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5.144.13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潘炯凱
作者(外文):Pan, Jiong-Kai
論文名稱(中文):體感式自動定時定位全球星象盤App之設計與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Design and Study of a Motion-sensing Automatic Timing and Positioning Global Astrolabe
指導教授(中文):林秋斌
指導教授(外文):Chiu-Pin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
學號:10125413
出版年(民國):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5
中文關鍵詞:體感全球定位星座盤情境感知
外文關鍵詞:Motion-sensingGPSAstrolabeContext awarenes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0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人類從古老的時代便開始記錄天空的恆星以確定季節的轉換以及航行方向,以星座的形態或結合神話故事的內容給星座命名,目前國際上已公定將全天分為八十八個星座。由於實地星象觀測會受限於觀察時的時間因素、環境因素以及學習者本身學科知能因素等不同因素影響,再加上目前課程的設計屬於平面的教材居多,缺乏空間概念的建構,導致學習者的學習意願及學習效果受到影響。
因此,本研究在於利用擴增實境技術開發出運用體感操作,具有自動定時、定位功能的數位星象盤(KB Planisphere),是一套結合情境感知技術的數位學習輔助系統,作為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在星空觀察教學之用,並探討1.本星象觀測數位學習輔助工具與其他星空模擬軟體間的差異為何2.應用本數位輔助教具於星象概念教學,是否能降低學習迷思及提升學習成效3.運用不同的數位輔助教具於星象概念教學在學習成效上是否會有差別4.本星象觀測數位學習輔助工具的功能與操作介面是否滿足學習者的需求5.不同的輔助教具系統間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是否有所差異等五項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本論文開發之數位星座盤教具系統有助於學習成效提升,並且對高成就與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皆有幫助,而實驗三組學生間學習成效則沒有顯著性差異,另外使用本論文開發之數位星座盤,有助於實際操作技能提升,並優於現有虛擬星空軟體。於學習態度部分,使用本論文開發之數位星座盤教具有助於學習態度提升,並且整體認同感受明顯優於實驗組二學生,以及於「學習態度」構面,認同感受明顯優於對照組學生。
Long ago, mankind began mapping the stars as a means of direction and time to determine the changes of the seasons as well as mapping directions for sailing. The stars also provided a form of storytelling, as they were engrained into the minds of people as the background of mythology. In our world today, there are currently only eighty-eight different constellations that are mapped in the sky. Because the field of astrology is considered difficult to study due to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time and the environment, interest is lost in this field. Coupled with non-engaging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lack of spatial concepts of construction, the study of the stars turns away learners who initially had an interest in the field.

Therefore, the use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to develop the use of somatosensory operation with precise timing, positioning function, and context-aware technology creates a digital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o fulfill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rriculum and to explore stellar observations with other space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goal of this argument is to answer five main questions: 1. what's the difference with others auxiliary aid systems? 2. Can applying digital teaching aids in astrological concepts reduce learning myths and enhance learning capabilities? 3. Are there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en the use of newer concepts of digital teaching aids are introduced? 4. Does the stellar observations digital learning technology interface meet the needs of the learners? 5. Is there a difference in interests and motivation among different auxiliary aid system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use of the Constellation digital teaching aid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capabilities, can improve with two different control groups of high and low to differentiate the outcome of student achievement. The outcome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t a very large significance in the use of the developed digital software. In addition the use of stellar observations digital learning technology developed to help improve the practical skills, and better than the existing different auxiliary aid systems. Although this may be the case,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use of the digital aids helped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much more than the learning attitud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星象觀測 6
第二節 星象模擬軟體比較 18
第三節 行動學習 23
第四節 情境感知 25
第五節 體感式學習 26
第三章 系統規劃與設計 28
第一節 系統架構 28
第二節 系統開發環境與工具 32
第三節 系統特色 36
第四節 系統操作流程與介面 55
第四章 研究方法 60
第一節 研究對象 60
第二節 研究架構 61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6
第五章 研究結果 68
第一節 學習背景分析 69
第二節 學習成效分析 73
第三節 學習態度分析 80
第四節 意見回饋 10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4
第一節 結論 104
第二節 建議 107
參考文獻 109
附錄 113
附錄一:學習背景問卷 113
附錄二:前測測驗卷 114
附錄三:後測測驗卷 117
附錄四:延宕後測測驗卷 120
附錄五: 操作型評量 122
附錄四:學習態度問卷 129
英文文獻:
De Jong, T., & Van Joolingen, W. (1998). Scientific discovery learning with computer simulations of conceptual domai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8, 179–201.
Kapteyn, J. C. (1902). Publications of the Kapteyn Astronomical Laboratory Groningen, 11, pp. 3-32.
