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8.104.19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芝妤
論文名稱(中文):國立大學約用人員人力制度之研究-以自強大學為例
指導教授(中文):顏國樑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
學號:10091024
出版年(民國):10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7
中文關鍵詞:約用人員彈性用人人力資源管理
外文關鍵詞:contractual employeesflexible employment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近年來為因應組織精簡、人力再造,政府對大學人事法規鬆綁,使得約用人員在各大專院校運用的情形逐年增加,並逐漸成為學校行政主力之一,其對各國立大專院校的組織運作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而對於約用人員的管理,也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行政效能的運作。
本研究以自強大學為例,以人力資源管理之進用、發展、維持及發揮等四大功能領域為研究主軸,探討個案機關約用人員人力制度之制度與實務,分析其對於學校產生之影響,並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個案學校、各國立大學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係採用文件分析及訪談法的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根據研究目的歸納以下六點結論:
一、自強大學約用人員進用程序符合公平、公正及公開競爭之原則
二、自強大學約用人員欠缺系統性的長期培育與發展計畫
三、自強大學約用人員薪資水準與福利內容上有改進空間
四、自強大學約用人員考核制度流於形式
五、約用人員提升自強大學行政運作效率,對組織氣氛具有正向功能的影響,但就整體性而言影響不大
六、自強大學進用約用人員以控制人事成本、增加人力資源彈性
For the adaption of downsizing, human reengineering, and deregulating personnel rules, the quantity of contractual employees is getting growth in universities recently, not only becoming the main for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but having huge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 The management of contractual employees also works upon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is study is mainly adopted the Ziqiang University as the case study. The main focus of the research is employment, development, maintenance and exerting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exploring contract manpower system and practice of the case institute.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he school, then proposes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se relative documents. The six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The process of recruiting contractual employees in Ziqiang University fits in with the principles of fairness, impartiality, and open competition.
2.The contractual employees in Ziqiang University need systematic long-term development programs.
3.The wage level and welfare of contractual employees in Ziqiang University need to be improved.
4.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ntractual employees in Ziqiang University becomes a mere formality.
5.The contractual employees could lift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in Ziqiang University, and having positive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climate. However, the influence is not that much on the whole.
6.The Ziqiang University controls the personnel cost and enhances the flexibility of human resources by recruiting contractual employe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界定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公務人力資源彈性管理相關理論 7
第二節 契約性人力相關理論 15
第三節 公務人力彈性化與契約性人力相關文獻探討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實施流程 4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7
第四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48
第五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54
第六節 研究倫理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1
第一節 自強大學約用人員人力制度的運作 61
第二節 探討約用人員對自強大學的影響 78
第三節 自強大學約用人員人力制度的改善策略 83
第四節 綜合討論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5
壹、中文部分 105
貳、英文部分 108
附錄113
附錄一 人事主管訪談大綱 113
附錄二 承辦約用人員業務職員訪談大綱 115
附錄三 業務主管訪談大綱 117
附錄四 約用人員訪談大綱 119
附錄五 國立大專校院行政人力契僱化實施原則 121
附錄六 國立大學校務基金進用教學人員研究人員及工作人員實施原則 122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編譯(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二版)。台北市:師大書苑。
成之約(2000)。派遣勞動及其對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管理之意涵與因應。空大行政學報,10,1-26。
朱愛群、劉嘉發、楊文振、呂秋慧、洪哲男(2003)。契約進用公務人力之範圍、甄選、權力及義務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考銓研報告。臺北市:考試院。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原作者:M. Q. Patton)。臺北市:桂冠。
吳復新(2003)。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分析與實務應用。臺北市:華泰。
吳瓊恩、張世杰、許世雨、董克用、蔡秀涓、蘇偉業(2006)。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智勝文化。
呂育誠(2006)。約僱及臨時人員管理制度變革之研究。考銓季刊,46,64-79。
李佳縈(2006)。我國各大學約聘僱行政人員人事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李奉儒等(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原作者:R. C. Bogdan &S.K. Biklen)。台北市:師大書苑。(原著出版年:1998)
李亮宏(2005)。公務人力資源管理彈性化與契約性人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水吉(2007)。彈性用人制度之檢討與展望:政策價值衝突的分析。公共行政學報,22,1-37。
林水波、陳志瑋(1998)。彈性化政府的設計與評估。「建構企業行政府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世新大學。
林水波,陳志瑋(2000)。彈性化政府的設計與評估。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2(2),237-280。
林庭光(2004)。政府約聘僱人員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2ISU00457107)
邱珮瑜(2007)。公部門契約性人力研究-以台北縣政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邱薇伊(2008)。政府契約人員與常任人員之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感之比較分析-桃園縣政府勞動與人力資源處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施能傑(1999)。人力運用的兩項趨勢:精簡與彈性化。人事月刊,28(4),45-53。
施能傑(2001)。彈性化職位設計與政府人力運用。人事月刊,32(5),33-45。
施能傑、蔡秀涓(2003)。契約性人力運用之理論與實踐。公務人員月刊,81,15-26。
施能傑、蔡秀涓(2004)。契約性人力制度之規劃作法。公務人員月刊,102,15-34。
胡幼慧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高永光(2003)。政府彈性用人制度之探討。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R-092-045.htm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臺北市: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康雅雯(2011)。我國聘用人員人事條例草案之研究:以公務人力運用之觀點(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9NTPU0610006)
張淑芬(2007)。公部門契約性人力制度之研究-以教育部所屬社教館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5NTPU1610030)
張舒涵(2004)。大學院校約聘人員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及離職傾向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2NSYS5007054)
張榮利(2001)。中鋼與其協力廠商人力彈性運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89NSYS5007042)
張錦燕(2006)。從政策利害關係人論「公共服務擴大就業方案」執行成效─以台北縣戶政所為例。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5MCU05636034)
