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4.89.15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鍾慧蘋
作者(外文):Chung Hui Ping
論文名稱(中文):組織導入探索教育對於形塑企業文化與提升教育訓練層級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dventure Education on shap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improving the training levels
指導教授(中文):陳殷哲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學號:10125201
出版年(民國):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中文
論文頁數:92
中文關鍵詞:探索教育企業文化教育訓練層級
外文關鍵詞:adventure educationorganizational culturetraining level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競爭激烈的科技產業,優良的企業文化是永續經營的基石,優秀人才更是企業致勝的重要關鍵因素,如何有效地培育與開發優秀人才的潛力,將直接影響企業成長的幅度;具有良好企業文化與價值傳承的企業,才能帶領團隊從現實生活邁向理想世界。
本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個案集團企業為研究對象,旨在瞭解個案集團公司在導入探索教育對於形塑企業文化與提升教育訓練層級之影響,採量化與質性的混合研究法,與七位不同身份的受訓者進行半結構訪談,研究結果如下:
一、 探索教育的種子講師運用引導方法,讓參與的學員以自我反思的方式體驗企業文化的自我解讀與含意;對於一般員工而言,提升了對於企業文化四元素中的責任與創新的認知。
二、 高階主管在參與活動設計、觀察與體會,整體過程中,與所有員工一起參與,所產生的領悟,對照與驗證企業文化RISE精神,讓他們對於企業文化呈現不同的體驗。
三、 參與探索教育的主管,在與其他單位溝通時,會將角色互換調整、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將溝通時程縮短、提早達成工作目標;這些過程與經驗,讓參與課程的主管或資深工作者,有所領悟與體會,提升了他們的管理溝通技巧。
四、 接受探索教育後,同仁會運用教練指導與職涯發展的流程方式,將個案集團公司的教育訓練層級提升。

希冀由此研究作為台灣企業組織導入探索教育時之參考的依據與建議。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a good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cornerston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lent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business success. How to effectively nurture and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corporate talents directly affects the growth of a corporate. A positive business culture and a set of inherited corporate values will guide the team toward the promised landscape from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In this study, a Hsinchu Science Park Conglomerate was the target case. This study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incorporating Adventure Education in training on shaping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impacting the employees’ training level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were both employed with data fro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seven different trainee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company’s internal instructors of Adventure Education guided the students with Processing Skills to participate in self reflec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interpreting and contemplating their corporate culture. For general employees, the process could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responsibility and innovation, which are among the four elements of corporate culture.
(2) The high level executives were involved in designing activities, observing and experiencing the whole process with all employees. The purpose was for all to participate fully and develop the awareness, comparis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RISE spirit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as their experience with a different corporate culture.
(3) The managers could use role-exchange activitie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departments after the Adventure Education training; to shorten communication time, and to reach objectives sooner than scheduled. These processes and experiences enabled our supervisors or senior staffs to enhance their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4) After receiving the training in Adventure Education, employees could utilize the process approach in coach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level of a company.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are expected to shed some light on how to establish the Adventure Education process into company training framework for organizations in Taiwan in the future.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探索教育 --------------------------------5
第二節 企業文化 --------------------------------18
第三節 教育訓練 --------------------------------26
第四節 探索教育、企業文化與教育訓練之關聯性研究 ----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3
第四節 研究方法 --------------------------------45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7
第四章 研究資料分析與結果 -----------------------51
第一節 探索教育的實施與學習移轉 ------------------51
第二節 企業文化的認知與體現 ----------------------57
第三節 教育訓練層級的實踐與提升 -------------------64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9
第二節 建 議 ----------------------------------72
參考文獻 -------------------------------------------76
附 錄 --------------------------------------------82
中文部份:
王湘傑(2011)。企業文化、創新能力、教育訓練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以自行車相關產業為例。南臺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臺北市:遠流。
