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8.104.19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謝欣秀
論文名稱(中文):運用數位心智圖工具於引導式筆記教學之研究 ─以國中歷史知識建構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Using Xmind Tool in Guided Notes for th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 a Case Study of History Learning
指導教授(中文):林秋斌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人力資源與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
學號:10125412
出版年(民國):10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知識建構數位心智圖法引導式筆記
外文關鍵詞:knowledge constructionmind mappingguided note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
  • 收藏收藏:0
大多數人學習歷史科目的歷程中,多半淪為硬記死背的制式文本與片段記憶的零碎知識,忽略歷史發展之重要脈絡與思維,只藉由記憶與背誦來學習,不僅枯燥且無法體會學習之樂趣,更局限了記憶之延展性,因此,學習者懂得運用「學習策略」與「資訊工具」來延展記憶容量與提高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藉由引導式筆記的設計簡單,能讓學生能夠對授課內容產生積極的回應並加深學生對於講課內容的記憶之特點,再融入「數位心智圖」軟體工具,利用圖像式思考來輔助與表達思維,讓學習者能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繪圖將關鍵字依主題的關聯性組織、記錄,並搭配圖像、色彩,期能夠增進學生學習歷史科之有意義的學習與記憶,並提升其提取關鍵字、連結歷史脈絡之能力。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探討在電腦輔助之數位學習環境下接受數位心智圖引導式筆記學習之學生在關鍵字提取、知識統整性、歷史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差異。透過「成就測驗評量」、「態度量表」、「教案」與「學習單回饋」等工具來進行資料之統計分析,並將分析結果為未來之教學使用。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歷史學習成就評量後測之表現優於一般引導式筆記教學的控制組學生,且在延宕後測的結果亦顯示,學習保留效果實驗組優於控制組;而對於低分組的同學來說,運用數位心智圖工具於引導式筆記學習能有效提升認知層次中的「理解」、「應用」、「綜合」三種類型的題目之成效,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態度上也有肯定且正向的回饋。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history subject, most people would fall into only reciting fragmented knowledge and standardization of history content. They ignore important context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inking that not only was learning boring, but also limitated. Therefore, that learners know how to us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information tools" to extend the memory capacity and increase interests in learning is very important.
By using the feature of guided notes, however, students have positive responses and impresses from lectures, and then learners use Xmind tool which is image-based thinking can simultaneously use both of the left and right brain function. Expecting to use Xmind tool in guided notes for th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will enhance students' memory of history contents and the ability of extracting keywords.
This research use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method. It discusses a case of students using Xmind tool in guided notes for the history learing, and min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uch as keyword extraction,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chievement of history and learning attitude. The research uses the tools: "Achievement examination ", "Attitude assessment ", "lesson plans" and "the works of mind mapping" to analyz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f the data, and then the analysis results can apply for educational in the future.
Finally, the results show: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achievement assessment of history. Also, the result of the delay examination show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using the learning of mind mapping tool for guided notes can enhanc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pplication", "complex" effectively. In addition, students give positive feedback in learning attitude.

摘要 I
目錄 I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建構理論 7
第二節 概念構圖 10
第三節 引導式筆記 17
第四節 數位心智圖工具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2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42
第二節 研究場域及對象 4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7
第五節 教學與活動設計 4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學習成就測驗分析 53
第二節 學習態度量表分析 64
第三節 教學成果與作品分析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 結論 84
第二節 建議 86
參考文獻 87
一、中文文獻 87
二、英文文獻 92
附錄一 成就測驗題目難度與鑑別度分析表 95
附錄二 成就測驗評量表 101
附錄三 成就測驗試題認知層次分佈表及題目 104
附錄四 學習態度量表 113
附錄五 教學課程檔案 114
附錄六 引導式筆記講義 122

一、中文文獻
方朝郁(2005)。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上的應用。教育研究 (高師),13,128-138。
王開府(2007)。概念模組在語文思考教學評量之運用─以心智圖為例。資料來源:teach.eje.edu.tw/data/files/edushare/SIG00010/C3/1206889282.doc
王禎慧(2012)。概念構圖與自我調整策略發展模式對國小高功能自閉症兒童記敘文寫作表現之成效。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瑞萍(2014)。數位心智圖法對國小四年級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田玉蘭、邵衛平(2009)。初二學生物理課堂筆記的特點研究。繼續教育研究,1,175-177。
朱則剛(1994),〈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的迷思-兼論其對認知心理學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第13 期,台北:中國視聽教育學會,頁 4。
朱南平(2004)。國小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敬先(2004)。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余民寧、陳嘉成(1996)。概念構圖:另一種評量方法。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73期,161-200頁。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市:商鼎文化。
吳佳珈(2013)。電腦化心智圖融入童詩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寫作成就、寫作態度與創造力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
吳采純(2009) 建構取向的策展課程對國小學童藝術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論文。
