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183.5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張宗揚
作者(外文):Chang, Tsung-Yang
論文名稱(中文):《詩經‧國風》「君子」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Gentleman according to Guofeng in Shijing
指導教授(中文):簡良如
指導教授(外文):Chien, Liang-Ju
口試委員(中文):史甄陶
黃冠雲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號:100041502
出版年(民國):104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6
中文關鍵詞:國風君子主體性自覺性人倫
外文關鍵詞:GuofengGentlemanSubjectivitySelf-consciousnessInterhuman relationship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詩經》從內容的編次上分〈風〉、〈雅〉、〈頌〉,其中又以〈國風〉的內容最切乎人民的性情與日常生活,其中「君子」形象亦與〈雅〉、〈頌〉較為不同。本文以〈國風〉為範圍,探討「君子」於其中實質之內涵與展現的面向。本文分三部分,以君子正面形象的勾勒、君子負面形象的批評,以及君子於人倫關係中之角色構成。前兩部分從「君子」的正、負形象切入分析,探析詩人對於「君子」此二類形象刻劃之重點,以及背後之意義;第三部分則分別從「家庭」以及「君臣」、「朋友」的關係切入,分析「君子」與其人倫互動的樣態,進而歸納出「君子」之於人倫的特殊性。最後根據三部分之內容,歸結出〈國風〉中「君子」的整體特質與重要意義。
“Shijing”(詩經) is divided into “Guofeng” (國風), “Ya” (雅) and “Song” (頌). Among them, the content of “Guofeng” best matches the temperament of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image of the Gentlema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Ya” or “Song.” This thesis, focused on the Gentleman in “Guofeng,” discusses the makeup and manifestations of this image.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encompassing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Gentleman's positive image, the criticism of his negative image, and his role in interhuman relationships. The first two parts analyze the 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 images of Gentleman, considering how poets portray these two types of Gentleman, as well as the import behind their decisions.The third part examines the gentleman's different relations ‐‐ with his family, with the ruler or the subject, and his friends ‐‐ and reflects on the unique role of the Gentleman. Finally,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in the three parts, this thesis concludes with the overall significance of the Gentleman in “Guofe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引言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6
第三節 研究進程 15
一、以〈國風〉為範圍 15
二、詩作分類 16

第二章 君子正面形象的勾勒 22
第一節 理想之追尋與現實之承擔 22
一、理想客體的主動追求 22
1.「窈窕」與「淑」 23
2.「好逑」與「改」 27
二、正向光明地承擔現實 30
1. 「福」 31
2. 「時」 33
第二節 「儀」的展現 36
一、心與儀 36
1. 威儀 36
2. 心與儀的鏈結 40
二、「服」 41
三、文貌 48
第三節 小結 51

第三章 君子負面形象的批評 53
第一節 德行與自覺性 54
第二節 在「位」者之心 59
第三節 小結 62

第四章 君子於人倫關係中之角色(上) ─
家庭關係中的君子 64
第一節 行役詩特色簡述 64
第二節 情感的依賴與承擔 68
一、理解程度的深淺 68
二、情感的寬慰 71
第三節 外在世界的宰制與時空的不定性 76
一、穩定生活的重要性 76
二、對君子生存與流離的憂慮 80
1. 時間之不定 80
2. 空間之不定 83
第四節 君子的卓然出眾與詩人之憂 86
一、對君子卓越性的憂慮 86
二、「玉」的質地 87
三、德音 89
第五節 小結 92

第五章 君子於人倫關係中之角色(下) ─
「君臣」、「朋友」關係中的君子 93
第一節 先秦儒家「友」觀念簡述 93
第二節 逆境中給予旁人的希望與喜悅 105
第三節 上、下位者之期盼 107
一、君子展現的自由度 107
1. 對賢者的期盼 107
2. 「遊」的行動模態 113
二、對世間秩序各得其宜之期盼 114
第四節 與君子之「樂」 118
一、與君子「共在」之樂 118
二、與君子「共樂」之樂 120
第五節 小結 125

