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3.130.10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王柔雅
作者(外文):Wang,JouYa
論文名稱(中文):黃春明祖孫書寫中的家庭樣貌與倫理思考
論文名稱(外文):Huang Chunming grandparents-grandchild writting 's family pattern and ethical thinking
指導教授(中文):陳芷凡
指導教授(外文):Chen, Chin Fan
口試委員(中文):陳惠齡
王惠珍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班1
學號:101141507
出版年(民國):10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黃春明祖孫書寫家庭樣貌倫理思考
外文關鍵詞:Huang Chunminggrandparents-grandchild writtingfamily patternethical think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
  • 收藏收藏:0
黃春明具有隔代教養的特殊成長經驗,他正式展開創作生涯的作品《城仔落車》便是深刻的祖孫書寫,他的創作長期關懷「老人」與「小孩」這兩個角色,「祖孫書寫」這個主題在他的作品中如何呈現令人關切。本文旨在探討在黃春明多元的創作中祖孫書寫反應了怎樣的思想和意義? 在文學史中又具有什麼樣的特色與價值?本論文分析黃春明小說中祖孫人物形象、情感互動關係,以及所呈現的家庭樣貌與倫理價值思考,給予黃春明及其作品更豐富的詮釋與定位。

黃春明的祖孫書寫,有他隔代教養成長經驗的影子,亦不時顯露出對家鄉風物的追憶,帶有「半自傳性」的色彩;在書寫角度上,早期關注「幼孫成長」,晚期關注「祖輩老年生活」,呈現不同的創作關懷,祖孫人物形象與情感互動傾向正面論述,書寫出「記憶與情感的延續」、「親情的糾葛與渴望」、「社會結構下的祖孫衝突與依存」,展現多元豐富的祖孫情感;在創作思想內涵中,對家庭樣貌與倫理思考「正反並陳」,包含對「隔代教養」關係的正面肯定與反面關懷,以及「高齡社會」中對老者身心靈關注與孝道的省思,並在「家的認同與傳承」中,展現出對家鄉風物、道德智慧、社會文化延續的肯定。

黃春明的祖孫書寫在其多元創作中,延續一貫對社會、人群、土地的關懷,展現「文學映像機」的意義;而黃春明祖孫書寫的內涵,除了親情的緬懷之外,也蘊含著作家個人自我生命歷程的關照,在時代動盪與文化衝擊之下,更見他對於轉型社會的描述與倫理價值的思考,顯現出其祖孫書寫在文學史上的特殊與重要;祖孫書寫在於文學史上,可說是作家精神的發揚,也是社會文化的表徵,為一人、一時代的群體記憶。
With special grandparenting experience as he grew up, Huang Chunming’s work Get off Bus at Yilan which officially launched his creation career has profound grandparent-grandchild writing. He cared about two characters “elders” and “children” in his creations for a long time, and how he presented the topic of “grandparent-grandchild writing” in his works is deeply cared. The study aims to probe into what thought and meanings “grandparent-grandchild writing” brings in the diverse creations of Huang, and what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it presents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e study analyzed the images of a grandmother and her grandson in the Huang Chunming's novel, their affective interaction, their family pattern and ethic values that it presents to bring richer interpretation and orientation to him and his work.

The grandparent-grandchild writing of Huang Chunming has the shadow of his grandparenting experience when he grew up, and it shows his reminiscence for scenery and customs in his hometown from time to time. Additionally, it has semi-autobiographical color. From the angle of his writing, he cared about “the growth of young grandchildren” in his early writing career and about “the elderly life of grandparents” in his later writing career, which shows his different care in his creations. He was inclined to have positive discussions about the images of the grandmother and her grandchild and their affective interaction and wrote “the extension of memories and emotions,” “entanglements of and desire for family love,” and “conflicts and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grandparents and grandchildren under the social structure” to show diverse and rich affection between the grandmother and her grandchild. With respect to the content of Huang's creation thought, he hel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spectives on family patterns and ethic thinking including his positive approval of the “grandparenting” relationship and negative care for it, his care for physical, mental and spiritual states of elders and his reflection upon filial piety in the “aged society” and showed his approval for scenery and customs in his hometown, moral wisdom and the extension of social culture in the section of “Identification with Family and Inheritance.”

