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3.59.3.2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賴姿容
作者(外文):Lai,Tzu-Jung
論文名稱(中文):華語假設句的功能研究及其教學 -以「如果」、「要是」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if” Complex Sentences and Its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 - A Case Study of " Rúguǒ" and "Yàoshi"
指導教授(中文):鄭縈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學號:10124155
出版年(民國):105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3
中文關鍵詞:如果要是假設複句篇章語法華語教學
外文關鍵詞:RúguǒYàoshi"if"complex sentencesdiscourse analysisTCSL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
  • 收藏收藏:0
華語的關聯詞語很豐富,華語學習者易因關聯詞語掌握程度不佳造成偏誤(李曉琪,2001),因此,關聯詞語在華語教學中是值得關注的焦點。根據研究指出華語學習者使用頻率最高的假設關聯詞語為「如果」和「要是」,在全部的假設標記中,只有「如果」和「要是」在《華語八千詞》中被歸類於基礎級,故本文以「如果」和「要是」為研究重點。
語料來源為平衡語料庫和北大語料庫,以「如果」和「要是」為關鍵字,「如果」在平衡語料庫總語料有9064筆,在北大語料庫則有165328筆,我們各採取前1000筆具有完整語意的語料;「要是」在平衡語料庫總語料有467筆,排除無法判斷語意的語料,得到完整語意的語料300筆,在北大語料庫總語料有49742筆,我們則選取了832筆可表達完整語意的語料,共3132筆具有完整語意的語料,檢視之後發現兩岸在使用假設複句時,當前後主語相同時,承接詞跟後主語大多省略,以符合語言經濟性原則;當前後主語不相同時,承接詞省略,後主語大多不可省略。此外,近幾年學者們多以語法的角度探討了假設複句,然而主語的省略與否也與篇章有關,因此進一步使用台灣作家吳念真先生的作品,透過篇章語法角度進行分析。分析的結果,發現大部份的情況下,若前主語出現在假設關聯詞語之前,為舊信息,若出現在假設關聯詞語之後,則不一定為新信息,也有可能為舊信息;「如果」、「要是」所引導的假設分句是為後景,而結果分句則為前景。在華語教學部分藉由「華語學習者語料庫」的分析,得知學習者在假設複句的主要語法偏誤為遺漏承接詞「就」和後主語,以及產生雜揉現象。
最後,透過實際語料分析的成果,「如果」應比「要是」提早教授;且假設標記組合的教學順序,建議為「假設標記 單用」→「假設標記…,承接詞」→「假設標記…的話,~」→「假設標記…的話,承接詞」。
Chinese has various and complex conjunction phrases. The complexity of Chinese conjunction phrases make it difficult for Chinese learners to correctly apply in sentences and often make errors (Lee, 2001)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ies of using Chinese conjunction phrases,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search focus on teaching methods of conjunction phrases. In this study, we focused on 2 specific conjunctions, "Rúguǒ" and "Yàoshi", which are usually used in making complex hypothetical sentences, i.e. similar to English "if " conditional sentences.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these two conjunction phrases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hypothesis markers. Moreover, these two hypothesis markers are marked as beginner level in Chinese 8000 Vocabulary. Accordingly, we focused our study on "Rúguǒ" and "Yàoshi" in this study.
Analyzed data was drawn from Academia Sinica Balanced Corpus of Modern Chinese (Sinica Corpus) and 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 (CCL). Using "Rúguǒ" as a searching keyword results in 9064 records from database of Sinica Corpus, and 165328 records from database of CCL. Then, first 1000 data with complete semantics were chosen from both data groups. While using "Yàoshi" as a searching keyword from database of Sinica Corpus, 467 results were shown. Only 300 results were used after eliminating those with unclear and incomplete semantics. Again, keyword "Yàoshi" is used to search from database of CCL, and 832 records were chose from 49742 results found from database of CCL.
