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3.59.84.3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王心怡
作者(外文):Hsin-I,Wang
論文名稱(中文):桌上遊戲搭配分組合作學習融入國小英語教學之分析: 以國小三年級學生聽說能力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Integrating Board Game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into Analysis of Third Grader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mprehension
指導教授(中文):王淳民
指導教授(外文):Chun-Min,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10224533
出版年(民國):10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4
中文關鍵詞:英語教學分組合作學習桌上遊戲
外文關鍵詞:English teachingcollaborative learningboard gam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桌上遊戲搭配分組合作學習融入英語教學對小三年級學生聽說能力與學習態度的影響,正式實驗前先對四年級進行前導研究,以了解學生對桌遊的接受度以及過程中所遭遇之困難,預先做改進。之後再以研究者任教的三年級學生為正式研究對象,並增加學生能力為另一變項做更進一步探究,量化資料用後測成績採三因子變異數分析,了解實驗對學生的聽力與口說的影響;質性資料為課堂觀察學生態度的改變。
研究結果發現,於聽力部分無顯著差異,但桌上遊戲融入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口說能力,尤其針對低成就學生的效果最為明顯;質性觀察發現桌上遊戲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其中異質性分組適合高成就學生,同質性分組適合中、低成就的學生。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建議多運用桌上遊戲融入英語教學,並針對學生屬性搭配不同分組方式,並推廣至其他領域中,作為提升國小學童學習之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ing wa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n integrating board game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into English teaching in third grader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mprehension. Before the full-scale study, a pilot study was conducted on fourth grade studen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cceptability among the students, and to find any possible difficulty for improving the full-scale study in advance. In the full-scale study on third graders, student ability was added as another variable 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e quantitative data was analyzed based on 3-way ANOVA , while the qualitative data was collected based on the attitude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
The study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integrating board game into English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speaking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for low achiev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ults of qualitative study showed that board game can increase student motivation eff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heterogeneous grouping was suitable for high achievers while homogeneous grouping was appropriate for low and middle achievers.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results of study, it was highly recommended to integrate board game into English teaching combined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grouping based on students’ attribute, and moreover, to extend to other subjects for the reference of improving abil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合作學習理論 9
第二節 遊戲理論 13
第三節 桌上遊戲之分析 22
第四節 桌上遊戲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 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29
第一節 前導實驗 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5
第三節 研究設計 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0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3
第一節 桌上遊戲搭配分組合作學習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三年級不同能力學生「聽力」成效的影響 43
第二節 桌上遊戲搭配分組合作學習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三年級不同能力學生「口說」成效的影響 45
第三節 課堂觀察學童上課狀況與學習態度的轉變 49
第四節 綜合討論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2
參考文獻 65
附錄 69
附錄一:班級觀察紀錄 69
附錄二:學生玩桌遊的上課照片 74

壹、中文部分
于富雲(2001)。從理論基礎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益。教育資料與研究,38,22-28。
王金玉(2013)。運用桌上遊戲提昇小六學童英語拼字能力之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美玲(民103)。一樣米養百樣人 -差異化的「教」與「學」。教師天地,190,15。
朱峻宏(2005)。不同思考風格對電腦遊戲特質偏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
央大學,桃園市。
朱慶雄(2012)。結合數位學習與桌上遊戲對國小海洋教育學習興趣影響之研究-以天才
小釣手隻開發與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佐藤學(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的改革(鐘啓泉、黃郁倫,譯)。臺北市:親子天
下。
李雲、崔華芳(2010)。培養孩子注意力的50種方法。新北市:稻田。
李宜玫(2007)。學習之樂樂無窮-談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國民教育,48(1),16-20。
李記萱(2013)。桌上遊戲應用於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因數與倍數」單元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鴻鑫(2013)。抽象類桌上遊戲對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創造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James, E. J., James,
F. C., Thomas, D. Y.)。臺北市:揚智文化。
吳美慧(2013)。探討遊戲文法教學對小六學童學習英語過去式文法之成效(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2014)。差異化教學與學生學習。取自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308期:
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38&content_no=1011
吳承翰(2011)。桌上遊戲參與型態對人際溝通改善之研究-以台北地區桌上遊戲專賣店
顧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立勳(1994)。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
