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7.186.15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彥慈
作者(外文):Yen-Tzu Lin
論文名稱(中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學年運作過程與成效之研究 -以芽芽國小三年級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Grade. An Example in Ya-ya Elementary school 3rd grade
指導教授(中文):顏國樑
指導教授(外文):Kuo-Liang Y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10224586
出版年(民國):104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6
中文關鍵詞:自主學習課程個案研究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年主任
外文關鍵詞:self-regulated learning curriculumcase study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grade-director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芽芽國小三年級為例,探討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學年運作過程與成效,以及瞭解國民小學學年主任工作之現況。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透過訪談芽芽國小十位教育人員與五位學生、蒐集相關文件,以及研究者的省思札記,進行資料蒐集,將研究結果臚列如下:
1.芽芽國小學年主任目前是傳遞資訊的聯絡窗口,任務為工作取向,消極態度、時間壓力、工作繁雜、溝通困難與成果壓力為其困境。
2.芽芽國小長期發展教師學習社群的歷程,關注學生學習、樂於分享的教師特質與性格的互補,有助學年社群的成立與運作。
3.有立即需求是教師參與學年社群的主因,以分享與討論方式進行,所遇困境是時間、向心力與成果的問題。
4.行政層級認同學年教師組成學習社群,並且調整運作時間、協助經費取得、參與討論及協辦活動,給予關係與結構性的支持。
5.學年進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後的改變為,教師的教學能聚焦學生的學習,使師生一同成長、學年形成專業對話與課程討論的氛圍,以及教師樂於嘗試實驗課程。
6.行政支持、參與度高、有效解決教學問題、社群成員相互扶持與資源共享,是芽芽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學年順利運作的關鍵。
7.教師從實際參與社群中反省教學步驟,提升課程教學、學生輔導與班級經營能力,參與教專經驗和分享學生學習成果,有助教師省思。
8.學生樂於參與討論、願意花時間學習、資料蒐集能力強、獨立完成具體計畫,以及學業成績進步,展現積極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
9.芽芽國小學年主任在學年社群角色多元,以規劃活動、溝通協調與紀錄為任務,面臨時間壓力、關係維繫與步調整合、角色混淆與缺乏意願的困境,運用事緩則圓、察言觀色、保留教師自主空間,以及找到工作意義突破困境。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國小學年主任、國小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in regard to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operating in the academic year of the third grade of Ya-ya elementary school, an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Grade-Directors.
The research is a case study, and data is collected by interviewing ten educational staffs and five students in Ya-ya elementary school, and analyzing documents and adding researcher’s reflection note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ing:
1.Grade-Directors in Ya-ya elementary school are currently responsible for delivering information and contact. Their task based on work orientation. Negative attitude, time pressure, complex work, communication difficulties and achievements pressure are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2.Ya-yaelementary schoollong-term development the learning community of teachers. Focus on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 are willing to share and complementary character that all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operating of academic community.
3.Teachers participate in academic community primarily because there is immediate demand. Mode of community operation is to share and discuss. The community dilemmas are the time, solidarity and outcomes.
4.Administrative hierarchy of the school recognized academic teachers to compos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gave them relational and structural supports such as adjust the operating time, help to obtain funding, and participate in discussions and association with events.
5.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changes in academic year are: a. teachers teaching can focus on students, b. teaching and learning, c.professional dialogue and course discussion atmosphere in the academic year and d.teachers willing to try experimental programs.
6.The keys to the smooth functioning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of Ya-ya elementary school are administrative hierarchy support, high participation, effective teaching problem solving, the community members help each other and share resources.
7.After the teachers actually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munity, they can reflect on teaching steps,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student counseling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dedicated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sharing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These all help teachers reflections.