Grandparent-grandchild writing in Huang Chunming's diverse creations extends his consistent care for the society, people and the land to present the meaning of “a literary image recorder.” The content of his grandparent-grandchild writing contains the author's care for his own life experience in addition to recalling family love. Under the

turmoil of his age and cultural shock, the work shows his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itional society and his thought for ethic values, and it manifests the uniqueness and significance of grandparent-grandchild writing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e writing can be regarded as the exaltation of the author's spirit as well as the symbol of social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it is a collective memory of a person and an era.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1

一、研究動機------------------------------------------------------------------------------------1

二、問題意識------------------------------------------------------------------------------------2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研究方法---------------------------------------------------------------6

一、研究範疇------------------------------------------------------------------------------------7

二、研究方法------------------------------------------------------------------------------------7

(一)文獻分析法------------------------------------------------------------------------------8

(二)文本分析法------------------------------------------------------------------------------8

第三節 前行研究------------------------------------------------------------------------------8

一、黃春明創作主題與思想意識的探究---------------------------------------------------9

二、黃春明祖孫書寫相關研究-------------------------------------------------------------10

三、台灣文學史中祖孫書寫相關研究----------------------------------------------------13

第四節 章節架構安排------------------------------------------------------------------------17

第二章 黃春明的祖孫書寫與背景探究-------------------------------------------------20

第一節 黃春明成長經驗與祖孫書寫----------------------------------------------------20

一、家庭驟變與祖父母的教養-------------------------------------------------------------21

(一)祖母-------------------------------------------------------------------------------------21

(二)祖父-------------------------------------------------------------------------------------22

二、童年成長經驗----------------------------------------------------------------------------24

第二節 黃春明創作歷程與祖孫書寫----------------------------------------------------25

一、黃春明創作歷程的轉變----------------------------------------------------------------26

(一)台灣社會轉型與吶喊的創作者----------------------------------------------------26

(二)投身社會行動與開創的知命之年-------------------------------------------------30

二、黃春明創作關懷與文學史地位-------------------------------------------------------32

(一)來自鄉土的人道作家:不感動的不寫-------------------------------------------32

(二)跨界與流動:文化藝術工作者----------------------------------------------------36

(三)不平則鳴:文學為社會的映像機-------------------------------------------------39

三、黃春明創作與其祖孫書寫的對話----------------------------------------------------43

第三章 祖孫書寫中的人物互動與形象-------------------------------------------------47

一、記憶與情感的延續----------------------------------------------------------------------52

(一) 祖輩傳承-<青番公的故事>-----------------------------------------------------52

(二) 孫輩延續-<有一隻懷錶>--------------------------------------------------------54

二、親情糾葛與渴望------------------------------------------------------------------------57

(一) 親情糾葛-<死去活來>-----------------------------------------------------------57

(二) 含飴弄孫的渴望-<銀鬚上的春天>--------------------------------------------59

(三) 祖孫價值衝突-<買觀音>--------------------------------------------------------60

三、社會結構下的祖孫衝突與依存------------------------------------------------------61

(一) 結構底層的失能家庭-<城仔落車>---------------------------------------------62

(二) 城鄉差距的階級壓迫-<魚>------------------------------------------------------64

(三) 時代歷史的命運剝奪-<九根手指頭的故事>---------------------------------67

(四) 世代差異的疏離-<最後一隻鳳鳥>---------------------------------------------69

四、小結---------------------------------------------------------------------------------------72

第四章 祖孫書寫所寄寓的思想內涵--------------------------------------------------76

第一節 隔代教養的正反效益----------------------------------------------------------77

一、 隔代教養中的反面問題-----------------------------------------------------------79

二、 隔代教養中的正面價值-----------------------------------------------------------81

第二節 高齡社會的關照----------------------------------------------------------------83

一、 老者身心靈的關護------------------------------------------------------------------84

(一)祖輩身體健康的擔憂--------------------------------------------------------------85

(二)祖輩心靈的關懷--------------------------------------------------------------------86

二、 孝道的省思--------------------------------------------------------------------------87

