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0.197.6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陳芊穎
論文名稱(中文):運用漢字構造相關理論於國小識字教學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Hanzi Theories to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in Elementary Teaching
指導教授(中文):邴尚白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
學號:10183013
出版年(民國):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漢字構造理論行動研究字源字根部件
外文關鍵詞:Chinese character theoriesaction researchetymologyword rootsradical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將漢字構造相關理論應用於國小識字教學之影響與成效;了解學生透過漢字構造相關理論應用於識字的教學,其識字能力與學習態度的改變情形;以及教師在進行漢字構造相關理論應用於識字的教學時,所面臨的困難、解決方式與個人成長。
本研究以字源、字根、部件與偏旁延伸識字、諧聲識字、分析部件五種教學方式進行,採行動研究法,以筆者任教之六年級學生為教學研究對象,並於九週教學活動中以動靜態攝影記錄過程,再予以膳寫、分析、歸納、討論後修正。教學前後實施漢字形音義測驗,了解教學前後學生的答題變化,且統整教學活動中的回饋單、訪談內容、學習單成果等研究資料,整理歸納後分析而獲致以下結論:
一、以漢字構造相關理論應用於識字教學課程有其可行性。教學者於識字課程進行中使用漢字構造相關理論,能強化學生的漢字概念,活化對漢字的思考應用,有助於學生識字方面之學習。
二、識字課程融入漢字構造相關理論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透過多元化教學媒材、圖畫文字間的解說、協同合作的競賽方式,使學生輕鬆理解漢字形音義間的關聯,提升漢字的學習興趣。
三、實施漢字構造相關理論應用於識字教學之課程,對學生識字能力提升有其成效。藉由五種教學策略的適切使用,學生能有效學習、擴充識字量、降低漢字錯誤率,此皆為有效提升識字能力的表現。
四、實施漢字構造相關理論應用時識字教學課程能優化刺激教學者的專業能力與教學經驗。經由識字課程教材的編寫、教學活動進行中的反覆修正、與專家學者和協同夥伴的對話,教學者能從中充實漢字相關學識、增進教學專業能力並豐沛教學現場的經驗。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就漢字構造相關理論應用於識字教學方面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作為國小教師實施識字教學、漢字相關教材出版以及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is aimed to discuss the impact and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relative structural Hanzi theories to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It explores the improv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and learning attitude of students after applying some of the structural Hanzi theories to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An action research was undertaken and recorded as the teacher used structural Hanzi theories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including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ctions took to solve problems and personal progress.
Five related teaching method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etymology, word roots, components and Pianpang recognition, Xiesheng recognition and component analysis. Using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e author took a nine-week series of full record of 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her homeroom-class six grader students by photograph and Cam recording and had them put into descriptive text, analyzed, summarized, discussed and revised. The student performance variations between the assessments of Chinese character components, phonectics and semantic before and after applying structural Hanzi theories in the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was compared. Intergrating feedback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learning sheets, some conclusion points were made as following:

Firstly, It seems feasible to apply the Structural Hanzi Theories to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If the insturctor apply the sturctural Hanzi theories to Chinese characters recognition curriculum, it could help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think more about applying the rules to recognizing Chinese characters.

Secondly,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literacy programs integrate theory helps to enhanc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 Through commentary diversified teaching media , drawing the text between collaborative competitions ways to make it easy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associated sound and meaning betwee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enhance interest in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Third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al the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to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had shown a obvious enhancement in students' ability to recognize Chinese characters. By appropriately applying f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students could learn effectively, expand their volumn of recognized characters and minimize Chinese character error rate.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recognition was effectively enhanced.

