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9.213.21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呂佩姍
作者(外文):LU, PEI-SHAN
論文名稱(中文):運用物品偶發展幼兒園社會戲劇遊戲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considering the use of objects and puppets in socio-dramatic play
指導教授(中文):劉淑英
指導教授(外文):Liu, Shu-Ying
口試委員(中文):曹亞倫
鄭黛瓊
口試委員(外文):Tsao, Ya-Lun
Cheng, Tai-Chiu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210592013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1
中文關鍵詞:幼兒園物品偶社會戲劇遊戲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pre-schoolobjects as puppetssocio-dramatic play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3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觀察幼兒對物品質地探索與象徵意涵的表現,透過社會戲劇遊戲與鷹架策略,引導幼兒進行物品偶與社會戲劇遊戲的連結與發展。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以研究者任教之幼兒園大中小混齡班三十位幼兒為對象,藉物為美感經驗的重要媒介,讓幼兒在美感與象徵展現中,享受物品偶帶來的戲劇互動與合作遊戲,並從生生、師生之間產生相互關照與共鳴。資料蒐集方式包含觀察記錄、錄影、學習照片、幼兒繪畫、週誌省思、諍友對談,以三角交叉驗證方式進行分析。

綜合研究結果,歸納以下結論:
一、 由地產物,多元素材與元素組合可產生不同的表徵與詮釋。
二、 物產象徵,幼兒的獨特性與象徵展現,在生生之間產生影響。
三、 象徵產生人之間的互動媒介,動作展現形塑了物品劇場的生命力。
四、 運用鷹架策略引導及多樣性觀察做紀錄,教師因行動研究專業成長。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針對新場域新素材的探究、研究價值的分享與交流、物品的新生命再現,提出具體建議,做為日後有興趣的教師與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This study observes children's exploration of the qualities of objects and expression through symbolic meaning. Using scaffolding strategies, the children are guided to link and develop the two through social drama activities.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was adopted with 30 children from large, medium and small, mixed-age classes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The use of objects as puppets in drama activities not only enhances children’s enjoyment of those activities, but is an important way of boosting their aesthetic and symbolic experience. Using objects as puppets also encourage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ildren, and between teacher and children, and aids mutual reflection on the activities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included personal observation, video recordings, photographs, the children's own drawings, the researcher’s reflective diary, and dialogue with critical friends; all analyzed and validated by triangulation.Ⅰ

The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materials and other elements can produce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2. The personal symbolic understanding of each child helps when they play with each other and can lead to further,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by others.
3. The objects used and their symbolism creates an interactive medium between people and shapes the vitality of the object theater created.
4. Using a scaffolding strategy, observation and diverse means of data collection encourages teachers to grow professionally.

From the above research conclusions, I propose that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to the use of objects in socio-dramatic play should be undertaken, that research should be shared and exchanged, and that articles are published as a reference for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美感從物起 9
第二節 社會戲劇遊戲與鷹架策略 17
第三節 物品偶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9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1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47
第四節 資料蒐集分析與檢證 55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59
第一節 物品象徵 59
第二節 社會互動 76
第三節 行動省思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結論 115
第二節 建議 126
參考文獻 129

