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7.46.7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柯華辰
論文名稱(中文):新竹市城市行銷之研究
指導教授(中文):鄭國泰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碩士班
學號:10124310
出版年(民國):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中文
論文頁數:166
中文關鍵詞:城市行銷回應性評估新竹市世博台灣館
外文關鍵詞:city marketingresponse evaluationHsinchu cityTaiwan Pavil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2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1
  • 收藏收藏:0
摘要
全球化趨勢下,城市與城市間競爭激烈,城市行銷成為眾人關注的議題。新竹市於2012年名列全球城市之林第197名,卻未能引起市民、遊客及投資者相對地重視。同一年世博台灣館啟用,新竹市政府大力促銷,以期作為新竹市的地標,讓新竹市在全台,甚至全球,發揮應有的影響力。
本研究首先採取理論與文獻分析,探討城市行銷、政策論證和回應性評估等議題;接著比較2002年和2013年新竹市休憩資源演進,進行現場盤點,和檢視現行新竹市城市行銷的做法;最後利用回應性評估的方式,對世博台灣館的利害關係人進行深度訪談。
研究發現新竹市是一座古城,也是小城,舊城區路都不大,古蹟雖然多但都不大,很難吸引旅客長時間停留。無法光靠世博台灣館,需聯合周邊一起行銷。市民教育水準高,家戶平均所得也高,科學教育具有一定能量,但需提高市民與地方的依附關係,才有辦法發揮應有的優勢。而從影響市民滿意度的四個基本要素:都市化與多樣性、自然和娛樂、工作機會和成本效益(Zenker,2013)來看,新竹市應該有機會成為讓市民引以為傲的城市。
經過十位利害關係人的訪談後,以世博台灣館作為新竹市城市地標的城市行銷,本研究提出以下七點建議,包括:「結合科技與文化 實現小城生活典範」、「深耕幼兒記憶 發揮新竹優勢」、「藉由古蹟修護 強化市民認同」、「打造產創園區 學習科學大本營」、「善用網路廣播 傳播優質生活」、「新竹縣市合作 擴大行銷戰果」和「多一間尋常百貨公司 助益不大」等。
Abstract
As global competition increases, cities have themselves to be marketed aggressively in order to attract tourists, residents, commercial activities and investment. In Global Urban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2, Hsinchu was selected, ranked 197 out of 500, which meat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a leading global city, an important node in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However, Hsinchu didn’t get the attention it deserved. At the same year, an elaborate ceremony officially marked the beginning Taiwan Pavilion, which was expected to be the best-known landmark represented Hsinchu city, therefore having influence toward world.
This research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First, I discuss cities marketing, policy based argumentation and respons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ories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Second, comparing the leisure industry evolution, on-site inventory and inspecting present Hsinchu marketing policy between 2002 and 2013. Finally, doing depth interview and field study with the interested parties, and use response evaluation to analyze the data.
Researches point out that it’s hard for Hsinchu city attracting tourists to stay long because of its historical sites properties: numerous but trivial.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Hsinchu cannot rely only on Taiwan Pavilion, it should also combined with surroundings. Although Hsinchu has advantages to become the global city: high education level, average incomes, it didn’t perform well.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attachment between civilization and local places to solve this dilemma. According to paper produce by Sebastian Zenker, Hsinchu equipped four basic factors of citizen satisfaction: urban and diversity, nature and recreation, jobs chances and cost-effiency, as a consequence, it is solid to predict that Hsinchu can be the city worthy of our pride.