8.Students a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take the time to learn, strong data collection capability, independently of specific plans, as well as academic progress, to show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9.The role of Grade-Directors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 Ya-ya elementary school is a wide range of planning activities,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doing records. Dilemmas they face include time pressures, maintain relations and pace integration, confused role and lack of will. The ways to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 situations are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A slow fire makes sweet malt. ”and “Reading facial cues.”, and reserve teachers’ autonomyto fi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job and then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Based on results of the stud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school administration units, Grade-Direc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s well as the future study.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名詞解釋 6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文獻探討 9
第一節國小學年主任的相關內涵 9
第二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相關內涵與理論基礎 27
第三節國小學年主任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 61
第一節研究架構與實施流程 61
第二節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65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77
第四節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 80
第五節研究信實度 82
第六節研究倫理 84
第四章研究分析與討論 87
第一節芽芽國小學年主任的工作現況 87
第二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學年運作情形 107
第三節教師專業成長的探討 142
第四節學生學習成果的探討 151
第五節學年主任在學年社群的角色、困境與突破 160
第六節綜合討論 168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181
第一節結論 181
第二節建議 187
參考文獻 193
壹、中文部分 193
貳、西文部分 201
附錄 205
附錄一學年學習社群教師第一次訪談大綱 205
附錄二學年學習社群教師第二次訪談大綱 207
附錄三主任與組長訪談大綱 208
附錄四非學年學習社群教師訪談大綱 209
附錄五學生訪談大綱 210
附錄六訪談時間表 211
附錄七訪談回饋檢證列舉 212
附錄八文件資料表 213
附錄九103學年度三年級學年工作分配 216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雅玲(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學年主任之角色知覺與教學領導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王鳳雄、洪子鑫(2010)。分散式領導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運用。學校行政雙月刊,70,154 - 173。
石曉玫(2009)。運用學習社群提升偏遠地區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教育幼兒班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南市。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何怡欣(2007)。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教務主任服務領導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何高志、林志成(2012)。教師領導對突破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困境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81,110-130。
吳百祿(2009)。精進教師教學能力:從教師領導談起。教育研究,182,16-26。
吳百祿(2010)。中小學教師領導者之理念及其對我國學校教育的啟示。教育政策論壇,13(2),129-158。
吳勁甫(2012)。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關係:競值架構的觀點。αβγ量化研究學刊,4(1),69-97。
吳春草(201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踐歷程之學校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貞慧(201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過程與成效之個案研究-以星星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4)。僕人領導。教育研究雙月刊,120,154。
吳筱雯(2014)。國小教師專業社群運作之實踐策略-以臺中市兩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曉律(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增能之行動研究-以海洋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吳蕙娟(2014)。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社群中共同學習及個人實務分享效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呂晶晶(2009)。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情緒勞務量表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呂瑞美(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現況與成效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安明(1999)。為教學而行政的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實務。教育政策論壇,2(2),158-203。
李幸穎(2013)。臺北市國小教師資訊專業學習社群之運作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昱瑩(2014)。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潔芳(2008)。分布式領導概念內涵、角色關係辨析與未來研究展望。外國經濟與管理,30(8),45-52。
李麗琦(2013)。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沈郁伶(2011)。臺北市國小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對其專業成長的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辛俊德(2009)。國民小學社群特徵與教師教育信念及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啟葶(2006)。以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之分析。中等教育,57(5),94-113。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林志成(2003)。批判省思專業對話的理念與做法。學校行政,23,3 - 14。
林志成、階美玲(2014)。全方位教師領導與正向教師文化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89,104-120。
林志成、葉青青(2011)。以教師領導塑造優質學風。教育研究月刊,202,23-35。
林忠仁(2010)。國民小學校長分佈領導、灰猩猩效應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思伶(2004)。析論僕人式/服務領導的概念發展與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6,39-57。
林思伶、蔡進雄(2005)。論凝聚教師學習社群的有效途徑。教育研究,132,99-109。
林進財(1998)。效能與效率:教師教學效能與班級秩序。班級經營,3(4),3-7。
倪惠軒(201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個案研究-以彩虹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徐超聖、梁雲霞(2011)。教師領導的理論分析與省思。中等教育,62(2),20-35。