(一)善盡孝道的倫理--------------------------------------------------------------------88

(二)孝道背離的省思--------------------------------------------------------------------89

第三節 家的認同與傳承----------------------------------------------------------------89

一、 家鄉風物的認同感-----------------------------------------------------------------91

二、 道德與智慧的認同與傳承--------------------------------------------------------93

三、 社會文化的認同與傳承-----------------------------------------------------------95

(一)宗教信仰與祭典--------------------------------------------------------------------96

(二)先輩的民俗工藝-------------------------------------------------------------------101

第四節 小結------------------------------------------------------------------------------103

第五章 結論----------------------------------------------------------------------------------105

第一節 黃春明祖孫書寫之特質-------------------------------------------------------105

一、祖孫書寫的半自傳性色彩-----------------------------------------------------------106

二、祖輩與孫輩不同角度的陳述--------------------------------------------------------107

三、人物形象與互動關係傾向正面論述-----------------------------------------------107

四、家庭樣貌與倫理價值的正反並陳--------------------------------------------------108

第二節 黃春明作品與文學史的對話--------------------------------------------------108

一、台灣文學史祖孫書寫研究與黃春明-----------------------------------------------108

二、黃春明創作與其祖孫書寫的對話--------------------------------------------------109

三、「文學映像機」一脈相承的創作關懷---------------------------------------------111

參考書目---------------------------------------------------------------------------------------113
一、 專書

(一) 作家專書

黃春明,《黃春明作品集1—看海的日子》(台北:聯合文學,2014.4.15)。

黃春明,《黃春明作品集2—兒子的大玩偶》(台北:聯合文學,2014.2.6)。

黃春明,《黃春明作品集3—莎喲娜啦.再見》,(台北:聯合文學,2012.9.5)。

黃春明,《黃春明作品集4—放生》(台北:聯合文學,2014.5.3)。

黃春明,《黃春明作品集5—沒有時刻的月臺》(台北:聯合文學,2013.10.15)。

黃春明,《黃春明作品集6—等待一朵花的名字》(台北:聯合文學,2013.2.10)。

黃春明,《黃春明作品集7—九彎十八拐》(台北:聯合文學,2009.5.15)。

黃春明,《黃春明作品集8—大便老師》(台北:聯合文學,2013.9.25)。

(二) 其他專書

方雲記錄整理,楊澤主編,〈會議現場討論計實(四)〉,《從40年代到90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1994)。 江寶釵、林鎮山主編,《泥土的滋味:黃春明文學論集》(台北:聯合文學,2009)。

肖成,《大地之子:黃春明的小說世界》(台北:人間出版社,2007)。 艾略特,杜國清譯,〈傳統和個人的才能〉,《艾略特文學評論選集》(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64)。

李亦園,《信仰與文化》(台北:巨流,1978)。

李瑞騰寫,楊澤主編,〈筆尖所及正在社會脈動上-我看黃春明的小說〉,《從40年代到90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1994)。

李瑞騰,〈序〉,《放生》(台北:聯合文學,2014.5.30)。

阿爾方司˙西耳伯曼注,魏育青、于汛譯(《文學社會學引論》,中國: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高天生,〈開創鄉土文學的新紀元的黃春明〉,《台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前衛出版社,1985.5)。

高準,《文學與社會(1972-1981)》(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10)。

尉天驄,〈鑼的現實和鑼的道路〉,收入陳義芝編《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經,1999)。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下冊(台北:聯經出版,2011)。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詞彙》(台北:東華,2000.12)。黃春明、李潼主講,邱阿塗主持,宋隆全主編〈鄉土小說的文化背景〉,《文學對話錄:與蘭陽作家有約》(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9.5.21)。

黃春明著,林海音編,〈我滿懷由衷的感謝〉,《剪影話文壇》(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

