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88.2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宋婉竹
作者(外文):Sung, Wan-Chu
論文名稱(中文):運動產業產學合作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in the Sport Industry
指導教授(中文):黃煜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Y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碩士班
學號:10024903
出版年(民國):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5
中文關鍵詞:運動產業產學合作運動相關系所效益
外文關鍵詞:Sport Industry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Sports related departmentsresul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為使高等教育的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且符合產業界需求,「產學合作」此教育制度可協助學生瞭解職場需求,進而培育企業所需人才。本研究旨在瞭解臺灣地區運動產業的企業與大學體育運動相關系所實施產學合作之動機、考量因素、注意事項、應用型態,及參與產學合作的效益等。本研究為個案研究,採取立意抽樣法,邀請過往曾採用產學合作的企業組織及學校系所參與深度訪談,透過文獻探討編列所需之訪談大綱並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效度檢驗,訪談結束後,資料整理完畢再交由原受訪者進行內容審視與確認。計訪談北、中、南部區的大學運動相關系所6間;運動相關產業,包含運動用品類、運動組織、運動行銷公司與職業運動6家,總計訪談共12名人員。綜整訪談資料後提出幾點重要發現:第一,產學合作效益可讓學生認識產業現況並提早規劃未來生涯,為企業帶來充沛人力,並且提供學校讓學生到校外認識產業之橋樑。第二,在產學合作過程中,學生得以規劃未來生涯職業並培養人際溝通技巧。而在企業效益部份,實習學生可為企業帶來充足人力,此外,透過產學合作,學校提供機會讓學生到校外認識產業,並且對學生未來就業有極大幫助。第三,實施產學合作時所需之注意事項,主要為雙方理念、學校有無主動規劃並尋求業界合作以及學生安全。第四,應用型態上輪調式日趨重要,這將會是未來趨勢,強調讓學生具有實務經驗,才能更深入產業,幫助就業。最後,產學合作制度的落實需要學校、學生及企業的高度共識,因此需要多面向的溝通工作,建議辦理企業參訪、企業講座等增加熟悉度。在後續研究方面,建議能夠涵蓋更多學校及不同產業區隔企業進行分析,同時針對學生參與產學合作的成效或是建議進行更完整的探討。
It was rare to found that college graduates apply their skills into practical situations. That means gap between university and industry is increasing. To meet needs of job market,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is developed to help university students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industrial situation and cultivate talent for the corporations. Sports industry in Taiwan is emerging and number of sport management-related program at university is growing.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in the sport industry, the purpose aims to analyze how organizations in sport industry form a cooperative alliance with colleges and provide corporations as well as university with further suggestions while developing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program. In-depth interview and focus group will be adopted to collect essential information in relation to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model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llaborations. The industrial segment w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sporting goods manufacturer, sporting goods brand, sporting goods retailer, sport marketing agency, professional sports, national governing body and sport media. Colleges that have the experiences of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would be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s well. Interview guideline would be developed based upon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previous case study. Experts in this regard would be invited to review the interview guideline for the sake of assurance of content valid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expected to elaborate the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model, benefits for involved parties as well as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This study plan to provide further recommendation for the colleges and corporations in sport industry while forming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7
第六節 名詞解釋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產學合作介紹 10
第二節 產學合作的動機與效益 20
第三節 產學合作現況 28
第四節 運動產業之定義與分類 39
第五節 本章總結 4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9
第四節 研究工具之編製 51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3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56
第一節 產學合作的動機 56
第二節 參與產學合作考量因素 66
第三節 實施產學合作時注意事項 73
第四節 產學合作的類型 79
第五節 產學合作的效益 8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結論 91
第二節、建議 94
參考文獻 96
中文部分 96
英文部分 100
附錄一-運動相關系所名單 102
附錄二-受訪者同意書 105
附錄三-訪談逐字稿 117
中文部分
田振榮、黃國峰、李金玲(2003)。探討我國技職校院辦理建教合作之弔詭現象。技術與職業教育學報,6,29–38。

江義平(2000)。以產學合作模式發展技術人力資源之研究-台灣職業學校產學合作實施現況分析。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15(1),139–148。

何金樑、黃煜(2012)。21 世紀臺灣地區運動產業之回顧。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11(1)214–220。