中文

九歌兒童劇團(黃翠華)(2001)。大魔法哥哥與小紅帽。取自http://www.9s.org.tw/creation/story1987-2005-03.html
九歌兒童劇團(黃翠華)(2017)。小寶歷險記。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4MIsfMNU0
王品雅(2006)。幼兒在社會戲劇遊戲中協商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王添強、麥美玉(2002)。戲偶在樂園:幼兒戲偶教學工具書。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朱光潛(2003)。談美。臺北縣:名田文化。
朱秋玲(2006)。鷹 架 概 念 應 用 於 幼 稚 園 戲 劇 教 學 之 研 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池佩娟(2010)。幼兒生活美感教育班級教學之個案研究-以一個公立幼稚園班級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何政廣(譯) (2011)。Edmund Burke Feldman著。藝術的創意與意象。台北市:藝術家。
吳望如(2016)。在生活中探索美感,來自藝術教育的改變。美育,211,88-95。
李文英(譯)(1994)。J.Oldham,T.Key ,& I.Y.Starak著。真心實意過人生(Really live a real life)。臺北市:生命潛能。
李錦蓉、劉容襄、陳懿蘋(2003)。演戲囉!實用的戲劇教學。臺北市:彩虹兒童文化。
谷瑞勉(2001)。教室中的維高斯基-仲介的讀寫教學與評量。台北市:心理。
谷瑞勉(譯)(1998 )。Berk & Winsler著。鷹架兒童的學習。臺北市:心理。
卓淑敏(2005)。談童話中的「物品」與「物品劇場」之間的轉化:以<陀螺和皮球>為例。載於國立臺南大學舉辦之「安徒生200週年誕辰國際童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67-195),臺南市。
周小玉(譯)(2001)。Kathleen Warren著。戲劇抱抱:幼兒戲劇天地知多少。臺北市:成長基金會。
周淑卿(2010)。學習歷程中美感經驗的性質—藝術與科學課堂的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4 (1),(19-40)。
周淑惠(2003)。淺談幼兒教學中的鷹架搭構。國教世紀,206,13-18。
周淑惠(2013)。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探究取向之主題課程。台北市:心理。
周淑惠(2017)。面向21世紀的幼兒教育:探究取向主題課程。台北市:心理。
杯子劇團(董鳳酈)(2012)。大鯨魚的小喉嚨。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0szrWB_bKc
杯子劇團(董鳳酈)(2017)。與鱷魚拔河的小象。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1JBOtqNM
林彣娉(2014)。社會戲劇遊戲之後設溝通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新北市:心理。
林玫君(2012)。臺灣幼兒園課綱美感領域學習指標發展初探-以戲劇指標與量表之建構歷程為例。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0(4),1-44。
林玫君(2015)。幼兒園美感教育。新北市:心理。
林惠娟(2002)。故事戲劇、戲劇遊戲和幼兒閱讀發展之關係脈絡。幼教資訊,142,5-12。
柳賢、陳英娥、陳彥廷、柳嘉玲(譯)(2006)。Rosalind Charlesworth著。幼兒數學教材教法。臺北市:湯姆生。
胡淨雯(2008)。戲劇策略應用於社會戲劇遊戲之研究-以幼稚園扮演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徐小芳(2015,6月)。陪偶FUN一夏偶戲X活化X劇場。彰化藝文,68,5-11。取自http://www.bocach.gov.tw/files/507_1040814_%E5%BD%B0%E5%8C%96%E8%97%9D%E6%96%87NO68-(%E5%85%A8)-0623.pdf
偶偶偶劇團(孫成傑)(2007)。紙要和你在一起。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BZ-V4sFR10
偶偶偶劇團(孫成傑)(2016)。小木偶的大冒險。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cM6dxCYis
張曉華(1999)。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臺北市:成長文教基金會。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臺北市:心理。
張靄珠(譯)(2001 )。Author著。意識、身體與物件之間的私密絮語:理查佛曼的失衡弔詭劇場美學。中外文學,29(12),85-107。
教育部(2012)。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取自http://www.ece.moe.edu.tw/?p=5208
教育部(2013)。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D33B55D537402BAA&s=2BB080CF6DA7B089
教育部(2017a)。幼兒園幼兒學習評量指標及評分指引。(未出版手冊)。
教育部(2017b)。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手冊。取自http://www.ece.moe.edu.tw/?p=6169
許惠琪(2004)。乘著現代偶戲的想像翅膀飛翔。國民教育,45(2),39-42。
郭秀春(2015)。戲劇融入幼兒園美感領域教學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伯璋、盧美貴(2009)。「慢」與「美」共舞的課程--幼兒園新課綱「美感」內涵領域探源。兒童與教育研究,5,1-22。
陳佩勤(2016)。情境鷹架:班級情境大改造。四季兒童教育專刊 ,46,41 – 50。
陳昇飛(2009)。鷹架的搭建與幼兒創造思考之探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19,139-163。
陳惠茹、簡淑真(2011)幼兒在社會戲劇遊戲中的互動-以台北市一所公立托兒所幼兒為例。輔仁民生學誌,17(1),161-178。
