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50.22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吳毓蓉
論文名稱(中文):國中輔導教師心理資本及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Work Str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指導教授(中文):曾文志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
學號:10184017
出版年(民國):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工作壓力心理資本國中輔導教師
外文關鍵詞: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psychological capitalwork stres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
  • 收藏收藏:0
壓力會對個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且壓力的來源和心理因素有密切關係,因此許多研究者紛紛開始對壓力展開相關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輔導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壓力之現況,並瞭解不同背景變項、國中輔導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方法包括以立意抽樣,進行問卷收集,研究對象為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實際願意接受問卷填答者為195人,有效問卷156份,佔總問卷數80%。問卷資料以t考驗、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與處理。
研究結果顯示,正向心理資本對工作壓力感受呈現顯著負相關,國中輔導教師在整體心理資本狀態屬於「中上」程度,此外,在整體工作壓力感受,趨於「中等」程度。本研究於最後並提出實務應用上的建議,以及未來研究之改進方向。
Stress would cause great harm to people. The sources of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so many researchers have started to research this issu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work stres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Purpose sampling was applied as the approach and the samples focused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195 samples filled out the questionnaires. There are 156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hich accounted for the rate of 80%. Based on my assumption an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ANOVA analysis ,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nagtively related to the working stress. The overall state of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in the middle to upper level currently. The overall feel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working stress is in the middle level currentl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國中輔導教師 5
第二節 心理資本 8
第三節 工作壓力 16
第四節 心理資本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 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4
第五節 實施程序 26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28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29
第一節 國中輔導教師基本資料 29
第二節 國中輔導教師的心理資本與工作壓力之現況分析 30
第三節 國中輔導教師的心理資本與工作壓力之相關分析 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3
第一節 結論 53
第二節 建議 56
參考文獻 60
中文文獻: 60
英文文獻: 66
附錄一……………………………………………………………………………………...70
附錄二……………………………………………………………………………………... 73
附錄三……………………………………………………………………………………... 76
附錄四……………………………………………………………………………………... 79
附錄五……………………………………………………………………………………...83
中文文獻:
毛國楠(1995)。國中教師的樂觀信念、自我效能、對壓力的認知評估、因應方式與工作調適及身心健康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28,177-194。
王俊傑(2011)。國中體育教師心理資本對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之預測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臺北市。
王麗斐、趙曉美(2005)。小學輔導專業發展的困境與出路。教育研究月刊,134,42-53。
王麗斐、杜淑芬、趙曉美 (2008)。國小駐校心理諮商師有效諮商策略之探究性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413-434。
王麗斐、杜淑芬 (2009)。臺北市國小輔導人員與諮商心理師之有效跨專業合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 41,295-320。
尤天利(2011)。台中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申乃心(2011)。研究生生活壓力對學業成績和身心健康之影響-心理資本、逆境商數與情緒智力為干擾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邱惠娟(2009)。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倦怠、復原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六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江怡菁(2003)。國中輔導教師推動小團體諮商之行動研究-─以提昇青少年自尊小團體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朱國榮(2009)。工作壓力與工作生活品質關聯性之研究-心理資本之中介效果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桃園縣。
余宗晉(2008)。國中輔導教師之中輟防治角色知覺、困境及其支援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任晟蓀(1980)。國中校長領導型式輔導教師教育背景對輔導教師工作滿足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新民(2009)。幼兒教師的心理資本及其與工作表現的潛在關聯。幼兒保育學刊, 7, 1-23。
李欣蓓(2009)。高中職餐飲管理科教師情緒管理、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姵臻(2010)。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與情緒勞務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何麗花(2010)。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巫姿嫺(2010)。大學生生活壓力、心理資本與憂鬱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文正(2011)。國小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學效能、工作滿意度及主觀幸福感關聯模式之建構與驗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玉敏(2011)。中部地區國中輔導教師人格特質、工作投入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曉萍(2002)。教師工作壓力面面觀。國教之聲,1, 53-59。
林慧琳(2009)。壓力類型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心理資本、情緒耗竭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萬億、黃韻如 (2005) 。學校輔導團隊工作,台北市,五南。
林容葵(2012)。國中兼任輔導教師在學校系統之合作經驗的困境與突破(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斯嫺(2011)。國民中學校長靈性領導、教師心理資本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家興(2000)。心理衛生專業人員職稱偏好、工作場所與服務時間之比較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2,1-14。
林家興、洪雅琴(2002)。專業輔導人員參與國中輔導工作之概況與成效。教育心理學報,34,83-102。
林家興 (2002)。中學輔導教師與專業輔導人員工作內容的時間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3,23-39。
林家興(2003)。心理師駐校模式的探討。學生輔導,85,22-35。
林金生 (2003)。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美華 (2010)。新北市永和區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韋君 (2009)。正向思考與工作壓力感受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央大學,桃園市。
林鼎鈞(2012)。主管真誠領導與知覺組織支持對員工工作滿足之相關研究-以心理資本與工作壓力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禹鴒(2010)。國小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資本及其與工作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縣。
吳欣怡(2010)。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吳函芸(2009)。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芝儀 (2005)。我國中小學校輔導與諮商工作的現況與挑戰。教育研究月刊,134,23-40。
吳芝儀(2008)。學生輔導法的研擬與影響。輔導季刊,44(3),34-44。
