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8.162.18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劉晉隆
論文名稱(中文):金庸《碧血劍》寫作藝術研究
指導教授(中文):丁威仁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學號:10224131
出版年(民國):104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中文
論文頁數:188
中文關鍵詞:金庸武俠小說碧血劍寫作藝術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
  • 收藏收藏:0
摘 要
《碧血劍》是金庸的長篇力作之一,敘事結構龐大而複雜,出場人物眾多且各具特色,對於人性的複雜與矛盾,發人深省,集文學性、藝術性、傳奇性、趣味性於一體,表現了作者組織情節、運用語言、塑造人物的高度技巧。書中的情節變化無窮,敘述清晰流暢,人物各具特色,這部小說在藝術性的表現上,達到了相當大的水準,不但是武俠小說的佼佼者,也是當代小說文學的優秀作品。為了使優秀的武俠小說得到公允的評價,因此,本論文以《碧血劍》這部小說作為研究主題。
本論文凡五章。第一章〈緒論〉:作為本論文的引述,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文獻回顧與探究、預期成果與限制,將論文做一簡單概略的呈現。
第二章〈金庸生平及其小說〉:在本章當中,分成三節,第一節為「金庸生平介紹」,介紹作家的出生地及家世背景,與求學入社會的生命轉折,以期更貼近金庸的創作世界。第二節為「金庸武俠小說」,包括分析在台灣、大陸地區金庸小說的現況,金庸小說的版本系統,進而分析金庸小說受歡迎的原因。第三節為「金庸小說研究概況」,包含台灣、大陸及海外地區金庸小說的研究概況,金庸小說在文學的評價,以及金庸小說引起的爭議。
第三章〈《碧血劍》寫作藝術(上)〉:本章共分成三節,就《碧血劍》的「主題思想」、「情節架構」、「敘事模式」等方面進行探討,研究其形式方面的寫作藝術。
第四章〈《碧血劍》寫作藝術(下)〉:本章共分成三節,就《碧血劍》的「人物刻劃」、「環境描寫」、「語言藝術」等方面進行探討,研究其內容方面的寫作藝術。
第五章〈結論〉:根據本論文第二、三、四章對《碧血劍》進行各層面的剖析,本章提出總結論述,並嘗試說明在中國大陸出生、香港崛起的金庸,其作品風靡華人世界,其小說對人生的啟發意義,重構無限的想像空間,發人深省,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能淨化人心,肯定金庸武俠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3
第四節 文獻回顧與探究 5
第五節 預期成果與限制 35

