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書 利格拉樂.阿女烏,1996,《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台灣:晨星。 顧燕翎主編,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 蘇芊玲,1998,《我的母職實踐》。台北市:女書。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市:行人。 黃應貴,2012,《「文明」之路》。台北市:中研院。 嘉義大學家庭研究中心,2006,《原住民家庭親職教育推廣手冊》。台灣:教育部。 鄭瑋寧主編,佐佐木高明等著,2013,《文明凝視下的地方生活:魯凱族社會文化之研究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Nancy J.Chodorow著、張君玫譯,2003,《母職的再生產》。群學。(Chodorow, N. J. ,1978, 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 Psychology and the sociology of gende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Annette Lareau著、李怡慧譯,2015,《家庭優勢》。群學。 (Annette Lareau,2000,Home Advantage: Social Class and Parental Intervention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Alison Griffith, Dorothy Smith著、呂明蓁、林津如、唐文慧譯,2007,《母職任務與學校教育的拔河》。高等教育出版社。(Alison Griffith, Dorothy Smith,2005, Mothering For Schooling.) Sharon Hays.(1996).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motherhood.Yale University Press. Firestone, S. (1970).The dialectic of sex. New York: Collier Books. Rich, A. (1976).Of women born: Motherhood as experience and institu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Patricia Hill Collins ,(1948). Black feminist thought : knowledge, consciousness, and the politics of empowerment. Boston :Unwin Hyman, 1990. Annette Lareau,(2003) . Unequal Childhoods: Class, Race, and Family Lif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期刊論文 潘淑滿,2005,〈台灣母職圖像〉。《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0:41-91。 陳惠娟、郭丁熒,1998,〈「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女性主義觀點〉。《教育研究集刊》 莊雪芳,2004,〈台灣母親母職角色的兩難─現代與傳統的衝擊〉。《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38 方美玲,2001,〈母性與母職〉。《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12期 藍佩嘉,1991,〈母職─消滅女人的制度〉。《當代》62:84-88。 唐文慧、游美慧,2002,〈社會母職:女性主義媽媽的願景〉。《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63:13-15。 唐文慧,2011,〈為何職業婦女決定離職?結構限制下的母職認同與實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5:201-266。 陳芬苓,2005,〈跨越父權/母權之分-原住民族群的兩性關係〉。《女學學誌》20:181-225 謝繼昌,1967,〈大南魯凱族婚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3:195-224。 石磊,1972,〈魯凱族的親屬制度〉。《思與言》9:6:18-19。 鄭瑋寧,2009,〈親屬、他者意象與「族群性」:以Taromak魯凱人為例〉。《東台灣研究》12:27-68。 Cherryl Walker,1995,” Conceptualising Motherhood in Twentieth Century South Africa”,Journal of Southern African Studies, Vol. 21, No. 3 (Sep., 1995), pp. 417-437
碩博士論文 蔡麗玲,1998,《母職作為女性主義實踐》。國立清華大學社人所碩士論文。 邱敏芝,2009,《母職家/枷/佳鎖?高學歷職業婦女的母職圖像》。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所碩士論文。 張明慧,2004,《新移民女性的母職困局—「新台灣之子」發展遲緩論述的緊箍咒》。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如涵,2011,《台灣勞工階級孩童的照顧安排與養育風格》,國立台灣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邱汝娜,2008,《台灣原住民族就業障礙與對策之研究:從社會排除觀點探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瑋寧,2000,《人、家屋與親屬:以Taromak魯凱人為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會議論文 梁莉芳,2015,〈孩子是我的責任:新自由主義與母職實踐〉。論文發表於「第十四屆台灣社會福利年會」,台北:台灣大學,民國104年5月16日。 林津如,2005,〈我們的家庭沒有病:原住民「家庭功能」的另類思考〉。論文發表於「尋找原住民族之文化與正義:從法律扶助案件談原住民族所面臨之問題研討會」,花蓮:花蓮法律扶助基金會,民國94年1月14日。 潘恩伶,2012,〈當父/母缺席時:泰雅部落家庭生活的初探〉。論文發表於「什麼是家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民國101年7月3日至7月5日。 鄭瑋寧,2012,〈情感與想像:不同世代的魯凱人如何建構他們的「家」〉。論文發表於「什麼是家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民國101年7月3日至7月5日。 王梅霞,2012,〈「人的感情像流動的水」:太魯閣人的家與情感〉。論文發表於「什麼是家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民國101年7月3日至7月5日。
網站 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 內政部統計處http://www.moi.gov.tw/stat/year.aspx 台東縣政府延平鄉公所http://www.ttypg.gov.tw/news/153-%E8%87%BA%E6%9D%B1%E7%B8%A3102%E5%B9%B4%E5%BA%A6%E6%A8%A1%E7%AF%84%E6%AF%8D%E8%A6%AA%E8%A9%95%E9%81%B8%E6%B4%BB%E5%8B%95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www.apc.gov.tw/port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