吳毓琦(1992)。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國教園地,42,21-25。
吳美金(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蘭(譯)(1997 )。學習樂觀,樂觀學習。(原作者 : Martin E. P. Seligman)。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0)。
洪蘭(譯)(2003 )。真實的快樂。(原作者 : Martin E. P. Seligman)。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2002)。
周育呈(2009)。國中輔導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周佳佑(2005)。工作壓力的認識與改善。T&D 飛訊,37,1-5。
周子敬、彭睦清(2005)。國內大專院校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足感模式。教育心理學報,36(3),201-219。
施美芬(2010)。嘉義縣國民小學已婚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家庭衝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柯雅瓊(2008)。國中輔導教師受督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洪莉竹(2005)。創造學校輔導人員的專業定位--專業學校諮商師的角色與功能。教育研究月刊,134,11-22。
莊韻靜(2010)。內部行銷、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私立高中職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高夏雯(2009)。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與教學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教育部(1999)。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修正條文。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二十九日教育部(88 )台參字第八八0九0四0一號令。
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增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http://db.lawbank.com.tw/FLAW/FLAWDAT01.asp?lsid=FL047082
教育部推動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2013年12月12日,取自http://bsd.wkjh.tpc.edu.tw/~pub25/law/hurt.pdf
教育部(2008)。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增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教育部97年9月25日台訓(三)字第0970187451c令。
教育部(2011)。立法院通過「國民教育法」修正案-增置學校專任輔導教師及專任專業輔導人員。學生輔導電子報。2013年12月12日,取自http://guidepaper.edu.tw/?menu=2&subject_sn=130
郭生玉(1987)。教師工作心厭與背景因素關係之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20,37-54。
郭英傑(2007)。國中輔導教師專業角色認同困境與因應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浩蓁(2009)。心理資本與工作壓力知覺關聯性之研究-壓力因應作為之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臺北市。
許銘顯(2011)。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佩娟(2003)。國中輔導教師社會支持與其輔導角色實踐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舫毓(2010)。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創意教學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麗鳳(2006)。我國中小學輔導工作的回顧與前瞻。現代教育論壇,15,17-35。
張麗鳳(2008)。輔導教師專業組織發展與學校輔導工作。輔導季刊,44,45-51。
張臻萍(2010)。國中輔導教師與導師之溝通與衝突經驗的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游承瑄(2012)。助人工作者的面具與實相---一位國中輔導教師參與讀夢團體之敘事與覺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鄧美君(2009)。聽眼淚訴說:國中資深輔導教師面對個案哭泣行為處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曾瑞譙、凃柏原(2010)。台南縣私立幼托園所教保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相關之研究-以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幼兒教育,300,45-62。
曾莉雯(2004)。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以一所國中之實施問題與因應策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麗仁(2011)。工作壓力如何影響服務業員工之正負向回應?組織支持氣候與心理資本之調節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楊嵐茜(2012)宜蘭縣國中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及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許清練(2008)。輔導教師與導師合作歷程下的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以三個國中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明終(1985)。國中輔導教師專業素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宜琳(2008)。教師評鑑對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陳怡伶(2009)。你幸福嗎?角色壓力對心理資本及幸福感的影響—探討知覺主管支持之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臺北市。
陳盈儒(2010)。雲林縣國小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素惠(2005)。教師工作壓力探討。諮商與輔導,229,28-34。
陳銘峰(2010)。嘉義縣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倦怠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暐翔(2011)。國中導師與輔導教師資源依賴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佳慧(2011)。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心理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秀芳(2011)。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雅芳(2009)。雲林縣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心理資本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靜文(2009)。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麗君(2007)。國中輔導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麗鴻(2011)。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健康、教師心理資本與組織承諾之影響關係:階層線性模式的驗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寶園 (2009)。不同職業類別人員職業倦怠之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3(1),23-49。
黃毓琪(2012)。臺中市國民中學組織健康、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態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黃芳銘、李俊賢(2010)。教師心理資本問卷,未出版手稿,嘉義市。
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趙曉美、王麗斐、楊國如(2006)。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國小校園服務方案之實施評估。教育心理學報,37,345–365。
蕭辰桓(2011)。社會支持、心理資本與文化衝擊關聯性之研究-以在臺外籍語文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臺北市。
劉芳綺(2011)。國中輔導教師人格特質、自我照顧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奕禎(2012)。國中、高中(職)體育教師心理資本 對工作壓力與創意教學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璧煌(1989)。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14,75-114。
廖彩秀(2011)。國中兼任輔導教師授課節數、工作壓力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明耀(2010)。北部地區高級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鄭佳鈴(2008)。角色壓力與情緒勞務對工作倦怠的影響: 以正向心理資本為干擾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羅培玲(2006)。國中輔導教師自我角色定位、角色任務與專業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羅維雅(2012)。正向心理資本、工作價值觀及知覺壓力對敬業貢獻度之影響研究─以企業聲望認知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宥瑾(2012)。高科技產業員工心理資本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工作壓力、知覺主管支持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藍敏嘉(2010)。心理資本、工作壓力、知覺就業市場機會與離職意向之關聯性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東吳大學,臺北市。

英文文獻:
Ashford, S. J.(1988).Individual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organizational transitio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24, 19-36.
