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4.34.11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黃麗君
論文名稱(中文):新竹縣福龍國小不良體位改進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中文):林志成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號:10124559
出版年(民國):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不良體位健康體位班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unhealthy body weighthealthy body weight class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摘要
本研究目的是透過行動研究的歷程,探討福龍國小學生不良體位問題改善策略的成效。首先先瞭解學生健康體位之現況,其次進行健康體位策略之規劃,最後,探討此策略對福龍國小不良體位學生的成效為何。
本研究採單組相同介入策略前後測,包括兩項子研究,研究一係以全校學生61人進行健康體位實施策略介入之行動研究;研究二係以不良體位學生22人進行健康體位班策略介入之行動研究。學童在實驗前,接受「身體質量指數」、「健康自主管理七小福問卷」前測,之後進行十二週健康體位策略,教學結束後隨即實施後測。量化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及相依樣本t檢定進行統計處理,並以訪談紀錄及教學者省思等方式蒐集質性資料。
本研究獲致之結論如下:(一)全校健康體位縣本指標中,睡眠、飲食、運動等均獲得改善。(二)健康體位班策略介入後不良體位比率由36.1%降成24.6%。(三)健康體位實施策略的介入能提升睡足八小時比率。(四)健康體位實施策略的介入能提升午餐理想蔬菜量達成率。(五)健康體位實施策略的介入能提升目標運動量平均達成率且達顯著差異。(六)健康體位班策略介入改善過輕學童比率達五成。(七)健康體位班策略介入改善過重(含超重)學童比率達三成。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學校層面、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不良體位、健康體位班、行動研究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to the problemof unhealthy body weight students in Fulong elementary school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process. First, we understood the status of the students’healthy body weight. Second, we made the plan of the healthy body weight strategy. And the last,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ategy to the problemof unhealthy body weight students in Fulong elementary school.
This study adopted thepre-test and post-test methodof the strategy in one group, including two sub-studies. One was the action research of intervening the whole school 61 students’ healthy body weight strategy. And another was the action research of intervening the 22 students by the healthy body weight class strategy.Before the test, students adopted the pre-test of “Body Quality Index”, “Health Self-Management Seven Kids Questionnaire”. Then we implemented the healthy body weight strategy for 12 weeks. Right after the teaching, students were asked to finish the post-test.Data processing consisted of quantitative data and qualitative data. For processing quantitative data,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paired-samples T-Test were used. The qualitative data consisted of the records of interview and the reflections of teachers.
The major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All the school students’ sleeping, food and drink, doing exercise were improved in the county index.
2. The percentage of the unhealthy body weight students reduced from 36.1% to 24.6% because of the healthy body weight strategy.
3. The percentage of getting enough sleeping 8 hours were increased because of the healthy body weight strategy.
4. The percentage of eating ideal vegetables amount were increased because of the healthy body weight strategy.
5. Because of the healthy body weight strategy, the percentage of achieving objective exercise amount were increased and show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6. There were 50% underweight students improved because of the healthy body weight class strategy.
