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5.208.20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彭琬琳
作者(外文):Wan-Lin, Peng
論文名稱(中文):結合環境設置檢核表之知覺動作訓練課程對知動協調障礙兒童在平衡動作表現之成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s of Perceptual-Motor Training with Environment Settings Checklist on Balance Control Ability of Children with Perceptual-Motor Coordination Disorder
指導教授(中文):謝協君
指導教授(外文):Hsieh-Chun, Hs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號:10024710
出版年(民國):104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環境設置檢核表知覺動作訓練課程平衡動作視覺動作統整
外文關鍵詞:Environment Settings ChecklistPerceptual-Motor Trainingbalance control abilityvisual-motor integration abilit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結合環境設置檢核表之知覺動作訓練課程,對知動協調障礙兒童的平衡動作成效,並輔以視覺動作統整測驗之分數,雙重檢視訓練成效。
研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之準實驗設計。研究者透過「第二版兒童動作評估量表」及「拜瑞視覺動作統整發展測驗」篩檢出新竹市34名(4~7歲)知動協調障礙兒童,分成實驗組(20人)及對照組(14人),並對實驗組進行訓練。
以結合環境設置檢核表之知動訓練課程為自變項,教學為一週一次,共進行10週的課程介入。教學前後測以「拜瑞視覺動作統整發展測驗」及「平衡訓練評估儀」評量其變化為依變項。
經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環境設置檢核表具有專家效度。
二、結合環境設置檢核表之知動訓練課程可顯著提升知動協調障礙兒童的視覺動作統整表現。
三、結合環境設置檢核表之知動訓練課程可提升知動協調障礙兒童的平衡動作表現。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提出討論,並對實務工作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erceptual-Motor Training with Environment Settings Checklist on balance control ability and visual-motor integration ability of Perceptual-Motor Coordination Disorder of children.
The study adopted unequivalent pre-post quasi-experiment design. Thirty-four children (aged 4~7 years old) with Perceptual-Motor Coordination Disorder are recruited by 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2 (MABC-2) and The Developmental Test of Visual-Motor Integration (VMI).
Participants were invited an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 group (n=20) or control group (n=14). The experiment group undertook 10 weeks of Perceptual-Motor Training with Environment Settings Checklist intervention, once a week during 10 weeks, 60 minutes per-session.
All groups took VMI and The Posture Scale Analyzer (PSA) for pre-test and post-test.The quantative data was analyzed by MANOVA.
Th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found the following results:
1.The Environment Settings Checklist is already judging the breadth and appropriateness of the the content by varied experts.
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rceptual-Motor Training with Environment Settings Checklist intervention ha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visual perception, visual perception, and motor coordination.
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rceptual-Motor Training with Environment Settings Checklist intervention has improvement on Posture Scale Analyzer.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 the researcher also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implication of counseling, practical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y.
謝誌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知覺動作訓練課程之發展現況 9
第二節 知動協調障礙兒童的平衡動作表現 14
第三節 知覺動作訓練對知動協調障礙兒童的動作 19
表現成效 19
第四節 環境設置檢核表設置向度之相關文獻 23
第五節 文獻探討總結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程序 29
第二節 研究設計 3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6
第五節 課程設計 38
第六節 資料處理方法 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 環境設置檢核表的專家效度 43
第二節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前測各量表分數差異的比較量 44
第三節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前後測各量表分數的 46
比較量 46
第四節 視覺動作統整之成效 47
第五節 平衡動作表現之成效 49
第六節 綜合討論與省思 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6
參考文獻 59
一、 中文部分 59
二、 英文部分 64
附錄 66
