbook on teaching character, academics, and discipline. New York: Macmil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