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8.112.1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董雅芳
作者(外文):Tung, Ya Fang
論文名稱(中文):從地方到國族寓言: 以齊柏林、黃信堯、洪淳修的環境紀錄片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From the Place to the National Allegory:the Po-Lin Chi, Hsin-Yao Huang, Chun-Hsiu Hung Environmental Documentaries Case
指導教授(中文):謝世宗
指導教授(外文):Elliott Emerson
口試委員(中文):陳芷凡
張耀仁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文學研究所
學號:102049510
出版年(民國):10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0
中文關鍵詞:環境紀錄片地方國族寓言
外文關鍵詞:documentaryplacenational allegor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8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2000年之後,導演個人紀錄片蔚為大宗,環境紀錄片日漸成為顯學,其拍攝替台灣各角落的生態環境留下足跡。近年來台灣環境紀錄片不僅從傳統的生態環境議題切入,也從台灣歷史脈絡切入,來回應台灣政治氛圍,紀錄片也加入不同的元素,議題與內容更加豐富。

本文分析齊柏林、黃信堯、洪淳修三位導演的環境紀錄片,藉由人文地理學中的「地方」與詹明信的「國族寓言」,所進行的研究主旨有四項:第一,探討紀錄片的影像敘事策略,影像如何再現「地方」;第二,探討「地方」在紀錄片中的意義為何;第三,探討三位導演如何建構、質疑、拆解國族寓言;第四,其國族寓言與認同史觀,是源自什麼樣的政治氛圍,又如何回應環境紀錄片的發展脈絡。

本研究發現導演以個人美學展現自我風格之外,環境紀錄片不僅突破傳統環境生態議題,紀錄地方的美好與破壞,國族認同的轉向與台灣政治氛圍的轉變也有關,自此環境紀錄片展現與以往不同的多元面向。

After 2000, personal documentaries have beome the bomb.Environmental documentaries record many ecosystem place in Taiwan.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documentaries have not only recorded ecosystem issues, but also have recorded history context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This kind of practice makes Environmental documentaries a multivirate element and different issues.

The study analyzes many documentary films of 3 director, whose name is Po-Lin Chi, Hsin-Yao Huang, Chun-Hsiu Hung. Based on “Place” concept in Human Geography and “National allegory” in Fredric Jameson book.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ncludes:(1) analyzes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documentary films, to find out how the “Place” recorded in films;(2)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Place” in documentary films;(3) analyzes 3 directors how to build, to question, to deconstruction the “National allegory”;(4) National identity is based on what kind of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how to respond Environmental documentary context.

In conclusion, it is found that directors showed their own aesthetics taste in their own documentary films. It broke through traditonal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recorded the damage in Taiwan. The documentary films also inspired new issues and analyzed national identity came from different political situ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問題意識 ……………………………………………………………………………………4
第三節 作者與作品簡介 …………………………………………………………………………………………..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名詞界定…………………………………………………………………………………… .10
第五節 章節架構 11
第二章 齊柏林:從地方到建構國族寓言
第一節 導演拍攝動機與目的 15
第二節 從個別文本出發:《台灣飛覽》、《飛閱台灣:我們的土地故事》、《悲
歌美麗島》的美麗與哀愁
(一)、紀實攝影與其文本 17
(二)、地圖再現與國族寓言 18
第三節 看的見與看不見的哀愁:《看見台灣》的隱與現
(一)、想像領土與國族寓言的建立 22
(二)、影像建構與文化記憶的形塑 24
第四節 結語 29
第三章 黃信堯:從地方到質疑國族寓言
第一節 導演拍攝動機與目的 30
第二節 召喚地方:《帶水雲》的地方意象與現實
(一)、《帶水雲》的地方意象 32
(二)、雲林口湖鄉的現實問題 34
第三節 回頭凝視:《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觀看他者與自我認同
(一)、他者的呈現:《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的想像與真實 38
(二)、自我認同:《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中在地-全球關係與國
族寓言 40
第四節《阿里88》中的地方、消費文化空間與國族寓言之辯證
(一)、凝視與奇想:《阿里88》的影像策略 43
(二)、記憶與謊言:《阿里88》的地方與消費文化空間 46
(三)、想像與虛構:《阿里88》的國族寓言 48
第五節 結語 51
第四章 洪淳修:從地方到拆解國族寓言
第一節 導演拍攝動機與目的 53
第二節 河之變:《河口人》中的下八仙與國族寓言
(一)、《河口人》的影像策略 55
(二)、下八仙: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 58
(三)、《河口人》的國族寓言 60
第三節 海之變:《刪海經》中的後豐港與國族寓言
(一)、《刪海經》的影像策略 62
(二) 、後豐港:失去海的地方 65
(三)、《刪海經》的國族寓言 67
第四節 結語 72
第五章 結論
一、研究成果 74
二、補稱回應紀錄片脈絡 75
三、台灣政治氛圍的轉變 76
四、研究限制與展望 77
參考資料 78
附錄 (一) 85
參考資料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紀錄片