第六章 結論 127

附錄 132
附錄(一)詩作釋義 132
〈周南•關雎〉 132
〈周南•樛木〉 136
〈周南•汝墳〉 138
〈召南•草蟲〉 142
〈召南•殷其靁〉 145
〈邶風•雄雉〉 147
〈衛風•淇奧〉 150
〈王風•君子于役〉 158
〈王風•君子陽陽〉 160
〈鄭風•風雨〉 162
〈魏風•伐檀〉 165
〈唐風•揚之水〉 168
〈唐風•有杕之杜〉 170
〈秦風•車鄰〉 172
〈秦風•小戎〉 173
〈秦風•終南〉 176
〈秦風•晨風〉 180
〈曹風•鳲鳩〉 185
附錄(二)《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 188

參考文獻 190
一、傳統文獻
(一)十三經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毛詩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第九版。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尚書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第九版。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第九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禮記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第九版。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孟子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第九版。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周易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第九版。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第九版。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第九版。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清〕阮元校勘:《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爾雅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第九版。


(二)其他古籍
〔周〕荀況、〔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
〔漢〕桓寬著,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2。
〔漢〕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
〔漢〕韓嬰撰、許維遹校釋:《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
〔晉〕皇甫謐著:《帝王世紀》,收入王雲五主編之《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北魏〕酈道元著、陳橋驛校證:《水經注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
〔宋〕王安石:《詩義鉤沉》,北京:中華書局,1982。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
〔宋〕朱熹:《詩集傳》,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7。
〔清〕陳奐:《詩毛氏傳疏》,臺北:廣文書局 1979。
[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北京:中華書局,2009。
〔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2004。
〔清〕姚際恆:《詩經通論》,臺北:廣文書局,1979。
〔清〕方玉潤:《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2006。
[清]胡承珙:《毛詩後箋》,合肥:黃山書社,1999。
〔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04。
〔清〕戴震:《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2010。
〔清〕魏源:《詩古微》,《魏源全集》,長沙:嶽麓出版社,1989。
〔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山東:山東有誼書社,1991。
〔清〕徐鼎纂輯、王承略點校解說:《毛詩名物圖說》,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二、今人著述
于省吾:《澤螺居詩經新證》,北京:中華書局,1982。
王宇清:《冕服服章之研究》,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6。
王國維:《觀堂集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朱孟庭:《詩經重章藝術》,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7。
朱東潤:《詩三百篇探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江陰香:《詩經譯注》台北:明文書局,1987。
何炳棣:《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9。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1986。
李湘:《詩經名物意象探析》,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
李零:《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沈澤宜:《詩經新解》,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周汛、高春明:《中國古代服飾風俗》,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1984。
季旭昇主編,鄭玉姍、鄒濬智、陳霖慶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
屈萬里:《先秦文史資料考辨》,台北:聯經出版,1983。
屈萬里:《尚書集釋》,台北:聯經出版,1983。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
林明德:《詩經•周南詩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96。
竺可楨:《竺可楨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姜昆武:《詩書成語考釋》,濟南:齊魯書社,1989。
胡淼:《詩經的科學解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孫作雲:《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66。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
袁長江:《先秦兩漢詩經研究論稿》,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袁寶泉、陳智賢:《詩經探微》,廣州:花城出版社,1987。
郝志達主編:《國風詩旨纂解》,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0。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崔順圭:《中國歷代帝王冕服研究》,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7。