After interviewed with ten stakeholders, this paper made seven utilitarian recommendations to the marketing policy related to Taiwan Pavilion, including: make combination with technology and culture to achieve a model of small town life, built strong memorial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city to produces advantages, repair monuments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recognition, construct industry innovation park for scientific education, make good use of internet and studio as powerful advertising tools, cooperate with Hsinchu county government to expand marketing scale, and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e interest of entering frequent multiple shops is limited.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城市行銷之意涵與策略 5
第二節 國內外城市行銷研究現況 11
第三節 政策論證 30
第四節 回應性政策評估 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8
第一節 質性研究取向與特性 39
第二節 研究概念與流程 43
第三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46
第四章 世博台灣館與新竹市城市行銷 63
第一節 新竹世博台灣館之演進 63
第二節 世博台灣館營運現況 65
第三節 世博台灣館可以成為行銷新竹的櫥窗 6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8
圖目次
圖 3-1 研究架構 44
圖 3-2 研究流程圖 45


表目次
表 2-1 2010~2013年7月28日博碩網「城市行銷」相關論文數 11
表 2-2 2010~2013年7月28日博碩網「城市行銷」相關論文的研究方法12
表 3-1 城市行銷觀光遊憩資源分類 47
表 3-2 新竹市觀光休憩資源變化(2002年~2013年) 48
表 3-3 2013年新竹市觀光資源初步盤點結果 50
表 3-4 2013年新竹市觀光資源實地訪查現況 52
表 3-5 論文訪談對象表 61



中文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2012)。「2011~2012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2年版。中國社會學院
Golembiewski、孫本初、江岷欽(1999)。公共管理論文精選。台北,元照出版社。
Simen, P.(2007),王志弘、徐苔玲譯。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台北,群學出版社。
王正瑋(2013)。遊客目的地意象、旅遊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研究─以馬祖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運動休閒與餐飲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王立君(2010)。城市事件行銷的框架-以高雄市世界運動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王佳煌(2005)。都市社會學。台北:三民。
王捷(2012)。高雄市電影輔助政策之分析:以城市行銷與產業發展理論為觀點。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王凱民(2012)。 八家將宗教節慶表演觀光吸引力、實際體驗 與遊客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王鈺婷(2011)。城市行銷關鍵要素之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交通部觀光局(1992)。「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開發計畫」八十一年。交通部觀光局。
江大樹(2011)。建構我國成是國際競爭力指標體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委託研究報告099266033。
余孟芬(2011)。客庄地方行銷政策之研究-以桃園縣龍潭鄉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碩士論文。中壢。
吳松林(2006)。全球化的城市競爭策略。研考會雙月刊,第30期:p5。
吳思嫻(2012)。居民在地智慧、幸福感與地方依附感對節慶活動效益影響之研究─以平溪天燈為例。開南大學觀光與餐飲旅館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吳淑萍(2011)。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的新聞媒體角色。靜宜大學管理碩士論文。台中。
李佳儒(2012)。從消費者態度論遠東集團贊助花博流行館效益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李和興(2012)。花蓮壽豐立川漁場發展為環境學習中心之資源調查及潛力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碩士論文。花蓮。
李宜穎(2011)。遊憩動機、遊憩體驗對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聯性研究-以「六堆嘉年華」為例。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論文。屏東。
李幸怡(2011)。一趟深具政治意涵的觀光旅程-兩蔣文化園區的空間再生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李采靈(2012)。台灣公立美術館賣店的經營與文化商品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李淑貞(2012)。東石港口宮節慶活動觀光效益之研究。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休閒遊憩與旅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
周育伶(2011)。台灣地方行銷活動成效之後設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周欣德(2012)。文化節慶居民認同及滿意度研究─以錫口文化節為例。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周琪偉(2004)。從地區行銷觀點探討地方產業發展策略-以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林小燕(2011)。傳統節慶活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對岡山籃筐會之探討。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飲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林彥宜(2012)。商業電視廣告影片設計之探討以「節慶廣告」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修平(2011)。城市行銷策略規劃之研究-以台北市、新竹市、嘉義縣市政府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
林博文(2009)。公共部門運用行銷觀念之研究:行銷概念的擴大化與轉化。行政暨政策學報,第48期:63-112。
林富國(2011)。宜蘭縣城市品牌定位與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宜蘭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
林雅雯(2012)。從「故鄉變異鄉」-貢寮海洋音樂祭節慶地景與生活空間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高雄。
林榮洲(2013)總編輯。漫步風城/新竹市文化旅遊導覽專刊」。新竹市文化局。
邱芃儀(2010)。臺北市城市行銷策略之研究:影視目標市場之STP分析
邱琦斌(2012)。地方特色節慶活動的困境與轉型之探討—以高雄內門宋江陣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侯家淵(2012)。「慢城」經驗引進國內之可行性評估。康寧大學資產管理與城市規劃學系碩士論文。台南。
科特勒(2004)。行銷是什麼?。張振明譯。台北:商周出版。(2003)。
科特勒、李南西(2007)。科特勒談政府如何做行銷。郭思妤譯。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2007)。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范彩雲(2008)。建立台中IMAGE以推展台中為國際觀光休閒城市。臺中市中興地政事務所。台中市政府。
唐梅芳(2011)。文化資產再利用經營策略之探討-以臺中市雙十文化流域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雲林。
夏鑄九、劉昭吟(2003)。全球網絡中的都會區域與城市:北台都會區裕與台北市的個案。城市與設計學報,第15期:p39-58。
孫本初、鍾京佑(2005)。 治理理論之初探:政府、市場與社會治理架構。 公共行政學報。第16期:107-135.