Schiller, J. h., & Voisard, A. (2004). Location-Based Services. San Francisco, CA: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Kaasinen, E. (2003). User needs for location-aware mobile services. 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7 (1), pp. 70-79.
Kynaslahti, H. (2003). In Search of Elements of Mo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 In H. Kynäslahti & P. Seppälä (Eds), Mobile Learning, pp. 41-48. IT Press, Helsinki.
Schilit, B. N., & Theimer, M. M., (1994). Disseminating Active Map Information to Mobile Hosts. IEEE Network, 8 (5), pp. 22–32.
Schilit, B. N., Adams, N., & Want, R. (1994). Context-awar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IEEE Workshop on Mobile Comput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WMCSA'94), Santa Cruz, CA, US. pp. 89–101.
Winn, W., Stahr, F., Sarason, C., Fruland, R., Oppenheimer, P., & Lee, Y. (2006). Learning oceanography from a computer simulation compared with direct experience at sea.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3, 25-42.
Harris, P. (2001). Go in Mobile, Retrieved from 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2001/jul2001/harris.html
Sky Map (Version 1.6.4) [Android Application]. Taiwan Google Play : Sky Map Devs.
Stellarium (Version 0.12.2) [ computer Software]. French : Stellarium Team.
Sky Map (Version 1.3) [iOS Application].Taiwan APP Store : Mobius Networks(Private) Limited.

中文文獻:
王美芬等人(2010)。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5下課本。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出版社。
王景坤(2000)。台北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天文概念發展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梅芳(2012)。國小學童對星象迷思概念之研究—以新竹地區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佘宛諭(2011)。體感式運動電玩對國小肥胖學童體適能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建德(2007)。整合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星象」單元教學以提升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沈志崇(2010)。行動學習應用於繼續醫學教育之探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周海風。天文學上微不足道的問題與毫不瑣細的答案-絕對星等的起源,香港太空通訊 (07/08)。2013.12.04,取自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AstroNews/c_astronews_08Jul.htm
周體健(1995)。簡明天文學。新竹市:凡異出版社。
林怡箴(2007)。運用平板電腦支援教師於課堂合作學習活動之融入與應用。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
林鴻祥(2002)。國小學童星象概念與其教學模組之設計。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南一出版社(2013)。國小自然二次段考(橫式)。南一教師網。2012.12.01取自http://www.nani.com.tw/nani/eteacher/etnatu/etnatu_teachservice_1.jsp
姚玉娟(2010)。以手勢為基礎之遊戲式行動學習系統對學習成就及學習保留的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美芬等人(2010)。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唐國詩(1995)。探究式教學法與講述式教學法在國中地球科學「星象」單元中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德勝(2007)。整合科學與技學輔助教學之研究:以數位星象儀探究星星單元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台茜(2002)。未來教室學習-以無線網路應用為基礎的認知學徒制學習環境。台北市,台大教與學中心。
康軒教師網五年級團隊(2013)。國小自然5下課程計畫(橫式)。康軒教師網。2012.12.01取自http://www.945enet.com.tw/Main/ElementarySchool.asp?U_SL=E&U_BC=NA&U_CCG=A&U_CC=03
張祐誠(2010)。STS教學模式提升國小學童天文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屏東縣二所排灣族國小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晨光維、蔡其蓁(2012)。體感互動蒙特梭利行動裝置研發歷程之研究,南台人文社會學報,第八期,57-91頁。
郭子瑜(2011)。無所不在的個人化情境感知服務。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第十卷第二期。2013.12.05,取自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InsightReportContent.php?nid=4395&lid=498
陳泂翰(2011)。自製「虛擬星空輔助教材」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星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遵媯(2006)。中國天文學史。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傅學海(2000)。星星的故事。台北市:新新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曾松峰(2001)。以國小學童前置概念為取向的自編教材教學成效之研究-以看星星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秀山(2003)。以數位星象儀多媒體演示系統進行星象教學之成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紹維(2013)。數位星象盤(Version 1.0.0)[Android Application]。台中市: 黃紹維開發團隊。
廖英秀(2011)。花東地區國小教師星座教學現況與困境之調查研究。 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蔡季芬(2013)。虛擬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之設計與教學應用。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章獻(1999)。建議觀星手冊。台北市:世茂出版社。
翰林出版社(2013)。102學年度下學期國小自然五年級課程計畫(橫式)。翰林我的網。2012.12.01取自http://www.worldone.com.tw/etest.do?ecId=35&etId=885
蕭倍元(2004)。國小學童星星概念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龍美娟(2002)。利用教學網站輔助國小學童探究「天象」相關概念之學習歷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昆霖,邱宏彬,郭俊賢,石琢暐和李俊鴻(2006)。應用行動技術達成圖書即時通應用平台雛形系統之研究。2006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台北。
蘇佳瑜(1999)。利用電腦來幫助學童學習「星星」。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