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7.138.10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許文龍
作者(外文):Hsu wen long
論文名稱(中文):境‧地-許文龍雕塑鑄造玻璃藝術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Ideological level.Ground—Hsu wen long sculpture cast glass art discourse
指導教授(中文):蕭銘芚
指導教授(外文):Xiao Ming Tu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班
學號:10224412
出版年(民國):104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6
中文關鍵詞:境.地玻璃水晶玻璃脫蠟鑄造
外文關鍵詞:Ideological level.GroundglassCrystal glassLost wax cast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0
  • 收藏收藏:0
境‧地-許文龍雕塑鑄造玻璃藝術創作論述
摘要
本創作論述的主要作品為2013到2015年之間所創作,也是筆者自己於這段時間研究水晶玻璃脫蠟鑄造技法的一個總結。在這段期間,筆者以玻璃這個材質,透過造形的語彙進行表達,使作品在轉化、隱喻及擬像的過程中產生新的意象,並且利用玻璃特有的材質,表現不同於其它雕塑材料的特性來進行發揮。對筆者而言,大概也只有以玻璃這樣的材質,才更能夠表達對雕塑的另一層理解。
以「境.地」這樣的主題,一來表達於心中之境的內心感受,是精神性的,二來在於地處外在環境的實際感受,是物質性的,兩者之間互相衝突,也相互溶融,猶如玻璃之實境再透過光線的穿透,而產生虛境一般,在虛與實之間,雕塑著人生的實境與幻境。
在第一個系列,「心像」以尊重材質本身為出發點,利用玻璃的厚薄及光線的穿透力,來產生光影漸層的效果,在這個層次上,「純粹」成為筆者作品上的一個重要的特質。
在第二個系列,「異相」開始注意玻璃的內部表現能力,試圖去控制玻璃的圖像、流動及細膩的變化,一反一般脫蠟鑄造多彩混色的方式,力求在純粹的顏色上有著更細膩的變化及新的流動方法。
在第三個系列,「鏡象」則企圖去表現班雅明那種對於「靈光」成為藝術品的原創精神的特質。將觀念哲學化,進而將藝術更加趨近於抽象、概念化的虛化境界。
對筆者而言,尋找玻璃新的可能性成了筆者研究玻璃的主題,所以在創作的過程中,除了創作的理念與想法之外,也在技法及表現上,進行多樣的實驗。筆者希望在台灣玻璃較多工藝與產業發展的同時,能有更多著力於現代玻璃藝術的發展,讓藝術作為設計的先導,能使設計與產業在現代玻璃的發展上,有更多的可能性。
其創作目的如下:
一、探討玻璃工藝材質在雕塑藝術上的表現能力。
二、藉由抽象性玻璃雕塑的創作實踐,研究玻璃材質與造形的關係,並體悟回歸到內心的自我探討。




















關鍵字:境.地、玻璃、水晶玻璃、脫蠟鑄造
Ideological level.Ground—Hsu wen long sculpture cast glass art discourse
Abstract
The exhibition mainly works between 2013-2015 by the creation of work, it is the author at this time to study glass's kiln casting techniques a summary。
During this period, the author use this glass material to expressed modeling vocabulary, so that works can produce a new imager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to be like a metaphor, and the use unique glass material to the perfor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culptures to play。 For the author is concerned, probably only to such material glass, it is more able to express understanding of another sculpture。
As the theme of environment。 the one expressed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mind's inner feelings, is spiritual in nature。 And secondly, that is located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actual experience, is the material natur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each other, but also with each other melt, reality is like a glass of light penetrating through again, and generate virtual environment in general, between the virtual and real, sculpture with reality and illusion of life。
In the first series, "the image of heart " respecting the material itself as a starting point, penetration and use of glass thickness of light to produce the effect of light and shadow gradient layer, at this level, "pure" as a writer on the important work qualities。
In the second series, "out of phase"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internal performance capabilities of the glass, trying to control the image of the glass, and delicate changes in the flow of a general anti-colorful blending of lost wax casting method, and strive in the pure colors have a more delicate changes and new mobile methods。
In the third series, "Mirror" is an attempt to show that for Benjamin, "Emmanuel" has become the spirit of the original artwork qualities。 Philosophy of the concept, and thus will be more close to abstract art, conceptual realm blur 。
For The author, the search for new possibilities of glass became the theme of the author studies the glass, so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in addition to creative ideas and thoughts, but also on technique and performance, conduct a variety of experiments。 Writer hopes Taiwan Glass more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have more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glass art, make art as a pilot designed to mak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in the glass, there are more possibilities。
The purpose of its creation as follows:
(1) To investigate the glass material on the sculpture's performance capabilities。
(2) With writing practice abstract glass sculpture,glass Relationship with Shapes, and realized that a return to explore your inner self。