Fourth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al the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used in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can stimulate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experience of the teacher. The instructor can benefit greatly on Chinese character related knowledge,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experience of on-site teaching through preparation of course materials, repeated amendment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dialog with exports and collaborative partner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used in teaching literacy construct theorie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a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 implement literacy instruction, reference characters and the subsequent publication of relevant materials related research .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回顧 9
第一節 漢字的構造與特性 9
第二節 識字的理論基礎與教學策略 18
第三節 識字教學的相關研究 27
第四節 字根、字源、部件教學策略與識字之關係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採用行動研究之理由 4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45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9
第四節 教學設計 51
第五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分析 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教學方案之設計內涵 61
第二節 教學歷程與分析 77
第三節 教學實施成效分析 110
第四節 學生學習之改變情形與教師個人成長 12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結論 133
第二節 建議 135
參考書目 137
附錄
一、 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Arhar,J.M.,Hoyyly,M.L.,& Kastom,W.C.著,黃宇、陳曉霞、周寶華等譯:《教師行動研究─教師發現之旅》,(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年9月初版)。(原著出版於2001年)
McNiff,J.,Lomax,P.,Whitehead,J.著,吳美枝、何禮恩譯:《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臺灣: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3月初版)。(原著出版於1996年)
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初版)。
王初慶:《中國文字結構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6月再版)。
何三本:《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月出版)。
佟樂泉、張一清:《小學識字教學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吳明隆:《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5月出版)。
李孝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出版)。
李敏生:《漢字哲學初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李梵:《漢字的故事》,(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周法高:《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出版)。
周健:《漢字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林尹:《文字學概說》,(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0二版)。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初版)。
胡志偉、顏乃欣:〈中文字的心理歷程〉,《語言病理學基礎》第一卷,(臺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7月)。
唐蘭:《中國文字學》,(香港:太平書局,1988年2月五刷)。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臺北:洪氏出版社,1978 年7月再版)。
張志公:《傳統語文教育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出版)。
許錟輝:《文字學簡編˙基礎篇》,(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8月初版)。
陳正治:《兒歌的理論與賞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出版)。
陳正治:《國語文教材教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出版)。
曾志朗:〈語文心理學研究的本土化〉,《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8月出版)。
黃沛榮:《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樂學書局有限公司,2006年6月出版)。
萬雲英:〈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8月出版)。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3月出版)。
潘重規:《中國文字學》,(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7年2月初版)。
龍宇純:《中國文字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年10月初版),
戴君仁:《中國文字構造論》,(臺北:世界書局,1979年10月再版)
羅秋昭:《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3版)。


二、 期刊(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王志強、王磊:〈簡析說文解字對漢字字源的探究〉,《語文學刊》 12 (2009.12)。
朱岐祥:〈論文字流變對漢字教學的重要性〉,《東海中文學報》21期(2009.07) 。
江淑惠:〈對於識字教學的幾點意見—兼集中識字法之檢討〉,《臺北師院語文集刊》2卷(1997.06)。
吳宜貞、黃秀霜:〈由中文造字原則探討學童認字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36.1(2004)。
呂分菁:〈閱讀與識字之妙〉,《南投文教》27卷(2008.03)。
李雪娥:〈漢字的構形特性在學習障礙中文補救教學之運用—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特教園丁》27卷4期(2012.06)。
李靜:〈小學低年級字源識字法淺談〉,《文教資料》11 (2010.04)。
李鵬娟:〈部件分析理論在漢字教學中的運用〉,《海外華文教育》01期(2011)。
周碧香:〈從學習理論談漢字形似字教學〉,《聯大學報》6卷1期(2009.06)。
周碧香:〈圖解識字教學原理探討〉,《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3卷1期(2009.6)。
林于弘:〈國民小學國語識字量的理念與實踐〉,《國教之友》54卷1期(2002.11)。
林芳儀:〈形聲字造字原理在國小識字教學的應用〉,《國文天地》25.6(2009.11)。
林若男、李錦英:《小學語文教育研究》,(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林慶勳:〈中國文字的構造特性〉,《中國文字與中國文化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1985年6月出版)。
邵明理:〈國小低年級教師的識字教學現況〉,《南投文教》32期(2012.12)。
唐蘭:〈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銅器銘辭的譯文和注釋〉,《文物》5期(1976)。
張秀婷:〈如何運用識字策略提升識字量—打敗錯別字〉,《中國語文》104卷6期(2009.06)。
張秀婷:〈從漢字的特性看識字教學〉,《師友月刊》497期(2008.11)。
張琳娸:〈字理識字法的理論與應用〉,《師說》213期(2009.12)。
張新仁、韓孟蓉:〈不同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2期(2004) 。
莊雅州:〈論漢字教學的原則〉,《中原華語文學報》1期(2008)。
彭萬勇:〈對外漢語漢字字源教學法理論建構論略〉,《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8卷6期(2009.06)。
馮永敏:〈教會學生識字寫字—識字寫字的教學策略〉,《國教新知》55卷1期(2008.03)。
黃沛榮:〈漢字部首及其教學問題〉,《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4期(2012.04)。
黃雅萍:〈部件教學法在識字教學中的有效性及其應用層面探討〉,《國教新知》55卷1期(2008.03)。
黃瑞枝:〈識字教學的有機策略〉,《國教之友》54卷1期(2002.11)。
董兆杰:〈盡快結束教學研究中背離科學化的傾向〉,《識字教育科學化教學匯粹─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文獻之三》(2006.07)
蔡玉蘭:〈談「部件」分析在國小生字教學的應用〉,《國文天地》26卷8期(2011.01)。
賴明德:〈研究中國文字構造的必要性〉,《華文世界》50期(1988.12)。
賴秋桂:〈談漢字的部件—以「口」為例〉,《中原華語文學報》9期(2012.04)。
賴惠鈴、黃秀霜:〈不同識字教學模式對國小國字學習成效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2期(1999.06)。
賴舒庭,〈國際化下美國的華語文教學─我學我教我思〉,《台灣教育》663卷期,2010年6月。
戴汝潛:〈識字教學改革一覽1至5〉,《人民教育》1-5期(1997)。
蘇建洲:〈識字教學原則與方法釋例〉,《國教世紀》205期(2003.04)