Our analyzed results meet the Principle of Economy; that is, when 1st sentence and 2nd sentence have the same subject/topic, linking phrases and subject/topic of 2nd sentence were always omitted. When subject/topic of 1st and 2nd sentences are different, only linking phrases can be omitted. In addition, most recent research only analyzed hypothetical complex sentences grammatically, not based on discourse analysis. Therefore, we further made discours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works of Wu Nien-jen (吳念真). We found out when subject/topic of 1st sentence appeared before hypothesis markers, it mostly provided old information. When subject/topic of 1st sentence appeared after hypothesis markers, it can provide either old or new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the sentence leaded by hypothetical markers serves as background, and the resulting sentence is foreground. Moreover, we did further analysis using records from Chinese Learner Corpor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CSL. We found out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made 2 frequent mix-up errors while using hypothetical markers to make complex if sentences: 1) omitting the necessary linking phrases and 2) omitting subject/topic from 2nd sentence.
In order to better facilitate TCSL students learning the usages of "Rúguǒ" and "Yàoshi", teaching methods of these two hypothetical markers were suggested based on our analysis. First, "Rúguǒ" should be taught before "Yàoshi". Secondly, suggested teaching order for the complete usage of complex hypothetical sentences will be: “hypothetical markers (only)”, then “hypothetical markers….., linking phrases”, followed by “hypothetical markers….. dehuà, …….”, and finally “hypothetical markers….. dehuà, linking phrases”.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1
1.2研究方法與步驟 3
1.3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 複句相關研究 7
2.1.1複句的定義及分類 7
2.2 假設複句使用規則 9
2.2.1 假設複句定義 9
2.2.2 假設複句分類 12
2.2.3 假設複句標記整理 14
2.2.4假設標記與主語位置關係 19
2.3 假設複句語序調換與篇章語法 22
2.3.1假設複句語序的調換 22
2.3.2篇章語法 25
2.4對外華語語法教學研究 27
2.4.1 偏誤研究 27
2.4.2 華語學習者學習關聯詞語之偏誤研究 29
2.4.3教學語法與語法點分級 31
2.4.4假設複句詞彙與語法之分級 34
第三章 假設標記「如果」、「要是」語法使用分析 39
3.1假設關聯詞語的搭配 39
3.2. 兩岸假設標記「如果」、「要是」使用現況 42
3.3 「如果」、「要是」之篇章語法分析 53
3.3.1「如果」、「要是」主語位置及其新、舊信息分析 54
3.3.2「如果」和「要是」語序調換與前後景之關係 58
3.4小結 61
第四章 假設句偏誤分析、華語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63
4.1華語學習者語料庫偏誤分析 63
4.1.1 偏誤句分類 64
4.1.2美籍和日籍華語學習者語料假設標記組合分析 66
4.2華語教材假設句語法分級及排序整理 70
4.2.1假設句語法分級 70
4.3華語教材假設例句標記組合分析及教學建議 77
4.3.1. 語料庫與《視華》假設標記使用組合比較 78
4.3.2假設句語法教學建議 81
4.4小結 85
第五章 結論 87
5.1本文主要成果 87
5.2研究限制與展望 89
參考文獻 91
中研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 http://db1x.sinica.edu.tw/kiwi/mkiwi/
王佩卿(2010)。現代漢語語法點等級化初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台北市。
王萸芳(1997)。中文口語與書面語副詞主句的訊息順序。「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
學研討會論文集」發表之論文,台北世界華文教育協進會。
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 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朱德熙(1982/1998)。語法講議。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坦野(1994)。虛詞“而”與“則”語法功能之辨析 。 中文自修,10,21。
何淑貞、王錦慧(2010)。華語教學語法。台北:文鶴出版。
何鋒兵(2012)。假設連詞“若”不同位置的不同語用特點。東山師範學院學報,
6(27),48-50。