陳筠安、鄭淑芸、李明華(2003)。偶的天堂:處處有偶、處處有台。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陳錦惠(2005)。教學經驗中的美感特質探討-杜威美學的觀點。課程與教學,8(2),15-24。
陶維均(2014)。四位導演從「物件」出發-莎妹劇團「四物」日常裡尋索異常。PAR表演藝術雜誌 ,264,65-65。
馮光宇(譯)(1999)。M.C.Nellie著。鞋帶劇場 : 輕輕鬆鬆玩戲劇(Show on a shoestring)。臺北市:成長文教基金會。
黃武山(2010)。當客家布袋戲遇上捷克提線木偶。客家事務委員會築夢計畫。新北市: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
黃彥文(2014)。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婉萍、陳玉蘭(譯)(2005)。Brad Haseman &John O’ Toole著。戲劇實驗室-學與教的實踐。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黃雪玲(2012)。從偶戲主題教學探究幼兒美感領域發展(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瑞琴(2001)。幼兒遊戲課程。臺北市:心理。
葉玉珠、葉玉環、李梅齡、彭月茵(2006)。以創作性戲劇教學啟發幼兒創造力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51,1-27。
董淑貞(2015)。身體說故事:兒童劇演員的肢體象徵。臺灣舞蹈研究,10,41-68。
詹慕如(譯)( 2007)。山本美芽著(1971)。美感是最好的家教。臺北市:大塊文化。
廖俊逞(2007)。以物件訴說記憶 用城市書寫生命。PAR表演藝術雜誌,179 ,22。
漢寶德(2004)。漢寶德談美。臺北市,聯經。
劉淑英(2018)。幼兒園教保活動統整課程規劃與實施。載於陳淑琴、謝明昆、李淑惠、施淑娟、 張斯寧、張翠娥、王怡云(合著)。幼兒美感領域(頁356-378)。台北市:華都。
蔡文章(2010)。偶.就是好玩-2009高雄縣偶戲藝術節活動成果輯。高雄縣:縣政府文化局。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蔣勳(2013)。美的覺醒。台北:遠流。
鄭淑貞(2006)。幼兒於戲劇遊戲中之協商內容與策略(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鄭淑華(2016)。視覺藝術融入幼兒園美感領域之課程研究-以綜合媒材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鄭嘉音(2004)。偶- 劇場新寵兒。PAR表演藝術雜誌,142, 54-57。取自: http://www.puppetx2.com.tw/w/%e5%81%b6-%e5%8a%87%e5%a0%b4%e6%96%b0%e5%af%b5%e5%85%92.pdf
鄭黛瓊(2015)。靈性的回歸-在九歌兒童劇團的故事劇場裡看故事、生活與心靈轉化。美育,204,52-61。
鄭黛瓊(譯)(1999)。Morgan, Norah著。啟動多彩的心。臺北市:心理。
鄭黛瓊、朱曙明、黃美滿、廖順約(1998)。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戲劇篇。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鞋子兒童劇團(李明華)(2014a)。漂浮的魔法桌01。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9_0D9E0WOo
鞋子兒童劇團(李明華)(2014b)。漂浮的魔法桌02。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w-vs4vF8&t=904s
鞋子兒童劇團(李明華)(2014c)。漂浮的魔法桌03。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G4koexNUhg&t=784s
鞋子兒童劇團(李明華)(2014d)。漂浮的魔法桌04。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fZHanvuWgQ&t=2s
盧美貴、莊貞銀(1987)。幼兒常識教材教法研究。臺北市:五南。
羅心玫(2007)。幼兒的美感教育-從戲劇賞析課程出發(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英文

Andrea﹐C.M.(2013).Art and symbolism:The technique of applying hidden meaning and communicating specific ideas through art(Senior honors theses). Retrieved form http://digitalcommons.liberty.edu/honors/399
Carr, W., &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Knowing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Retrieved form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28b9/dea70d247d149abd934b0b65a5197b403de6.pdf
Johnson, J. E., Christie, J. F., & Wardle, F.(2005). Play, Development, and Early Education.New York : Pearson Education.
Rice, D. R., & Fisk, P. F. (1980). Teaching elementary science through creative dramatics.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80(1), 61-64.
Smilansky, S., & Shefatya, L. (1990).Facilitating play: a medium for promoting cognitive, socio-emotional, &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 Gaithersburg, MD: Psychosocial & Educational Publication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