第二章 金庸生平及其小說 37
第一節 金庸生平介紹 37
第二節 金庸武俠小說 48
第三節 金庸小說研究概況 62

第三章 〈《碧血劍》寫作藝術(上)〉 81
第一節 主題思想 81
第二節 情節架構 90
第三節 敘事模式 112

第四章 〈《碧血劍》寫作藝術(下)〉 133
第一節 人物刻畫 133
第二節 環境描寫 155
第三節 語言藝術 164

第五章 結論 178

【參考書目】 182

壹、書籍部份(依出版時間順序排列) 
一、金庸作品
金庸《書劍恩仇錄》(一)、(二),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碧血劍》(一)、(二),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射鵰英雄傳》(一)、(二)、(三)、(四),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書劍恩仇錄》(一)、(二)、(三)、(四),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雪山飛狐》,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飛狐外傳》(一)、(二),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倚天屠龍記》(一)、(二)、(三)、(四),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書劍恩仇錄》(一)、(二)、(三)、(四),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連城訣》,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天龍八部》,(一)、(二)、(三)、(四)、(五),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俠客行》(一)、(二),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笑傲江湖》(一)、(二)、(三)、(四),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鹿鼎記》(一)、(二)、(三)、(四)、(五),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金庸《神鵰俠侶》(一)、(二)、(三)、(四),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三版。
二、金學研究類
(一)金庸研究
陳墨《金庸小說之謎》,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
冷夏《金庸傳》,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1月十版。
楊莉歌《金庸傳說》,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9月初版。
費勇、鐘曉毅《金庸傳奇》,臺北:雅書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9月初版。
彭華、趙敬立《漫談金庸:刀光、劍影、俠客夢》,臺北:大都會文化,2002年11月初版。
孫宜學《金庸傳:千古文壇俠聖夢》,臺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初版。
孔慶東、蔣泥主編《醉眼看金庸》,孔慶東、陳珺、呂少剛撰〈金庸的小說人生〉,北京:線裝書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6月。
合山《金庸前傳──新「戰國時代」》,台北:旗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7月初版。
(二)金庸小說研究
倪匡《我看金庸小說》,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7月初版。
陳平《諸子百家看金庸:第一輯》﹝電子資源﹞,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
翁靈文《諸子百家看金庸:第三輯》﹝電子資源﹞,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
羅龍治等《諸子百家看金庸(二)》,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3月初版。
翁靈文等《諸子百家看金庸(三)》,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3月初版。
三毛等《諸子百家看金庸(四)》,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9月初版。
餘子等《諸子百家看金庸(五)》,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4月一版。
倪匡《四看金庸小說》,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3月一版。
潘國森《話說金庸》,臺北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4月一版。
陳墨著《金庸小說賞析》,台南:祥一出版社,1993年2月初版。
曹正文《金庸小說人物譜》,臺北:知書房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
杜南發等《諸子百家看金庸(五)》,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4月初版。
餘子等《諸子百家看金庸(一)》,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初版。
陳墨《賞析金庸》,臺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溫瑞安《析「雪山飛狐」與「鴛鴦刀」》,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初版。
陳墨《藝術金庸》,臺北:雲龍出版社,1998年1月初版。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二版。
潘國森《總論金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7月初版。
陳墨《孤獨之俠——金庸小說論》,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12月初版。
王秋桂主編《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2月初版。
嚴家炎《金庸小說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
林保淳《解構金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初版。
嚴家炎《一探金庸俠骨柔情》,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9月初版。
嚴家炎《再探金庸情節趣味》,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9月初版。
廖可斌編《金庸小說論爭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
王敬三主編《名人名家讀金庸(上、下)》,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初版。
吳曉東、計璧瑞編《2000年北京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初版。
孔慶東《金庸評傳》,鄭州市: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一版。
三、武俠研究類
崔奉源《中國古典短篇俠義小說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6月初版。
戴俊《千古世人俠客夢──武俠小說縱橫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2月初版。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古典文學第十三集》,台北:學生書局,1995年9月初版。
曹正文著《古龍小說藝術談》,台北:知書房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
羅立群著《開創新派的宗師─梁羽生藝術談》之代序,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年1月版。
曹正文《中國俠文化史》,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臺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
葉洪生、林保淳《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初版。
古龍《名劍風流》,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5月初版。
一、 文學理論類
Maren Elwood著,丁樹南譯《人物刻畫基本論》,臺北:傳記文學,1970年5月初版。
周伯乃《現代小說論》,臺北:三民書局,1971年5月初版。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9月初版。
毛姆著,陳蒼多譯《毛姆寫作回憶錄》,臺北:志文出版社,1977年1月初版。
楊昌年著《小說賞析》,台北:牧童出版社,1979年9月初版。
W.Kenny著,陳迺臣譯《小說的分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
趙滋蕃《文學與美學》,臺北:道聲出版社,1978年3月初版。
羅盤《小說創作論》,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0年3月初版。
胡菊人《小說技巧》,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5月初版。
吳功正《小說美學》,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初版。
賈文昭、徐召勛《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臺北:里仁書局,1983年3月初版。
李喬《小說入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3月初版。
布思《小說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10月初版。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5月初版。
譚達先《中國評書(評話)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8月初版。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
俞汝捷《小說二十四美》,臺北:淑馨出版社,1989年3月初版。
G.Betton著,劉俐譯《電影美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年初版。
胡適《胡適文存》第三集,卷六,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90年4月初版。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久大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5月初版。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5月初版。
黃武忠《小說經驗》,臺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8月初版。
李傳龍《文學創作美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初版。
傅騰霄《小說技巧》,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3月初版。
周啟志、謝昕、羊列容《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初版。
吳秀明《文學中的歷史世界》,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初版。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初版。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11月初版。
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1月初版。
王一川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小說卷》上下冊,海口市:海南出版社,1994年10初版。
方祖燊《小說結構》,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0月初版。
王常新《文學評論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
張京媛主編《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二刷。
張大春《小說稗類》,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3月初版。
魏飴《小說結構》,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6月初版。
王耀輝《文學文本解讀》,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初版。
劉安海《小說「小說」》,武漢:華中師範大學,1999年6月初版。
沈謙《文學創作與欣賞》,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0年8月初版。
洪子誠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當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初版。
張堂錡編著《現代小說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貳、論文部份(依出版時間順序排列)
一、學位論文
(一)博士論文
羅賢淑《金庸小說武俠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二)碩士論文
裴思蘭《魯迅和金庸在泰國的接受之比較》,山東:青島大學中碩士論文,2004年。
葉燕容《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研究》,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盧乃鳳〈金庸《鹿鼎記》新舊版本研究〉,臺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9年。
李維軒《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愛情論述》,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11年。
二、期刊論文
古龍〈談我看過的武俠小說(下)〉,臺北《聯合文學》第20期,1983年3月。
丁進〈中國大陸金學論著目錄〉(1985-1996),《通俗文學評論》第1期,1997年。
葉洪生〈論金庸小說美學及其武俠原型〉,美國「金庸小說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1998年。
金庸〈關於「武俠小說的對話」─金庸/池田大作對談錄之十四〉,香港《明報月刊》第33卷第5期,1998年5月。
李陀〈金庸寫作中的「言」和「文」〉,香港《明報月刊》第33卷第8期,1998年8月。
劉再復〈金庸小說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香港《明報月刊》第33卷第8期,1998年8月。
嚴家炎〈文學的雅俗對峙與金庸的歷史地位〉,臺北「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1998年。
雨辰〈網上文壇第一爭──看王朔罵金庸引發的網上論爭〉,北京《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第1期,2000年。
趙立功〈王朔“俗”中的雅,金庸“新”中的舊──對王朔“暴評”金庸的評議及對金庸新武俠小說的解讀〉,北京《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第1期,2000年。
計紅芳〈大陸金庸研究綜述(1986–1999)〉,江蘇《常熟高專學報》第5期,2000年9月。
嚴家炎〈金庸的「內功」:新文學根柢〉,北京《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第2期,2000年。
吳偉明〈日本的金庸現象初探〉,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27期,2004年。
丁進〈中國大陸金庸研究述評〉(1985-2003),《江西社會科學》第5期,2004年。
丁威仁〈論鍾逸人小說的史詩性〉,台北《第十八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暨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10月。
叁、報紙
《中國時報》,2005年9月24日,E6版。
肆、古籍(依出版時間順序排列)
(清)王國維、騰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5月初版。
(明)胡應麟著《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2001年。
伍、相關網址
《明報-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5%A0%B1。
《金庸茶館》:http://jinyong.ylib.com.tw/lib/jynews37.htm#0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