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176.23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黃靜芬
作者(外文):HUANG CHING FEN
論文名稱(中文):徐仁修域外與在地的自然書寫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Hsu Jen-Hsio : His Nature Writing for Abroad and Native Experience
指導教授(中文):陳惠齡
指導教授(外文):Chen, Hui--L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
學號:10083015
出版年(民國):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7
中文關鍵詞:徐仁修自然書寫荒野土地美學環境倫理觀
外文關鍵詞:Hsu Jen-Hsionature writingwildernessland aestheticsenvironmental ethic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自七○年代末台灣環保意識覺醒後,自然書寫及生態關懷成為受關注的焦點。所謂的自然書寫是作者以細膩的觀察筆觸來描繪人與環境、自然及生態共存互動的文學作品,而徐仁修與其他自然書寫作家不同之處,在於他長期深入國外蠻荒探險後,轉而關懷台灣自然生態的寫作方式獨樹一格。同時,他扮演著社會改造者,積極投入各種環保運動,更創立了「荒野保護協會」。
本論文旨在深究徐仁修域外與在地自然書寫的主題內涵與書寫特色,解讀他在探索自然界得到的驚奇之餘,也同時想表達對人文社會的擔憂、感觸與抗議。作品中除了描繪人性的貪婪與對經濟利益的短視,導致大自然生態與環境的破壞,同時藉由描述原始部落與自然界的共生共存的現象,來誘發人類的反思,人類是如何形塑對生態環境的關懷,這樣的觀看角度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待生態環境與自然的態度,希冀人類能「尊重自然,關懷生態」。
徐仁修透過小說、散文、短詩及攝影集等不同文類及淺顯的書寫方式傳達對自然生態保育愛護之心,讓自然書寫更為豐富,使人易懂,除了展現他淵博的專業知識,期間將李奧帕德的理念經由巧妙的揉合,讓自然書寫不再只是生態環境的描述,而是充滿著土地美學、多元關懷與環境倫理觀的效果,展現出徐仁修自然書寫的創作理念。
台灣的自然書寫將這塊土地的未來擘畫於一個更和諧地與自然共存的理想,也期待在讀者的心中喚起那被功利社會矇蔽已久的覺醒。
Nature writing and the concerning of ecology have become the focal point since the late of seventies. At that time, Taiwan has started its wakening of eco-awareness. Nature writing is a kind of literary works which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activities of nature and ecology. Hsu Jen-Hsio, a famous nature writing writers, has a different narrative style to other authors. Hsu has been abroad and has taken adventures in wilderness for a long time. After that, he has devoted to concern the natural ecology in Taiwan. The special life experience makes Hsu’s style of writing unique. Meanwhile, Hsu is also the reformer of society. He participates actively in various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later established SOW (Society of Wildness) to realize his claim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theme of this thesis is the study for the topic and writing style of both Hsu Jen-Hsio’s exploring nature writing about abroad and Taiwan. To interpret Hsu’s inspiration of nature and by the discovering he asserts his worry, feeling and protest in a humanism society. In his works, we see how the greed and short-sightedness of human destroy th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meantime, by describing the appearance of “live and let live” in native tribes, Hsu tries to arise our introspection and to think the way how we treat ou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sides, our prospective of natural caring could also influence our attitudes to nature. “To respect nature and to concern ecology” should be an important and serious issue to all human beings.
By works of novel, prose, poetry and photography, diverse literary forms, Hsu transfers his concern and care to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wildness. His style of nature writing is not only rich and colorful but also easy to understand. Hsu is a man of erudition in his specialized knowledge. By applying Aldo Leopold’s concepts skillfully, Hsu’s writing is not only the descrip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full of land aesthetic, multi-social care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Hsu Jen-Hsio’s works express all aspects of his own idea for artistic creation.