吳佩珍(2014)。數位心智圖融入歷史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八年級學生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吳曉枚(2009)。外籍人士做筆記與華語聽力測驗成績的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品萱(2014)。運用概念構圖於國小閱讀理解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威逸(2015)。詮釋結構模式於引導式筆記與電子教科書之比較研究~以清代社會文化單元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資訊與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虹秋(2009)。心智圖教學融入社會領域對國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彰化縣花花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李咏吟(2000)。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
李庭熒(2013)。運用引導式筆記進行閱讀理解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學書(2011)。利用數位心智圖軟體於國小潮間帶生態教學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第 1 期第 3 卷,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出版,頁 4-5。
林秀娥(2008)。心智繪圖的理論與應用。國文天地,23(8),33-39。
林家宏(2014)。知識協同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學位論文。
林清山(譯)(1997)。教育心裡學:認知取向(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approach)。(原作者:Mayer,R.E.)。臺北:遠流。
林璟芳(2011)。運用概念構圖於國小讀報教育對閱讀理解效應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憶潔(2009)。心智圖結合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成洲(2011)。數位心智圖應用於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嘉義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俞秀樾(2016)。引導式筆記結合概念構圖教學對八年級學生歷史課程學習表現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8)。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 學年度實施)。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
韋伊珊(2005)。概念構圖策略運用在國小視覺文化課程教學之研究-以電視廣告影片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彥如(2010)。以概念構圖為基礎之無所不在協同學習心智工具。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胡琪敏(2010)。做筆記策略教學對提升中年級學童聆聽能力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范薰月(2010)。數位心智圖教學運用於高職學生英文字彙記憶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靖雅(2011)。電腦化心智圖應用於寫作教學對國小五年級新住民子女寫作態度與寫作能力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系碩士班論文。
洪麗卿(2002)。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凌秀英(2010)。運用概念構圖策略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說明文體理解能力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雪瑩(2011)。引導式筆記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社會領域學習表現與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孫易新(2002a)。心智圖法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 1。台北:耶魯國際。
孫易新(2003)。心智圖思考法。台北市:浩域企管。
候秋玲(2005),〈建構式教學設計〉,《多元教學設計:課程改革的實踐》,台北:師大書苑,頁 220。
凌惠玲(2014)。概念構圖教學對高中生生物科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徐逸豪(2008)。概念構圖策略對於學習成就及態度之影-以社會科教學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章淑貞(2014)。基於賽局理論之電腦輔助合作學習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國語課程學習態度之探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乃慈(2008)。概念構圖運用在八年級中國歷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志軒(2013)。個人概念構圖與合作概念構圖學習活動對於歷史學習行為與成效的影響。國立清華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項莉、崔朝霞(2006)。筆記策略與聽力理解記憶問題研究。九江學院學報,1,28-31。
梁益榮(2010)。電腦化合作式概念構圖策略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張志榮(2012)。融入後設認知的概念構圖對國中八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兆瑋(2015)。運用數位心智圖教學對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彭美羚 (2014)。互動式電子白板概念構圖教學對四年級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學習「燈泡亮了」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頁 99、115、219、220。
張靜嚳(1995)。何謂建構主義。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科學教育中心,建構與教學期刊第三期。
張瓊分(2015)。數位心智圖教學對國中生地理學習專注力與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海岸與島嶼」及「天氣與氣候」為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俊傑(2006)。歷史思維、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台北市:時報。
黃淑眉(2014)。利用概念圖與自然語言處理於歷史資料分析。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黃詩婷(2010)。數位心智圖法應用於高職英文課程字彙學習之探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雷秀萍(2011)。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在高中歷史教學上的實踐-以「1960 年代美國的政治和社會」的單元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蔡文榮(2007)。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台北市:學富文化。
蔡宜岑(2014)。國中歷史課程運用「做筆記」策略教學法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蔡佩伶(2013) 做筆記教學對國中二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敬涵(2013)。社會領域融入心智圖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班碩士論文。
廖茗楠(2014)。數位心智圖應用於協助國小五年級社會領域補救教學之研究-以雲林縣某國小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趙健成(2009)。自由軟體心智圖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行動研究。佛光大學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甄曉蘭、曾志華(1997)〈建構教學理念的興起與應用〉,《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 3 期,嘉義:嘉大國教所,頁 190。
盧純華、王子芳、陳怡如、林笑(2008)。以概念圖於臨床護理教學之初探。志為護理,7(5),65-73。
賴慶三、倪啟堯(2014)。運用概念構圖於國小六年級學生動物繁殖概念學習之研究。南台人文社會學報第11期, 1-32頁。
鍾昌倫(2010)。應用合作概念構圖策略教學於國小數學科之學習成效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真華(1999)。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富榮(2006)。概念構圖策略和認知型態對國小自然科網路化學習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 17 期:83-110。
謝錦鴻(2010)。以概念構圖作為歷史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淑真(1998)。建構論及其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課程與教學期刊。
顏君叡(2008)。以概念構圖的動態評量策略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之概念學習。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顏秀如(2015)。數位心智圖教學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想像力發展影響之個案研究。南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Austin, J. L., Lee, M., & Carr, J. P. (2004). The effects of guided notes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cording of lecture content.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31(4), 314-320.