桃園縣大園鄉大園國民小學教師擔任導師辦法(2005年2月23日)。
翁玨男(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馬明、于學友(2008)。從分布式領導看我國学校组織領導變革。當代教育論壇,2,24-26。
高博銓(2009)。學校教師學習社群發展的個案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2(1),61-74。
張文祺(2011)。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本文(2011)。論教師領導對教師專業發展之影響。學校行政雙月刊,75,21-36。
張怡萍(2013)。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態度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張明輝(2005)。優質學校教育指標─行政管理,領導與學校文化。臺北市:北市教研中心。
張新仁(主編)(2009)。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領頭羊葵花寶典。臺北市:教育部。
張德銳(2010)。喚醒沉睡的巨人:論教師領導在我國中小學的發展。臺北市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41(2),81-110。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0。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學習社群手冊(張新仁編輯小組主持人)。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教師法 (2014年06月18日修正)。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08447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輔導支持網絡專案計畫(2014)。取自http://tepd.moe.gov.tw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擔任導師辦法(2003)。取自http://163.21.249.242/News/News.asp?iPage=2&UnitId=98&NewsId=7192
梁忠銘(2001)。日本教師教育的探討。臺東師院學報,12,71-86。
莊勝利(2005)。我國中小學校領導的新思維-教師領導。學校行政,40,17-29。
莊蕙瑛(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成型態與運作方式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許朝信(2005)。學校層級課程管理成效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臺中教大學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65-85。
許詩珮(2011)。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以同德國小閱讀教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郭騰展(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學校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佩英(2008)。教師領導之興起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71,41-57。
陳佩英(2009)。一起學習、一起領導: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中等教育,60(3),68-88。
陳金鈴(2014)。新北市國民小學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俞余(2013)。行政的追隨者,還是教師的領頭羊-學年主任工作經驗之建制民族誌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淑珍(2012)。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學習社群長期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淑貞(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國小三年級國語科文本閱讀理解策略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雅慈(2010)。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参與網路學習社群之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翠霞(2012)。國小英語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字母拼讀法教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喻鳳英(2013)。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曾明玉(2013)。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湯梓辰(2010)。團體動力學在教學行動研究之應用探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6(1),145-172。
湯艷鳳(2013)。臺北市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子珊(2013)。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以中部三縣市國民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玉琳(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學年團隊凝聚力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玫玲(201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業學習社群組織氣候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郁倫、鐘啟泉(譯)(2012)。佐藤學(著)。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臺北市:天下。
黃登木(2004)。服務領導在學校組織的應用與基本模式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鈺婷(2012)。國民小學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瓊閱(2013)。臺北市國民小學學年主任教師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識勳(2013)。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學校組織氣氛與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黃繼瑩(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學年主任服務領導行為與教師團隊學習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新北市中正國民小學導師制實施辦法(2012年9月25日)。
新竹市所屬中小學導師制實施辦法(2000年11月20日(八九)府行法字第八四0六三號令)。
新竹市芽芽國民小學小荳荳自主學習教師手冊(2014)。取自http://www.jsps.hc.edu.tw/school/data/pub/201408290906440.docx
新竹市芽芽國民小學導師制實施辦法(2011年4月19日)。取自http://www.jsps.hc.edu.tw/schoolplan
楊先芝(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的專業對話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楊馥如(2014)。非藝術專長教師的藝術與人文專業增能: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葉素枝(2011)。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之同僚關係知覺與專業學習社群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廖淑霞(2012)。一個自主性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彰化縣彰化市南郭國民小學導師制度實施要則(2006年10月20日)。
臺中市烏日區僑仁國民小學教師擔任導師辦法(2011年8月31日)。
臺北市文山區力行國民小學擔任導師辦法(2003年08月25日)。
臺北縣政府所屬國民中小學導師制實施要點(2000年7月10日(八九)北府教特字第二五七九一六號函修訂)。
臺灣省教育廳(1981)。函知國民小學學年主任人選,由校長指派適當級任教師擔任,70學年度起,各校應將學年主任列冊報縣市政府備查。臺灣省政府公報,70夏,32,4。
趙芳仙(201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劉芳(2012)。基隆市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態度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 : 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蔡美雲(2013)。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師專業成長—以「電子白板繪本教學」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進雄(2003)。學校領導的新思維:建立教師學習社群。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78,42-46。
蔡進雄(2011)。教師領導的理論、實踐與省思。中等教育,6 2(2),8-19。