劉春城,《愛土地的人──黃春明前傳》(台北:圓神,1987)。

劉雨,《寫作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3)。

楊懋春,《中國家庭與倫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

蔡詩萍,〈空氣中的哀愁〉,《放生》附錄(台北:聯合文學,2014.5.30)。

魏飴,《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1999.6)。

二、 論文

(一) 期刊論文

王任君,〈腳下的地理˙有情的人生〉黃春明先生訪談錄,《國文天地》19卷8期(台北:萬卷樓,2004.1)。

阮忠義,〈攝影美學初探:與黃春明對談影像語言的領域(上)〉,《雄獅美術》193期(台北:雄獅,1987.3)。

李美枝,〈中國人親子關係的內涵與功能:以大學生為例〉,本土心理學研(1998)。

林如萍,〈祖孫互動之現況全國民意調查〉(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2009)。

邱珍琬,〈國中生在隔代教養下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第八期,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2010.6)。

柯喬文,〈老人顯影:黃春明小說集《放生》的老人群像〉,《生死學通訊》第8期(2002)。

陳麗欣、翁褔元、許維素與林志忠,〈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分析 (下)〉,《成人教育通訊》(2000.4,頁51-66)。

梁竣權,〈黃春明《放生》〉,《文訊》第180期(1990.10,頁36)。

(二) 學位論文

王怡菁,〈愛土地的人───黃春明作品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朱義全,〈文化、社會與心境的投射---黃春明小說《放生》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江欣憶,〈黃春明筆下兒童形象的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江麗美,〈黃春明小說悲劇意識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李虹靜,〈簡媜散文之親情主題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7)。 李雅鈴,〈《黃春明童話》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李天嬋,〈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得獎作品中祖孫議題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13)。

呂靜娟,〈廖玉惠散文之親情主題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 林佳樺,〈臺灣家庭題材少年小說之研究─以臺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作品為例〉(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林惠敏,〈慶榮堂──談台灣戰後家族生命史中〉(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7)。 林士煉,〈故事型廣告效果之研究-以客委會為例〉(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 吳貴美〈臺灣少年小說中隔代教養家庭祖孫關係之書寫-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紀雅雯,〈論圖畫書對「老人」的詮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吳姿蓉,〈承繼與開創-周芬伶女性散文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徐秀慧,〈黃春明小說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 徐曉放,〈九O年代少年小說中的台灣家庭問題-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梁竣瓘,〈黃春明及其作品研究--文學、社會和歷史的交互考察〉(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符明珠,〈蕭麗紅小說的文化記憶書寫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陳佩君,〈黃春明《放生》小說藝術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陳玉芬,〈黃春明小說中的老人書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陳怡村〈琦君懷鄉散文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陳美麗,〈從海洋建構生命哲學︰論廖鴻基文學作品〉(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陳靜儒,〈劇情短片《阿嬤,妳還記得嗎?》創作理念和製作說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論文,2013)。 許芳玉,〈黃春明小說社會意識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許嘉文,〈《為你點首歌》創作理念與製作說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論文,2013)。 張碩芬,〈兒童圖畫書中祖孫關係之分析〉(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 黃芷筠,〈圖畫書的「群體領域」主題探究—以「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 黃鳳英,〈黃春明小說中的家庭主題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黃薇靜,〈簡媜老年書寫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劉早琴,〈原鄉、北進、回溯--黃春明小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 廖惠玲,〈琦君散文中的慈悲護生書寫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 蔡佳佳,〈流動與跨界書寫:黃春明生命歷程及其創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 盧炳堯,〈圖畫書中的隔代關係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賴育秀,〈圖畫書中成功老化長者之形象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戴景尼,〈黃春明小說藝術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1)。 簡僑緯,〈家:一個必須離開的地方——從《生命無限公司》、《冏男孩》、《第四張畫》探討家的意象〉(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韓孝婷,〈台灣閩南諺語反映的親子文化〉(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蕭立馨,〈林良散文研究──以家庭書寫為對象〉(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蘇慾娟,〈黃春明小說中人物性格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三) 研討會論文

