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部分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潘怡君(2010)。國中學生輔導需求調查研究—以雲林縣三所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彭震宇(2007)。以輔導三級預防制度為架構的「花蓮縣高關懷個案管理」程式之簡介與應用。學生輔導季刊,103,106-124。 內政部統計處(2013)。101年家庭暴力通報案件概況。內政統計通報報告,未出版。 兒童福利聯盟(2002)。2002年都會地區兒童人權維護調查報告。引自: http://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67/250 兒童福利聯盟(2003)。2003年兒童心理資本投資調查。引自:http://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70/216 賴朝暉 (1996)。現階段國小輔導工作成效、問題與改進芻議。國教輔導,36(2),41-47。 李美娟(2001)。國小學童對輔導需求之調查研究:以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慧玟、游森期、鄭琿(2010)。綜合醫院青少年保健門診個案對心理衛生服務的知識、需求及滿意度調查。中山醫學雜誌,21(2),133-143。 李慧賢(2003)。國中輔導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教訓輔三合一與心理師法實施後的角色與定位。輔導通訊,85,52-63。 劉焜輝(1997)。輔導原理與實務。台北:三民。 劉慈惠(2001)。現代幼兒母親的教養信念--以大學教育程度者為例。新竹師院學報,14,355-405。 林家興(2002)。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工作的現況與建議。學生輔導雙月刊,8,119-123。 林家興(2008)。諮商心理師執業現況調查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23,117-145。 林惠雅(1999)。母親信念、教養目標和教養行為之探討(二):問卷編製與相關分析。應用心理研究,3,219-244。 林瑞吉(2008)。國小教師諮詢之行動研究一位輔導工作者的實踐故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萬億、黃韻如(2005)。學校輔導團隊工作--學校社會工作師、輔導教師與心理師的合作。台北:五南。 林文瑛、王震武(1995)。中國父母的教養觀:嚴教觀或打罵觀?本土心理學研究,3,2-92。 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1998)。學校輔導原理。台北:心理出版社。 葛婷婷(2009)。國中生旁觀欺凌行為的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何進財(1999)。教訓輔三合一方案實施策略與未來展望。學生事務,3(1)。 行政院主計處(2009)。98年青少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青年輔導委員會結果綜合分析報告,未出版。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黃玉臻(1997)。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2009)。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工作資源參考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國民小學輔導工作參考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3)。教育部補助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輔導人力成效評估~打造「輔導黃金三角」,守護孩子幸福未來。台北:教育部。 江文慈(2013)。兒童諮詢與心理治療不可忽視的環節:家長為子女求助心理專業的阻礙。諮商與輔導,332,6-11。 刑志彬(2009)。心理專業人員協助學校輔導工作之參與經驗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徐佳玲(2006)。台北縣市民眾與專家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趙曉美、王麗斐(2008)。國小兒童個案問題與輔導室對校外心理健康專業協助需求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北體學報,16,351-362。 趙曉美、王麗斐、楊國如(2006)。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國小校園服務方案之實施評估。教育心理學報,37(4),345-365。 周雅容(1997)。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3,51-73。 陳秉華(1999)。邁向專業--台灣輔導界發展的回顧與前瞻。亞洲輔導學報,6,21-47。 張惠琴(2009)。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親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葉光輝(1995)。社會化歷程中父母教化方式與子女的行為發展。中華心理學刊,37(2),149-167。 蔡培村(2001)。教訓輔三合一的理論基礎。教師天地,110,6-16。 曹中瑋(2003)。心理師法對於國中小學學生輔導工作的影響。輔導通訊,85,46-51。 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謝麗紅(2004)。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增訂版)。彰化:復文。 葉光輝(1995)。社會化歷程中的父母教化方式與子女的行為發展。中華心理學刊,37(2),149-167。 楊百川(2000)。高中生心理需求困擾之評量與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楊國樞(1987)。現代社會傳統信念的變遷機制與方向。明報月刊,31(8),33-34。 吳武典(1987)。國小怎樣實施輔導工作。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武典(1990)。輔導原理。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麗斐、杜淑芬、趙曉美(2008)。國小駐校諮商心理師有效諮商策略之探索性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3),413-434。 王淑玲(2001)。高雄市國民中小學學生家長諮詢需求與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淑玲(2003)。家長諮詢及家長抗拒諮詢的處理。諮商與輔導,216,11-14。 王叢桂(1997)。父職與母職認知基模及其生涯承諾關係的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王文秀(1999)。國小輔導相關人員對學校輔導工作者角色知覺與角色衝突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7,1-30。
英文部分 Boulton, M. (1983). On being a mother: A study of women with pre-school children. London, UK: Tavistock. Branden-Muller, L. R., & Elias, M. J. (1991). Catalyzing the primary prevention revolution in the schools: The role of school psychologis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2, 73-88. House, J. S. (1981).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Knox, A. B. (1968).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needs of adults for education experiences as a basis for program development. New York: Adult Education Depart, Teachers Collage, Columbia Univers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022090). Lane, K. L., Kalberg, J. B., Bruhn, A. L., Mahoney, M. E., & DriscoU, S. A. (2008). Primary prevention programs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Issues of treatment integrity systematic screening, and reinforcement.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60(4),465-494. Pennington, F. C. (1980). Need assessment: Concepts, models, and characteristics. New Direction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7, 1-14.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J233629) Saunders, S. M. (1993). Applicants' experience of the process of seeking therapy. Psychotherapy, 30(4), 554-564. Saunders, S. M. (1996). Applicants' experienc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psychotherapy. Psychotherapy, 33(4), 617-627. Schaffer, H. R. (2004). Introducing Child Psychology. Oxford: Blackwell. Segal, M. (1985). A study of maternal beliefs and valu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 intervention program. Parental belief systems.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publishers. Stricker, G. & Rodriguez, A. R. (1988). Handbook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mental health. New York: Plenum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