附錄一 環境設置檢核表 66
附錄二 環境設置檢核表訓練項目定義及教具範例 69
附錄三 環境設置檢核表教具定義與教具圖示範例 71
附錄四 環境設置檢核表結合知動訓練課程之教學教案 73

表次
表1.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之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 10
表2. 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之身體的各部位技能 10
表3. 新舊課綱知覺動作練課程對照表 12
表4. ICF知覺功能障礙與動作功能障礙之分類、編碼與定義 14
表5. 知覺動作訓練對平衡動作表現成效之文獻整理 22
表6. 實驗設計 32
表8. 實驗組受試者分組名單及相關能力資料 35
表9. 對照組受試者分組名單及相關能力資料 35
表10. 課程時間安排 41
表11. 交互作用 44
表12. 前測變異數分析 45
表13. 前後測變異數分析 46
表14. VMI組間差異比較 47
表15. PSA組間差異比較 49
表16. 家長教學建議回饋單 52

圖次
圖1. 兒童發展階段 17
圖2. Wilson知動協調障礙兒童介入策略 20
圖3. 檢核表之訓練目的向度 24
圖4. 檢核表之訓練方法和管道向度 25
圖5. 研究架構圖 29
圖6. 研究程序 31
圖7. 實驗架構圖 33
圖8. 結合檢核表之知動訓練課程的教學流程 39
圖9. 檢核表之設計流程 40
一、中文部分
王天苗 (2003)。 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作業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朱怡菁、李曜全、吳昇光 (2010)。 臺灣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之次族群分類。物理治療,35(3),243-250。
杜光玉 (2003)。 幼兒運動遊戲器材之探討。大專體育,69,32-37。
沈連魁 (2003)。 幼兒體能遊戲設施的設計。大專體育,69,27-31。
何淑萍、邱于容、蔡珮緹 (2008)。 專業團隊運作之省思。特教論壇,4,47-55。
沈哲宇 (2010)。 探討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的視覺動作能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臺北市。
汪宜霈、王志中、蔡獻裕 (2003)。 感覺統合與知覺動作訓練對發展遲緩兒童療效之比較。職能治療學會雜誌, 21,29-44。
汪宜霈、王志中、黃茂雄、蘇純瑩 (2009)。 感覺統合治療、神經發展治療與知覺動作治療於輕度智能障礙兒童感覺動作功能療效之研究。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63(4) , 441-452
辛文玉 (2004)。 發展協調障礙兒童之靜態平衡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研究所,臺中市。

吳孟恬、陳惠姿、詹元碩 (2009)。 六週知覺動作訓練對高齡者平衡控制能力之影響。輔仁大學體育學刊,8,198-209。
吳孟恬、詹元碩 (2011)。 不同知覺動作訓練週期對高齡者平衡控制能力之成效分析。長榮運動休閒學刊,5,21-37。
林幸慧 (2013)。 知覺動作訓練方案對知覺功能障礙兒童視-動統整能力及感覺功能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林寶貴、吳純純 (1998)。 特殊兒童知覺動作發展教材教具。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林正常 (2002)。運動科學與訓練。臺北市:銀禾文化事業公司。
邱靖華 (1995) 。人體運動之平衡與穩定。中華體育季刊, 9(1),27-34。
邱鈺淇、黎俊彥 (2008)。 規律運動訓練對身體姿勢平衡控制之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2(3),23-30。
洪清一 (1999)。 知覺-動作訓練。臺北市:五南。
姚開屏 (1997)。 另一點不同的聲音:再談感覺統合治療。職能治療學會雜誌,15,45-50。
范姜逸敏 (2001)。 平衡能力的測量及訓練方法初探。中華體育季刊,15(2),65-72。
張芝綺、詹元碩、何金山 (2012)。 知覺動作訓練對於特殊需求兒童身心發展之效益。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1,101-108。
張鳳菊、黃永寬 (2009)。 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規劃因素與教學流程。2009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嘉義縣:吳鳳技術學院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
梁齡尹、成戎珠、陳振宇 (2006)。 Standing Balance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A Meta-analysis。物理治療,31(1),1-7。
梁碧明、賴來新、陳怡伶 (2014)。 應用Wii Fit課程改善自閉症學生重心平衡之探討。運動與遊憩研究,8(4),70-82。
莊如惠 (2009)。 知覺動作訓練對學齡兒童平衡控制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莊育芬、吳亭芳、莊凱嵐 (2007)。 發展協調障礙兒童的介入策略。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3(2),72-81。
許雅雯、蔡佳良 (2009)。 發展協調障礙孩童視知覺與視覺動作統合特性之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2(2),111-138。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 (2009)。 新特殊教育通論二版。臺北市:五南。
陳英三 (2009)。 知覺動作訓練理論與實際: 系列一。臺南:臺南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陳威穎 (2005)。 發展協調障礙學童之視覺訊息處理過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研究所,臺中市。
陳淑美 (2006)。 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對感覺統合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陳湘 (1999)。 智能障礙學童知覺動作訓練初探。大專體育,
45,94-98。
陳蒂勻 (2004)。 知覺動作訓練課程對ADHD兒童動作能力影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碩士班,屏東縣。
陳正奇、鄭文義、黃瓊慧 (2009)。 運動介入對智能障礙學生之影響。高應科大體育,8,209-222。
陳佩欣 (2010)。知覺動作訓練對ADHD男童平衡控制能力 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碩士班,桃園縣。
陳俊湰 (2006)。 智能障礙與智力正常者平衡控制比較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7(1),45-57。
曹雅茜、楊熾康 (2009)。 遊戲式CAI教學方案對提升國小高功能自閉症學童動作能力之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1,129-151。