洪淳修。《船長要抓狂》。2003。
洪淳修。《城市農民曆》。2004。
洪淳修。《刪海經》。台北:同喜文化,2013。
黃信堯。《帶水雲》。台北:同喜文化,2009。
黃信堯。《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台北:出日頭音像農場,2011。
黃信堯。《阿里88》。台北:公視出版。 2013。
齊柏林。《看見台灣》。台北:豐華唱片,2013。

二、影像文本

陳世一、陳惠屏文,齊柏林攝影。《從空中看台灣:齊柏林空中攝影集》。台北: 
  貓頭鷹出版,2012。
齊柏林。《台灣飛覽》。台北:大地地理雜誌,2004。
齊柏林。《飛閱台灣:我們的土地故事》。台北:秋雨文化,2004。
齊柏林。《悲歌美麗島》。台北:經建會,2005。

三、專書

丁招弟。《風濤口湖》。雲林:雲林縣政府文化局,2004。
小川紳介。《小川紳介的世界────追求紀錄片中至高無上的幸福》。台北:遠流,
  1995。
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著。《原住民族覺醒與復振》。台北:前衛,2002。
王慰慈主編。《臺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台北:同喜文化出版工作室,2006。
王昀燕主編。《紙上放映:探看台灣導演本事》。台北:書林出版,2014。
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2003。
李道明、張昌彥計畫主持。《紀錄台灣:台灣紀錄片研究書目語文獻選集(下冊)》。
  台北:文建會,2000。
李道明、王慰慈主持。《紀錄台灣:台灣紀錄片與新聞片影人口述(下冊)》。台
  北:文建會,2000。
李道明。《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台北:三民,2013。
李泳泉策劃,陳樹升總編輯。《紀錄片說什麼?紀錄片怎麼說?紀錄片的敘事策
  略與形式考量》。台中:台灣美術館,2008。
李豐楙等編撰。《金湖港文化祭:舊金湖港萬善祠一百五十週年祀典紀念專輯》。
  雲林:金湖港萬善祠管理委員會,1996。
何明修。《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台北:群學,2006。
吳明益主編。《臺灣自然寫作選》。台北:二魚文化,2003。
吳明益。《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BOOK 1》。台
北:夏日出版,2012。
吳明益。《自然之心-從自然書寫到生態批評:以書寫解放自然BOOK 3》。台
北:夏日出版,2012。
林寶元策劃,陳樹升總編輯。《解嚴後初期紀錄片的再出發──美學觀點的再思考》。
  台中:台灣美術館,2008。
林木材。《景框之外:臺灣紀錄片群像》。台北:遠流,2012。
林玫君。《玉山史話》。南投縣水里鄉:玉山國家公園,2012。
邱貴芬。《「看見台灣」:台灣新紀錄片研究》。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6。
施信民主編。《環境運動史料彙編第一冊》。台北:國史館,2006。
施信民主編。《環境運動史料彙編第二冊》。台北:國史館,2006。
洪文章。《金門縣後豐誌:洪門港燒酒矸》。金門:金門文化,2003。
柯培德、羅斯頓著,陳慈美譯。《環境倫理學入門》。台北:生態關懷協會。
徐偉斌。《關渡自然導覽:人文與生態之旅》。台北:玉山社,2002。
荊子馨。《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台北:麥田,2006。
陳建忠等合著。《臺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2007。
郭力昕。《真實的叩問: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台北:麥田,2014。
郭力昕。《主體的紀錄和記錄的主體──兼論記錄片「業餘美學」的政治性》。台中:
  台灣美術館,2009。
許正雄等編輯。《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嘉義縣番路鄉:阿里山風景管理處,2004。
莊世滋。《檜意山林:阿里山林業百年的故事》。嘉義市:農委會林務局嘉管處,
2011。
亞磊絲˙泰吉華坦。《認識臺灣原住民族-玉山精靈布農族》。台北:原產會,2007。
曾人口總編輯。《口湖鄉志》。雲林:口湖鄉公所,2011。
黃政傑等著。《課程改革:反省與前瞻》台北:高等教育,2003。
楊加順主編。《金門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金門:金門文化局,2007。
齊柏林。《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齊柏林空拍20年的堅持與深情》。台北:
圓神出版社,2013。
廖金鳳等著。《2010台灣紀錄片美學論壇》。台中:台灣美術館,2010。
劉還月編著。《淡水河系人文地景完全閱讀》。台北:常民文化,2001。