Ausubel, D. P. (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Ausubel, D. P. (197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
Buzan, Tony (2003). Use Your Head。陳素宜、孫易新譯(2007),心智魔法師-大腦使用手冊。台北:耶魯國際文化事業公司。
Buzan, Tony, & Buzan, Barry (2004). The Mind Map® Book。孫易新譯(2007),心智圖聖經-心智圖法理論與實務篇。台北:耶魯國際文化事業公司。
Boon, R. T., Fore, C., III, & Rasheed, S. (2007). Student'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oward technology-based applications and guided notes instruction in high school world history classrooms.Reading Improvement, 44(1), 23-31.
Bruner,J.S.(1963).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New York: Vintage Books
Bruner, J. S. (1961).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rrier, C. A. (1983). Notetaking research: Implications for the classroom.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6(3), 19-25.
Carter, J.F. and Van Matre, N.H.(1975). “Note taking versus note hav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67, 900-904.
Freeman, L. A., & Jessup, L. M. (2004). The power and benefits of concept mapping: Measuring use, usefulness, ease of use, and satisf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6(2), 151-169.
Hamilton, S. L., Seibert, M. A., Gardner, R., III, & Talbert-Johnson, C. (2000). Using guided notes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incarcerated adolescents with learning and behavior problems.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21,133-140.
Heward, W. L. (2001).Guided notes: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your lectures. Retrieved August 02, 201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ada.osu.edu/resources/fastfacts/Guided-Notes-Fact-Sheet.pdf
Heward, W. L. (2004). Want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your lectures?Try guided notes. Retrieved August 02, 201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s://kb.osu.edu/dspace/bitstream/1811/34578/1/Heward_Want_to_Improve_the_Effectiveness_of_Your_Lectures_2004.pdf.
Heinze‐Fry, J. A., & Novak, J. D. (1990). Concept mapping brings long‐term movement toward meaningful learning. Science Education, 74(4), 461-472. Jones, B. F., Palincsar, A. S., Ogle, D. S., & Carr, E. G. (Eds.) (1987). Strategic teaching and learning:Cognitive instruction in the content areas. Elmhurst, IL: North Central Regional Laboratory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ierwa, K. A. (1987). Notetaking and review: The research and its implications. Instructional Science, 16, 233-249.
Kinchin, L. M. (2001). If concept mapping is so helpful to learning biology, why aren’t we all doing i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3(12), 1257-1269.
Konrad, M., Joseph, L. M.,& Eveleigh, E. (2009).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guided notes.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32(3),421-444.
Kriener, D.S.(1997).Guided notes and interactive methods for teaching with videotape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24(3),183-186.
Lazarus, B. D. (1991). Guided notes, review, and achievement of secondary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in mainstream content courses.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14,81-94.
Lazarus, B. D. (1993). Guided notes: Effects with secondary and post-secondary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14, 272-289.
Neef, N. A., McCord, B. E., & Ferreri, S. J. (2006). Effects of guided notes versus ompleted notes during lectures on college students' quiz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39,123-130.
Norton, L. S., & Hartley, J. (1986). What factors contribute to good examination marks? The role of notetaking in subsequent examination performance. Higher Education, 15,355-371
Novak, J. D., &Musonda, D. (1991).A twelv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science concept learning.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8(1),117 -153.
Novak, J. D. (1996). Concept mapping: A tool for improving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D. F. Treagust, R. Duit, & B. J. Fraser (Eds.),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pp. 32-43).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Novak, J. D., & Gowin, D. B. (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Cambridge,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vak, J. D. (1998). Learning, creating, and using knowledge: Concept maps as facilitative tools in schools and corporations.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Patterson, K. B. (2005)。Increasing positive outcomes for African American males in special education with the use of guided notes. Journal of Negro Education, 74(4), 311-320.
Piaget, J.(1970).Genetic Epistemolog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Sweeney, W. J., Ehrhardt, A. M., Gardner, R., Ⅲ, Jones, L., Greenfield, R., & Fribley, S. (1999). Using guided notes with academically at-risk high school students during a remedial summer social studies clas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36(4), 305-318.
Von Glasersfeld,E.(1993).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radical constructivism.” In K. Tobin (Ed.).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vism in science education,23-38.
Von Glasersfeld,E.(1995).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eaching.” In Leslie P. Steffe & Jerry Gale (Eds), 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 3-16.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Vygotsky,L.S.(1978). “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andersee, J. H. (1990). Concept mapping and the cartography of cogni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7, 923-936.
Wheatley,H.G.(1991).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s o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 Science Education 75(1),9-21.
Yasemin Kırkgöz (2010).Promoting students,note-taking skills through task-based learning.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434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