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中文部分 王受榮(1992)。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效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湘栗(1997)。國民小學教師關注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王瓊滿、謝傳崇(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 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35-66。 何建霖(2009)。國民小學學校分佈式、教師同僚專業互享與學生學習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 大學,嘉義縣。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五南。 吳清山(2003)。學校效能研究:理念及應用。臺灣教育,619,2-13。 吳宗立(2005)。學校行政決策。高雄市:麗文文化。 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 高等教育。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二版)。台北:五南。 李幸(2001)。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教師自我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李芳茹(2010)。應用結構方程模式探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關係。臺灣教育發展論壇, 2,75-95。 林明地等譯(2003)。W.Hoy & C.G.Miskel原著。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事業。 林新發(2010a)。校長正向領導的策略與技巧。國民教育,50(6),1-7。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較預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邱兆偉(1988)。教育績效責任在美國。教育文粹, 17,1。 柯文成(2010)。屏東縣國中校長永續領導、知識管理、組織信任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未出版,屏東市。 張奕華、許正妹、顏弘欽(2011)。「國民小學教師學術樂觀量表」之發展與衡量。測驗學刊 專刊,(261~289)。 張奕華、許正妹、顏弘欽(2011a)。「國民小學教師學術樂觀量表」之發展與衡量。測驗學刊, 58,261-289。 張奕華、許正妹、顏弘欽(2011b)。分散式領導、教師學術樂觀與學生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8-2410-H-004-011),未出版。 莊文瑋(2005)。探討信任、領導者風格與團隊效能間的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碩博士埨文。未出版,桃園市。 陳盈智(2005)。學校組織信任影響因素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學位 論文,臺北縣。 黃芳銘(2007)。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五版)。台北:五南。 黃種斌(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溫明麗(2005),教育101。臺北市: 高等教育。 劉文章(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對教師學術樂觀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幼玲(2010)。“學術樂觀”的引人及對我國教育的啟示。基礎教育7(9),59-62。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 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進雄(2004)。校長自我效能感之模式建構與提升策略。國教學報,16,35-48。 鄭彩鳳(2001)。教育改革中校長工作滿意、校長效能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小校長之訪談研 究。教育學刊,17,163-180。 鄭彩鳳(2008)。學校行政研究—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賴志峰(2011)。邁向卓越—一位成功校長的領導作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1),1-30。 謝傳崇 (2002)。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謝傳崇(2009)。變革時代卓越校長領導:國際觀點。臺北市:心理。 謝傳崇(2011a)。校長正向領導對教師教學影響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1,59-42。 謝傳崇(2011b)。校長正向領導激發學校超越表現。師友,529,51-55。 謝傳崇(2011c)。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灣教育發展論壇,2011, 3,49-66。 謝傳崇(2012)。校長正向領導。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傳崇(2013)。十二年國教的挑戰:找回學術樂觀。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3),25-34。 謝傳崇(2013)。卓越領導的核心信念:校長學術樂觀。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5),30-32。 謝傳崇(2013)。卓越領導的核心信念:校長學術樂觀。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30-32。 謝傳崇(2013)。校長學術樂觀的意涵與價值。師友月刊,5,45-48。 謝傳崇(2014)。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對教師學術樂觀影響之研究―以學校創新文化為中介變項。學校行政,91,33-56。 謝傳崇(譯)(2010)。教育變革領導。臺北市。華藤。 顏國樑、任育騰(2013)。透過組織公平, 組織信任提升學校效能。臺灣研究月刊,232,48-65。 貳、英文部分 Bagozzi, R.,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6(1), 74-94. Bandura, A.(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Freeman. Beard, K. S., Hoy, W. K., and Woolfolk Hoy, A. (2010). Academic Optimism of individual teachers: Confirming a new construc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6(5), 1136-1144. Beard, K. S., Hoy, W.K., and Woolfolk Hoy, A. (2010). Academic Optimism of individual teachers: Confirming a new construc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6(5), 1136-1144. Codianni, A. V., & Wilbur, G. (1983). More effective schooling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 New York: Clearing House and Urban Education. David P. Ngidi (2012): Academic optimism: an individual teacher belief, Educational Studies,38(2), 139-150. OECD(2007). PISA2006 Science Competencies For Tomorrow’s World Volume1: Analysis. Paris: Author. Dimmock, C., & Hattie, J.(1996). School principals’ self-efficacy and its measurement in a context of restructur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7(1), 62-75. Fornell, C., & Larcker, D.(1981).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 39-50. Forsyth, P. B., Barnes, L. L., Adams, C. M., &陳錫珍.(2006).學校信任效能模式之研究-下. 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 Anderson, R. E. (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A global perspective (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Hoy, W. K., Tarter, C. J., & Woolfolk Hoy, A. (2006a). Academic optimism of schools: A force for student achievement.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43(3), 425-446. Karen S. L., & Kenneth L. &Kyla L. W. & Stephen E. A. (2010)。Investigating the Links to Improved Student Learning。 Levine, L. U., & Lezotte, L. L. (1990). 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A review and analysis 25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Madison, WI: National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uthans, F. Youssef, C. M., &Avolio, B. J. (2007). Psychological capital.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cGuigan, L. (2005). The role of enabling bureaucracy and academic optimism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growth (Doctoral dissert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etd.ohiolink.edu/ Megan Tschannen-Moran & Christopher R. Gareis(2004).Principals’sense of efficacy Assessinga promising construct.Principals’ senseof efficacy,42(5),573-585.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OECD(2007). PISA2006 Science Competencies For Tomorrow’s World Volume1: Analysis. Paris: Author. Rigel, L. A. (2012). Efficacy and Academic Emphasis: A Leadership Factor i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Hope, Resilience, Optimism, and View of Intelligence. Doctor of Philosophy, Ohio State University, EDU Policy and Leadership, 2012.(博士論文) Sudman, S.(1976).Applied sampling.New York:Academic Press. Woolfolk Hoy, A., Hoy, W. K., & Kurz, N. (2008). Teacher's academic optimism: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a new construc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4(4), 821-834. Wu, H. (2012).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academic optimism,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Taiwan elementary schools (Doctoral dissert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etd.ohiolink.e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