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3.59.188.22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葉佳容
作者(外文):Yeh, Chia-Jung
論文名稱(中文):國小學童參與學校社團學習目標取向與幸褔感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al Orientation and Happiness for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Participate in Sports Club
指導教授(中文):高三福
指導教授(外文):Kao, San-Fu
口試委員(中文):黃崇儒
劉先翔
口試委員(外文):Huang, Chung-Ju
Liu, Hsien-Hsi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210587003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3
中文關鍵詞:學校社團目標取向幸福感
外文關鍵詞:School AssociationsGoal orientationwell-be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國小學童參與學校社團學習目標取向與幸福感情形,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構、學校單位、社團指導教師作為參考的依據。方法: 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參與運動社團學生為研究對象,測量工具為「目標取向量表」與「幸福感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同時迴歸,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一、學童參與學校社團學習目標取向與幸福感有顯著正相關存在;二、學童參與學校社團學習目標取向與幸福感有顯著正向預測效果。結論:建議體育教師多參與運動知能相關研習與技術講習課程,以增進個人專業能力與教學內涵,提高學童學習樂趣與成就感,以增進學童之學習目標。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community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well-being, an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 forwar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school units, community guidance teachers as the basis for the reference. Methods: The study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include students from sports associations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the measurement tools were “Target Acquisition Vector Table” and “Happy Feeling Scale”. The data obtained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earson product difference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imultaneous regression. Results:(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hool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school community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ir learning goals and well-being.(2)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f school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community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well-being.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PE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the related courses of motor awareness and technical training to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teaching connotations, and to increase the learning pleasure an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of school children so a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of stud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社團活動參與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6
第二節 學習目標取向理論與相關研究 19
第三節 幸福感理論與相關研究 22
第四節 學習目標取向與幸福感關係研究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9
第五節 實施程序 40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40
第肆章 結果 41
第一節社團學生樣本結溝分析 41
第二節目標取向與幸福感的相關 48
第三節目標取向對幸福感的預測情形 49
第伍章 討論與建議 51
第一節 討論 51
第二節 結論與建議 52
參考文獻 53
附錄 60
中文部分
丁仁方(1986)。利益團體在政策的過程中影響之評估(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台大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改成校名,地區,如第二篇)。
井敏珠(1982)。我國大學生社團參與、人格特質,及其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王建華(1991)。在社團中創造自己論國民小學在社團活動實施的成效。師友月刊,284,10-12。
王萬清(1991)。學校社團活動的人性化教育功能,師友月刊,284,3-5。
王鴻達、陳維智、李居旺(2011)。飛盤運動參與者休閒涉入、流暢體驗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6(2),37-54。
田瑞良(2004)。雲林科技大學學生社團活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向天屏 (2000)。國中小學生成就目標導向、學習策略、自我跛足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彰化縣。
朱偉競(2000)。大專社團輔導實務。嘉義市:濤石。
江姮姬(2003)。國民小學小提琴團體課社團活動實施之探究,載於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49-262。
何進財(2000)。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1),1-3。
吳珍妮、吳淑女(2013)。網球運動者之休閒動機、休閒涉入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運動與休憩研究,7(4),99-120。
吳科驊(2006)。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動機、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巫雅菁(2001)。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素箱(2005)。「台中地區社區民眾運動情形與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大專體育學刊,7(1), 131-145。
李烱煌(2013)。修正四向度競技運動成就目標量表暨其建構效度之驗證。體育學報,46(3),241-256。
季力康(1993)。運動目標取向量表:信度與效度的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4(1),179-185頁。
季力康 (1994)。運動目標取向量表建構效度:驗證性因素分析的應用。體育學報,18,299-309。
季力康(1997)。探討目標取向理論的發展觀點。中華體育季刊,10(4),87- 93。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至善(2000)。九零年代學生社團輔導工作之回顧與前瞻。社團學初論,113-175.