李瑞騰訪問,林思甄編改,《老者安之少者懷之-黃春明的人生關懷》(國家台灣文學館演講廳, 2004.11.27,頁17)。

戴華萱,〈黃春明跨文類的成長主題研究〉,2008第三屆經典人物-「黃春明跨領域」國際學術 研討會(中正大學臺灣文學所主辦,2008.5.31)。

三、 報紙雜誌

巴金,〈祝賀與希望〉,《文藝報》,1983,頁11。

李獻文,〈黃春明小說的文化品格〉,《中州大學學報》第1期,2000.3。

陳素香,〈從小說到電影〉,《婦女雜誌》184期,1984.1。

黃春明,〈不感動的不寫〉,《中國時報》,1994.3.18,34版。

黃春明主講,〈「文學系列演講」-一個不良少年的成長與文學〉,《中央日報》,

2000.5.30,25版。

黃春明主講,史玉琪記錄整理,〈憨猴搬石頭 台灣目前漁農村社區特徵〉,《自由時報》,2000.1.21,39版。

楊照,〈每一滴眼淚中都帶著嘴角的微笑──讀黃春明的小說《放生》〉,台北:光華雜誌,2000.1,第25卷第一期。

四、 電子媒體

卜韻霏,〈黃春明:幸福的阿公生活〉。(來源:http://www.dgnet.com.tw/articleview.php?article_id=5605&issue_id=1125,2015.11.21)。

石磊,〈家庭、家族與社會-排灣、日本與中國的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親屬研究學術研討會」,1998年,6月12日,頁2。(來源:http://c.ianthro.tw/sites/c.ianthro.tw/files/da/df/404/404871_0001.pdf,2015.10.2)。 百果樹紅磚屋咖啡館網頁。(來源:http://www.bigfish.org.tw/a5.htm,2015.11.21)。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資訊「平安戲」。(來源:http://www.ihakka.net/hv2010/december_2/,2015.11.18)。

李琢(整理報導),〈人口高齡化,社會福利大挑戰〉,外交部 NGO 國際事務會網頁。(來源:http://www.taiwanngo.tw/files/13-1000-9962-1.php?Lang=zh-tw, 2015.9.28)。

林明德,〈我對民俗技藝的一些看法〉。(來源: http://www2.thu.edu.tw/~trc/1-epts/1-class/1.4.2.2.pdf,2015.11.18)。

柯金寅,〈文學家黃春明專題演講論述「臺灣人文大地震」〉,大紀元2月15日訊。(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6/2/15/n1223910.htm,2015.6.10)。

唐澄暐,〈黃春明談「祖父母」文化〉,《科學人》9月新刊, 2011年8月29日 。(來源: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0308,2015.11.15)。

國家文化資料庫,(來源: http://nrch.culture.tw/query.aspx?keyword=%E9%BB%83%E6%98%A5%E6%98%8E&advanced=&dobject=0&tp=0,2015.11.30)。

國家圖書館「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來源: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2016.1.2)。

國家圖書館「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來源: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jk9ofC/record?r1=1&h1=1,2015.12.11)。

國家文藝基金會黃春明的介紹。(來源:http://www.ncafroc.org.tw/award-prize.asp?ser_no=2&Prize_year=1998&Prize_no=%A4G&prize_file=Prize_Production,2015.7.1)。

參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集棒」網頁。(來源:http://www.ncafroc.org.tw/artsup/active01_show2.asp?tp=2&id=616,2016.5.3)。

國立空中大學教材,第六章〈祖孫關係〉,《老人與家庭》,頁4。(來源:http://www.nou.edu.tw/~prompt/web/sno426/content/h08/pdf/ch06.pdf,2015.9.22)。

尉天驄,參考東元獎頒獎大會手冊、蘭蘇老師的語文領域,2006年10月14。(來源: http://www.sulanteach.net/2006%E8%A1%8C%E4%BA%8B/95%E6%9D%B1%E5%85%83/951014%E6%9D%B1%E5%85%83%E7%8D%8E%E9%A0%92%E7%8D%8E/%E5%A4%A7%E6%9C%83%E6%89%8B%E5%86%8A.htm ,2015.6.30)。

當代名人手稿典藏系統,(來源:http://manu.ncl.edu.tw/nclmanuscriptc/nclmanukm?@@2100759448,2015.11.30)。

