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35.19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黃炳彰
作者(外文):Huang, Ping Chang
論文名稱(中文):風頭水尾:當代濁水溪流域書寫研究──以《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帶水雲》、《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南風》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Contemporary ChouShui River Writing Research─Focusing on "Notes of ChouShui River", "Nimbus", "Formosa vs. Formosa", "South Wind".
指導教授(中文):王鈺婷
指導教授(外文):Wang, Yu Ting
口試委員(中文):楊佳嫻
陳國偉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班1
學號:103141501
出版年(民國):10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濁水溪筆記濁水溪帶水雲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南風
外文關鍵詞:ChouShui RiverNotes of ChouShui RiverNimbusFormosa vs. FormosaSouth Wind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
  • 收藏收藏:0
摘要

本論文以吳晟散文《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黃信堯紀錄片《帶水雲》、柯金源紀錄片《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鐘聖雄與許震唐合作之紀實攝影作品《南風》為討論對象。透過四部文學與影像文本,以一個互相參照的研究方法,聚焦討論濁水溪流域出海口的環境倫理議題。

第二章聚焦討論吳晟《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中的環境倫理書寫,耙梳吳晟的創作歷程,試圖提出不同前行論者的詮釋角度,以觀看不同視角的吳晟質樸美學。本章以「水‧土‧米」三元素歸結《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中的環境倫理,試圖在此論述中重建理想且可行的環境倫理。

第三章以二部環境紀錄片:黃信堯《帶水雲》、柯金源《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並置參照的方式,聚焦討論濁水溪出海口環境正義的議題。此二部環境紀錄片在面對當代濁水溪環境議題時,分屬偏重於美學與政治面向,由此產生相當不同的藝術及政治性影響結果,故筆者將並置二部環境紀錄片,就美學與政治的兩個向度進行討論,期能透過紀錄片的討論,開拓並反思當代環境倫理的可能轉變。

第四章以鐘聖雄與許震唐合作之紀實攝影作品《南風》為討論對象。筆者在此探討紀實攝影的可能與不可能,並提出《南風》在台灣紀實攝影發展中可能的定位為何。同時,分述二位作者聚焦的不同視角:鐘聖雄的「身體論述」、許震唐的「故鄉情感」,並置比較二位作者的主題意識與藝術美學。

在濁水溪流域之中,特別是傳統上稱為「風頭水尾」的沿海貧瘠之地,受到經濟政策與工業發展長期聯合宰制,使得此區域的人與環境皆遭受不等程度的破壞與邊緣化,成為時代進步下的犧牲者。濁水溪作為台灣第一長河,於本文中討論的濁水溪出海口諸多環境議題,可以視為當代台灣環境問題具體而微的體現;從地方的區域環境問題中,也可以照見實際上這是一道國際性的環境命題。透過四部不同形式的文本,再現各自的濁水溪真實,筆者期待一向被視為疏離他者而被破壞殆盡的生態環境,有可能因為人類重新反思彼此間的倫理關係,而有了全新互動的理想情境;生活於此地本屬社會底層而又受到環境變遷影響的弱勢住民,也因為書寫者或鏡頭的凝視,而可以有發聲的可能。
Abstract

This thesis discusses Sheng Wu "Notes of ChouShui River", Xin-Yao Huang documentary "Nimbus", Jiny-Uan Ke "Formosa vs. Formosa", Sheng-Xiong Zhong and Zhen-Tang Xu collaborative photography "South Wind". Through the four literature and image texts with a cross-referenced research method, I focus on discussing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ChouShui River estuary.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to discuss the environmental ethics in writing of "Notes of ChouShui River", sorts out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Sheng Wu, and tries to make 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from previous commentators. In addition, I'll try to find out his rustic aesthetics. "Water, Soil and rice" are attributed to the three elements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in "Notes of ChouShui River". With such attempts, I try to reconstruct ideal and feasible environmental ethics.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two environmental documentaries, "Nimbus" and "Formosa vs. Formosa," with a comparative method to discuss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of ChouShui River estuary. These two documentaries respectively emphasize the aspect of aesthetics and politics, which thereby, comes with distinctively artistic and political influences and results. Therefore, I discuss with the two films from aesthetical and political viewpoints. Furthermore, by discussing documentaries, we anticapate reflections and expantion on the area of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ethics.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South Wind". The author will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and impossibility of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and the potential position of "South Wind"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in Taiwan. Meanwhile, I will also discuss with the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the two authors—Sheng-Xiong Zhong's "body perception" and Zhen-Tang Xu's "home feeling," with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ir different subjects as well as artistic aesthetics.

