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2.54.1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蘇筱涵
作者(外文):SU,HSIAO-HAN
論文名稱(中文):筆墨與構圖之辯證: 吳冠中水墨作品融通中西美學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Between Chinese Pen/Ink and Western Composition: Wu GuanZhong’s Paintings as Cultural Fusion
指導教授(中文):高榮禧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班
學號:10124434
出版年(民國):10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2
中文關鍵詞:吳冠中水墨構圖形式筆墨
外文關鍵詞:Wu GuanzhongChinese Ink PaintingCompositionFormPen/Ink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著眼於吳冠中水墨畫,以其中西融通成果為例,探究當代水墨畫創新之可能。主要採用理論研究法與風格分析法,從水墨畫流變與審美基礎談起,梳理吳冠中藝術理論、分析吳冠中水墨作品,再論其藝術成就與貢獻。傳統水墨講究氣韻、筆墨、意境等文人性質;吳冠中則認為筆墨乃繪畫工具與形式手段,現代的創作不應被傳統筆法所侷限,其觀點實質上與石濤之「筆墨當隨時代」、「一畫之法,乃自我立」等看法相去不遠。此外,吳冠中尚重視形式與抽象美,透過形式,繪畫能體現抽象美,而抽象美的最高層次便是畫意(意境)。然而,中西繪畫系統,除媒材不同,於形式、於意境也各有不同理解。吳冠中曾習傳統水墨,又具留法背景,他通過油畫與水墨的交互創作,發現中、西藝術互通之處。因此,以「油畫民族化」、「水墨現代化」的思想為起點,他致力使兩種審美體系相互溝通。觀吳冠中的水墨實踐亦是如此:以筆墨為手段,輔以西方圖式之形式語言來表現,終究獲得中西融通、雅俗共賞的成果。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Wu Guanzhong’s chinese ink painting, using the achieve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usio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nk painting innovatio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style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Starting from the chang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painting and aesthetic foundation, then organizing Wu Guanzhong’s art theory, analyzing his modern chinese ink paintings, and then discussing on his artistic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Artistic conception, pen/ink, mood (yi jing) and some literati characteristic are important of traditional ink painting. Wu believes that ink is one form of pain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and modern creative works should not be limited by traditional technique of painting, substantially similar to Shi Tao's view that 'pen/Ink should be innovated with the times'and 'whole painting as one stroke principle is established by myself'. In addition, Wu still paid attentions to form and inner beauty of art. Beauty is showed in painting via form and the highest level of abstract beauty is the pictorial mood. However, the mediums of usage are different, and there are also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in form and mood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systems. Wu found that it is profitable to nourish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by using oil and ink for an interactive creating, merging his traditional ink painting technique and that of drawing studied in France. Therefore, he regards 'assimilation of oil painting' and 'ink modernization' as two touchstones making two aesthetic system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u's ink painting practice includes the chinese pen as a tool, supplemented by the formal schema of western paintings, obta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rmediation and thereby its eventual fruitful results.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 4
一、 研究目的 4
二、 研究方法 4
三、 研究範圍及限制 6
第三節 文獻回顧 7
第一章 水墨畫流變與文人畫之審美 15
第一節 中國畫之藝術精神 15
一、 中國畫源流 15
二、 氣韻論 17
三、 筆墨論 18
第二節 文人畫之演變 22
一、 文人畫起源與發展 22
二、 文人畫的特色 25
三、 近代文人畫之革新 27
第二章 吳冠中藝術生涯 36
第一節 現代畫家吳冠中 36
一、 吳冠中生平 36
二、 吳冠中習藝師承及歷程 40
第二節 吳冠中繪畫觀探源 44
一、 風箏不斷線 44
二、 美術中的民族氣息 49
三、 土土洋洋、洋洋土土 52
第三章 吳冠中藝術理念 56
第一節 論意境與形式 56
一、 內容決定形式? 56
二、 形式與抽象 61
三、 意境與藝術 73
第二節 新感情新方法 78
一、 筆墨等於零論 78
二、 水陸兼程,實踐之路 85
第四章 吳冠中水墨作品探討 90
第一節 主題與範式 90
第二節 筆墨與構圖 118
第三節 風格形成 130
第五章 吳冠中藝術影響及成就 135
第一節 園丁碩果 135
第二節 藝術理論與創作成就 140
結論 144
參考書目 147
(一) 吳冠中個人著作