鄭淑華(2013)。臺南市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現況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蕭至展(2011)。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蕭舜文(2013)。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召集人領導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志峰(2008)。分佈式領導理論之探究—學校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的交互作用。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0,87-113。
賴志峰(2010)。學校領導新議題:理論與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
賴惠蘭(201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賴慧玲(2013)。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及其對學校文化影響之探究-以一所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鍾昀珊(2013)。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簡杏娟(2013)。國民小學教師領導促進專業學習社群建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顏國樑、倪惠軒(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專業成長新取向。臺灣教育發展論壇,1,1-30。
蘇玲(201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形塑歷程之研究-以臺中市國光國小兒童音樂劇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蘇美麗(2006)。服務領導:領導者即追隨者的領導新視野。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2,161-190。
貳、西文部分
Ailwood, J., & Capeness, R.(2001).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wo queensland case studies’.In R. Capeness, A. Kolatsis, & A. Woods(Eds.), Creating new dialogues: Policy, pedagogy and reform,(pp.67 -72). Brisbane, Queensland: Post Press.
Barth, R. S. (2001). Teacher leader. Phi Delta Kappan, 82, 443-449.
Block, P. (1998). From leadership to citizenship. In L. C. Spears (Eds.), Insights on leadership (pp.87-95).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osta, Paul T., Jr., Thomas A. Widiger.(2002)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2nd ed.).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ovey, S. R. (2002). Servant-leadership and community leadership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L. C. Spears & M. Lawrence (Eds.), Focus on leadership:Servant-leadership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p. 27-34).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DuFour, R., & Eaker, R. (1998).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Best practices for enhancing student achievement. Bloomington, IN: National Educational Service.
Greenleaf, R. (2002). Servant leadership: A journey into the nature of legitimate power and greatness. New York: Paulist.
Greenleaf, R. K. (1977). Servant-leadership: A Journey into the Nature of legitimate Power and Greatness. New York, NY: Paulist Press.
Harris, A. (2008).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ccording to the evide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18(2), 172-188.
Harrison, J.W., & Lembeck, E. (1996). Emergent teacher leaders. In G.Moller & M. Katzenmeyer (Eds.). Every teacher is a leader. Realizing the potential of teacher leadership (pp.101-116).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Helping teachers develop as leaders(3rd ed.). Newbury Park, CA:Corwin Press.
Hord, S. M.(1997).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mmunities of continuous inquiry and improvement. Austin: 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1998).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5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Katzenmeyer, M., & Moller, G.(2009). Awakening the sleeping giant:Helping teachers develop as leader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Leithwood, K., & Jantzi, D. (1999).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effects: A replication.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10(4), 454-479.
Leithwood, K., Jantzi, D., & Steinbach, R.(1999). Changing leadership for changing times. Buckingham : Open University Press.
Padwad, & Dixit.(2008).Impac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n Teachers' Thinking about Classroom Problems.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12(3),1-11.
Patterson, K. (2003). Servant leadership: A theoretical model. Retrieved from http://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preview/3082719.
Quinn, R. E., & Cameron, K. S.(1983).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s and shifting criteria of effectiveness: 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 Management Science, 29(1), 33-51.
Serrgiovanni, T. J.(2007). Rethinking leadership: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Spillane J. P., & Diamond, J. B. (2007). Taking a distributed perspective. In J. P. Spillane & J. B. Diamond (Ed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n practice (pp. 1-16 ).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Wasley, P.A.(1991). Teachers who lead: The rhetoric of reform and the realities of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York-Barr, J., & Duke, K.(2004).What do we know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Findings from two decades of scholarship.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3),255-31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