教育部(1999)。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相關制度改進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人事處(2008)。公立大學行政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工作圈成果報告。取自:教育部人事處十圈十美工作圈,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613&Page=6391&Index=11&WID=b17d585c-b5f1-4494-813b-13a7ab566b90
教育部人事處(2009)。國立大學契聘(僱)人員人事管理制度工作圈成果報告。取自:教育部人事處十圈十美工作圈,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613&Page=6391&Index=11&WID=b17d585c-b5f1-4494-813b-13a7ab566b90
陳攸瑋(2009)。我國公部門契約性人力運作之探討-以中央部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8NTPU0610003)
陳金貴(1995)。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在公共部門的探討,人事月刊,21(4)。
陳美玲、胡至沛(2009)。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契約人力制度之研究。中華大學行政學報,6,7-33。
彭錦鵬(1995)。文官體制的彈性管理理念-美國經驗及其啟示。歐美研究,25(4),99-135。
曾文秀(2004)。台北市立醫院人力資源彈性管理之研究-以契約人力運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曾冠球(2004a)。公務人力彈性化的策略。考銓季刊,39,115-133。
曾冠球(2004b)。公務人力彈性化的理論與實務。空大行政學報,14,107-128。
黃玉珍(2007)。政府機關契約人力研究—以中央研究院從事非研究工作之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黃玉琴(200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葉穎蓉(2004)。由心理契約檢視員工工作身份對工作態度與行為的影響-以公部門的約聘人員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004 冬季號,105-129。
葉錦義(2000)。公務人力資源彈性管理之研究-以英美經驗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88NCCU0055014)
董保城(2004)。從「學者共和國」到「學術企業體」之兩難:論新版大學法草案。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廿一)(頁329-330)。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詹中原(2005)。政府部門彈性用人之緣起與台灣現狀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105,1-3。
賈芸棣譯(1999),W. I. Goodwin & L. D. Goodwinm原著(1996)。幼教研究法。臺北市:桂冠。
鄒英英(2008)。地方行政機關人力運用彈性化之研究-以宜蘭縣政府及所屬機關為例。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6NDHU5055017)
劉大為(2007)。非編制內行政人員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以南部地區國立大學校院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6NKNU5142060)
蔡秀涓(2011)。台灣政府契約性人力政策定位:全球趨勢、理論觀點與實務考量。公務人員月刊,186,16-24。
蔡良文(2006)。政府改造與彈性用人政策。考銓季刊,46,28-63。
蔡良文(2008)。政府契約用人制度變革之研析。考銓季刊,53,64-90。
鄭淑惠(2011)。契約進用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國立中興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鄭錫欽、趙正派(2008)。VCS管理模式在國立大專院校行政契僱人力之應用。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2(4),215-227。
盧坤城(2005)。企業型政府公務人力彈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蘇偉業(2007)。管理主義下的政府機關人力彈性化:臺灣與香港政府契約人力制度之比較分析。公共行政學報,23,29-66。
蘇偉業(2010)。從地方政府運用約聘僱人員之調查剖析我國契約公務人力之改革。文官制度季刊,2(2),77-109。
蘇偉業(2012)。政府契約人力之政策定位與現實:政府內部人力市場之啟示。文官制度季刊,4(1),33-59。



貳、英文部分
Atkinson, J. (1984). Manpower strategies for flexible organizations. Personnel Management, 16(8), 28-31.
Atkinson, J., & Meager, N. (1986). Is flexibility just a flash in the pan, Personnel Management, 18(9): 28-31.
Blyton, P., & Morris, J. (1991). A flexible future: Aspects of the flexibility debates and some unresolved issues, In P Blyton and J. Morris (Eds.), A flexible Future? Prospects for employment and organization. Berlin, De Gruyter.
Farnham, D., & Horton, S. (2000). The flexibility debate. In D. Farnham and S. Horton(eds.), Human Resource Flexibilities in the Public Servic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p.3-22) London: Macmillan Press.
Guest, D. E. (1989).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ts implications for industrial relations and trade unions. In J. Storey (Eds.), New perspective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London: Routledge.
Gustavsson, S. (1984). Flexibility and productivity in complex production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2, 801-808.
Lepak, D. P., & Snell, S. A. (1999). The Human Resource Architecture: Toward a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l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1), 31-48.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99). Establishing trustworthiness. In A.Bryman & R. Burgess (Eds.), Qualitative Research Volume Ⅲ(pp.397-444). London: Sage.
Mondy, R. W., & Noe, R. M. (2005).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9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Inc.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90 , Flexible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rvice, Washington, D. C.:OECD Publication and Information Center.
Patton, M. Q. (2002).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3nd ed.).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Polivka, A. E., & Nardone, T. (1989). On the definition of contingent work. Monthly Labor Review, 112(12), 9-16.
Poole, M., & Warner, M. (1998).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Reed, K., & Blunsdon, B. (1998).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in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9(3), 457-467.
Reilly, P. (2001). Flexibility at work :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employer and employee. Aldershot: Gower.
Ridley, F. F. (2000). Public service flexibilit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David Farnham & Sylvia Horton (eds.) Human Resources Flexibilities in the Public Service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pp.23-38). Hampshire: Macmillan Press.
Robbins, S. P.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Storey, J. (Ed.) (1989). New perspectives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London: Routledge.
Storey, J. (1995).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ill marching on, ,or marching out? In J. Storey(Ed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p. 3-32).London :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Sherman, A., Bohlander, G., & Snell, S. (1996).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10th ed.). Cincinnati, OH: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Volberda, H.W., & Rutges, A.C. (1999). FARSYS: A knowledge-based system for managing strategic chang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6, 103.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