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文獻: De Jong, T., & Van Joolingen, W. (1998). Scientific discovery learning with computer simulations of conceptual domai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8, 179–201. Kapteyn, J. C. (1902). Publications of the Kapteyn Astronomical Laboratory Groningen, 11, pp. 3-32. Schiller, J. h., & Voisard, A. (2004). Location-Based Services. San Francisco, CA: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Kaasinen, E. (2003). User needs for location-aware mobile services. 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7 (1), pp. 70-79. Kynaslahti, H. (2003). In Search of Elements of Mo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 In H. Kynäslahti & P. Seppälä (Eds), Mobile Learning, pp. 41-48. IT Press, Helsinki. Schilit, B. N., & Theimer, M. M., (1994). Disseminating Active Map Information to Mobile Hosts. IEEE Network, 8 (5), pp. 22–32. Schilit, B. N., Adams, N., & Want, R. (1994). Context-awar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IEEE Workshop on Mobile Comput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WMCSA'94), Santa Cruz, CA, US. pp. 89–101. Winn, W., Stahr, F., Sarason, C., Fruland, R., Oppenheimer, P., & Lee, Y. (2006). Learning oceanography from a computer simulation compared with direct experience at sea.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3, 25-42. Harris, P. (2001). Go in Mobile, Retrieved from 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2001/jul2001/harris.html Sky Map (Version 1.6.4) [Android Application]. Taiwan Google Play : Sky Map Devs. Stellarium (Version 0.12.2) [ computer Software]. French : Stellarium Team. Sky Map (Version 1.3) [iOS Application].Taiwan APP Store : Mobius Networks(Private) Limited. 中文文獻: 王美芬等人(2010)。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5下課本。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出版社。 王景坤(2000)。台北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天文概念發展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梅芳(2012)。國小學童對星象迷思概念之研究—以新竹地區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佘宛諭(2011)。體感式運動電玩對國小肥胖學童體適能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建德(2007)。整合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星象」單元教學以提升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沈志崇(2010)。行動學習應用於繼續醫學教育之探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周海風。天文學上微不足道的問題與毫不瑣細的答案-絕對星等的起源,香港太空通訊 (07/08)。2013.12.04,取自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AstroNews/c_astronews_08Jul.htm 周體健(1995)。簡明天文學。新竹市:凡異出版社。 林怡箴(2007)。運用平板電腦支援教師於課堂合作學習活動之融入與應用。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 林鴻祥(2002)。國小學童星象概念與其教學模組之設計。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南一出版社(2013)。國小自然二次段考(橫式)。南一教師網。2012.12.01取自http://www.nani.com.tw/nani/eteacher/etnatu/etnatu_teachservice_1.jsp 姚玉娟(2010)。以手勢為基礎之遊戲式行動學習系統對學習成就及學習保留的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美芬等人(2010)。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唐國詩(1995)。探究式教學法與講述式教學法在國中地球科學「星象」單元中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德勝(2007)。整合科學與技學輔助教學之研究:以數位星象儀探究星星單元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台茜(2002)。未來教室學習-以無線網路應用為基礎的認知學徒制學習環境。台北市,台大教與學中心。 康軒教師網五年級團隊(2013)。國小自然5下課程計畫(橫式)。康軒教師網。2012.12.01取自http://www.945enet.com.tw/Main/ElementarySchool.asp?U_SL=E&U_BC=NA&U_CCG=A&U_CC=03 張祐誠(2010)。STS教學模式提升國小學童天文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屏東縣二所排灣族國小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晨光維、蔡其蓁(2012)。體感互動蒙特梭利行動裝置研發歷程之研究,南台人文社會學報,第八期,57-91頁。 郭子瑜(2011)。無所不在的個人化情境感知服務。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第十卷第二期。2013.12.05,取自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InsightReportContent.php?nid=4395&lid=498 陳泂翰(2011)。自製「虛擬星空輔助教材」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星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遵媯(2006)。中國天文學史。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傅學海(2000)。星星的故事。台北市:新新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曾松峰(2001)。以國小學童前置概念為取向的自編教材教學成效之研究-以看星星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秀山(2003)。以數位星象儀多媒體演示系統進行星象教學之成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紹維(2013)。數位星象盤(Version 1.0.0)[Android Application]。台中市: 黃紹維開發團隊。 廖英秀(2011)。花東地區國小教師星座教學現況與困境之調查研究。 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蔡季芬(2013)。虛擬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之設計與教學應用。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章獻(1999)。建議觀星手冊。台北市:世茂出版社。 翰林出版社(2013)。102學年度下學期國小自然五年級課程計畫(橫式)。翰林我的網。2012.12.01取自http://www.worldone.com.tw/etest.do?ecId=35&etId=885 蕭倍元(2004)。國小學童星星概念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龍美娟(2002)。利用教學網站輔助國小學童探究「天象」相關概念之學習歷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昆霖,邱宏彬,郭俊賢,石琢暐和李俊鴻(2006)。應用行動技術達成圖書即時通應用平台雛形系統之研究。2006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台北。 蘇佳瑜(1999)。利用電腦來幫助學童學習「星星」。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