7. There were 30% overweight students improved because of the healthy body weight class strategy.
Finally, to bring up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utcomes as references for schools, relevant units, and correlated stud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unhealthy body weight, healthy body weight class, action research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不良體位對學童健康的影響 7
第二節 影響健康體位的因素 11
第三節 健康體位對策的相關研究 1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行動策略 3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背景資料 37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3
第五節 資料蒐集和分析 44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47
第一節 福龍國小全校健康體位及縣本指標現況之探究 47
第二節 健康體位實施策略成效之探究 54
第二節 健康體位班學生不良體位改善之探究 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7
第一節 結論 67
第二節 建議 69
參考文獻 71
壹、中文部分 71
貳、英文部分 76
附錄 79
附錄一 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 79
附錄二 健康體位班教學活動安排內容表 80
附錄三 新竹縣福龍國小「學童健康體位輔導」受試者需知及家長同意書 92
附錄四 健康自主管理資訊申請書 93
附錄五 新竹縣新豐鄉福龍國民小學學生體位過輕家長通知單 96
附錄六 健康自主管理 七小福問卷 98
附錄七 學生學習單及心得回饋 103
附錄八 訪談大綱 109
附錄九 研究者省思札記 110


表次
表1-1臺灣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發展過程 2
表2-1健康體位運動對策之相關研究 20
表2-2健康體位飲食對策之相關研究 23
表2-3健康體位睡眠及其他對策之相關研究 28
表3-1全校學生健康體位實施策略表 32
表3-2新竹縣福龍國小周三晨間樂活時間規劃表 33
表3-3新竹縣福龍國小營養教育課程表 34
表3-4健康體位班實施規劃表 36
表3-5福龍國小健康體位SWOT分析 38
表3-6研究夥伴一覽表 40
表3-7研究資料編碼表 45
表4-1全校學生健康體位縣本指標前測統計量表 47
表4-2新竹縣福龍國小102學年第1學期學生體位統計表 50
表4-3新竹縣福龍國小102學年第2學期學生體位統計表 50
表4-4福龍國小健康體位結果與文獻資料相較表 52
表4-5全校學生健康體位縣本指標-睡眠統計量表 54
表4-6全校學生健康體位縣本指標-飲食統計量表 55
表4-7全校學生健康體位縣本指標-運動統計量表 57
表4-8全校學生健康體位縣本指標T檢定表 59
表4-9體位過輕學生BMI值統計量表 61
表4-10體位過輕學生BMI值T檢定表 61
表4-11體位過重(含超重)學生BMI值統計量表 62
表4-12體位過重(含超重)學生BMI值T檢定表 62
表4-13不良體位成效一覽表 63


圖次
圖2-1不同體位之骨質疏鬆症罹患情形 8
圖2-2過輕學童的健康風險 8
圖2-3過重與肥胖小孩的健康風險 10
圖3-1研究架構圖 31
圖3-2研究流程圖 42
圖4-1向家長宣導健康體位概念 60
圖4-2建置健康體位專欄 60
圖4-3每周三全校樂活運動時間 60
圖4-4辦理相關學藝競賽 60
圖4-5朝會時老師們親自示範體位判讀 60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Fat Letters肥胖通知函。全球中央雜誌(2014年1月號)。取自:http://www.cna.com.tw/topic/newsworld/43-1/201401240001-1.aspx
乃慧芳、陳弘順、黃意文(2013)。運動喜好程度與身體質量指數之關聯性分析--以臺中市民眾為例。屏東科大體育學刊,2,15-28。
朱嘉華、潘倩玉(2011)。十二週耐力運動訓練對肥胖大學生動脈硬化程度之影響。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7,23-35。
江承曉、沈姍姍(2002)。你是你身體的主人嗎?--大專生性別與身體意像之相關研究。嘉南學報,28,231-244。
行政院衛生署(2005年)。健康促進學校工作指引(實驗版)。取自:http://hpshome.giee.ntnu.edu.tw/Document/Document.aspx?mtype=1&type=44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2年12月)。國民健康局2012年報。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3)。101死因統計。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2747
吳孟修(2012)。國小學童睡眠習慣與體適能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軍葦(2013)。健康體位教學策略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巫菲翎(2000)。臺北市國小肥胖兒童體重控制行為及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陽明大學,臺北市。
李榮泰(2013)。運動訓練與飲食教育對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和睡眠品質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杜秀容、翁林仲、趙珊、蔡明足、張惠萍(2011)。改善體重過重/肥胖視障者飲食生活型態教學模式的初探。臺灣營養學會雜誌,36:2,27-34。
沈建國、郭癸賓、林秀卿(2012)。體重過重學童介入運動後對健康體適能提升效果。屏東科大體育學刊,1,67-76。
林志成(2007)。教育行政研究的省思與迷思。元智大學第二屆倫理與身體思維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頁54-70)。
林宗瑩(2012)。兒童生活品質量表之心理計量及其應用於過重兒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臺南市。
林宜親、林薇(2000)。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9,33-41。
林秋雲(2011)。健康體位班對肥胖學生體適能之成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林瑞興(2003)。運動訓練及飲食教育計畫介入對體重過重大學生的效果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亨鍇、李佩玲(2014年2月3日)。過重過輕【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yhps.tn.edu.tw/lunch/new_page_57.htm
