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7.78.8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樊羽陞
論文名稱(中文):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中學生對雲端應用接受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pply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the Acceptability of Cloud Application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中文):林秋斌
指導教授(外文):chiupin-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
學號:10025407
出版年(民國):10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5
中文關鍵詞:雲端應用科技接受模型使用者接受度
外文關鍵詞:Cloud applicationTAMUser acceptanc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
  • 收藏收藏:0
雲端科技已經逐漸普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電腦上常用的Google雲端,手機上也有許多雲端的應用,作筆記的Evernote手機應用等。除了生活,在教育上也漸漸有許多學者將雲端應用融入教學。但這之間較少被討論的是教學工具被使用者接受的接受度。若一項教學工具縱使對教學上有不錯的成效,但不被使用者所接受使用,即喪失原本使用它的初衷。因此本研究中藉由雲端講座以及雲端應用的教學活動等,以觸發學生對雲端的興趣,並建立學生對雲端科技的概念,數據收集方式將使用Davis(1989)所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型為理論基礎結合李克特五點量表設計問卷,針對學生的相關外部因素與雲端應用的有用性、易用性、及使用態度、使用意願等進行提問,以了解學生對雲端應用的接受度,期待未來不論是在開發,或是在選擇教學工具時都能有參考依據以利選擇。
在研究結果發現雲端應用在各構面的交互關係上並不如科技接受模型理論,科技接受模型理論中指出,外部因素對雲端應用的有用性、易用性會有正面影響,並且有用性與易用性也會對使用態度造成影響,而使用意願受到有用性及使用態度影響。但本研究發現雲端應用在各構面皆符合科技接受模型理論,唯使用意願僅受到有用性的影響。
研究中經過T檢定與路徑分析的整理後發現環境因素是影響各構面的重要原因,其中發現學生只要在環境因素部分得分較高,相對於在各構面的得分也都會較高。
而最重要的部分是,本研究三組實驗對象其問卷每題得分都高4分,顯示其實中學生對雲端應用的接受度都很高,並且不論其背景,若同學間的使用或交流情形越高則對雲端應用的接受度也越高。
Cloud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common in our daily lives. And many application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our education, but if the application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is all well and good, but if we all do not want to use, it would lose its original value. Therefore, this study Apply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to the Acceptability of Cloud Application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key factors can be found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using cloud application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loud application in various facets of the relationship is not lik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eor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eory stated that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s affected by external factors,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s will also affect attitude toward , then affect to behavioral intention. However, this study found that cloud applications are in compliance in all facets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eory, only behavioral intention affected by Perceived usefulness.
Completed T-test and path analysis, found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affecting every aspect, found that some of the students get higher score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 but other facets score is higher.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s that this study three groups of subjects whose questionnaires the average score for each question were higher than four points, in fact, students displayed on cloud applications have a high degree of acceptance, and regardless of their background, If the use or exchange of students between the higher case acceptance for cloud applications is also higher.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0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0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1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1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7
第六節 研究限制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8
第一節 數位化時代所需的能力 18
第二節 雲端應用 21
第三節 科技接受模型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0
第二節 變數定義與操作假設 31
第三節 實驗對象及資料收集方式 32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3
第五節 研究工具 39
第六節 資料分析處理方式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42
第一節 信度分析與敘述統計 43
一、 使用者背景分析 43
二、 問卷得分分析 44
第二節 差異性分析 47
一、 以性別為分組的比較 47
二、 以年齡層和學科背景為分組之比較 48
第三節 問卷分析 49
一、 外部因素 49
二、 感知有用性 54
三、 感知易用性 57
四、 使用態度 60
五、 使用意願 63
六、 問卷分析結果 67
第四節 路徑分析 68
第五節 研究發現 69
一、 開放性問卷整理 69
二、 整體結果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2
第一節 結論 72
一、 科技接受模型各構面交互關係與本研究假設相關性 72
二、 影響中學生使用雲端應用的關鍵因素 73
三、 整體結論 73
第二節 建議 74
參考文獻 75
附錄一:研究問卷 79
附錄二:教學活動一:教學簡案-Dropbox 82
附錄三:教學活動二:教學簡案-Prezi 83
附錄四:教學活動三:教學簡案-Photoshop Express 84


圖目錄
圖 一 1 電子書包學習模式 11
圖 二 1數位素養 20
圖 二 2雲端概念圖 21
圖 二 3雲端服務架構圖 22
圖 二 4理性行動理論架構圖 26
圖 二 5計畫行為理論架構圖 27
圖 二 6科技接受模型 27
圖 三 1研究架構 30
圖 三 2研究流程圖 33
圖 三 3實驗流程圖 34
圖 四 1 路徑分析 68


表目錄
表 一 1 研究假設 16
表 二 1應用雲端應用於教育之部分相關論文 24
表 二 2 應用科技接受模式於教育之部分相關研究 29
表 三 1研究時程表 34
表 三 2教學流程 36
表 三 3教學介面(一) 36
表 三 4教學介面(二) 37
表 三 5教學介面(三) 37
表 三 6教學介面(四) 38
表 三 7登入與註冊 39
表 三 8雲端應用選擇選單 39
表 三 9雲端應用教學 40
表 三 10 信度分析 40
表 四 1 三組基本背景資料: 43
表 四 2 性別分組得分 44
表 四 3 以性別為分組的各構面得分 44
表 四 4年齡背景分組得分 45
