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0.35.8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吳佳穎
作者(外文):Chia-Ying Wu
論文名稱(中文):境 -談異境中重生之生命意象 吳佳穎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Imaginary Realm -A Discussion on the Life Images of Rebirth in Wonderland Art Statement by Chia-Ying Wu
指導教授(中文):江怡瑩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班
學號:10224411
出版年(民國):104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生命異世界重生木屬工藝雕塑
外文關鍵詞:lifeimaginary worldrebirthwood craftssculptur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
  • 收藏收藏:0
境,為一個地方,一個想像中的世界,筆者想像那是一個死後的世界,死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在現實生活中流逝的生命會以怎樣的模樣在另一個世界生存?這是一個想像中的場域,幻想而生的生命。筆者在求學時期也經歷過親人的生離死別,對於看待生命的態度漸漸改變,進而演變成本次創作的開始,筆者試圖創作出一個幻想中的生命,透過工藝將內心中的幻想轉化為藝術創作,藉以紓發筆者的心緒感受,也將思念的對象寄情於創作過程中。
第一章緒論,說明創作理念與動機,筆者在求學時期也經歷過親人的生離死別,對於看待生命的態度漸漸改變,進而演變成本創作之動機;第二章學理基礎,以「存在與死亡」、「老莊的生命觀」、「神話幻境」、「相關文獻探討」、「相關藝術家與作品探討」等相關文獻蒐集分析於此創作;第三章創作理念與表現形式,描述個人創作理念的產生與草圖發想的過程;第四章媒材應用與技法,敘述此創作計畫中所使用的媒材與技法;第五章創作成果說明,說明此創作計畫的兩大系列;第六章結論,闡述創作的成果與價值,及未來的展望。
An imaginary realm is a place that exists only in the imagination and the author believes after death, but what does this world look like? How can a life that fades away in the real world exist in another world and what might it look like? This is the domain of the imagination where life is born from fantasy. During my time at university, a close relative passed away and as a result my life outlook gradually changed, ultimately resulting in this creative work. I tried to create a life of fantasy and through handicraft work transform that into art as a way of giving voice to my feelings, while simultaneously memorializing the subject of those memories as part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Chapter one includes an introduction which explains my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motivation. As a student the death of a close relative changed my attitude to life and evolved into a motivation for creating art;Chapter two looks at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my work and brings together information on “existence and death,” “the life view of Laotzu and Chuangtzu,” “mythological fantasy,” “a discussion on related literature” and “a discussion on related artists and their work,” as a basis for analyzing this piece; Chapter three addresses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expressive form, detailing the shaping of my artistic philosophy andworking from thumbnail sketches; Chapter four looks at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employed during this project; Chapter five looks at the results of my work and details the two seriesthat make up the project; Chapter six presents a conclusion and evaluates the results and value of the works produced, while also looking at future prospec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創作目的4
第三節 論文架構與創作流程5
第四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學理基礎與相關研究7
第一節 存在與死亡7
第二節 老莊的生命關11
第三節 神話幻境14
第四節 相關文獻探討20
第五節 相關藝術家與作品探討27
第六節 小結37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表現形式39
第一節《幻化》系列41
第二節《淨化》系列44
第四章 媒材應用與技法分析47
第一節 木材與雕刻47
第二節 塑料與翻模52
第三節 金屬線材的應用57
第五章 創作成果59
第一節《幻化》系列61
第二節《淨化》系列72
第六章 結論83
第一節 創作成果與價值84
第二節 檢討與展望85
參考書目86
附錄89
中文書目
刁生虎著,《莊子的生存哲學》,北京市,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春秋老子著,李金水主編,《道德經》,台北市,維多利亞圖書文化,2007
呂應鐘著,《現代生死學》,台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2001
余沛星著,《馬雅千年預測書》,新北市,智學堂文化,2012
李美蓉著,《雕塑-材料、技法、歷史》,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1994
吳康著,《老莊哲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06
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台北市,里仁書局,1995
高乐田著,《神話之光與神話之境》,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康韻梅著,《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1994
陳德和著,《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台北市,里仁書局,2005
陳懷恩著,《尼采藝術的形上學》,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1998
曾煥堂著,《認識生死學-生死有涯》,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2005
趙衛民著,《老子的道》,台北市,名田文化有限公司,2003
趙衛民著,《尼采的生命哲學》,台北市,名田文化,2003
劉昌元,《尼采》,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4
謝金良著,《宙美與時間-先秦道家典籍研究》,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蕭蕭著,《老子的樂活哲學》,台北市,圓神出版,2006
莊周著,歐楊景賢、歐陽超譯,《莊子釋譯 上冊》,台北市,里仁書局,1992
莊周著,歐楊景賢、歐陽超譯,《莊子釋譯 下冊》,台北市,里仁書局,1992

翻譯書籍
尼采著,白取春彥編譯,楊明綺譯,《超譯尼采》,台北市,商周出版,2012
尚‧保囉‧沙特著,陳宣良等譯,《存在與虛無》,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0
哈洛德‧威爾策、克勞斯‧雷格維合著,鄭沖譯,《我們所知世界的末日》,北京市,東方出版社,2013。
柳澤桂子著,呂美汝譯,《生死書-死亡的生命科學》,台北市,究竟出版社,2004

期刊論文
尤偉瑜《禪意人生-尤偉瑜雕塑創作論述》,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2014
呂蕙黛《先秦道家之生死觀研究─以「老子」「莊子」為核心的展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6
林宜璇,《綠意.重生—林宜璇之創作論述》,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2014
邱奕森,《沙特「存有與虛無」的自由概念》,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2000
張若寧,《藝術與教育-對尼采早期生命思想之考察》,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2006
陳韋任,《生、滅—循環的永生 藉由自身瀕死體驗衍生動態影像創作》,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2014
陳仁哲,《存在的消逝》,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2014
覃宇,《存在主義的生死觀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2013
曾德远,《莊子哲學中的生死觀》,東海大學哲學系,2012
賴錫三,《莊子的死生隱喻與自然變化》,漢學研究第29卷第4期,2011
賴其發,《消逝與存在 一種逝去而殘存或再生的美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12
鄭士楷,《賦予重生-鄭士楷陶藝創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2012
蘇慧萍,《老莊生死觀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2002

網路資料:
克莉斯特‧莫雷:http://crystalmorey.com/,2014.10.20
艾倫‧朱依特:http://www.creaturesfromel.ca/EllenJewettPortfolio.html,2014.9.21
王瑞林:http://www.wangruilinart.com/index.html,2014.9.23
土屋仁應:http://www.yoshimasa-tsuchiya.net/works2008.html,2014.9.20
凱特‧麥克道爾:http://www.katemacdowell.com/index.html,2014.2.5
莉迪‧亞德克爾:http://sweet-station.com/blog/2013/01/horrible-sweet/,2014.2.5
劉學:http://blog.artron.net/space-370391.html,2014.2.10
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U5rN0Z/login?jstimes=1&loadingjs=1&userid=guest&o=dwebmge&ssoauth=1&cache=1441092080248,2014.12.14
中國哲學電子書計劃:http://ctext.org/er-ya/shi-niao/zh,2014.12.18
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2014.07.23
不死鳥http://www.43577.com/show/1484109.shtml,2015.07.22
鳳凰http://blog.yam.com/pili1220/article/2922807,2015.07.22
紅銅,互動百科:http://120.101.70.2/history/history1/newpage83.htm,2015.07.22
不銹鋼,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D%E9%8F%BD%E9%8B%BC#cite_note-3,2015.07.2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