Avolio, B. J., & Luthans, F. (2006). The high impact leader: Moments matter in accelerating authentic leadership development. New York, NY: McGraw-Hill.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y, NJ: Prentice Hall.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NY: Freeman.
Bandura, A.& Wood, R. (1989).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maneger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3), 361-384.
Benzein, E., & Saveman, B. I. (1998). One step towards the understanding of hope: a concept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35(6), 322-329.
Coutu, D. L. (2002). ‘How resilience work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0, 3, 46–55.
Carver, C. S., & Scheier, M. F. (1985). Optimism, coping, and health: Assessment and implications of generalized outcome expectancies. Health Psychology, 4(3), 219.
Carver, C. S., & Scheier, M. F. (2002). Optimism. In C. R. Snyder & S. J. Lopez (Eds.), The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l (pp. 231-243).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ropanzano, R., & Wright, T. A. (2001). When a “happy”worker is really a “productive” worker: A review and further refinement of the happy-productive worker thesis. Consulting Psychology Journal, 53, 182-199.
Diener, D., & Seligman, M. E. P. ( 2002 ) . Very happy people.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1), 81-84.
Jex, S. M., & Bliese, P. D. (1999). Efficacy beliefs as a moderator of the impact of work-related stressors: a multilevel stud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4(3), 349.
Kelly McGonigal ( 2013 ) . Video on Ted. com. 2013.10 . Retrieved from http://www.ted.com/talks/kelly_mcgonigal_how_to_make_stress_your_friend.html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 sou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 june, 159-167.
Kyriacou, C., & Chien, P. Y. (2004). Teacher stress in Taiwanese primary schoo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nquiry, 5(2), 86-104.
Kendrick, R., Chandler, J., & Hatcher, W. (1994). Job demands, stressors, and the school counselor. School Counselor, 41(5), May 1994, 365-369.
Luthans, F., & Youssef, C. M. ( 2004 ). 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33(2), 143-160.
Luthans, F., Avey, J. B., Avolio, B. J., Norman, S. M., & Combs, G. M. ( 2006 ).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ment: Toward a mirco-intervention.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7, 387–393.
Luthans, F., Luthans, K. W., & Luthans, B. C. ( 2004 ). Positive pyschological capital: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s, 47(1), 45-50.
Luthans, F., Youseef, C. M., & Avolio, B. J. (2006).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vesting and developing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NY: Oxford.
Luthans, F., Youseef, C. M., &Avolio, B. J. (2007).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NY: Springer.
Lightsey, O. R. (2006). Resilience, meaning, and well-being. The Counseling sychologist, 34(1), 96-107.
Masten, A. S., & Reed, M. G. J. (2002).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74-88.
Masten, A. S., Best, K. M., & Garmezy, N. (1990). Resilience and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s from the study of children who overcome adversity.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4), 425-444.
Morse, J. M., & Doberneck, B. (1995). Delineating the concept of hope.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27(4), 277-285.
Monteriro, T. (1990). Stress and the administrator: A look at theory and reality. NASSP Bulletin, 74(525), 80-85.
Nelson, D., & Cooper, C. (2005). Stress and health: A positive direction. Stress and Health, 21(2), 73-75.
Palich, L. E., & Ray Bagby, D. (1995). Using cognitive theory to explain entrepreneurial risk-taking: Challenging conventional wisdom.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0(6), 425-438.
Reivich, K., & Shatt´e, A. (2002). The Resilience Factor: 7 Essential skills for overcoming life’s inevitable obstacles. New York, NY: Broadway Books.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New York, NY: McGraw-Hill.
Seligman, M. E. (2002). 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 Simon and Schuster.New York, NY: Broadway Books.
Seligman, M. E. (2002). Positive psychology, positive prevention, positive therapy. In CR Snyder & SJ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3-9).New York,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ligman, M. E. P., Steen, T. A., Park, N., & Peterson,C.(2005).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0(5), 410-421.
Stajkovic, A., & Luthans, F. (1998). Self-Efficacy and Work-Related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4(2), 240-261.
Sears, S. J., & Navin, S. L. (1983). Stressors in school counseling. ducation,103,333-337.
Snyder, C. R. (1994). The psychology of hope. New York, NY: Free Press.
Snyder, C. R. (1995).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nurturing hope.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73, 355–360.
Snyder, C. R. (2002). Hope theory: Rainbow in the mind. Psychological Inquiry, 13(4), 249-275.
Snyder, C. R., Rand, K. L., & Sigmon, D. R. (2002). Hope theory. In C. R. Snyder & S. J.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257-276).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schannen-Moran, M., & Hoy, A. W. (2001). Teacher efficacy: Capturing an elusive construc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7(7), 783-805.
Wright, T. A., & Cropanzano, R. (2000).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job satisfaction as predictors of job performanc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5(1), 84.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封面摘要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