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2.36.13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黃淑君
論文名稱(中文):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Well-Being Percep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sinchu City
指導教授(中文):鄭國泰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碩士班
學號:10124305
出版年(民國):103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9
中文關鍵詞:幸福感大學生
外文關鍵詞:well-beinguniversity student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
  • 收藏收藏:0
本文欲瞭解大學生幸福感現況,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與幸福感差異與相關關係,並採用問卷調查法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就讀新竹市公私立大學之6所的大學生,隨機發放1200份問卷來進行調查。回收共1097份問卷,扣除15份無效問卷,共1082份。將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新竹市大學生的幸福感現況整體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M=4.39),在 「家庭圓融」、「人際關係」、「生活滿意」向度得分為前三名。
(二)私立別大學生在「修課情形」和「自我肯定」向度中高於公立別大學生。
(三)不同就讀學校、學業總平均、每個月可支配的零用金、參加社團大學生之整體幸福感的關係有顯著差異。
(四)男性大學生在「自我肯定」和「身心健康」向度中幸福感高於女性之大學生。
(五)不同學院之大學生其幸福感在「生活滿意」「自我肯定」「身心健康」方面,有顯著差異。學業總平均90分以上的大學生在「整體幸福感」方面,得分高於60~69分之大學生。
(六)有打工經驗之大學生在「自我肯定」中的平均數高於沒有打工經驗的大學生。
(七)每個月可支配的零用金12000元以上~15000元的大學生得分高於5000元以上~8000元和3000~5000元之大學生。
(八)有參加社團的大學生幸福感高於沒有參加社團的大學生。
(九)大學生整體幸福感與修課情形、生活滿意、自我肯定、人際關係、身心健康、家庭圓融向度之間呈正相關。相關係數達P<.01(r=.124~.744)的顯著水準。

最後,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提供若干建議以供實務應用和未來研究之參考。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Well-being of students,to the study between Well - being of and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relationship variables, and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as a research tool. The sample was on Hsinchu public private six college students and randomly issued 1200 questionnaires to do the study. A total of 1097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after deducting 15 invalid questionnaires, a total of 1082 copies. The results were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ANOVA analysis,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earch obtaine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The well-being percep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bove the average(M=4.39) are the "family harmon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life satisfaction"dimension
are the top three scores.
2.Pr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course conditions" and "self-affirmation" dimension in private university are higher than public university students.
3.The different university , Grade score overall average , every month disposable petty cash, and attending community university students in whole Well - being of in relationships are significant.
4.Male in "self-affirmation"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imension of Well–being is higher than female.
5.The different college student whose Well-being of in "life satisfaction""self-affir mati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ave signifance.Grade score overall average of 90 points or more students in the whole Well-being of score of 60 to 69 points higher than college students.
6.The students who work experience in "self-affirmation" is higher than no work experience of ones.
7.Disposable petty cash every month more tha $12,000 NT to $15,000 NT university students scored higher than $5000NT to $8000NT and $3000NT to $5000NT university students.
8.Aattending community university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well-being withnot attending community students.
9.Among the well-being percep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ourse conditions, life satisfaction, self-affirm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family harmony dimensions they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P <.01 (r = .124 ~ .744) the
significant level.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study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reference and research.
摘要
目次
表次
圖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幸福感定義 8
第二節 幸福感相關理論 11
第三節 幸福感之衡量方法 15
第四節 幸福感相關研究 19
第五節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 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1
第五節 實施程序 39
第六節 資料處理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2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42
第二節 大學生幸福感之現況 4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幸福感的差異分析 46
第四節 綜合討論 63
第五節 大學生幸福感的相關係數 67
第六節 大學生對新竹市為幸福城市的初步看法 69

第五章 結論與議 71
第一節 研究假設驗證 71
第二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 73
第三節 建議 77