仲田(譯)(2011)。Bill Curtis, William E.Hefley& Sally A. Miller著。People CMM人力資源管理框架(原書第2版)。北京:機械工業。
朱黛芬(2010)。探索教育與組織玩興應用於企業中階主管領導行為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兆田(2006)。探索學習的第一本書:企業培訓實務 。臺北市:五南。
李明洪(2007)。組織文化、教育訓練對員工滿意度與組織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廠商為對象(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5NPUS5121009)
李義男(2003)。探索教育與諮商治療。臺北市:水牛圖書。
周曉虹(譯)(1995),Albert Bandura著。社會學習理論。台北:桂冠。

林芳菁(2007)。企業員工參與探索教育對自我效能感與工作績效之影響--以壽險公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竺定宇(2005)。探索教育對企業團隊效能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侯佑儒(2011)。企業文化、創新與獲利能力之研究。元智大學經營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施振榮(2000)。願景與企業文化:願景使大家方向相同文化能激勵人心。臺北市:大塊文化。
徐正芳(2005)。體驗式教學訓練成效之因素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振奇(2003)。企業文化 永續經營萬靈丹。經濟日報。2013年11月1日,取自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1703186
康本茂(2010)。台灣集團公司之企業文化對於人力資源管理之影響--以明基友達集團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忠謀(1999)。企業三碁石:願景、價值與策略。載於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編,臺灣奇蹟推手:孫運璿先生管理講座紀念文集(第一輯)(頁168-17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張翊萱(2009)。探索教育活動對員工訓練成效及企業文化之影響--以某電子製造大廠為例。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張德銳(1990)。組織文化析論。國立編譯館館刊,19(1),頁185-209。
許煌龍(2008)。體驗式教育訓練對部屬主管互動關係與員工問題解決能力之探究(碩士論文)。2014年1月3日,取自http://ethesys.lib.cyut.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0808109-135711
郭金龍(2002)。探索教育課程對企業員工人際溝通效果之影響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冠穎(2006)。以體驗行銷觀點探討探索教育對於企業員工自我效能及人際溝通能力改變之影響。明道管理學院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殷哲(2013年12月)。三維度職涯地圖、企業總部替人才找方向。能力雜誌,694,頁42-47。
陳曉萍(2013)。體驗教育在企業教育訓練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陸洛、高旭繁(2013)。管理心理學。新北市:前程文化。
彭德中(譯)(1990)。河野豐弘著。改造企業文化。臺北市:遠流。
湯明哲(2007)。企業的DNA。載於余宜芳,台積DNA:年輕工作者的40堂修練課。臺北市:天下文化。取自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gb252/content_4.asp
黃仁祈(2003)。企業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企業核心能力間之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英忠(2001)。現代管理學(第四版)。臺北市:華泰。
黃貞諭(2009)。冒險教育在企業訓練的運用。體驗教育學報,(3),頁13-24。
黃雅文(2006)。共有體驗生命教育生活技能教學模式-自殺預防的基礎教育。研習資訊,23(4),頁15-22。
黃營杉、齊德彰(2004a)。服務業內部行銷、企業文化、工作滿足與經營績效間關聯性之研究—以台灣國際館光旅館為例。管理與系統,11(4),頁485-507。
黃營杉、齊德彰(2004b)。學習型組織人力資源教育訓練成長模式之研究--以臺灣標竿企業為例。大葉學報,13(2),頁81-95。
塗雅慧(2009)。企業文化、組織學習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臺灣運動鞋製造商A公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雅惠(2012)。探索教育參與動機、參與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葉俊偉(譯)(2005)。Richard A. Swanson &Elwood F. Holton III 著。人力資源發展。臺北市:五南。
廖怡群(2006)。企業文化觀點下任用策略之探討(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4THU00030032)
廖炳煌、魏大統(2006)。從探索教育課程設計實務發展國民中學班級經營模式。中等教育月刊,57(1),頁36-63。
蔡居澤(1995)。探索教育與心療活動之探討。公民訓育學報,4,頁409-432。
蔡居澤(2005)。探索教育活動在童軍教學上的應用。中等教育,46(6),頁114-120。
蔡居澤、廖炳煌(2001)。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 臺南市:翰林。
鄧桂菊(2008)。探索教育活動對企業員工團隊效能之影響--以彰化縣Y環保科技公司為例。大葉科技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鄭晉昌、林俊宏與黃猷悌(2006)。人力資源e化管理: 理論、策略與方法。新北市:前程文化。
藍新堯(2006)。「體驗學習」讓企業文化改頭換面。產業經營電子報第47期。2014年1月3日,取自http://library.cpc.org.tw/express/example02.htm
西文部分
Alvin, H. (2003). Adventure learning: competitive (Kiasu) attitude sand teamwork. The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22(7), pp.562-578.
Bruner, S. (1960).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usins, E. (1998). Reflections on design principles. Dubuque, IA: Kendall/Hunt Publishing.
Denzin, N. K. (1978).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 New York, NY: McGraw-Hill.
Gass, M. A. (1990). Transfer of learning in adventure education. In J. Miles &, S. Priest (Eds.), Adventure Education (pp. 199-207).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H. Alvin Ng (2001). Adventure learning: Influence of collectivism on team and organizational attitudinal changes. The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20(5), pp.424-440.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Retrieved from http://academic.regis.edu/ed205/kolb.pdf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05)
Kirk, J. & Miller, M. L., (1986).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Merriam, S. B.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Ouchi, W.G. (1981). Theory Z: How American business can meet the Japanese challenge.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Raymond, A. Noe (2008).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Ryerson.
Yin, R. K. (1994/2001).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 , Thousand Oaks, CA: Sage.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