林作慶、張志銘、許弘毅、賴永成(2012)。十二週運動介入對體重控制班學生身體組成與身體意象影響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6:3,20-29。
邱珮萱(2013)。身體形象與生活型態對兒童身體質量指數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苗栗縣。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2001)。身體活動與兒童青少年肥胖。苗栗縣: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政研究報告(2008年4月15日)。臺灣兒童及青少年體重過重與肥胖問題之綜析。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2/4094
張珊雯(2011)。探討支持性策略介入對肥胖國中生健康體位之促進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張彩秀(2012年9月)。高級中等學校健康促進學校工作手冊。臺中市: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張曉卉(2011年11月)。關心孩子健康?台灣不及格。康健雜誌,151,14-48。
莊蕙鴻(2008)。以生活技能為基礎的青少年健康體位介入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欣穎(2012)。運動及飲食教育課程對國小體位過重與肥胖學童身體組成與飲食行為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許耿銘(2010)。不同健康體位國中小學生在飲食及身體活動差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縣。
郭家甫、祝年豐、趙祖怡(2011)。Obesity and Cancer Risk: Hypothesis of Competing Causes。臺灣癌症醫學雜誌,27:6,237-241。
陳妤瑄、張世沛(2012)。探討睡眠時間與身體質量指數之相關性。運動與遊憩研究,7,68-78。
陳妤瑄、許秀貞、陳怡婷、周佩蘭、張世沛(2011)。六週有氧運動介入對學童體適能及睡眠品質之影響。嘉大體育健康休閒,10:1,138-146。
陳孟娟(2005)。台北市國民小學不同模式健康體位計畫成效之先驅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科良(2008)。BMI正常及過重之兒童與成人胰島素敏感性及代謝症候群組成因子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童鳳嬌、康育嘉、林芝筠、柯維盈、林雅琪、高慧中、林奎宇(2013年06月)。創新經營支持性環境強化學生健康體位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的原始資料。
黃旻瑛(2012)。健康飲食課程實施對國小學生健康飲食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珍(2012)。健康促進學校策略對國中生健康體位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德壽(2010)。運動與體重控制。淡江體育,13,1-7。
黃慧菁(2007)。國中小學生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新竹縣政府新聞(2005年12月15日)。健康促進學校地方整合記者會。【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hsinchu.gov.tw/modules/v6_mseeage/news/detail.asp?id=Oid9549&key=&sd=&ed=&SUnit=&Sclass=&rad=2
新竹縣政府新聞(2011年03月07日)。健康城市新標竿、新竹縣正式邁入二代健促新紀元。【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hsinchu.gov.tw/modules/v6_mseeage/news/detail.asp?id=201103040004
楊于萱(2012)。不同頻率跳繩運動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楊信龍(2010)。肥胖患者肥胖成因、減重意願、減重方法及生活品質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南部某醫院減重門診病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臺南市。
楊雅嵐(2010)。跳繩介入對四年級學童身體健康指標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陽明大學,臺北市。
楊雅萍(2012)。探討南部青少年身體質量指數及其相關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臺南市。
楊裕隆、張宏亮、陳美燕、王傑賢、林建勳、李俞麟(2012)。大專校院學生體適能、飲食與睡眠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22,75-84。
葉語容(2013年3月)。小孩偏食,父母怎麼教?大家健康雜誌。313,14-19。
董氏基金會(2011年04月13日)。過胖過瘦都不好。取自:http://nutri.jtf.org.tw/index.php?idd=1&aid=4&bid=284&cid=916
董正銘(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滿意度、運動參與、睡眠習慣對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劉怡婷(2011)。分散式走樓梯運動促進啟智學校國中階段學生健康體位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影梅、張博論(2007)。推動中小學生健康體位五年計畫三之一:臺灣中小學生健康體位現況及促進行為指標監測。臺北市:教育部。
劉影梅、陳美燕、蔣立琦、簡莉盈、張博論、洪永泰(2007)。促進學生健康體位之全國性整合計畫經驗。護理雜誌,54:5,30-36。
劉潔心(2013年4月)。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與網站維護計畫-健康促進學校成效指標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潘湘如、杜明勳、葛魯蘋、洪麗如(2007)。減重個案長期體重控制之相關因素分析。臺灣家庭醫學雜誌,17,168-177。
潘寶如、陳天文(2011)。飲食控制與運動對肥胖者的影響。淡江體育,14,102-107。
蔡孟儒(2000)。台灣青少年睡眠品質不良之危險因子分析及對身體質量指數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市。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年)。健康生活動起來手冊。取自:http://obesity.hpa.gov.tw/web/file/pdf_04.pdf
盧幸茹(2012)。嘉義縣國小學童健康體位影響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科技大學,嘉義縣。
賴冠菁、吳蕙如、李惠蓉、吳明國、李發焜(2008)。均衡飲食營養教育介入減重班之成效。臺灣營養學會雜誌,33,22-29。