吳冠中,《畫外音》,台北:大地出版社,1995
吳冠中,《吳帶當風》,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吳冠中,《畫眼》,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
吳冠中,《生命的畫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吳冠中,《我讀石濤畫語錄》,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
吳冠中,《吳冠中文叢‧橫站生涯》,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
吳冠中,《吳冠中文叢‧文心畫眼》,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
吳冠中,《吳冠中文叢‧放眼看人》,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
吳冠中,《吳冠中文叢‧背影風格》,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
吳冠中,《吳冠中文叢‧短笛》,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
吳冠中,《吳冠中文叢‧老樹年輪》,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

(二) 他人介平吳冠中之著作

賈明玉編,《吳冠中文集》,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1
翟墨,《圓了彩虹:吳冠中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蕭愫,《吳冠中的平淡與濃艷》,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

(三) 中文專書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山水畫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
王震編,《徐悲鴻藝術隨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
王帆,《繪畫藝術空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古風,《意境探微》上卷,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9
朱樸編,《林風眠藝術隨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朱劍,《澄懷觀道─中國山水畫精神》,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出版社,1987
李澤厚,《華夏美學‧美學四講》,北京:三聯書店出版,2008
李鎮,《中西繪畫「體異性通」論:石濤與塞尚藝術比較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李倍雷,《中國山水畫與歐洲風景畫比較研究》,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6,
何加林,《凝視的空間:淺識山水畫境界的契機》,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
邱振中,《書法的形態與闡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阮璞,《書法與繪畫的相關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吳曉明編,《民初畫論精選》,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
杜文涓,《感悟之道──中國傳統山水畫心物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宗白華,《藝境》,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馬鵬浩,《線‧印象:中國畫造型方法及構成要素》,北京:學苑出版社,2014
徐建融編,《潘天壽藝術隨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
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2001
殷曉蕾編,《古代山水畫論備要》,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三民書局,2004
陳世寧,《中西繪畫形神觀》,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
許慎,《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出版社,2005
傅抱石,《傅抱石論藝》,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0
傅抱石,《傅抱石談中國畫》,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彭修銀、劉建蓉,《中國畫美學探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黃賓虹,《黃賓虹談藝錄》,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7
賀志朴,《石濤繪畫美學與藝術理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程明震,《「刺蝟」與「狐狸」:徐悲鴻與林風眠比較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華天雪,《徐悲鴻的中國畫改良》,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
趙維華,《繪畫媒介與造型樣式──中西傳統繪畫造型語言比較研究》,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
潘運告編,《圖畫見聞志‧畫繼》,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
潘公凱,《限制與拓展:關於現代中國畫的思考》,台北:中華文物學會出版,1997
鄧國軍,《中國古典文藝美學「表現」範疇及命題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9
鄭昶,《中國畫學全史》,湖南:岳麓書社出版社,2010
蔣躍,《繪畫形式語言》,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豐子愷,《繪畫與文學》,北京:海豚出版社,2015
《歷代名畫記:圖畫見聞志選譯》,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藝術世界》編輯部編,《面對面與藝術發生關係》,台北:高談文化,2004

(四) 英文譯著

程抱一(François Cheng)著,《中國詩畫語言研究(Vide et plein :Le langage pictural
chinois)》,涂衛群譯,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1
邁克爾‧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著,《中國藝術史(The Arts of China)》,徐堅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沃夫林(Heinrich Wölfflin)著,《藝術史的原則(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曾雅雲
譯,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
高居翰(James Cahill)、黃曉、劉珊珊著,《不朽的林泉:中國古代園林繪畫(Garden Paintings in Old China)》,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