北市。
林佩璇 (1992)。台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央侖(2010)。企業管理訓練桌上遊戲教材評選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永涵(2013)。英語字母拼讀法與互動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應用在國小英語補救教學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秀蘭(2004)。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文教新潮,9(2),18-26。
林子淳( 2012)。運用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人際互動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韋金龍、陳美玉(1994)。突破國中常態編班教學困境之途徑:合作學習。教育研究,35,
59-66。
施如樺(2005)。國小學童英語學習環境及其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儷瑜(2012)。全民教育—補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施。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與評鑑中心。
陳慶福、李雅貞(2004)。遊戲治療入門。臺北市:雙葉。
陳偉誠(2011)。設計桌上遊戲圖樣介面對兒童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逸之(2012)。以桌上遊戲課程促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同儕融合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唐淑華(2004)。差異化教學,是「新」的教學思維嗎?!。教師天地,109,7-8。
高敏翠(2014)。桌上遊戲融入圖解識字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能力影響之個案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梁培勇(1995)。遊戲治療-理論與實施。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玉玲和蔡佩文(1992)。英語系學生及醫學系學生之英語學習態度及方法之比較。中華
民國第十屆英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451-476,臺北市:文鶴。
許秀甘(2013)。桌上遊戲對國小一年級學童加減法能力與數學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曾明德(2014)。面對差異,善用小組學習的數學教學。教師天地,190,10。
曾中品(2013)。桌上遊戲對提升國小注意力不足學習障礙學生注意力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曾靜華(2014)。桌上遊戲哆寶對國小英語低成就學童之字彙能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新北市。
甄曉蘭、侯秋玲(民103)。從支援學生學習談差異化教學。教師天地,190,31。
鄭佳鈺(2014)。設計桌上遊戲以改善識字困難學生學習表現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維基百科。2016年7月18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1%8C%E4%B8%8A%E9%81%8A%E6%88%B2
廖信達(2003)。幼兒遊戲。臺北市,群英。
蔡佳玲(2013)。應用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理論於國小平面幾何圖型概念桌上遊戲開
發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瑜君(2015)。「社交技巧方案結合桌上遊戲課程」對增進ADHD學童社交技巧歷程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潘昱宏(2014)。桌上遊戲運用於國小六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以伊登十二色相環教學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潘怡勳 (2014)。探討桌上遊戲融入於數學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劉怡屏(2014)。桌上遊戲對學生數學學習動機及師生互動關係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鍾怡音(民98)。Bateson遊戲溝通理論之實務應用。教師之友, 4,51。
鍾玉玲(2013)。桌上遊戲對國小ADHD學生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美倫(2012)。臺南市國中教師成就動機、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謝岱玲(2013)。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後設分析-2003至2012年(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謝文英(民103)。中小學教師差異化教學策略。教師天地,190,52-53。
簡楚瑛(民82)。遊戲之定義、理論與發展的文獻探討。新竹師院學報,6,105-133。


貳、西文部分
CaiIlois, R. (1958), Man, Play and Games (tr. by M. Barash).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Cordova, D. I. & Lepper, M.R. (1996).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eneficial effects of contextualization, personalization, and choi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8(4), 715-730.
Cohen, D. (1993). The development of play. London: Routledge.
Dearden, R. F. (1968). The philosophy of primary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Elliot, A. J. (1999). Approach and avoidance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goals. Education
Psychologist, 34(3), 169-189.
Ellia, A, K.(2007). Teaching and learning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8th ed.).
Boston, MA: Pearson Allyn and Bacon.
Hall, S. G.(1906).Youth, New York, NY:D. Appleton. 2016年7月18日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2716/
Joanne Huang教學宅急便網站。2016年7月18日,取自
http://joanneloveteaching.blogspot.tw/2015/02/game.html#more。
Miller, P. (2001). Learning styles: The multimedia of the mind. ED 451340.Retrieved February 29, 2016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on Accessible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http://f iles.eric.ed.gov/fulltext/ED451140.pdf
Slavin, R. E.(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4). Boston:Allyn and Bacon.
Sutton-Smith, B. (1997), The ambiguity of pla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ubban, P. (2006).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 research basi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Journal,7, 935-947.
Tomlinson, C. A., Brighton, C., Hertberg, H., Callahan, C. M.,Moon, T. R., Brimijoin, K.,
&et. al. (2003).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in response to student readiness, interest, and learning profile in academically diverse classrooms: A review of literature.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al of the Gifted, 27(2/3), 119-14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