賴翠琪(2000)。台北縣某國中肥胖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韻如、洪孜幸、黃國晉(2008)。臺灣人體位現況及相關健康促進策略。臺灣營養學會雜誌,33:4,116-123。
戴義泉(2011)。八週快走訓練對肥胖學生之身體組成及心肺適能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明玲(2013年3月)。一天一珍奶,10年胖283公斤!搶救胖小孩。天下雜誌,518,100-120。
謝曉雲(2011年11月)。掌握孩子高矮胖瘦的密碼。康健雜誌,151,132-135。
闕月清、詹思華(2013)。美國推動學校運動與健康促進的手段--Let's Move in School。大專體育,127,9-15。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 PM1 & Butcher KE. (2006). Childhood obesity: trends and potential causes.Future Child, 16(1), 19-45.
Arnow, B., Kenardy, J., & Agras, W. (1992). Binge eating among the obesity. Journalof Behavioral Medicine, 15, 155-170.
Austin SB1, Kim J, Wiecha J, Troped PJ, Feldman HA & Peterson KE. (2007).School-based overweight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lowers incidence of disordered weight-control behaviors in early adolescent girls.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161(9), 865-9.
Bradley RH1, Houts R, Nader PR, O'Brien M, Belsky J & Crosnoe R. ( 2008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behavior in children. J Pediatr. 153(5), 629-634. doi:10.1016/j.jpeds.2008.05.026
Burt J, Dube L, Thibault L & Gruber R. (2013). Sleep and eating in hildhood: a potential behavior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or sleep and obesity. Sleep Med, 15(1), 71-5. doi: 10.1016/j.sleep.2013.07.015.
Chantelle N. Hart, Alyssa Cairns & Elissa Jelalian(2011). Sleep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 Clin North Am, 58(3), 715–733.doi: 10.1016/j.pcl.2011.03.007
Chu, N. F. (2005). 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Taiwan Obesity Reviews, (4), 271- 274.
Crombie, N. B. (1999). Obesity management. Nursing Standard, 13(47),43-46.
Davison, K K. & Birch, L. L. (2001). Weight status, parent reaction and slef concept in five year old girls. Pediatrics, 107(1), 46-53.
Elliot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
Forshee RA1, Anderson PA & Storey ML. (2004 ). The role of beverage consumption,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r, and demographics on body mass index ofadolescents. Int J Food Sci Nutr. 55(6), 463-78.
Hjartaker, A., Laake, P., & Lund, E. (2001). Body mass index andweight change attempts among adultwomen. The norwegin women and cancer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1(2), 141-146.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force(IOTF). (2010). The Global Epidemic.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10, from http://www.iaso.org/iotf/obesity/obesitytheglobalepidemic/
Jenny Veitch, Maartje M van Stralen, Mai JM Chinapaw, Saskia J te Velde, David Crawford, Jo Salmon & Anna Timperio(2012). The neighborhoo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body mass index among youth: a mediation analysis. 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 doi: 10.1186/1479-5868-9-31.
Kyriazis I1, Rekleiti M, Saridi M, Beliotis E, Toska A, Souliotis K & Wozniak G.( 2012). 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children aged 6-12 years in Greece: nutritional behaviour and physical activity. Arch Med Sci, 8(5), 859-64. doi: 10.5114/aoms.2012.31296.
Slade, P. D. (1994). What is body image? 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 32(5), 497-502.
Sothern MS. (2004). Obesity prevention in childr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 Nutrition, 20(7-8), 704-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 January 25). Re:About the BMI Database. Retrieved from http://apps.who.int/bmi/index.jsp.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