謝世宗。《電影與視覺文化:閱讀台灣經典電影》。台北:五南,2015。
蕭阿勤。《回歸線實: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中央
研究院社會所,2010。
蕭阿勤。《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台北:聯經,2012。
Arthur Rothstein著,李文吉譯。《紀實攝影》。台北:遠流,1993。
Benedict Anderson 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
  北:時報文化,2005。
Ernest Gellner著,李金梅、黃俊龍譯。《國族與國族主義》。台北:聯經,2001。
Ernest Gellner著,李金梅譯。《國族主義》。台北:聯經,2001。
Fredric Jameson著,張京媛譯。《馬克思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牛津大學出
  版社,1994。
Gillian Rose著,王國強譯。《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台北:群學,2006。
Louis Giannetti著,焦雄屏翻譯。《認識電影》。台北:遠流,2013。
Richard M. Barsam著,王亞維譯。《紀錄與真實: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台北:
遠流,1996。
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10。
John Berger & Jean Mohr著。《另一種影像敘事》。台北:臉譜,2009。
John urry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台北:書林,2007。
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2003。
Paula Rabinowitz著,游惠貞譯。《誰在詮釋誰:紀錄片的政治學》。台北:遠流,
  2000。
Paul Clocke & Philip Crang & Mike Goodwin編,王志弘等譯。《人文地理概論》。
台北:巨流,2006。
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
2006。
Walter Benjamin著,張旭東、王斑譯。《啟迪:本雅明文選》。香港:Oxford University,
1998。
Yi-Fu Tuan 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台北:編譯館,1998。

四、論文

(一) 期刊論文

王甫昌。〈民族想像、族群意識與歷史--《認識臺灣》教科書爭議風波的內容
與脈絡分析〉。《臺灣史研究》,8:2,2001,頁145-208。
朱雲鵬、陳凱俐、李育明、葉欣誠。〈綠色所得-淡水河流域水汙染與有害事業
廢棄物汙染〉。《永續臺灣簡訊》,5:2,2003,頁18-42。
李道明。〈台灣紀錄片的美學問題:寫在「紀錄片美學國際研討會」之前〉。《電
  影欣賞》,113,2002。
李道明。〈台灣紀錄片與文化變遷〉。《電影欣賞》,44,1990,頁80-93。
沈松僑。〈江山如此多嬌--1930年代的西北旅行書寫與國族想像〉。《台大歷史學報》,37,2006,頁145─216。
林雯玲。〈女性與國族:《人間條件二: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之國族寓言與歷
  史再現〉。《戲劇研究》,11,2013,頁113─136。
莊傳芬。〈台灣環境紀錄片的水域生態與文化再現:以柯金源《福爾摩沙對福爾
  摩沙》為例〉。《文化研究雙月報》,142,2014。
游惠貞。〈紀錄片美學的多重面向〉。《電影欣賞》,20:2=110,2002,頁57-61。
蕭阿勤。〈1980年代以來台灣文化民族主義的發展:以「台灣(民族)文學」為主 
  的分析〉。《台灣社會學研究》,3,1999,頁1─51。
Kuei-fen Chiu “The Ethical Turn in the Production andReception of New Chinese ─
Language Documentary Films’’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7:1(Spring 2015), pp. 44-74.
Oliver Zimmer, “In Search of Natural Identity: Alpine Landscap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wiss Nation” in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40:4 (Oct.1998, London), pp. 637-665.