Among ChouShui River estuary, because of a long period domination of economic policie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eople living within have been suppressed and marginalized, and so have the river’s surroundings. Gradually, they fall victims of the civilization. As the longest river in Taiwan,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of ChouShui River is actually a small but complete minia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aiwan. Meanwhile, a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subject can also been reflected from domestic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y disscussing and exploring some subjects in this thesis, I look forward to a brandnew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ver-devastating ecosystem and its residents just because human beings reflect again on the ethical living. Those aboriginals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growing disadvantaged gradually could get a chance to speak up with the gaze of writers or cameras.
摘要 ii
謝誌 iii
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9
第三節 名詞定義、研究範圍與方法 14
第四節 論文架構 23
第二章 吳晟《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中的環境倫理書寫 25
第一節 濁水溪畔的耕讀者 25
第二節 吳晟的質樸美學 32
第三節 水‧土‧米:《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中的環境倫理 36
第三章 濁水溪出海口環境正義的追討──
以紀錄片黃信堯《帶水雲》、柯金源《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為例 54
第一節 環境紀錄片本質的討論及釋名 54
第二節 去政治的詩意美學:黃信堯《帶水雲》 57
第三節 環境正義的追討:柯金源《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 64
第四節 環境紀錄片美學與政治的辯證 72
第四章 濁水溪出海口環境紀實攝影:鐘聖雄、許震唐《南風》 76
第一節 再現濁水溪:紀實攝影《南風》的可能與不可能 76
第二節 《南風》裡的環境紀實與肖像攝影 80
第三節 《南風》的藝術美學與主題意識 92
第五章 結論 97
第一節 再現濁水溪的真實 97
第二節 為無言的溪流與人們發聲 99
參考書目 102
附錄 106
一、專書

(一)研究文本

吳晟,《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台北:聯合文學,2014.04)。
柯金源,《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台北市: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15)。
黃信堯,《帶水雲》(台北市:同喜文化,2011)。
鐘聖雄,許震唐作,《南風》(新北市:衛城出版,2013.07)。

(二)中文專書與譯作

李道明,《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台北市:三民,2013)。
邱貴芬,《看見台灣:台灣新紀錄片研究》(台北市:台大出版中心,2016.01)。
林孟龍,王鑫,《臺灣的河流》(新北:遠足文化,2002.04)。
林廣,《尋訪詩的田野》(台北:聯合文學,2005.12)。
林明德編,《鄉間子弟鄉間老──吳晟新詩評論》(台中:晨星,2008)。
吳明益,《以書寫解放自然──台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台北:
大安,2004)。
───,《臺灣自然書寫的作家論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BOOK2》(新北
市:夏日出版,2012.01)。
───,《自然之心──從自然書寫到生態批評:以書寫解放自然BOOK3》(新
北市:夏日出版,2012.01)。
吳晟,《店仔頭》(台北:洪範書店,1985)。
───,《飄搖裡》(台北:洪範書店,1985)。
───,《吳晟詩選》(台北:洪範書店,2000)。
───,《一首詩一個故事》(台北:聯合文學,2002)。
吳晟等著,《閱讀文學地景》(台北:文建會,2008.05)。
吳晟、吳明益主編,《濕地‧石化‧島嶼想像》(台北:有鹿文化,2011.01)。
吳東晟等著,《文學記遊‧南投散策2》(南投市:南投縣文化局,2010.12)。
范銘如,《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台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
2008.08)。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2011.10)。
陳建忠編,《台灣詩人選集32吳晟集》(台南:台灣文學館,2009.07)。
郭力昕,《書寫攝影》(台北:元尊文化,1998)。
───,《再寫攝影》(台北:田園城市,2013.10)。
───,《真實的叩問: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臺北市:麥田,城邦文化出版,
2014)。
張之傑等著,《20世紀臺灣全紀錄》(台北:錦繡出版社,1991)。
張素玢,《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新北:衛城出版,2014.06)。
梁秀豐、梁家玲編,《2014吾愛吾家有獎徵文專輯》(台北:財團法人震怡文教
基金會,2014.11)。
曾潔明,《吳晟詩文中的人物研究》(台北:萬卷樓,2006.01)。
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新詩散文卷》(台北市:前衛出版,2000)。
亞瑟‧羅特施坦(Arthur Rothstein)著,李文吉譯,《紀實攝影》(台北:遠流,
2004)。
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著,徐雨村譯,《文化人類學》(台北:麥格羅希
爾,2014.03)。
段義孚(Yi-Fu Tuan)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台北:編譯
館,1998)。
詹明信(Fredric Jameson)著,唐小兵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合
志文化出版,1989.02)。
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著,李文昭譯,《寂靜的春天》(台中:晨星,2006.05)。
奧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著,李靜瀅譯,《沙郡年紀》(台北:果力文
化,2015.04)。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著,黃燦然譯,《論攝影》(台北:麥城出版,2010.11)。
薩依德(Edward W. Said)著,王淑燕等譯,《東方主義》(新北:立緒文化,
1999.09)。