參考文獻 80
壹、中文文獻 80
貳、英文文獻 84

附錄 86
附錄一: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 (預試問卷) 86
附錄二: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 (正式問卷) 90
附錄三:您認同新竹是個幸福的城市嗎? 94
壹、中文文獻
天下雜誌新聞稿 (2012)。2012年「幸福城市大調查」排行榜出爐。
今日新聞網,2013年2月20日,〈國民幸福指數國際指標統計結果8月首發「台版」再議〉。網址:http://taiwanhot.nownews.com/2013/02/20/301-2904339.htm 檢索日期:2013年4月30日。
王俊明(1996)。研究方法概論。台北:空中大學。
王微茹(2007)。大學生之休閒需求、參與、滿意度及幸福感之研究-幸福感之需求滿足理論驗證。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台灣醒報,2013年3月7日,〈衡量民眾福祉 幸福指數可編算〉。
網址:http://www.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9555 檢索日期:2013年3月27日。
任卓、馮克芸 譯(2009)。理查.佛羅里達(Florida, Richard)著。《尋找你的幸福城市》。台北市:天下雜誌。
李清茵 (2004)。家庭互動行為、心理需求滿足、關係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邢佔軍、劉相 (2008)。《城市幸福感︰來自六個省會城市的幸福指數報告》。中國大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邢佔軍(2005)。《測量幸福:主觀幸福感測量研究》。中國大陸:人民出版社。
巫雅菁(2001)。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8).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書局。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與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彥伶(2007)不同人口變項大學生之靈性安適、社會興趣及幸福感的差異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淑惠(2006)。技職校院大一新生生氣表達、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美和術學院健康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家欣(2000)。大學生的休閒認知,涉入與體驗-兼論人格特質的影響。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施建彬 (1995)。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施建彬、陸洛 譯(1997)。Michael Argyl著。幸福心理學。台北市:巨流。
柯永河 (1993)。心理治療與衛生。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柯承恩 (2004年8月26日)。追求幸福。商業周刊,第475期。網址: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php?id=18908 檢索日期:2013年4月30日。
陳火泉(1990)。活在快樂中。台北:九歌出版社。
陳郁茜(2009)。不同國高中班級組織型態、人格特質、壓力因應方式與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陳騏龍(200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郭俊豪(2008)。大學生防禦性悲觀、拖延、自我設限及因應策略對幸福感影響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莊慧秋(1987)幸福哪裏來?幸福理論的探索。載於張老師月刊編輯部(主編),中國人的幸福觀-命運與幸福(頁192-202)。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莊耀嘉編譯(1990)。馬斯洛:人本心理學之父。台北市:桂冠。
莊耀嘉、黃光國(民70)。國中學生的成敗歸因與無助感特徵。中華心理學刊,23(2),155-164。
黃馨萍(2003)。家庭互動規範、互動行為與家人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共享與平等匹配理念之差別效應。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韞臻、林淑惠(2008)。大學生幸福感之組成與比較。臺中技術學院學報,9(2),19-31。
新竹市政府主計處(2011) 。http://dep-auditing.hccg.gov.tw/
新華社,2012年6月29日,〈聯合國定3月20日為國際幸福日〉。網址:http://news.sinchew.com.my/topic/node/307395?tid=4 檢索日期:2013年4月30日。
楊中芳總校訂,楊宜音、張志學等譯(1997)。性格與社會心理測量總覽。台北:巨流。
楊晴如(2009)。大學生生活壓力、解釋風格與情緒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蒙光俊(2008)。大學生完美主義、社會興趣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董氏基金會(2012)。大學生主觀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網址: http://www.jtf.org.tw/psyche/melancholia/survey.asp?This=69&Page=1 檢索日期:2014年5月1日。
廖梓辰(2002)。家庭人際互動與家庭和諧、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解應達、段海軍 (2007)。主觀幸福感研究進展。《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第33卷,第五期。
聯合國新聞,2011年7月22日,〈聯大通過決議建議將“幸福”概念納入國家發展指數考核〉。網址: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5969 檢索日期:2013年4月30日。
賴美蒨(2009)。大學生背景變項、人際親密、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差異研究。國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賴建志(2005)。大學生生活壓力、幽默風格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青儒(2002)。父母參與與子女性別角色概念、性格特質、幸福感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謝秋嬋(2009)大學生人際親密、自尊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縣。
顏映馨(1999)。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譚家瑜譯(2008)。塔爾.班夏哈 (Tal Ben-Shahar)著:《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台北:天下文化。
蕭富元 (2008年1月30日)。哈佛大學生最熱門搶修的課,我要更快樂。天下雜誌,390,90-92。

貳、英文文獻
Andrews,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New
York:Plenum.
Argyle, M. (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New York: Routedge.
Bradbum, N. M. (1969).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Chicago: Aldine Pub. Co.
Campbell, A. (1976). Subjective measures of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31,117-124.
Din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542-575
DeNeve, K. M., & Cooper, H. (1998). The happy personality: A meta-analysis of 137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4(2), 197-229.
Headey, B., & Wearing, A. (1989). Personality,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Toward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7(4), 731-739.
Holahan, C. K. (1988). Relation of life goals at age 70 to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Terman’s gifted men and women. Psychology and Aging, 3(3), 286-291.
Lu, L. (1999). Personal or environmental causes of happines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9(1), 79-90.
Marks & Shah (2005) A well-being manifesto for a flourishing society, in The Science of Well-being.
Meliha, T. D. (2006).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Hacettepe University Journal of Education, 31, 188-197.
Rim, Y. (1993). Values, happiness and family structure variabl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15(5), 595-598.
Thoits, P. A. (1982). Conceptual, method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problem in studying social support as a buffer against life stres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3, 145-159.
Trotter,M.J.(2009). Effect of participation in a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program 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nnesota.
Veenhoven, R. (1993). Happiness in nations. Rotterdam: Risbo.
Walker,M.E.(2009).Relationship of spirituality, subjective well- be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 popul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nnessee Stata University, Tennesse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