Keyword:Ideological level.Ground、glass、Crystal glass、Lost wax casting

境‧地-許文龍雕塑鑄造玻璃藝術創作論述
目次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3
目次 ………………………………………………………………………………5
表次 ………………………………………………………………………………7
圖次 ………………………………………………………………………………7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創作架構與流程  …………………………………………………5
第三節  創作內容與方法  …………………………………………………6
第四節  創作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重要名詞解釋  ……………………………………………………9

第二章 學理基礎 ………………………………………………………………14
第一節 美學觀念的啟發 ……………………………………………………15
第二節 抽象藝術理論探討造形 ……………………………………………21
第三節 立體雕塑的特徵 ……………………………………………………26
第四節 自然狀態的可辨性 …………………………………………………30
第五節 當代玻璃藝術思潮與材質運用 ……………………………………32
第六節 相關藝術家研究 ……………………………………………………55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形式技法 …………………………………………………72
第一節 人體結構的象徵意義 ………………………………………………72
第二節 自然規律的再設計 …………………………………………………75
第三節 鏡像思維的靈光特質 ………………………………………………81
第四節 創作媒材與形式技法 ………………………………………………83

第四章 作品解說 ……………………………………………………………… 87
第一節 心像系列 ……………………………………………………………87
第二節 異相系列 …………………………………………………………103
第三節 鏡象系列 …………………………………………………………123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135
第一節 研究創作的結果 …………………………………………………135
第二節 未來努力的方向 …………………………………………………138

附錄 ………………………………………………………………………………140

參考書目 …………………………………………………………………………144
中文書籍 …………………………………………………………………………144
學術論文 …………………………………………………………………………144
翻譯書籍 …………………………………………………………………………144
外文書籍 …………………………………………………………………………145
中文期刊 …………………………………………………………………………145
網站 ………………………………………………………………………………146