二、論文

(一)期刊論文

吳明益,吳音寧,〈給島嶼明日的所有可能〉,《聯合文學》334期(台北:聯合
文學,2012.08)。
翁柏川,〈區域文學史寫作再思考〉,《臺灣文學館通訊》第35期(台南:臺灣文
學館,2012)。
許俊雅,〈建構與新變/敞開與遮蔽──台灣區域文學史的意義與省思〉,《台灣
文學研究學報》第十八期(台南:臺灣文學館,2014.04)。
陳建忠,〈「美新處」(USIS)與台灣文學史重寫:以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雜
誌出版為考察中心〉,《國文學報》第52期(台北:台灣師大國文系,2012.12)。
章綺霞,〈解構與重塑──論「筆記濁水溪」的在地社會史與自然史書寫〉,《修
平人文社會學報》3期(2004.03)。
曾潔明,〈論吳晟山水散文的藝術表現──以〈日月潭畔〉進行探析〉,《新竹教
育大學語文學報》14期(2007.12)。
───,〈論吳晟詩文中的土地關懷──以《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一書
為例〉,《景文學報》25卷1期(2014.12)。

(二)學位論文

李炫蒼,《現當代台灣「自然寫作」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8)。
吳明益,《當代台灣自然寫作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2)。
季惠民,《台灣解嚴(一九八七)前後紀實攝影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藝術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5.06)。
柯慧卿,《台灣當代散文的河流書寫》(台北: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
論文,2012.12)。
許尤美,《台灣當代自然寫作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
莊傳芬,《臺灣水域生態意識的文化再現──以吳明益、Mayaw Biho、柯金源為
例》(台中: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07)。
簡義明,《台灣「自然寫作」研究:以1981-1997為範圍》(台北:政治大學中國
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三)研討會論文

陳昱文,〈地方與世界的連結:試論吳晟詩作赴美後的轉變〉,《區域研究與臺灣
文學──第十一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臺灣
文學館,2015.07)。

三、報紙文章

吳明益,〈內視心靈,外觀鄉土〉,《聯合報》,2003.03.02,第23版。
吳晟,〈溪州尚水米〉,《聯合報》,2015.09.06,D3版。
───,〈敲掉水泥迷思〉,《聯合報》,2014.01.01,D3版。
陳建忠,〈賴和教給我的〉,《自由時報》,2009.05.26。
黃炳彰,〈治水?聽虎尾溪的悲歌〉,《聯合報》2013.9.4,A15版。

四、電子媒體

汪正翔,〈從《南風》看有關紀實攝影的幾個問題〉,(來源:攝影之聲
http://www.vopmagazine.com/southwind/,2016.07.24擷取)。
南方電影論壇專訪,(來源:http://www.south.org.tw/forum/?p=412,2016.03.29
擷取)。
經濟部水利署官方網站,(來源:http://www.wra.gov.tw/,2015.11.06擷取)。
經濟部水利署電子報,(來源:
http://epaper.wra.gov.tw/Article_Detail.aspx?s=FD048D163AF2826C,
2016.03.29擷取)。
劉克襄,〈蘭嶼適合小七嗎〉,(來源:劉克襄臉書
https://zh-tw.facebook.com/avian007/posts/10202370171357467,2016.3.12
擷取)。
鄭秉泓,〈關於《帶水雲》我想說的是……〉(來源:http://orzmovies.com/?p=8905,
2016.03.29擷取)。
〈雲林溪掀蓋計畫啟動〉,(來源: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449392,2016.3.12擷取)。
〈劉克襄先生,糾纏蘭嶼的惡靈不是7-11,而是你的傲慢〉,(來源:一個分析師
的閱讀時間http://readandanalyse.blogspot.tw/2014/07/7-11.html,2016.3.12
擷取)。
〈《帶水雲》摘評〉(來源:http://zilancho.blogspot.tw/2014/12/blog-post_10.html,
2016.03.29擷取)。
〈《南風》鐘聖雄X許震唐專訪,住在毀滅性建設下的台灣人民〉,(來源:
http://digiphoto.techbang.com/posts/5043,2016.07.24擷取)。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