The nature writing in Taiwan will give a more harmonious blue print for co-existing in this land. Through nature writing, we expect the awareness of this totally profit-minded society could be arouse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徐仁修的寫作歷程與台灣自然書寫風潮 6
一、徐仁修的寫作歷程 6
(一)徐仁修的成長與經歷 6
(二)徐仁修的創作歷程 8
二、台灣自然書寫的風潮 13
(一)自然書寫的定義 13
(二)自然書寫的發展 15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範疇 18
一、文獻回顧 19
(一)專書 19
(二)學位論文 21
(三)期刊論文 2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7
一、研究方法 27
(一)文本分析 27
(二)理論援引 27
二、研究範圍 29
三、論文架構 31
V
第二章 跨越國界的域外蠻荒寫照─ 徐仁修域外自然書寫 37
第一節 蠻荒探險的環境意識 37
一、蠻荒的自然景象 38
二、民族性的刻畫 42
三、當地文史知識的蒐羅 46
第二節 尊重生命的人道情懷 49
一、大地為萬物之母 50
二、悲天憫人的情懷 52
三、精采人生的體現 54
第三節 簡樸生活的價值觀 55
一、降低消費慾望 56
二、自食其力、物盡其用 58
三、素食主義 60
第三章 紮根土地與在地自然圖像的交融─ 徐仁修在地自然書寫 62
第一節 仰觀俯察的文學圖像 62
一、荒野世界的動物寫真 63
二、諸神花園的植物魅力 68
三、神靈同在的大地之美 72
第二節 生命動感的生態觀察 75
一、欺世避敵的偽裝力 75
二、豐富堅韌的生命力 78
VI
三、物競天擇的食物鏈 80
第三節 過度開發的自我省思 83
一、師法自然 83
二、心靈的自我省思 85
三、讓荒野教育下一代 88
第四章 域外與在地書寫之比勘 92
第一節 文明開發與原始野性的消長 92
一、域外蠻荒世界采風錄 92
(一)蠻荒中的生活型態 93
(二)蠻荒中的原始部落 96
(三)蠻荒中的恩怨情仇 98
二、在地文明生活記事 99
(一)美麗之島上的貪婪人心 99
(二)多樣生態下口腹之慾 101
(三)文明中自然反撲的威力 103
第二節 徐仁修自然書寫的寫作理念 104
一、土地美學的體現 105
二、環境倫理的實踐 108
三、多元關懷的議題 111
第三節 徐仁修自然書寫的雙重性 115
一、寫作對象的轉移:從人事風華到動植物生態 115
VII
二、童趣式想像的書寫方式 118
三、不同文類的相同訴求 121
第五章 結論 124
第一節 徐仁修自然書寫的價值與定位 124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27
參考文獻 129
附錄 135
一、研究文本:(依照初版年代排列) 《月落蠻荒》,臺北:遠流,1977年06月出版/2000年05月新版。 《季風穿林》,臺北:遠流,1977年06月出版/2000年05月新版。 《英雄埋名》,臺北:遠流,1977年06月出版/2000年05月新版。 《罌粟邊城》,臺北:遠流,1977年06月出版/2000年05月新版。 《赤道無風》,臺北:遠流,1977年06月出版/2000年05月新版。 《山河好大》,臺北:遠流,1977年06月出版/2000年05月新版。 《叢林夜雨》,臺北:遠流,1983年07月。 《不要跟我說再見 臺灣》,臺北:錦繡,1987年06月。 《婆羅洲雨林探險》,臺北:台灣省教育廳,1988年06月。 《台灣生活日記》,臺北:台灣東華,1990年。 《猿吼季風林》(原名:獼猴與我),臺北:遠流,1990年出版/1999年06月新版。 《養蜂人家》,臺北:行政院農委會,1995年。 《森林四季》,臺北:行政院農委會,1995年。 《福爾摩沙.野之頌》臺北:遠流,1995年11月。 《風的表情》,臺北:大地地理,1996年。 《思源埡口歲時記》,臺北:遠流/1997年01月。 《自然四記》,臺北:遠流,1998年01月。 《仲夏夜探秘》,臺北:遠流,1998年11月。 《守護家園》,臺北:大地地理,1999年04月。 《邊陲東部》,臺北:大地地理,2000年02月。 《家在九芎林》, 臺北:遠流,2000年10月。 《動物記事》,臺北:遠流,2001年09月。 《自然有情》,臺北:遠流,2002年06月。 《荒野有歌》,臺北:遠流,2002年08月。 《亞馬遜河探險途上的情書》,臺北:遠流,2003年06月。
130
《村童野徑》,臺北:泛亞,2006年03月。 《大自然的顏色》,高雄:愛智,2010年03月。 《誰在躲貓貓?》,高雄:愛智,2010年03月。 《猜猜我是誰?》,高雄:愛智,2010年03月。 二、專書