(二) 碩博士論文

王玉燕。〈環境議題紀錄片的敘事策略研究:一個集體行動框架的觀點〉。台北: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林琮昱。〈台灣紀錄片的發展與變貌(1990──2005年)〉。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
  術管理研究所,2006。
林睿達。〈紀錄片《看見台灣》議題行銷研究〉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
文,2014。
吳梅君。〈七〇年代鄉土文學中的「台灣意識」-以《台灣文藝》小說為例〉。台
北:師大台灣文化與語言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論文,2009。
洪淳修。〈河口人〉。南藝大音像紀錄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海樹兒˙犮刺拉菲。〈原住民參選立法委員之研究〉。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博士論
文,2006。
張瑋容。〈由Michael Moore的敘事策略看紀錄片的語藝意涵〉。世新大學口語傳
  播學系碩士論文,2006。
張益贍。〈關渡地區開發之環境社會學分析──衝突與決策〉。清華大學社會人類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溫浩邦。〈歷史的流變與多聲─「義人吳鳳」與「莎韻之鐘」的人類學分析〉。清
  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葉子寧。〈《看見台灣》,看見什麼?--一個記錄片閱聽人研究〉。政治大學新聞
學系碩士論文,2014。
潘瓊君。〈《看見台灣》──行銷、敘事與效應分析〉。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
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謝明栖。〈地方影像及社會實踐:以雲林故事紀錄片為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
  業學系視覺藝術教育碩士論文,2011。
謝麗金。〈探討電影文本中的環保意識的建構──以《看見台灣》為例〉。世新大
  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三) 研討會論文

陳品君。〈紀錄片做為國族寓言:我們的另一堂地理課〉。「2015文化研究會」
論文。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協會、真理大學主辦,2015.3.15。
許維德。〈把台灣「高山族」變成中國「炎黃子孫」:以台灣原住民起源「西來
論」之相關論述為核心的探索〉。「2011年台灣社會學青年會」論文。台灣
大學主辦,2011.12.10-11。
蔡裕明。〈地理意味著什麼?轉型中臺灣的地理認同〉。「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
  所研究生學術發表會」論文。中山大學主辦,2004.10.13。
戴寶村。〈玉山地景與台灣認同的發展〉。「國家認同研討會」論文。台灣歷史學
會主辦,2000.05。


五、報紙

李順德。〈中正紀念堂將更名拆圍牆〉。《聯合報》A2版,2007年3月2日。
何定照、楊正敏。〈野草莓會師 大鳥籠凸顯人權〉。《聯合報》A9版,2008年
11月16日。
黃驛淵,〈反服貿輪番開講 19團體組民主陣線〉。《聯合報》A7版,2013年7
月29日。
張釗維。〈紀實熱潮背後〉。《中國時報》,A15版,2005年6月24日。
鄭語謙,〈反旺中 九一上街〉。《聯合報》A9版,2012年8月20日。
羅德水。〈盼以金門戰地,作為和平起點〉。《中國時報》11版,1996年3月
20日。