三、 學位論文(按年代排序)
王惠佳:《字族文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識字能力與閱讀流暢度成效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班碩士論文,2012年。
林姵辰:《讀誦千字文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量提升之影響》,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楊曉逸:《字族識字教學法融入國小五年級生字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班碩士論文,2012年。
歐美華:《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及意義化識字策略輔助國小中年級學童識字教學之行動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謝佩芳:《漢字部件教學於國小二年級學童識字之成效》,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華語文教學學程碩士論文,2012年。
沈曉芬:《圖解識字教學提升國小學童識字能力之行動研究》,臺北: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呂佳欣:《部首融入多媒體識字學習系統之效果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李杰任:《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四年級難字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臺中:私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林佳蕙:《四種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識字與用字之影響》,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高肇芝:《運用合作學習實施國小一年級識字教學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許雅惠:《形義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能力與識字量之影響》,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陳詩雲:《不同字彙學習策略對於兒童中文識字發展的影響》,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蔡玉蘭:《常用國字之部件拆分命名及其運用於教學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朱家慧:《字謎運用於國小二年級識字教學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周世珍:《兒歌融入國語文識字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林文祈:《嘸蝦米輸入法融入國小高年級學童識字教學之行動研究》,宜蘭:私立佛光大學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涂福賜:《造字原理融入識字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生識字能力之影響》,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陳莉娜:《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鄭素珍:《國小二年級常用部首識字教學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盧龍興:《運用漢字的源流與演變在國小識字教學的行動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班碩士論文,2010年。
方慧芳:《字族識字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北市某國小二年甲班為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班碩士論文,2009年。
石曼如:《中華字經提升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量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陳玉茹:《心智圖策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彭玟瑜:《國小四年級書法與識字教學融合之行動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劉玲伶:《國小低年級常用部首識字教學之行動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余妙音:《國小一年級識字教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許艷麗:《課文生字之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學生識字能力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郭家蓁:《圖形文字多媒體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思彧:《國民小學高年級別字矯誤教學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黃瑞德:《應用多媒體教具於國語識字教學之研究》,彰化:私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廖隆振:《識字教學策略與識字錯誤類型之關係》,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廖秀娟:《字理識字運用於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之研究─以桃園縣南勢國小二年九班為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班碩士論文,2008年。
薛百佑:《電腦多媒體圖解識字教學對學生識字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臺南:私立立德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林雅薰:《隨課文歸類識字法融入國小二年級生字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洪采菱:《廣泛閱讀與重複閱讀教學法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能力、口語閱讀流暢力及閱讀理解之影響》,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張茂富:《運用識字教學策略於別字成因以提升六年級學童識字能力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班碩士論文,2007年。
湯惠珍:《大量閱讀與識字及閱讀之相關研究─以花蓮市某國小一年級學童為例》,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劉欣榮:《中臺兩地不同文字政策對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影響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班碩士論文,2007年。
何蕙齡:《以字理識字為主的錯字補救教學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班碩士論文,2006年。
巫玉文:《圖解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童識字能力影響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徐慧玲:《銅鑼國小一年丁班常用部首識字教學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班碩士論文,2005年。
方杏枝:《教師國語課之教學反思─以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為例》,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陳秀絨:《傳統啟蒙教材對國小學童識字能力與國語文學業成就效應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潘怡文:《隨課文聲符歸類識字教學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識字成效之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四、網路資料
1.大陸地區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研製的語言文字規範《現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稱規範》。下載網址: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9/2009_9_27/1_9_4352_0_1254018842817.html
2.小學堂http://140.109.22.121/
3.國民教育社群網的97課綱,網址:http://www.tpde.edu.tw/97_sid17/%e5%9c%8b%e8%aa%9e%e6%96%87%e8%aa%b2%e7%b6%b11000406.doc
4.現龍第二代中文字詞學習系統網站http://www.dragonwise.hku.hk/dragon2/index.html
5.開放康熙字典http://kangxi.adcs.org.tw/kangxizidian/
6.漢字古今字資料庫http://140.109.22.121/ccdb
7.漢字的故事相關動畫http://www.youtube.com/user/choumeizai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