(一)中文原著或選本(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王先謙(清),《莊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2001年。 王家祥,《文明荒野》,台中:晨星出版社,1990年。 王家祥,《自然的禱告者》,台中:晨星出版社,1994年。 王鑫,《地景保育》,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97年 王麗娟、謝文豐著,《生態保育》,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朱光潛、傅佩榮導讀,《談美》,台北:名田,2003年。 吳錫德主編,《城市鄉土生態文學》,台北:成邦文化,2003年。 吳明益,《台灣自然寫作選》,台北市:二魚文化,2003年。 吳明益,《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BOOK1》,新
北市:夏日出版,2012年。 吳明益,《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作家論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BOOK3》,
新北市:夏日出版,2012年。 何寄澎編,《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06年06月。 李亦園、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台北市:桂冠書局,1994年。 阿寶,《女農討山誌》,台北:張老師,2004.09。 范欽慧,《與自然相遇的人》,台中市:晨星出版社,2001年。 金恆鑣,《臺灣的綠色保險絲》,台北:天培文化,2001年。 林逢祺,《美學概論》,台北市:學富文化,2008年09月。 凌拂,《與荒野相遇》,台北:聯合文學,1999年。 洪明仕,《環境生態學》,台北:華都文化,2010年。 馬以工,〈自然保育〉,台北:文建會,1999年。
131
陳冠學,《田園之秋》,台北市:草根出版社,2004年。 陳玉峰,《土地的苦戀》,台中:晨星出版社,1994年。 陳玉峰,《台灣生態史話》,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陳玉峰,《臺灣生態悲歌》,台北:前衛,1997年。 陳煌,《人鳥之間.夏秋篇》,台北:光復書局,1988年。 陳義芝主編,《新世紀散文家︰劉克襄精選集》,台北︰九歌出版社,2003年。 陳明柔主編,《台灣的自然書寫-2005年「自然書寫學術研討會」》,台中:晨星
出版社,2006年。 陳大為、鍾怡雯主編,《20世紀台灣文學專題II:創作類型與主題》,台北:萬
卷樓,2006年09月。 李靜華,《自然寫作與環境意識研究》,台南市:大千文化,2000年04月。
黃錦樹,《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待中文小說論集》,台北:麥田出版,2003年。 黃錦樹,《Dari Pulau Ke Pulau 由島至島》,台北:麥田出版,2001 年。
鄭泰安譯,《文明的哲學》,台北:志文,1974年。 劉克襄,《隨鳥走天涯》,台中:洪範書局,1985年。 鍾慧元,《傾聽森林》,台北: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1999。 鍾丁茂,《環境倫理思想評析》,台北:皇家圖書,1999年。 區紀復,《簡樸的海岸:鹽寮淨土十年記》,台中:晨星,2000年。 蕭蕭編著,《動物生存智慧》,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7年。 廖翊君,《生命探險家—EXPLORER—說劉其偉的故事》,台北:泛亞國際文
化,2001年。 簡恩定,《現代文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 戴月芳主編,《國家與人民 日本》,台北:錦繡,1993年。 韓韓、馬以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台北:九歌,1983年。 (二)外國譯著
Alod Leopold著,吳美真譯,《沙郡年記》,台北市:天下文化,1998年。 Barry Commoner著,侯文惠譯,《封閉的循環》,吉林:吉林人民,1997年。 Claude Levi-Strauss著,王志明譯,《憂鬱的熱帶》,台北:聯經,1989年。 David Rothenberg著,吳家恆譯,《鳥為什麼鳴唱》,台北:大塊文化,2007年。
132
Duane Elgin著,張至璋譯,《自求簡樸》,台北:立緒文化,1996年。 Dabney Townsend著,林逢祺譯.《美學概論》,台北:學富,2008年。 Daniel Quinn(丹尼爾.昆恩)著,黃漢耀譯,《探索文明的出路:富裕時代的反
省與遠景》,台北:新自然主義,2003年。 Henry David Thoreau著,陳柏蒼譯,《湖濱散記》,台北:高寶國際,1998年。 Holmes Rolston著,王瑞香譯,《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的義務與自然的價值》,
台北:編譯館,1996年。 Janine M. Benyus著,張孟菲譯《人類的出路:探尋生物模擬的奧妙》,台北:胡
桃木文化事業,1998年11月。 John Muir著,張美惠譯,《國家公園之父:蠻荒的謬爾》,台北市:張老師,
2000年。 Peter Singer著,孟祥森、錢永祥譯,《動物解放》,台北市:關懷生命協會,
1996 年。 Jose Cornell(柯內爾)著,金恆鑣譯,《傾聽自然》,台北:張老師,1994年。 三、學位論文