陳芳明主講,紀錄二博張美眉、二愛劉羿伶,修訂李明慈老師、黃琪老師 ,彙整陳智弘老師,〈寬容比愛強悍──談黃春明文學,等待一朵花的名字——悅讀黃春明〉,中山女中「黃春明文學月」專題演講, 2005年10月28日10:20~12:00。(來源:http://www.csghs.tp.edu.tw/~chic/page_2/941028_speech.htm,2015.6.30)。

彭蕙仙,〈黃春明:我要專心寫小說〉。(來源:http://www.taiwan-panorama.com/tw/show_issue.php?id=201560406040C.TXT&cur_page=5&table=0&distype=&h1=5pWZ6IKy5paH5YyW&h2=5paH5YyW5YKz5om/&search=&height=&type=&scope=&order=&keyword=&lstPage=&num=&year=2015&month=06,2015.11.15)。

黃春明談《大甲媽祖回娘家》的拍攝紀錄片口述歷史記錄,訪談者李道明,訪談時間1998年05月15日。(來源: http://mypaper.pchome.com.tw/ssn1700/post/1239802857,2015.7.3)。

黃春明專訪草稿,草擬標題〈深耕人文,創意科技才能向善發展〉。(來源:http://www.sulanteach.net/2006行事/95東元/15年專刊/,2015.6.10)。

黃春明,〈國峻不回家吃飯〉。(來源:http://host.dljh.tyc.edu.tw/~chinese/file03/file0304.htm,2015.6.10)。

黃春明,〈但是已經很完美了〉。(來源:http://aprillirqa.blogspot.tw/2009/02/blog-post_07.html,2015.6.10)。

黃春明主持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記者邱淑珍,發佈者林 周龍,宜蘭新聞網藝文生活,2015年10月02日 20:19。(來源:http://www.travelnews.tw/news/黃春明主持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1.2)。

黃春明及其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於宜大召開,記者邱淑珍,發佈者林 周龍,宜蘭新聞網在地新聞,2015年10月16日 21:13。(來源:http://www.travelnews.tw/news/黃春明及其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於宜大召開/,2016.1.2)。

黃國峻facebook網頁,〈黃春明:部分傳統文學不符人性〉,2013年5月30。(來源:https://zh-tw.facebook.com/huang.guo.jun/posts/598988900119288,2015.11.15)。

曾琬淇,〈介紹祖父母節〉,《台灣老年學論壇》第 23 期(TAIWANESE GERONTOLOGICAL FORUM, VOLUME20),2014 年 8 月。(來源: http://www.iog.ncku.edu.tw/riki/riki.php?id=TGF23&CID=1,2016.3.20)。

智庫百科,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來源:http://wiki.mbalib.com/zh-tw/%E7%A4%BE%E4%BC%9A%E7%BB%93%E6%9E%84#_note-d,2016.4.29)。

維基百科「中華文化」。(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6%96%87%E5%8C%96,2015.11.18)。

維基百科「喪禮」資訊。(來源: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1%AC%E7%A4%BC,2015.11.18)。

維基百科「風水」資訊。(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2%A8%E6%B0%B4,2015.11.18)。 賓靜蓀,〈如何加強祖孫互動〉,《親子天下雜》23期,2011年5月,頁1。(來源: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19949-%E5%A6%82%E4%BD%95%E5%8A%A0%E5%BC%B7%E7%A5%96%E5%AD%AB%E4%BA%92%E5%8B%95%EF%BC%9F/?page=5,2015.9.22。)

蔡依恬、劉冠吟,〈台灣七十年代鄉土文學-台灣為學國寶大師:黃春明〉。(來源:http://life.fhl.net/ic975/RegionalLiteratures/HuangChunMing/01.htm,2015.9.28)。

五、 英文文獻

Beland, R. M., & Mills, T. L. (2001). Positive portrayal of grandparents in current children's literature.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2(5), 639-651.

Levinger,G.(1983).Development and change.In H .H. Kelley et al.(Eds.)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Gongla, P. A., & Thompson, E. H. (1987). Single-parent families. In M. B. Sussman & S. K.Steinmetz (Eds). Handbook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pp. 397-418). London: Plenum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