六、網路

三立新聞網政治中心綜合報導。〈盼卸任後兩岸關係續穩定 馬英九:當然包括「兩
岸共識」〉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37415
王昀燕。放映週報第432期。〈輕撫島嶼的傷痕:專訪《看見台灣》導演齊柏
林〉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485
王昀燕。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天下。〈後來我們都哭了--《看見台灣》的認同
形構〉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42/article/739
文化部。〈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
http://www.moc.gov.tw/content_268.html
內政部。〈臺灣行政區域圖〉
  http://taiwanarmap.moi.gov.tw/moi/run.htm
內政部營建署。〈行政院國土保育專案小組「敏感地區開發管理」工作分組辦理
情形〉
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7227&Itemid=76
公視新聞稿。〈台北電影節首獎導演黃信堯新作──公視紀錄觀點今播「阿里
88」〉
http://web.pts.org.tw/php/newsletter/view.php?NAENO=1&NEENO=2787&SE ARCH=&LISTALL=1
台灣阿布電影公司。〈齊柏林《看見台灣》露天首映會〉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791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組織重建補助
作業要點修正規定〉  
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6181/ch05/type2/go v46/num6/Eg.htm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嘉義阿里山林業村及檜意森活村〉
http://culturalpark.forest.gov.tw/ali_photos.aspx
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阿里山神木〉
http://www.ali-nsa.net/user/Article.aspx?Lang=1&SNo=05004225
李哲宇。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阿里88》的嚷嚷-黃信堯導演專
訪〉
http://hre.pro.edu.tw/zh.php?m=15&c=1380435351
林恕輝。〈九二共識不存在:李登輝批馬 利用民主反民主〉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494196
金門縣政府全球資訊網。〈小三通通關手冊〉
http://web.kinmen.gov.tw/Layout/main_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 41802&path=&LanguageType=1
吳介民。〈九二共識到底怎麼被塑造出來的?〉
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HIS&i=TXT20151118172139I0R
柯金源。〈山海經典──環境紀錄報導部落格〉
  http://blog.yam.com/keyuan/article/70511008
柯金源。〈環境記錄隨筆〉
http://web.pts.org.tw/php2/program/point/pointViewArticle.php?serials=5&Page=1&num
洪淳修。〈用鏡頭為河川發聲:淡水河為何活化?為誰活化?〉
  http://e-info.org.tw/node/28656
洪淳修。〈十年了……關渡平原〉
http://e-info.org.tw/node/19351
洪健倫。〈金穗獎入圍作品特寫:紀錄片《刪海經》導演洪淳修專訪〉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380
胡慕情。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天下。〈當我們一起媚俗〉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7/article/807
胡慕情。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天下。〈鳥目台灣〉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7/article/727
紀工報。〈國家相簿訪談計劃:深度訪談導演黃信堯(上)〉
  http://docworker.blogspot.tw/2014/01/blog-post.html
耿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看見台灣」行動派,監督法律與執行〉
http://lowestc.blogspot.tw/2014/05/blog-post.html
張釗維。紀工報第15期。〈談紀錄片的社會意義──紀錄片的社會觀〉
  http://docworker.blogspot.tw/2009/05/vs.html
陳文茜。中天的夢想驛站。〈天空視角,看見台灣,齊柏林V.S梁皆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_tHoITkT7g
陳彥廷。〈縣府狂推開發案,金門生態浩劫將至〉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15-93726
國家發展委員會。〈離島建設條例〉
http://theme.ndc.gov.tw/lawout/EngLawContent.aspx?Type=C&id=7
雲林縣口湖鄉鄉公所。〈觀光導覽-成龍溼地〉
http://www.kouhu.gov.tw/index.php?inner=guide_wetland&sn=201110180000001
港務處。〈105年小三通出境人數統計簡表〉
http://web.kinmen.gov.tw/Layout/sub_A/NodeTree.aspx?path=10143
潘怡帆。Bios Monthly 雜誌2013年11月19日。〈美麗,以及其他:專訪齊柏
林《看見台灣》〉
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4095
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第四屆學學獎 得獎名單公告〉
  http://www.xuexue.tw/awards/2012/tw/nomination_list.asp
謝志誠。〈八八風災紀錄片〉
http://www.taiwan921.lib.ntu.edu.tw/88documentary.html
龍建宇。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網。〈看的見的汙染,看不見的有罪:日月光案與
《看見台灣》〉: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523132
DIOGEO。〈第十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
  http://www.keepwalking.com.tw/10th2013/winners.asp?year=2003&id=3
TIDF。〈第九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競賽得獎名單及理由〉  
  http://www.tidf.org.tw/zh-hant/news/1099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電子全文
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