孫同文(2005)。全球化與都會治理:我國直轄市發展的評估。法政學報,第18期:p49-87。
徐千雅(2012)。2009年高雄世運電視廣告的符號學分析—論廣告中的城市行銷與國際連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徐如宜(2012)。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的產品生命週期分析。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徐國清(2012)。影響城市行銷關鍵因素之探討-以產業觀光/臺南市為例。南台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台南。
徐國寶(2011)。苗栗縣國小舞龍運動的傳承、轉化與創新推廣。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苗栗。
袁曉輝、顧朝林(2012)。世界城市研究的幾個核心問題。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2年第一期。
馬慧珊(2011)。陽明山國際觀光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張尹孆(2011)。地方文化節行銷之研究-以溪頭竹文化節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
張宇塵(2011)。觀光節慶活動顧客服務品質、關係品質與忠誠度之研究-以2010澎湖海上花火節為例。明道大學產業創新與經營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張志偉(2011)。金門新前墩聚落的社區營造。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金門。
張明芬(2011)。節慶活動做為城市行銷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台中爵士音樂節為例
張淑玲(2011)。地方政府辦理民俗節慶藝文活動研究—以2003年至2010年《臺中縣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為例。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張錫賢(2011)。苗栗縣南庄鄉遊客旅遊動機、路線與節點複合體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梁氏蘭(2012)。越南香水塔目的地意象,知覺價值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飲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莊翰華(1998)。都市行銷理論與實務。新竹: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巧瑜(2011)。威尼斯面具嘉年華之觀光體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許伯崧(2012)。夢想製造、城市行銷與媒體景觀下的高雄世運會。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許美玲(2012)。宗教旅遊觀光發展與地方認同之研究-以屏東慈鳳宮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許智喨(2011)。地方特色產業結合文化創意行銷之研究-以水林蕃薯文化節為例。康寧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台南。
郭秀玲(2012)。龜丹地區發展溫泉競爭策略之研究。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嘉義。
郭耀昌(2008)。公共治理與地方事務。新竹市,偉文出版社。
陳秀凌(2012)。苗栗燈會對地方經濟發展之研究-應用I-O方法於個案研究。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陳俊瑋(2012)。公私協力與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南投縣茶業文化節慶活動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陳姵汝(2012)。網頁設計原則運用於城市行銷網站之廣告效果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陳姵諭(2011)。以心智地圖解析大學生對台灣各縣市旅遊偏好空間型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
陳韋妢(2003)。地區行銷與城市競爭力營造之研究。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思倫(2005)。 休閒遊憩概論。台北:空中大學。
陳書榕(2011)。官辦節慶活動之論述分析-以台北市國際花卉博覽會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曾蘭淑(2011)。地方居民對於節慶活動的效益認知與認同感對活動支持度之研究-以鳳荔文化季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曾資程(2012)。新竹市世博台灣館產創園區委外經營之研究。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
游建華(2013)。新竹市世博臺灣館產創園區服務品質要素之研究—以Kano二維品質模式探討。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湯喻情(2013)。影視觀光對高雄市城市行銷之影響-以網路族群為例。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台中。
童妃梅(2011)。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城市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絲奇雅.沙森(2001)。周振華(2005)等譯。全球城市:紐約、倫敦、東京。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
馮柏霖(2011)。節慶活動遊客擁擠知覺之探討—以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黃宗儀(2008)。面對巨變中的東亞景觀-大都會的自我身分書寫。台北,群學出版社。
黃美玲(2011)。地方文化產業之參與動機研究-以臺東藥草節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黃麗玲(2003)。一九九0年代台北市都市計畫規劃中的社區參與:全球過程、地方政治、與鄰里回應。地理學報,第34期:61-78。