田運良,《劉克襄自然書寫理的旅行印/意象》,台中: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2000年。 李鉉蒼,《現當代台灣自然寫作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9年。 許尤美:《台灣當代自然寫作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9年。 陳琳琪,《徐仁修散文研究》,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7年。 張秀端,《凌拂及其自然寫作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
碩士論文,2000年。 黃靖雨,《徐仁修及其旅行文學研究》,台北:國立台北較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9年。 葉嘉文,《張曉風植物散文鑒賞與教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
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133
趙亞鈴,《徐仁修散文作品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年。 簡義明,《台灣「自然寫作」研究—以1981~1997為範圍》,台北:政治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劉又萍,《劉克襄與夏曼.藍波安生態文學之環境倫理觀比較》,台南:台南大
學生態旅遊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楊雅茜,《雲林縣國小教師生活型態與理財行為之研究》,台南:康寧大學,資
訊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四、期刊及其他
王從恕,〈西方環境倫理概要〉,《科教育月刊》第241期。 王家祥,〈我所知道的自然寫作與台灣土地〉,《自立晚報》第19版〈本土副
刊〉,1992年9月28日。 宋芳綺,〈被大自然感動的人-徐仁修〉,《普門》第179期,2003年2月。 林俊義,〈沒有生態和未來倫理的社會〉,《自然的紅燈》,自立報系,臺北巿,
1989年。 林淑慧,〈臺灣自然生態教育的反思--以兒童讀物的題材為例〉,《臺灣人文》第
3號,臺北巿: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1999年。 林鍾妏,〈以自然為師,學習謙卑智慧--徐仁修談自然倫理〉,《人生雜誌》第
295期,2008年3月。 林益仁,〈「自然」的文化建構:爭議馬告國家公園預定地的「森林」〉,《博物
館學季刊》第18期2004年04月。 汪靜明,〈生物圈2號的生態省思與學習〉,《環境教育季刊》第42期,2000
年06月。
徐淑卿,〈徐仁修―在蠻荒中看見文明〉,《中國時報》第42版,1998年12月24日。
侯忠貞譯,〈保育英雄―珍古德〉,《愛心世界季刊》春季號004期,2008年。
陳健一,〈發現一個新文學傳統自然寫作〉,《誠品閱讀》第17期,1994年8月。
陳慈美,〈生態保育之父李奧波「土地倫理」的啟示〉,來源:
http://e-info.org.tw/column/ethics/2004/et04100401.htm(2013年8月27日)。
134
楊照,〈守望敗壞的天空—評洪素麗散文集《尋找一隻鳥的名字》〉,《光華畫
報》第二十卷第五期,1995年。 劉克襄,〈台灣的自然寫作初論〉,《聯合報》第34版,1996年1月4日。 阮桃園,〈台灣荒野教育家徐仁修訪談〉,《華文文學》第74期,2006年3月。 薛玉荷,〈徐仁修 不是蠻荒不好玩〉,《民生報》,2006年6月29日。 郭麗娟,〈荒野築夢的鬥士〉,《光華雜誌》,2006年12月。 廖翊君,《生命探險家—EXPLORER—說劉其偉的故事》,台北:泛亞國際文
化,2001年。 藍建春,〈自然烏托邦中的隱形人--臺灣自然寫作中的人與自然〉,《台灣文學
報》第六期,2008年4月。 盧莉茹,《中外文學》第307期,1997年12月。 徐仁修個人網站http://silencio.tw/first.htm(2014年03月09日)。 聯合新聞網網站http://travel.udn.com/mag/trave(2014年05月17日)。 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node/83108,(2014年01月10日)。 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國小部,〈荒野作家徐仁修的世界探索〉,2004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http:Mibrat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natl23/narrative.htm,(2014年02月22日)。 臺灣生態學會http://ecology.org.tw/intro/intro1.php,(2014年05月17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