梅華:《人類服飾文化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陳子展:《詩經直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
陳炳良:《神話‧禮儀‧文學》,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 年。
陳溫菊:《詩經器物考釋》,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
陸文郁:《詩草木今釋》,台北:長安出版社,1992。
揚之水:《詩經名物新證》,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
揚之水:《詩經別裁》,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程俊英:《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1991。
程樹德:《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註》,台北:頂淵文化事業,2004。
黃懷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詩論》解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聞一多:《詩經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2。
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臺北:三民書局,1991。
趙沛霖:《興的源起:歷史積澱與詩歌藝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趙承澤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紡織篇》,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雒江生:《詩經通詁》,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
劉信芳:《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孔子詩論述學》,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潘富俊:《詩經植物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2010。
鄭玉姍:《《上博(一)•孔子詩論》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1982。
簡師良如:《詩經論稿》(台北:Airiti Press Inc.,2011),頁25
簡師良如:《論人之存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譚家哲:《孟子平解》,台北:唐山出版社,2010。
譚家哲:《詩文學思想》,臺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
譚家哲:《論語平解》,臺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
譚家哲:《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台北:唐山出版社,2006。
嚴靈峰:《易學新論》,台北:正中書局,1971。
〔法〕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從存在到存在者》,吳惠儀譯,王恒校,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三、期刊論文
丁亮:〈從身體感論中國古代君子之「威」〉,《考古人類學刊》,第74期(2011年6月)。
石群勇:〈《詩經》君子觀探析〉,《船山學刊》,2010年第2期。
池水涌、趙宗來:〈孔子之前的「君子」內涵〉,《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
吳京珍:〈鋼琴四手聯彈研究〉,《臺南師院學報》第35期,2012。
李山:〈西周農耕政道與《詩經》農事詩歌〉,《中國文化研究》,1997。
李學勤:〈《詩論》說《關雎》等七篇釋義〉,《齊魯學刊》,2002年第2期。
李豐楙:〈服飾與禮儀:《離騷》的服飾中心說〉,《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4 期(1999 年 3 月)。
車行健:〈君子不以私害公,不以家事辭王事──論漢人對詩經行役詩的詮釋所蘊含之公私意識與家國矛盾〉,《興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七期,2000。
林宏佳:〈〈汝墳〉詩旨試探〉,《東華漢學》第16期,2012。。
林義正:〈論孔子的「君子」〉概念〉,《臺大文史哲學報》第33期,1984。
林葉連:〈《詩經》中「君子」的事例及言行特質〉,《興大中文學報》,19 期,2006年06月。
林葉連:〈《詩經》中的「君子」身分〉,《輔仁國文學報》,紀念王靜芝教授特刊,2006年01月。
晁福林:〈《上博簡孔子詩論》「樛木之時」釋義—兼論《詩.樛木》的若干問題〉,《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3 期(2002年5月)。
晁福林:〈先秦時期「德」觀念的起源及其發展〉,《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
傅含章:〈論《詩經》行役詩及其因物起興之運用〉,實踐博雅學報 13期,2010。
葉國良:〈上博楚竹書《孔子詩論》劄記六則(其中五則作者) 〉,《臺大中文學報》,17期。
廖名春:〈上海博物館藏詩論簡校釋〉,《中國古代近代文化研究》,第6期,2002年。
鄭毓瑜:〈重複短語與風土譬喻-從詩經「山有……隰有」、「南有……」重複短語談起〉,《清華學報》,39 卷1 期。
簡師良如:〈共體文明的創建與理想──《詩經‧大雅》之文〉,《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新第11期(總第42期),2002。

四、學位論文
王韻筑:《《詩經‧邶風》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朱孟庭:《詩經與音樂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吳長和:《詩經服飾資料通詮》,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1。
徐詩婷:《存在與主體性─列維納斯《從存在到存在者》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4。
高以璇:《《詩經》玉器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2011。
許漢祥:《先秦儒家「友」觀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陸景琳:《詩經服飾研究》,臺北: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
麥志綱:《憂慮影響行動控制的機制:初探憂慮的動機角色》,臺北: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黃筠茜:《《詩經》之水意象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鄭岳和:《《詩經•周南》的生命哲學─對人的肯定與祝福》,台中:東海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2002。
簡師良如:《王者之風─《詩經•周南》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古典文獻學博士論文,2005。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電子全文
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