吳榕峰、林琴珠(2001)。實施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的問題探討。師友月刊,412,56–60。

呂謙、呂銀益(2002)。以Tyler Model 探討分析台灣地區大學院校運動管理課程發展現況及未來趨勢。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 1,74–91。

宋妙蓮、林雅玲(2006)。大台北地區大專校院實施產學合作現況之探討。中華技術學院學報 ,34,309–324。

李東榮(2011)。我國私立大學院校產學合作現況與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李英明(2007)。產學合作與產業人才培養。公共政策論壇–高等教育系列:產學合作,產學雙贏,44–53。

李誠(2013)。高學歷、高失業時代,「企業實習」是救星,遠見雜誌,329,38-40。

沈昶如、葉姿伶(2004)。大專校院運動相關學系學生參與建教合作學習行為與實習滿意度之研究。2003 年11 月28 日,取自真理大學,郭正德教學平台網址http://wwwt.au.edu.tw/chengter/teach/thesis/thesis04-02.htm

孟繼洛(2003)。產學合作教育的新思維。技術及職業教育,76,17–20。


林房儹(2003)。運動產業分類與四P模型之探討。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2,1–13。

林建元、周慧瑜、楊忠和(2005)。當前台灣運動休閒服務人才供給與培訓重要課題。國民體育季刊,43(2),12-17。

林郡妙(2008,0404)。畢業即就業 產學合作創造工作機會。Career就業情報網。取自http://media.career.com.tw/epaper/enews/center_news.asp?no3=34451&page=487&keyword=&mpage=49&bpage=480

林清和(2004)。產學合作之特色。技職雙月刊,23,32–35。

林嘉芬(2012,10)。博碩士失業率逼近4%。Career就業情報網。2012年11月17日,取自http://media.career.com.tw/epaper/enews/center_news.asp?no3=47466

林騰蛟、張可立(2005)。政府在産學合作中的角色與作用。建國科大學報,24(3),139–156。

邱芳姿(2012)。我國技術學院學生校外實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邱金松(1992)。我國體育專業人力市場調查研究。台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邱淑華(2007)。公關專業知識的累積與傳承(未出版博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姜慧嵐(2005)。健身產業人力運用現況與管理趨勢。國民體育季刊,43(2),76–82。

洪偉盛(2004)。高等技職校院與企業參與產學合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倪周華(2007)。淺談大學院校產學合作成效、困境與因應之道。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0(2),45–55。


徐揚(2002)。台灣運動產業運動行銷管理人才專業能力之研究。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創刊號,161–183。

徐揚(2011)。大學運動行銷管理教育方式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5(2),344–350。

高俊雄(2005)。實務教學對運動賽會管理能力影響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2(1),1–22。

張作為(2006)。大學院校知識轉化與管理模式建置-以研發處之產學合作為對象。國科會應用科學學門提昇研發能量及成果發表研習會論文集,315–320頁。

張宏帆(2010)。產學合作與創新績效相關因素的關聯性。中華管理學報,11(2),3 1–44。

張育寧(2008)。讓你前程無憂的職涯資產。2008年6月3日,資料引自Career就業情報網http://media.career.com.tw/hot/hot_main.asp?CA_NO=383p094&INO=171

張家豪、林恩賜、許宏哲(2011)。建教合作對休閒運動管理相關科系學生之重要性及效益。運動健康休閒學報,2,92–99。

張媛甯、郭重明(2008)。產學合作教育實施成效之個案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1,111–150。

張媛甯、郭重明(2008)。德、英、美三國產學合作教育及其對我國之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4,67–94。

張露娜、陳麗梅、高婷婷(2009)。運用產學合作模式創造臨床急重症-護理人才培訓及教師雙贏之成效。秀傳醫學雜誌,9(1&2), 21-27。

教育部(2010)。產學合作推廣單位。教育部產學合作資訊網站。2013年01月16日取自:http://www.iaci.nkfust.edu.tw/Industry/CP.aspx?s=4&n=17

教育部(2013)。師資培育法。教育部全球資訊網‧法令規章。網址: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08769&KeyWordHL=師資培育法&StyleType=1。上網日期:102年1月21日。