表次
表1……………………………………………………………………………142
圖次
圖1-1創作架構流程……………………………………………………………5
圖2-1 matisse-nyc-moma-sculptures-back…………………………………………22
圖2-2 Pablo Picasso,「Head of a Woman」……………………………………23
圖2-3 hans arp…………………………………………………………………24
圖2-4亨利-摩爾,「Seated Woman Thin Neck」………………………………24
圖2-5藝術創作發展過程圖……………………………………………………26
圖2-6曼德博集合……………………………………………………………31
圖2-7 「孢子」局部……………………………………………………………31
圖2-8哈維.利特頓,「Blue/Ruby Spray from the Crown Series」 ……………33
圖2-9 Marvin Lipofsky ,「SF Tacoma Group #5」………………………………34
圖2-10丹.戴利,「放鴿人」…………………………………………………35
圖2-11戴爾.屈胡利,「寶石藍波斯組合」……………………………………35
圖2-12 Lino Tagliapietra,「Concerto di Primavera」……………………………36
圖2-13 Alvar Aalto Design Vase by Mig26……………………………………37
圖2-14斯蒂文.溫勃格…,「瑪雅文化」………………………………………37
圖2-15斯蒂文.溫勃格,「 米恩那斯」…………………………………………………38
圖2-16 Colin Reid…………………………………………………………………38
圖2-17 Colin Reid,「Colour Saturation Crescent」………………………………39
圖2-18 david.reekie,「david.reekie self portrait」…………………………………40
圖2-19 david.reekie,「Thrower III」………………………………………………40
圖2-20 yan zoritchak,「Eclipse」…………………………………………………41
圖2-21 yan zoritchak,「Orion」…………………………………………………41
圖2-22 Finn Lynggaard,「女人」…………………………………………………42
圖2-23 Finn Lynggaard,「椅子」…………………………………………………43
圖2-24 Stanislav Libensky and Jaroslava Brychtova,「Spaces II」…………………44
圖2-25 Stanislav Libensky and Jaroslava Brychtov,「Cross Head」………………44
圖2-26 Jon Kuhn,「永恆的神話」……………………………………………45
圖2-27 livio seguso…………………………………………………………………46
圖2-28 Czeslaw Zuber……………………………………………………………………………………46
圖2-29楊惠姍 ,花………………………………………………………………48
圖2-30王俠軍,正氣………………………………………………………………48
圖2-31蔡松平,海洋II……………………………………………………………49
圖2-32劉得劭,輕鬆喝茶趣……………………………………………………50
圖2-33王鈴蓁,詩石,(局部)…………………………………………………51
圖2-34邵尊漢,躍馬………………………………………………………………52
圖2-35蕭銘芚,羽化登仙………………………………………………………53
圖2-36邱秋德,幸福之林五件組合……………………………………………54
圖2-37 Read.Herbert Eduerd,Arp「Human Concretion」…………………………56
圖2-38 hans arp……………………………………………………………………56
圖2-39康斯坦丁.布朗庫西,「沉睡地謬斯」……………………………………58
圖2-40 Livio Seguso,「光之森林」…………………………………………………59
圖2-41Stanislav Libensky and Jaroslava Brychtova…………………………………61
圖2-42 Eric Hilton「Optical Crystal (Steuben), Copper wheel engraved, sandblasted」62
圖2-43 Dale Chihuly,「Glass-Sculpture」…………………………………………62
圖2-44 StevenWeinberg,「格子」…………………………………………………63
圖2-45 StevenWeinberg,「拼圖」…………………………………………………64
圖2-46 StevenWeinberg,「圓管狀構成體」………………………………………64
圖2-47 StevenWeinberg,「豎竿」…………………………………………………65
圖2-48 StevenWeinberg,「立方體」………………………………………………66
圖2-49 StevenWeinberg,「清透的立方體」………………………………………66
圖2-50 StevenWeinberg,「金字塔」………………………………………………67
圖2-51 StevenWeinberg,「四面體」………………………………………………67
圖2-52 StevenWeinberg,「哈蒙那薩特海灘」…………………………………68
圖2-53 StevenWeinberg,「浮標」…………………………………………………68
