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敏祝(2004)。以探究導向教學提昇國中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光學」單元為例。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李明堂、郭明堂(1995)。國小自然科學探究教學模式的析論。國教天地。頁56-63。 林曉雯(2001)。國小自然科教師試行「學習環」之合作行動研究。屏東師院學報。頁953-986。 林寶山(1998)。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市:五南。 林顯輝(1995)。國小兒童蒸發與凝結概念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邱廣興(2003)。探究教學在資訊融入自然學習領域之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 施富有(2004)。提供鷹架對不同學習成就學生數位學習成效之探討-以高年級水的三態教學活動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 高廣孚(1976)。杜威教育思想。台北市:水牛。 張凱綸(2001)。國小學童對「水的三態變化」概念之研究。屏東市: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惠博(2006)。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進行探究導向教學之行動研究。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張敬宜(1997)。國小高年級學童蒸發、凝結與沸騰概念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 頁5(3),321-346。 張敬宜(1998)。教師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蒸發、凝結與沸騰概念瞭解。台北師院學報。頁11,453-472。 梁美麗(2011)。幼兒科學遊戲課程:以「水的三態變化」為例。台中市: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 郭怡瑩(2005)。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多媒體教材發展之研究-以「天氣的變化」單元為例。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自然科學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淑珍(2005)。不同學習風格的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數位學習系統進行水的三態教學之學習成效探討。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博文(2007)。進行科學探究教學以促進五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探討。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 游淑媚(1996)。建構式教學模式和科學教學焦慮感之縱貫研究。中華民國第九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 黃才立、劉德明(1992)。物質變化的概念分析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 黃嘉明(2003)。國小學童「水的蒸發、凝結、沸騰」迷思概念及心智模式之探討-以新屋鄉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秀停(2004)。以合作式行動研究協助國小自然科教師實施探究式教學。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葉俊緯(2006)。利用網路環境進行探究導向教學之行動研究。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歐用生(2000)。重要教學方法舉隅。高雄:復文。 顏弘志(2004)。從建構主義看探究教學。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頁36,1-14。
外文部分 AloufJ.L, & BentleyM.L. (2003).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Inquiry -Based Science Teaching. ERIC ED 475577. Bar, V. (1989). Children's view about the water cycle. Science Education, pp. 73(4),481-500. Bar, V., & Travis, A. S. (n.d.). Children's views concerning phase chang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pp. 28(4),363-382. Bybee, R. (1988). The biological science curriculum study (BSCS). Science and Children, 25(8), pp. 36-67. Bybee, R. W., & et al. (198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for the Elementary Years: Frameworks f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Maienscheinet al.J. (1998). Scientific Literacy. Science, 頁 287-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