表 四 5 國中高中高職在各構面的平均得分 45
表 四 6外部因素共分為四部份 46
表 四 7 外部因素平均分數 46
表 四 8以性別為分組之比較 47
表 四 9組別間差異 48
表 四 10外部因素(高職與高中) 50
表 四 11外部因素(高職與國中) 51
表 四 12外部因素(高中與國中) 52
表 四 13感知有用性(高職與高中) 54
表 四 14感知有用性(高職與國中) 55
表 四 15感知有用性(高中與國中) 56
表 四 16感知易用性(高職與高中) 57
表 四 17感知易用性(高職與國中) 58
表 四 18感知易用性(高中與國中) 58
表 四 19使用態度(高職與高中) 60
表 四 20使用態度(高職與國中) 61
表 四 21使用態度(高中與國中) 62
表 四 22使用意願(高職與高中) 63
表 四 23使用意願(高職與國中) 64
表 四 24使用意願(高中與國中) 65
表 四 26有用性、易用性平均分數比較 70
表 五 1研究假設結果 72
中文部分
鍾明志(2012)。新北市國中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接受度之探究-以科技接受模式觀點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葉賀勤(2012)。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消費者之網路銀行使用意圖。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黃若菱(2012)。使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中生使用線上英語測驗網之行為及學習成效。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簡文益(2011)。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Moodle系統運用於高中職教師教學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南投縣。
李芸茹(2011)。體液供給電子書於行動載具科技接受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新竹市。
黃正龍(2012)。運用Cacoo平台於國小高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鷹架式合作學習。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林信廷(2012)。不同學習輔助策略導入wiki網頁編輯對國中生理化科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黃雅雲(2013)。YouTube影片教學對於提升小五學童英語字彙及國際議題知識之成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因與教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許素維(2011)。以Google Apps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張文瑩(2012)。雲端化專題導向合作式學習-以Google Docs及Facebook為共同創作平台為例。
Wikipedia(2013)。雲端運算。(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B2%E7%AB%AF%E9%81%8B%E7%AE%97)
陳昭蓉(2012)。知識創新、資訊素養、終身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屏地區高中職校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伊建中、李英明、張一蕃、瞿海源、羅曉南、謝瀛春、謝清俊(1997)。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期末報告。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1997年6月20日)。取自:http://cdp.sinica.edu.tw/project/01/4_1.htm
陳德懷(2011)。數位科技與台灣未來二十年教學的趨勢。前瞻科技與管理 1
卷 1 期,1-13 頁(2011 年 5 月)。
謝進益和溫嘉榮(2011)。電子書包導入雲端技術之未來教學趨勢。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4期,第五卷。
周文靜(2012)。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線上同步學習應用於企業訓練員工接受度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潘英豪(2011)。教育雲端開放性課程教學服務系統之建置。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台北市。
顏金泉(2005)。影響國中生數位學習的因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英文部分
Charles T. Meadow, &Yuan, W. J. (1997).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DEFINING THE CONCEPT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33 (6), pp. 697-714.
Zurkowski, P. G., &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W. s. (1974).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 Related Paper No. 5.
Eshet, Y.(2004). Digital Literacy: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rvival Skills in the Digital er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13(1), 93-106
Jones, B., & Flannigan, S. (2006). Connecting the digital dots: Literacy of the 21st century. Educause Quarterly, 29(2), 8-10
Hague, C., & Payton, S. (2010). Digital literacy across the curriculum. http://www.curriculum.edu.au/leader/default.asp?id=33211&issueID=12380
McClure, C (1994).Network Literacy: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 115-125.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 319–340.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pp. 11-39).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Ajzen, Icek.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Fishbein, Martin, & Ajzen, Icek.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Chang, C. Y., & Sheu, J. P. (2002) .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 Hoc Classroom
and eSchoolbag System for Ubiquitous Learning. In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obile and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TE 2002) (eds. M. Milrad, U. Hoppe & Kinshuk) pp. 8-14. IEEEPublications, Los Alamitos, CA.
Pavlou, P, A. (2003). Consumer acceptanc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tegrating trust and risk with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7(3), 101-133.
Porter, C.E., & Naveen, D. (2005). Us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explain how attitudes determine Internet usage: The role of perceived access barriers and demographic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9 (2006) 999–1007
Gilster, P. (1997) .An excerpt from Digital Literacy. Meridian: Jul 99
Rocael, H.R & Hector, A.(2012) Measuring emotional responses to experiences with Cloud-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 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loud Education Environments (WCLOUD 201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