圖2-54 StevenWeinberg,「天與地」………………………………………………69
圖2-55 StevenWeinberg,「生命探索」……………………………………………69
圖2-56 StevenWeinberg,「玻璃棒素描」…………………………………………70
圖3-1「呼吸的憩所」局部 ………………………………………………………77
圖3-2「異音」局部 ……………………………………………………………78
圖3-3樹葉………………………………………………………………………80
圖3-4「光之屋脊」局部………………………………………………………… 80
圖3-5「無有境」…………………………………………………………………82
圖4-1-1心像系列,「歸魅」……………………………………………………90
圖4-1-2心像系列,「歸魅」……………………………………………………90
圖4-1-3心像系列,「歸魅」……………………………………………………90
圖4-2-1心像系列,「如歌的行板」……………………………………………91
圖4-2-2心像系列,「如歌的行板」……………………………………………92
圖4-2-3心像系列,「如歌的行板」……………………………………………92
圖4-3-1心像系列,「體內的風景」……………………………………………93
圖4-3-2心像系列,「體內的風景」……………………………………………94
圖4-3-3心像系列,「體內的風景」……………………………………………94
圖4-4-1心像系列,「夜的位置」………………………………………………95
圖4-4-2心像系列,「夜的位置」 ………………………………………………96
圖4-4-3心像系列,「夜的位置」 ………………………………………………96
圖4-5-1心像系列,「人生如寄」 ………………………………………………97
圖4-5-2心像系列,「人生如寄」 ………………………………………………98
圖4-5-3心像系列,「人生如寄」 ………………………………………………98
圖4-6-1心像系列,「致 阿爾普」 ……………………………………………99
圖4-6-2心像系列,「致 阿爾普」 ……………………………………………100
圖4-6-3心像系列,「致 阿爾普」 ……………………………………………100
圖4-7-1心像系列,「異光玄想」 ………………………………………………101
圖4-7-2心像系列,「異光玄想」 ………………………………………………102
圖4-7-3心像系列,「異光玄想」 ………………………………………………102
圖4-8-1異相系列,「呼吸的憩所」 ……………………………………………105
圖4-8-2異相系列,「呼吸的憩所」 ……………………………………………106
圖4-8-3異相系列,「呼吸的憩所」 ……………………………………………106
圖4-9-1異相系列,「異音」 ……………………………………………………107
圖4-9-2異相系列,「異音」 ……………………………………………………108
圖4-9-3異相系列,「異音」 ……………………………………………………108
圖4-10-1異相系列,「孢子」 …………………………………………………109
圖4-10-2異相系列,「孢子」 …………………………………………………110
圖4-10-3異相系列,「孢子」 …………………………………………………110
圖4-11-1異相系列,「參.天 」 ………………………………………………111
圖4-11-2異相系列,「參.天 」 ………………………………………………112
圖4-11-3異相系列,「參.天 」 ………………………………………………112
圖4-12-1異相系列,「想像之地」 ……………………………………………113
圖4-12-2異相系列,「想像之地 」 ……………………………………………114
圖4-12-3異相系列,「想像之地」………………………………………………114
圖4-13-1異相系列,「光之屋脊」………………………………………………115
圖4-13-2異相系列,「光之屋脊」………………………………………………116
圖4-13-3異相系列,「光之屋脊」………………………………………………116
圖4-14-1異相系列,「山.景」…………………………………………………117
圖4-14-2異相系列,「山.景」…………………………………………………118
圖4-14-3異相系列,「山.景」…………………………………………………118
圖4-15-1異相系列,「稜.界」…………………………………………………119
圖4-15-2異相系列,「稜.界」…………………………………………………120
圖4-15-3異相系列,「稜.界」…………………………………………………120
圖4-16-1異相系列,「森.山」…………………………………………………121
圖4-16-2異相系列,「森.山」…………………………………………………122
圖4-16-3異相系列,「森.山」…………………………………………………122
圖4-17-1鏡象系列,「另一個視界」……………………………………………125
圖4-17-2鏡象系列,「另一個視界」……………………………………………126
圖4-17-3鏡象系列,「另一個視界」……………………………………………126
圖4-18-1鏡象系列,「一個虛擬與真實空間的交錯」……………………………127
圖4-18-2鏡象系列,「一個虛擬與真實空間的交錯」……………………………128
圖4-18-3鏡象系列,「一個虛擬與真實空間的交錯」……………………………128
圖4-19-1鏡象系列,「無有境」…………………………………………………129
圖4-19-2鏡象系列,「無有境」…………………………………………………130
圖4-19-3鏡象系列,「無有境」…………………………………………………130