曹承礎、劉水深(2008)。臺灣管理教育的創新與整合。策略評論,5,1–5。

陳建州(2010)。先進國家推展產學合作專案現況之分析。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3(4),53–76。

陳建州(2011)。技職院校推展產學合作專案制度之探討。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4(1),95–121。

陳淑玲、洪錦怡、鄭靖國(2006)。我國技專校院實施三明治教學之探討。中華技術學院學報,34,267–277。

陳雅惠(2006)。技職院校與服務業建教合作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靖怡(2006)。休閒農場產學合作需求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曾銘深(1999)。OECD國家推動產學合作之作法。經濟情勢暨評論,5(3),80–98。

湯堯(2008)。大學推動產學合作技術能力指標系統的建構與應用。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湯堯、成群豪(2004)。高等教育經營。台北:高等教育。

黃煜、蔡明政(2005)。職業運動事業組織營運管理人力需求與培育。國民體育季刊,43(2),44–51。

溫明忠(2011)。高等教育經濟學。臺北,高等教育文化。

葉公鼎(2003)。運動產業總論-論運動產業之範疇與分類。鞋技通訊,126,18–26。

廖盈琪(2003)。產學合作之創新分析。科技發展標竿,3(4),1–10。

廖偉傑(2009)。建教合作對運動管理學系學生重要性之探討。大專體育,100,29–35。

綦振瀛(2013,0924)。經濟文摘。聯合新聞網。2013年10月30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78052&kdid=AR10&r=6

劉江彬、黃俊英(2004)。智慧財產管理總論。台北,華泰文化。

劉常勇(2002)。管理教育應如何跨越知與行的障礙。產業管理學報,3(1),13–19。

蔡沛縈(2012)。臺灣公私立大學產學合作成效之包絡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戴曉霞(2000)。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展望: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集刊,44,35–59。

薛玉(2003)。以實例探討運用專案管理強化產學合作之作法。技職校院產學合作運作機制及配套措施研討會論文集,76–81。

謝明玲、林秀姿(2012,1128)。就業力。天下雜誌, 511期。2012年12月28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45125&login=true&page=1

簡惠閔(2006)。技專校院推動產學合作有效策略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蘇維杉(2005)。台灣運動產業就業市場分析。國民體育季刊,43(2),31–36。
英文部分
Alegre, J., & Chiva, R. (2008).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on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test. Technovation, 28(6), 315-326.

Alves, J., Marques, M. J., & Saur-Amarala, I. (2007) . Co-ownership active interfaces between academia and industry.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5(9), 1233-1246.

Azagra-Caro, J. M., Carat, G., & Pontikaki, D.(2010). Inclining the columns to make the temple lookstraight: a first glance at monetary indicators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19(2), 119-128.

Azagra-Caro, J., Carat, M. G., &Pontikakis, D. (2010). Inclining the columns to make the temple look straight: a first glance at monetary indicators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19(2), 119–128.

Bell, M. (1997).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68(2), 34-38.

Blakemore, C. L., Hawkes, N. R., Wilkinson, C., Zanandrea, M., & Harrison, J. M. (1997). The flight program: Nontraditional prepa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68 (5), 56-67.

Burnside, B., & Witkin, L. (2008). Forging successful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s.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51(2), 26-30.

Feiman-Nemser, S. & Buchmann, M. (1987). When is student teacher teaching teac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3(4), 255-273.

Harding, R(2007). Fostering university-industry links. OECD-LEED programme.
Liebman, J. S. (1998). Teaching operations research: Lessons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 Interfaces, 28(2), 104-110.

Macdonald, D. (1999). The professional word of experienc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0(1), 41-54.

Martin, B. R., & Tang, P. (2007). The benefits from publicly funded research. SPRU Working Paper ,161.

Mitchell, M. F. (1992). Scholarly behavio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methods teacher educators in Ohio. Journal of T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1(1), 303-314.

Perry, C. M. & Power, B. M. (2004). Finding the truths in teacher preparation field experiences. Teacher Educational Quarterly, 31(2), 125-136.

Schneider, R. C., & Stier, W. F. (2006). Sport management field experience as experiential learning: Ensuring beneficial outcomes and preventing exploitation. The Sport Management and Related Topics Journal, 2 (2), 36-43.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封面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