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宏仁,2004,〈他者論述、管理實務與在地抵抗:以越南台商工廠為例〉。《東南亞學刊》,2004年10月,第一卷第二期,頁37-64。 2. 白曉明,2010,〈《勞動合同法》社會價值分析─基於勞動者、企業、社會長期利益的視角〉。《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年第一期,頁100-107。 3. 任焰、潘毅,2006,〈跨國勞動過程的空間政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2006第四期,頁21-33。 4. 吳介民,2000,〈壓榨人性空間:身分差序與中國式多重剝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9期,頁1-44。 5. 沈同仙,2010,〈”民工慌”演變為”民工荒”反映的法制缺失〉。《法學》2005年第一期,頁86-94。 6. 林宗弘,1999,《台灣國營事業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以台電公司為案例的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 徐正光,1980,《工人與工作態度:台灣工廠人的實證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8. 張耀奇,2012,〈”民工慌”與”民工荒”問題的經濟學思考〉。《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2期,頁20-24。 9. 都陽、屈小博,2010,〈勞動合同法與企業勞動力成本─基於珠三角地區外向型製造業企業的調查與分析〉。《山東經濟》2010年第三期,頁46-50。 10. 彭昉,2007,《宿舍、食堂與工作現場:珠三角工人的日常生活與生產政治》。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彭煥才,2012,〈從”民工荒”看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第五期,頁88-92。 12. 楊舸、孫磊,2010,〈”從民工慌”到”民工荒”─”後金融危機”時代對農民工就業問題的反思〉。《中國青年研究》2010年第一期,頁69-74。 13. 劉林平、崔鳳國,2012,〈轉型社會的勞資關係:特徵與走向〉。《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三期,頁151-161。 14. 蔡昉、王美艷,2005,〈”民工荒”現象的經濟學分析─珠江三角洲調查研究〉。《廣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二期,頁5-10。 15. 謝建社、朱明、謝蓬勃,2006,〈”民工荒”挑戰中國用工體制─以珠江三角洲為例〉。《學習與實踐》2006年第八期,頁123-127。 16. 謝國雄,1997,《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緒論》。台北:中研院社會所。 17. 謝國雄,2008,《群學爭鳴:台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台北:群學。 18. 謝國雄等,2007,《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台北:群學。 19. 藍佩嘉,1994,《銷售的政治:性別化的勞動身體規訓─兩種化妝品銷售勞動體制的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藍佩嘉,2000,〈人際網絡與經濟活動的辯證:傳銷商的網絡建構、行動意義與權力關係〉。《台灣社會學研究》第四期,頁1-50。 21. Lee, Ching Kwan,1998,Gender and the South China Miracle: Two Worlds of Factor Wome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2. Michael Burawoy著,林宗弘等譯,2005,《製造甘願─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台北:群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