曾煜程、李翠玲、黎俊彥 (2010)。 三階段知動教學應用在啟智班平衡問題學生之成效。身心障礙研究季刊,8(1),55-69。
黃永昌、邱文信 (2007)。 平衡能力之探討。大專體育,92,132-139。
黃金源 (2013)。 自閉症兒童的治療與教育。新北市:心理。
彭琬琳、謝協君(2013)。 專業團隊合作結合結構性教學環境設置檢核表在知覺動作訓練之環境設置與應用。2013創新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課程教學與產學創新。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院。
楊碧桃 (2000)。 結構式教學環境在啟智班的實施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3,111-136。
廖華芳、王天苗 (1998)。 兒童知覺動作發展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23(4),310-324。
蔡昆瀛、張芳慈 (2010)。 由特殊教育法之修訂論特教相關專業團隊服務。國小特殊教育,50,11-20。
鄭信雄 (1998)。 學校推廣感覺統合訓練的經驗。特殊教育季刊,66,4-7。
盧素碧 (1997)。 幼兒的發展與輔導。臺北:文景出版社。
謝協君、何東墀 (2008)。 玩具檢核表在學齡前發展障礙兒之運用成效。特殊教育學報,27,157-176。
謝協君、汪姿伶、張育菁 (2011)。 融入教具改造之多感官課程在多重障礙學生課堂專注成效。特教論壇,11,59-73。
謝凱玟 (2011)。 泛自閉症障礙學生動作能力發展及其相關改善策略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5(1),71-81。
鐘芳玲 (2011)。 特殊教育教材教具比賽作品分享與後設分析。國小特殊教育,52,82-95。
鐘敏華 (2012)。 協助學前兒童感覺統合的身體活動。國民教育,53(1),19-24。
教育部 ( 2012 )。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 1999 )。 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 2011 )。 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綱要總綱及配套措施。臺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教育部 ( 2015 )。 特殊教育支援服務與專業團隊設置及實施辦法。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七月三日教育部臺教學(四)字第1040082923B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 ( 2014 )。 特殊教育法。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十八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300093311號令修正公布。

二、 英文部分
Ayres, J. (1972).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s.
Los Angeles, CA: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Barnhart, R. C., Davenport, M. J., Epps, S. B., & Nordquist, V. M. (2003).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Physical Therapy, 83(8), 722-731.
Ellinoudis, T., Evaggelinou, C., Kourtessis, T., Konstantinidou, Z., Venetsanou, F., & Kambas, A. (2011).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ge band 1 of the 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Second Edition.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32(3), 1046-1051.
Forseth, A. K., & Sigmundsson, H. (2003). Static balance in children with hand–eye co‐ordination problems.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29(6), 569-579.
Hoare, D. (1994). Subtypes of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 11, 158-169.
Hamilton, L. M.(2009)。Facing autism: Giving parents reasons for hope and guidance for help. WaterBrook Press.
Novak, I. (2013). Evidence to practice commentary: New evidence in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DCD). Physical &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Pediatrics, 33(2), 170-173.
Shumway, C. A., & Woollacott, M. (1995). Control of posture and balance. In J. P. Bulter (Ed.). Motor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pp.119-142). Williams & Wilkins.
Sher, B. (2009). Early intervention games: Fun, Joyful ways to develop social and motor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or 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s. San Francisco, CA.
Williams, H. G., Fisher, J. M, & Tritschler, K. A. (1983).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static postural control in 4, 6, and 8 year old normal and motorically awkward childre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62(1), 12-26.
Wilson, P. H. (2005). Practitioner review: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DCD: an evaluative review.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46(8), 806-823.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封面摘要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