(五) 期刊與論文

王鶯,〈吳冠中抽象繪畫作品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2
牛克誠,〈「再現」山水──當代山水畫景境與圖式〉,《書畫藝術與文學─二○○五兩岸當代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
李宗正,〈從文人畫論美善一致〉,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3
陳麗華,〈意境與形式──以張大千的繪畫為例論中國繪畫的藝術哲學〉,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梁江,〈文人畫的藝術理念〉,《書畫藝術與文學─二○○五兩岸當代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
黃光男,〈透視水墨畫教育〉,《書畫藝術學刊》,第4期,2008
盧福壽,〈從筆墨質素論成就水墨繪畫的不同途徑-回應『筆墨等於零』〉,《典藏今藝術》,第142 期 (7月),2004
吳榮富,〈從文人畫原型論蘇雪林畫趣〉,《成大中文學報》,第16期,2007
陳怡安,〈潘天壽水墨作品風格試析〉,《書畫藝術學刊》,第8期,2010

(六) 吳冠中紀念網站文獻
吳冠中紀念網站:http://wuguanzhong.artron.net/main.php?aid=A0000076

水天中,〈吳冠中:學貫中西的繪畫藝術〉,原出自《吳冠中全集》,2010年6月。網址:http://wuguanzhong.artron.net/news_detail_111319
水天中,〈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的吳冠中〉,原出自《藝術涅槃:吳冠中向故宮博物院捐贈佳作紀實》,2010年8月。網址:http://wuguanzhong.artron.net/news_detail_117554,2015年
水天中,〈吳冠中:個性化的藝術觀念〉,原出自《吳冠中全集》,2010年8月。網址:http://wuguanzhong.artron.net/news_detail_111320_2
王端廷,〈「吳冠中的藝術——中西文化百年聚焦國際研討會」紀要〉,2010年8月。網址:http://wuguanzhong.artron.net/news_detail_112648_1
邵大箴,〈通古今之变 成中西之美〉,2010年7月。網址:http://wuguanzhong.artron.net/main.php?pFlag=news_2&newid=122869&aid=A0000076&columnid=0
殷雙喜,〈內心的風景——吳冠中藝術略論〉,2010年6月。網址:http://wuguanzhong.artron.net/news_detail_111475_3
郭建超,〈文化的交叉點:論吳冠中的藝術〉,原載於《耕耘與奉獻:吳冠中捐贈作品集》,網址:http://wuguanzhong.artron.net/news_detail_117942
賈方舟,〈吳冠中:水墨行程三十年〉,雅昌藝術網專稿,2010年6月。網址:http://wuguanzhong.artron.net/news_detail_111074
蔣躍,〈吳冠中先生和他的水彩畫藝術〉,原出自《美術報》,2010年7月。網址:http://wuguanzhong.artron.net/news_detail_111965
彭德評論吳冠中的藝術,2010年6月。網址:http://wuguanzhong.artron.net/news_detail_111083

(七) 電子文獻

李小山,〈當代中國畫之我見〉,原載於《江蘇畫刊》,今日藝術網,網址:http://www.artnow.com.cn/Discuss/Special/SpecialArticle.aspx?c=748&ArticleID=24943。
宋永進,〈從「筆墨等於零」看吳冠中的繪畫矛盾——由「吳冠中的畫中心思想是什麼」所引發的思考之二〉,《美術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2011年發行。電子版:http://msb.zjol.com.cn/html/201102/12/content_708619.htm?div=-1。
張仃,〈守住中國畫的底限〉電子版資料:http://zhangis.whosee.com/zdz19/zej1.htm。
許娟策劃,〈孤獨的行者 永恆的詩意〉,宜興日報陽羨講壇,2010年12月31日。電子版網址:http://www.yixingart.com/wenyuan11/11-001.htm。
彭明輝,〈從大歷史看水墨畫的困境〉,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網站,網址:http://arts.nthu.edu.tw/programs_show.php?fdkind2=328&&my_pro=2&&time=2&&fdsn=75。
文匯網:〈陳家泠:「筆墨等於零」是最高境界〉,網址:http://info.wenweip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4972。
徐慧、黃靜,〈關於從形式概念的演變看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原載於《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取自論文網:http://big.hi138.com/wenxueyishu/yishulilun/201110/351987.asp#.Vl6vQL-1UWs
新聞稿〈苦瓜家園吳冠中師生作品展百雅軒開幕〉,當代藝術雜誌網站,2012年6月。網址:http://www.cansart.com.tw:8000/mag/?tw-n-d-1981.html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