林孟逸、盧俊宏(2001)。運動員目標取向與運動樂趣來源之相關研究。台灣運動心理學報,1,57-70。
林宜蔓(2004)。游泳者持續參與在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邱展謙(1993)。領導型態、部屬人格特質與員工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姜占魁(1993)。行政管理論叢與人群關係新論。五南出版。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及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施建彬、陸洛(譯)(1997)。Michael Argyle著。幸福心理學。臺北:巨流。
洪國峰(2002)。職業學校社團活動與潛在課程之關係探討。商業職業教育季刊,87,21-28。
洪嘉文(2003)。學校體育之未來展望。學校體育,75,7。
徐千智(2003)。高屏地區國民小學音樂教師直笛認知與實施現況(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大學,屏東縣。
高士國(2003)。落實「健康與體育」課程的革新:重視學童運動的權利。國教新知,49(3),98-102。
高德瑞(2000)。社團活動的實務建議。北縣教育,36,16-20。
張鼎乾(2011)。大專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運動自信心來源之關聯性。運動教練科學,24,81-94。
教育部 (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
教育部體育司(2003a)。學校運動團隊暨規律運動人口調查報告。台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教育部體育司(2003b)。增加學生運動時間方案。台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教育廳(1996)。倡導正當休閒活動充實國民生活內涵。台中縣:省教育廳。
郭崑謨(1980)。管理中國化導論--「管理外管理導論」。台北市:
華泰書局。
陳文江、李正慧 (2013)。單車遊客休閒參與動機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后豐自行車道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8 (1),98-116。
陳文英(2012)。運動參與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性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3),139-143。
陳江松(1994)。台北縣三重市國民小學高年級社團活動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193,152-¬180。
陳建瑋、季力康(2009)。2×2目標取向與希望對大專運動員競賽壓力因應策略之預測。體育學報,42(4),71-86。
陳美燕(1995)。運動動機量表之信度與效度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5(2),185-196。
曾漢榮(1991)。彰化地區國民中學社團活動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4,1-33。
黃長發(2006)。大學生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1),25-41。
黃長發、簡彩完 (2014) 。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態度、休閒效益及幸福感之研究-以臺北市地區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1 (2),43-55。
黃政傑(1991)。社會科課程設計的基礎,教育資料集刊,16,219-233。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相瑋(2012)。大學羽球代表隊運動心理堅韌性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以一般生為例。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3,91-112。
黃振紅 (2004)。淡水地區大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及幸福感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3),43-57。
黃增川(2001)。舞獅活動課程實施之研究─以宜蘭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黃麗憬(2014)。行進管樂社團學生其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嘉義縣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楊永森(2002)。社團經驗對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楊國賜(1992)。校園活動的社會分析。訓育研究,31(3),7-16。
劉欽敏(1991)。國中社團活動的結與解。師友月刊,286,25-27。
劉琪、廖主民(2013)。運動幸福感在心理技能與生活適應的中介效應。大專體育學刊,15,300-308。
盧素娥、蔣明雄、季力康(2007)。舉重選手之運動目標取向、自我效能與成敗歸因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8(4),97-114。
謝明杰(1997)。知識/權力的空間:對一所學校課外活動實施的個案探討。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顏映馨(1999)。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顏桂妙(2001)。許學生一個快樂學習的未來—兼論休閒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台灣教育,602,2-8。
顏慶祥、湯維玲(1994)。教育百科辭典。臺北:五南。
羅中展(2001)。課外活動與全人教育之探討,兩岸大專院校學生事務社團輔導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臺北市。
英文部分
Ames, C. (1984). Achievement attributions and self-instructions under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goal structur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 478-487.
Andrew & Withey(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New York:Plenum.
Chris White(1992). Legislative history of outdoor recreation fees.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R-92-3).
Daniels, K., & Guppy, A. (1994).Relationships between aspects of work-related psychological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sychology, 128, 691-694.
Duda, J.L., & Nicholls, J.G. (1992). Dimension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schoolwork and spor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4, 290-299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Headey, B., & Wearing, A. (1992). Understanding happiness: A theory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Melbourne, Aust.: Longman Cheshire.
Laura,K. & Jean ,M.W(1999).Coach-Athletes Compatibility and Athlete’s Perception of Coaching Behaviors.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22(2), 251-259.
Lu, L., & Argyle.M. (1994).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as a function of leisureactivity.The Kaohsiung.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10(2), 89-96.
Nicholls, J. G. (1989). The competitive ethos and democratic education.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hih, J. B. (1999). Cultural, social and individual correlates of happiness in Taiwan.(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Oxford Brookes,UK.
Woolfolk, A., & Hoy, W. K. (1990).Prospectiv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beliefs about contr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81-91.
Wurgler J. and Zhuravskaya Katia (2002), Does arbitrage flatten demand curves for stocks? Journal of Business, 75, 583–60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