黃繻寬(2012)。文化觀光發展要素與類型: 以荷蘭城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新竹市政府(2009)編印。新竹市觀光手冊2009年版。。
新竹市政府文化局(2002)。「新竹市文化資產自導式系統規劃」總結報告,指導單位:內政部,委託單位:,執行單位:清寰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九十一年十一月。
新竹市政府(2010)。世博台灣館暨風城文創館營運管理OT案計畫書。新竹,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議會(2010)。議事錄。新竹,新竹市議會。
新竹市政府(2013)。新竹市微旅行,慢活 樂遊 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楊永裕(2012)。鯤鯓王平安鹽祭發展文化觀光指標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台中。
楊曾麗丹(2012)。台灣節慶魅力評價。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南。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葉怡慧(2011)。城市行銷重要因素之研究—以基隆市為例。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基隆。
董聖文(2011)。城市行銷影片甄選模式之建立與應用。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道格.桑德斯(2011)。陳信宏譯。落腳城市。台北,麥田出版社。
鄒惠貞(2011)。新北市住宿業與觀光資源之空間分佈關聯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
熊漢文(2011)。城市觀光行銷之稽核研究—以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線」為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
舞瑪夫 達給魯頓(2011)。原住民節慶活動定位與策略之研究:以南投縣布農族部落為例。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碩士論文。嘉義。
趙惠端(2012)。從節慶活動策劃探討藝術節的經營─以「協志藝術季」為例。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劉育靈(2011)。臺中市地方行銷策略規劃之分析。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劉宗光(2010)。應用Kano模式於節慶活動品質屬性之研究-以2009苗栗西湖渡假村五月雪桐花祭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論文。台中。
劉貞鈺(2011)農村體驗節慶推廣活動如何建構遊客地方依附:以2010年新埔鎮「新埔心‧照門情」節慶活動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新竹。
劉益誠(2003)。全球城市架構下越界移民的希望與絕望:《勞動與資本的流動》與《無憾的賽局》二書比較。都市與設計學報,15/16:209-224。
潘國正(1997)。新竹市文化地圖。新竹,齊風堂出版社。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宛穎(2010)。聆聽的真實與想像:高雄市愛河之城市音景意象初探
蔡宜倪(2011)。節慶活動對目的地意象影響之研究-以2010台中爵士音樂節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蔡蕙玲(2011)。遊客之活動涉入、形象識別、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關聯性研究-以2010高雄市燈會藝術節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鄧肯‧泰勒(1998)。城市旅遊管理:政策、程序、與實務。王淑宜譯。2004。臺北市,六合出版社。
鄭名傑(2012)。節慶意象之體驗要素轉化於產品設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鄭昂(2012)。城市行銷網路議題內容分析—以2009年台北聽障奧運及高雄世界運動會新聞框架競爭為例。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新竹。
鄭欣美(2011)。社區藝文團體參與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鄭國泰(2007)。管制治理-理論與實務分析。高雄,麗文文化。
蕭卉卉(2010)。亞洲區域國家觀光政策之分析。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蕭全政、江大樹、孫同文、劉淑惠(2003)。健全地方自治圖貌。內政部委託研究。
蕭佳恩(2012)。節慶活動與城市行銷─以2011嘉義市舉辦世界管樂年會為例。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公共政策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賴鈺文(2011)。策略性城市行銷規劃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辦理2010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薛宇盛(2010)。都市國際行銷策略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
謝孝平(2011)。社頭鄉織襪產業行銷及觀光推廣策略之研究。明道大學設計學院碩士論文。彰化。
顏良安(2012)。消費者休閒動機、體驗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休閒遊憩與創意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顏淑真(2011)。花蓮地區居民對觀光節慶活動態度之研究:以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社會暨公共行政學系社會學碩士論文。花蓮。
魏瑞坤(2010)。客家民俗節慶的蛻變:以臺中東勢新丁粄節為例。
英文文獻
Aguilar, A. G. and Ward, P. M. (2003) “Globalizatio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ega-city Expansion in Latin America:Analyzing Mexico City’s Peri-urban Hinderland, “ Cities, 20:1:p3-21.
