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3.0.12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鍾淑玲
作者(外文):CHUNG, SHU-LING
論文名稱(中文):韌性而為:歷經長期安置機構者的生命敘說
論文名稱(外文):A Life Narrative of Resilience in Children Who Live in Placement Agencies
指導教授(中文):曾文志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
學號:10084022
出版年(民國):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2
中文關鍵詞:長期安置機構韌性敘說
外文關鍵詞:long-term placement agenciesresiliencelife narrativ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8
  • 收藏收藏:0
摘要
在家庭結構的變遷下,多元化的家庭數量在我們身邊不斷滋長,家庭對於孩童的照顧與保護也逐漸削弱。有一群孩子無法在原生家庭中成長,必須透過寄養家庭、安置機構的照顧,才能度過一段艱困的時期。在長期安置機構內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卻都有相同的困境,要接納的是家庭的無力,要克服的是自己的處境,要改變的是自己的未來。多數的研究說明復原力、韌性對於困境因應的作用,本研究要探究的是這些在長期安置機構內的孩子,他們展現了哪些的韌性,去翻轉自己的生命,以及在逆境之中保持信心。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主要透過與離開育幼機構的經驗者訪談,回顧自身的安置經驗,以及生命歷程,進而探討受訪者如何因應他們的生命經驗。研究的目的在了解歷經長期安置機構青少年的生命故事,以及其生活因應與韌性。
本研究透過立意採樣的方式邀請了兩位研究參與者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並將訪談的內容轉錄為逐字稿,以敘事分析中的「整體-內容」形式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1、 歷經長期安置機構對青少年生命經驗的影響
(1) 家庭活在自己的心中
(2) 感謝安置機構的生活經歷
(3) 學習獨立,不依靠他人
2、 歷經長期安置機構對青少年的生活因應
(1) 主動建立人際關係,關心他人與他人和平共處
(2) 用不同眼光看待困境
(3) 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4) 信仰的力量
最後,依據上述的研究發現與結果,分別給予專業助人工作者、長期安置機構歸以及未來研究相關建議。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life narrative of resilience in children who lived in placement agency, and to understand their life story of how to overcome early life adversity. Based on the narr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two participants though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program.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rough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adolescent life experience and placement agency
(1) Families live in their own minds
(2) Thanks to experience in placement agencies
(3) Be independent and do not depend on others..
2. The coping strategies that the youth use to adjust to their lives
(1) Be initiative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s, to care and be peaceful coexistence with others
(2) Look at the plight of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3) Have a good social adaptation
(4) The power of faith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ay serve further academic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helping the professionals and children's home as well as for future study.
謝誌…………………………………………………………………………………………………………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iii
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育幼機構的發展狀態 ………………………………………………5
第二節 面對生命挑戰的韌性 ………………………………………………8
第三節 前人的看見…………………………………………………………………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2
第一節 研究方法選擇 …………………………………………………………12
第二節 研究參與對象………………………………………………………………14
第三節 研究歷程………………………………………………………………………14
第四節 研究倫理………………………………………………………………………16
第四章 研究結果……………………………………………………………………………17
第一節 移動的家-秀秀的生命故事 ……………………………………17
第二節 轉折-佩佩的生命故事 ……………………………………………33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51
第一節 歷經長期安置機構對青少年生命經驗的影響………51
第二節 歷經長期安置機構青少年的生活因應……………………52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5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6
參考文獻 …………………………………………………………………………………………………58
附錄 …………………………………………………………………………………………………………61
附錄一 訪談大綱 ………………………………………………………………………61
附錄二 研究參與同意書……………………………………………………………62
丁興祥(2012)。自我敘說研究:一種另類心理學。應用心理研究, 56,15-132。
王順民(2005)。育幼院機構照顧服務的一般性考察: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兒童福利,8,81-100。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Riessman,C.K.)。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3)
白般若(2010)。破繭而出-我在育幼院的生命之旅(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8PCCU1216019)
白倩如(2012)。機構安置少女復原力培育之行動研究。臺大社會工作學刊,25,103-155。
朱佩如(2011)。看到韌性:歷經機構安置離院個案之自立生活經驗(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0NTNU5201032)
阮明淑 (2012)。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852/
何粵東(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余姍瑾(2011)。安置機構「家」的意義建構:歷經長期機構安置之離院個案的經驗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1991)。兒童少年權益資訊網兒少福利辭典。取自:http://www.cylaw.org.tw/issue3-1-1.asp?id=2&newstype2=&nowPage=1&verkey=
吳芝儀(譯)(2008)。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嘉義市:濤石。(原著出版年:1998)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林娟芬(2000)。敘說分析與生命主題。神學與教會,25:2。
林志哲(2007)。發現復原力~一個來自心理脈絡的觀點。輔導季刊,43:1,1-8。
洪福源(2005)。強化個人生活的力量與自信 - 復原力的觀點。輔導季刊,41:2,37-45。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
陳玫伶(2006)。兒童與少年安置機構服務的內涵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14,324-335。
陳苑茹、馬于雯(2008)。社會支持與國軍士兵自傷行為傾向之關係分析-復原力之調節效果。復興崗學報,92,1-26。
陳建良(2011)。長期安置育幼院之獨立生活青年的生命經驗與因應-一個敘說探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9NTNU5328040)
陳怡秀(2011)。育幼院院童生命歷程轉化之探究-以高雄某育幼院長期安置者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9PU000201011)
徐敬官(2004)。書寫你的生命故事:自我敘事與身分認同。中華傳播學會,1-14。
郭芳君、譚子文、董旭英(2011)。內在性自我控制、復原力對不同類型青少年偏差行為之交互作用效應。教育與社會研究,22。
許育光 (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的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4,17-26。
張椒文(2007)。台北市少年機構安置服務研究:以中長期安置機構為例。銘傳大學,台北市。
莊瑞君、陳慶福( 2007)。走過死亡幽谷邊界之復原力展現-一個生命的奇蹟。輔導季刊,43:1,9-19。
曾文志(2006)。復原力保護因子效果概化之統合分析。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14,1-35。
詹雯貽、薛方杰(2013)。家或非家-育幼院空間規劃探討。馮燕、容幗欣(主持人),一路有你 夢想未來。第三屆「兒少安置與自立服務論文」研討會,台北市自立少年資源中心。
廖世德(譯)(2001)。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Michael White & David Epston)。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原著出版年:1990)
蔡宜芯(2011)。以敘事治療觀點看逆境中的個人韌力與療癒。諮商與輔導,308,48-51。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4)。 社會福利統計年報兒童少年福利機構數、兒童少年福利機構服務數、兒童少年保護處理安置情形。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4179
蕭文 (1999)。災變事件前的前置因素對心理復健的影響:復原力的探討與建構。測驗與輔導,56,3249-3253。
蘇芸仙(2006)。復原力的淺談。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3,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3/53-59.htm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2000). Narrative inquiry: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razek, P. J. , & Mrazek, D. (1987). Resilience in child maltreatment victims: A conceptual explorati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11, 357-365.
Robert Atkinson (1998). Life story interview, In J. F. Gubrium & J. A. Holstein (Eds.), Handbook of interview research: context and method (2002). Retrieved from http://ebookbrowsee.net/gdoc.php?id=187278750&url=b7f392b4ae49a7e6595dbe9dde7c3edc
Simon, A. (2008). Early access and use of housing: Care leavers and other young people in difficulty. Child & Family Social Work, 13(1):91-10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