何萬順 (2010)。論台灣華語的在地化。澳門語言學刊,35(1),19 -29。
吳念真(2010)。這些人,那些事。台北:圓神出版社。
呂叔湘(1947/1975)。中國文法要略。台北:文史哲出版。
呂叔湘(1980/1999)。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子瑄、曹逢甫(2009)。漢語語言學。台北:正中書局。
李曉琪(1991)。現代漢語復句中關聯詞的位置。語言教學與研究,2,79-91。
李曉琪(2001)。以英語為母語者學習漢語關聯詞難點及對策。暨南大學華文學
院學報,4,10-18。
李豔洵 (2006)。漢語假設複句預設淺析。湘潭師範學院學報,4(28),153-155。
汪曉欣(2012)。假設復句句序變異規律研究(碩士論文)。安徽大學,安徽。
邢志群(2005)。高年級漢語篇章連貫教學法。見馮勝利胡文澤主編,對外漢語書
面書教學與研究的最新發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邢福義(2001)。漢語複句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邢福義(2002) 。漢語語法三百問。北京:商務印書館。
周一民(2006)。現代漢語。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小兵、朱其智、鄧小寧(2007)。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北京:北京語
言大學出版社。
周中天、張莉萍(2007)。華語文能力分級指標之建立。「東亞教育評鑑論壇:
新興議題及挑戰」國際會議論文,臺灣師範大學。
屈承熹(2006)。漢語篇章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屈承熹(2006)。漢語篇章語法:理論與方法。俄語語言文學研究,3(13),1-15。
屈承熹(2010)。漢語功能篇章語法。台北:文鶴出版。
房玉清(2008)。實用漢語語法(第二次修訂本)。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洪慎杏(2008)。現代漢語複句分類與關連詞語教學-以「而」為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姚雙云(2011)。英語if句與漢語“如果”句用法之異同——基于語料庫的比較研究。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學報,6,29。
胡裕樹(1992/2008)。現代漢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徐陽春(2002)。現代漢語複句句式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馬林可(1994)。因果、假設、條件復句的區分。畢節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55-58。
馬建忠(1898/1983)。馬氏文通。北京:商務印書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1。台北:正中
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2。台北:正中
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3。台北:正中
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4。台北:正中
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5。台北:正中
書局。
張莉萍(2003-2004)。華語八千詞。國科會研究計劃(編號
NSC-92-2411-H-003-045)。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莉萍(2012)。對應於歐洲共同架構的華語詞彙量。華語文教學研究,2(9),
77-96。
張莉萍(2014)。不同母語背景華語學習者的用詞特徵:以語料庫為本的研究。中
文計算語言學期刊,2(19),53-72。
張雪平(2014) 。“如果”類假設連詞的語義功能與語用分布。漢語學習,69-
74。
張煉強(1997) 。漢語語序的多面考察(下)。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
39-47。
現代漢語語料庫詞頻統計 http://elearning.ling.sinica.edu.tw/CWordfreq.html
陳群(2011)。對外漢語假設複句教學設計(碩士論文)。南京師範大學:南京。
陸慶和(2006)。實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曾文璇(2014)。華語八千詞詞彙分級研究。華語學刊,16,23-35。
程美珍、李珠(2010)。漢語病句辨析900例。台北:新學林有限公司。
華語為第二語口語語料庫http://140.122.83.250/cwb_mp3/
華語學習者書面語語料庫http://kitty.2y.idv.tw/~hjchen/cwrite-mtc/main.cgi
董秀英(2012) 。漢語後置假設標記與“聯係項居中原則”。華文教學與研究,
3(47),60-65。
趙元任(1980)。中國話的文法增訂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齊元濤(2000)。篇章。香港:海峰出版社。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01)。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增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英林、李明(1997)。《語法等級大綱》的編制與定位。語言教學研究,4,81-93。
劉穎、胡海濤(2012)。語料庫語言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修訂版。台北:文鶴出版。
鄧麗君(2011)。華語初級教材語法項目的選擇與排序原則之探討(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鄭縈、曹逢甫(2012)。華語句法新論(下)。台北:正中書局。
黎洪(2012)。漢語偏正復句句序變異研究(碩士論文)。安徽大學,安徽。
黎錦熙(1924/1992)。新著國語文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盧福波(2000)。對外漢語常用詞語對比例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TOCFL華語詞彙通http://140.122.110.83/T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