Alger, C. F.,(1988). “Perceiving, Analyzing and Coping with the local-Global Nexu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17:p321-340.
Beaurgard, Robert A. and Pierre, J. (2000). “Disputing the Global: A Skeptical View of Locally-based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 “ Policy & Politics, 28:4:p465-478.
Beaverstock, J.V., Taylor, P.J. and Smith, R.G.(1999) A Roster of World Cities. Cities, 16: 6: p 445–458.
Chadwick,G.(1971). “A Systems View of Planning,” Pergamon Press Inc., New York, p24.
Checkland, P. (1999). “Systems Thinking, Systems Practice”. Wiley. P4~5.
Drucker, P. F. (2000). “The Essential Drucker on Management”,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Inc.(中譯本:杜拉克精選:管理篇,李田樹譯,天下文化,2001年,p102)。
Farazmand, Ali,( 1999). “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9:6:p509-522.
Friedmann, John. (1986).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 17(1):p69-83.
Friedmann,John and Wolff, Goetz Wolff. (1982). “World City Formation: An Agenda for Reasearch and 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 Regional Research 6(3):p309-345.
Gaussier, N., Lacour, C. and Puissant, S. (2003). “Metropolitanization and Territorial Scales,” Cities, 20:4:p253-263.
Hall, Peter Geoffrey. (1966). “The World cities. New York and London:McGraw-Hill and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Hamilton, D. (1999). Governing Metropolitan Areas, New York:Change Garland.
Hood, C. (1991).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Rea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69, p3-19.
Jackson, M. C. (2003) Systems Thinking: Creative Holism for Managers. 高飛譯,系統思考-適於管理者的創造性整體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2005)。p.10-11.
Kotler, P. and Levy, S.(1969). Broad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Jan. p10-15.
Kotler, P., Haider D. H. and Rein, I. (1993). Marketing Places:Attracting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sm to cities, states, and nations. The Free Press, N.Y. pp.34-35.
Kotler, P.,et al.(2002). Marketing Asian places: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sm to cities, states, and nations, Asia: John Wiley & Sons (中譯本:柯特勒深探大亞洲—人潮、金潮與地方再造,羅漢等譯,洪順慶總審定,台北:商智文化)。
Krantz, M. and Schatzl, L. (1997). Marketing the city, European Cities in Comparative, p468-493.
Neuman, W.L.(1997). Social Research Method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Allyn and Bacon.(中譯本: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朱柔若譯,揚智出版社)。
Ng, Mee Kam and Hills, P.(2003). “World Cities or Great Ci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ive Asian Metropolises, “ Cities, 20:3:p151-165.
Peters, B.Guy and Pierre, John,(2001). “Development in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Towards Multi-level Governance,” Policy & Politics, 29:2:p131-135.
Rhodes, R.A.W., (1996). “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 Political Studies, XLIV:p652-667.
Sassen, S. (2001). Cities: Capital, Global, and Worl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P1808-1816.
Sassen, S. (2010). The city: Its return as a lens for social theory.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1) p3–11.
Sassen, S. (2012). When the center no longer holds: Cities as frontier zones. Cities.
Smouts, M. C. (1998). The Proper Use of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50:1:p 81-89.
Totaro, P. and O'Brien, G. (1996). Sydney's Darling, Sydney Morning Herald, 31October.
Van den Berg, L. and Braun, E. (1999). Urban competitiveness, Marketing and Need for Organising Capacity, Urban Studies, 36:p987-999.
World Bank. (1992). Goverance and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 World Bank.
Xue, K., Chen, X. and Yu, M. (2012). Can the World Expo change a city’s image through foreign media report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38:p746– 754.
Zenker, S. , Eggers, F. and Farsky , M. (2013).Putting a price tag on cities: Insights into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f places, cities, 30 : p 133–13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