圖4-20-1鏡象系列,「凝鏡」……………………………………………………131
圖4-20-2鏡象系列,「凝鏡」……………………………………………………132
圖4-20-3鏡象系列,「凝鏡」……………………………………………………132
圖4-21-1鏡象系列,「邊界」……………………………………………………133
圖4-21-2鏡象系列,「邊界」……………………………………………………134
圖4-21-3鏡象系列,「邊界」……………………………………………………134
參考書目
中文書籍
王建中。《世界現代玻璃藝術》。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4。
王承遇、陶瑛(編著)。《藝術玻璃和裝飾玻璃》。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王敏編(編著)。《玻璃器皿鑑賞寶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呂堅(編)。《大師藝術教育經典——布華頓》。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
汪民安(主編)。《文化研究關鍵詞》。臺北:麥田出版社,2013。
林銘泉。《造形(一)》。臺北市:三民書局,1996。
亞里士多德等。《論形象思維》。臺北:里仁書局,1985。
高千惠。《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臺北:典藏藝術家股份有限公司,2012。
黃才郎(主編)。《西洋美術辭典》。臺北:雄獅圖書有限公司,1988。
楊大春。《身體的神秘》。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劉立宇(編著)。《現代玻璃藝術窯制工藝》。瀋陽市:遼寧美術出版社,2008。
顧建華(主編)。《藝術引論》。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0。
學術論文
劉怡君。《艾米爾‧賈列之玻璃藝術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翻譯書籍
成鄉、薛呂(譯)。(英)基斯.卡明斯。《玻璃藝術的窯鑄技法》。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朱孟實(譯)。黑格爾原。《美學(二)》。臺北:里仁書局,1972。
李長俊(譯)。《現代雕塑史》。臺北:大陸書局,1972。
李建盛 (譯)。詹尼.瓦蒂莫。《現代性的終結》。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呂靜修(譯)。Nicholas Rouckes。《設計的表現形式》。臺北市:六合出版社,1995。
雨芸(譯)。赫伯特(編)《現代藝術家論藝術》。臺北:龍田出版社,1979。
余珊珊(譯)。Herschel B. Chipp。《現代藝術理論2》。臺北:遠流出版社,1995。
吳玉成(譯)。Focillon, Henry。《造形的生命(The Life of Forms in Art)》。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邱標麟(譯)。《玻璃製造學》。台南:復文書局,1992。
徐梓寧(譯)。Kaprow,Allan。《藝術與生活的模糊分際(Essays on the Blurring of Art and Life; Kaprow,Allan)》。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姜靜繪(譯)。 John Briggs & F.David Peat 。《亂中求序》。臺北:先覺出版社,2000。
翁德明(譯)。Duncan,Alastair,《裝飾派藝術(Art Deco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4。
郭小平、翟燦(譯)。Arnheim,Rudolf,《藝術心理學理論(New essays on the psychology of art)》。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
黃麗娟(譯)。Robert Atkins,(藝術開講Art Speak)。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6。
朱光潛(譯)。黑格爾:《美學》(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魏雅婷(譯)。Wilhelm Worringer。《抽象與移情》。臺北:亞太圖書,1992。
龔卓軍(譯)。Maurice Merleau–Ponty。《眼與心》。臺北:典藏藝術家股份有限公司,2012。



外文書籍
Read.Herbert Eduerd,Arp,Thames&Hudson.London,1968

中文期刊
洪惠冠(編)。《閃亮的日子:新竹地區玻璃工藝發展史》。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3。
唐忠珊。《布朗庫西回顧展》。《藝術家》。第241期,臺北:藝術家雜誌社。1995年6月。
彭仕宜。《跨世紀玻璃專題~捷克篇》。Glass Garden 琉園Summer,1998。
劉鎮洲。〈玻璃的藝術〉。《藝術家》。第176期,臺北:藝術家雜誌社,1991年1月。
蔡惠真。(日本琉璃路)。《美育》。第40/41期,1993年11/12月。

網站
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 http//www.hcgm.gov.t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