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179.22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黃淑靖
作者(外文):HUANG, SHU-CHING.
論文名稱(中文):愛輻射而成的生命體證── 張曉風散文母性書寫意蘊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A life-form proof of Radiant Love On the implication of maternal writing in Zhang Xiaofeng prose
指導教授(中文):黃雅莉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YA-LI.
口試委員(中文):李翠瑛
胡倩茹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210583003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9
中文關鍵詞:張曉風散文母性書寫教育關懷生命體證
外文關鍵詞:Keywords:Zhang Xiaofeng Prosematernity writingeducational carelife-body syndrom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4
  • 收藏收藏:0
張曉風是臺灣長期專注於散文創作的大家,學界對張曉風的研究亦相當豐富,然而,對於張曉風散文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藝術技巧、語言詩性、或自然環保議題等論點上,對其散文中的母性書寫、女性意識與教養哲學的系統性探究涉及較少。在張曉風眾多散文出版品中,整理其相關篇章思想內蘊,拼湊出更完整的作家思維情貌,完整呈現了張曉風生命中──為人妻、為人母及為人師的角色輪轉中,可見其心理的轉折及看待生活方式的轉變,生命內蘊更顯繁複悠長。是以從「母性書寫」這一角度研究張曉風的作品,不僅有助於揭示張曉風作品內容和思想的豐富性,更能發現以往從散文美學、抒情、宗教層面分析張曉風作品所未觸及的某些深刻的意義,更貼近張曉風具體生命的哲學。
鑒於上述,本文從張曉風散文出版品出發,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分析探討
張曉風散文中母性書寫所蘊含的生命內涵。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交
代研究動機、範圍、方法和步驟。第二章「張曉風散文母性書寫的形成背景與
創作觀」,探討作者的生命經歷、思想淵源、散文創作的理念。第三章「 地母
般的強大生命力──母性承擔的意義 」,探悉女性繁衍後代的生命耐力、角色
轉變的生命思索,及人我之間、母子關係的審視,面對社會的多元價值觀的教
育思維轉變。第四章「為人母者與師者的教養理念 」,奠定根基的親職教養、
情理兼具的教職態度與教學相長的自我實現,探尋母職與教職的生命意義與教
育理念。第五章「張曉風母性書寫的特色與意義 」,從母職責任心的實現價值
、以經師人師自許的生命情懷及母性書寫在張曉風散文創作的轉折意義,經由
自我對話與文學心理學的爬梳,探究張曉風「母性書寫」的審美價值,並肯定
張曉風「母性書寫」的人文價值及在散文創作的轉折意義;面對人生的種種歷
程,用愛輻射出各種美好情懷的生命體證。
Zhang Xiaofeng is a long-term focus on prose creation in Taiwan, the study of Zhang Xiaofeng in the academic circle is quite rich,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Zhang Xiaofeng's prose mainly focuses on its artistic skills, poetic nature, or na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sues, and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maternal writing, feminine consciousness and education philosophy in his prose involves less.In Zhang Xiaofeng's numerous prose publications, sorting out the connotation of relevant textual thought, piecing together a more complete writer's thinking situation, and fully presenting the role rotation in Zhang Xiaofeng life――wife, mother and teacherIt is to study Zhang Xiaofeng's works from the angle of "maternity writing", which not only helps to reveal the richness of Zhang Xiaofeng's works content and thought, but also discovers some profound meanings which have not been touched by Zhang Xiaofeng works from prose
aesthetics, lyrical and religious level, and is closer to the philosophy of ZhangXiaofeng
specific life.
In view of the above,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Zhang Xiaofeng prose publi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fine reading text,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life connotation which the maternal writing contains in Zhang Xiaofeng's prose.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explanation research motive, the scope, the method and the step.The second chapter "the 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creation view of the maternal writing of Zhang Xiaofeng Prose", explores the author's life experience, ideological origin and the idea of prose creation.The third chapter, "The strong vitality of the mother--the significance of maternal suffering", to probe into the life endurance of women, the rol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fe think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mother and child, in the face of the social pluralistic values of education thinking change.The fourth chapter, "The parenting idea of the mother and the teacher", lays the founda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titude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explores the life meaning and educational idea of the mother and the teaching.The fifth chapter "Zhang Xiaofe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maternal writing",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aesthetic value of Zhang Xiaofeng's "maternity writing" through self dialogue and the Zhang Xiaofeng of literary psychology, from the realization value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teachers, the existence value of the teacher's self Xu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aternity writing in the prose creation, and the affirmation Zhang Xiaofeng " The humanistic value of maternal writing "and its turning meaning in prose creation;"In the face of all kinds of life process, with love radiate a variety of beautiful
feelings oflife certificate.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2
第二節 研究現況與研究範圍…………………………………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31

第二章 張曉風散文母性書寫的形成背景與創作觀 ………………37
第一節 張曉風的生命歷程……………………………………38
一、成長經歷…………………………………………38
二、角色轉變…………………………………………48
第二節 張曉風的思想溯源與主體意識………………………55
一、張曉風的思想淵源………………………………55
二、張曉風創作的主體意識…………………………58
第三節 張曉風散文的創作觀 ………………………………67 一、散文如清澈好水,講究內蘊深厚………………68
二、散文創作來自真摯的感動與誠懇………………70
三、基於對愛與美善的宣揚而寫……………………73
四、重視與讀者心思靈明的交會……………………75

第三章 地母般的強大生命力--母性承擔的意義…………………80
第一節 母性本質:繁衍後代的生命力 ………………………81
一、對新生命的企盼 ………………………………81
二、生產的痛楚與迎新的奇奧 ……………………87
三、一意擔荷的人間牽絆 …………………………90
第二節 角色轉變:從女兒到人母的生命思索 ………………95
一、承沐上一代無限嬌寵與關愛 ……………………95
二、卸下羽衣的無私奉獻 ……………………………97
三、母親和女兒角色的同化:對位中的自我認同…100
第三節 人我之間:母女(子)關係的審視 …………………106
一、以孩子為師:童言童語的智慧啟示 …………106
二、在歲月流逝中尋找幸福的意義 ………………108
三、善待自我才能更好的愛人 ……………………110
第四章 為人母者與師者的教養理念 ……………………………119
第一節 奠定根基的親職教養 ………………………………119
一、放手獨立與控制依賴的掙扎 …………………119
二、對教育當局信任與質疑的徬徨 ………………121
三、深耕家庭品格鎔鑄的教養觀念 ………………124
四、啟發興趣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129
第二節 情理兼具的教職態度………………………………132
一、待生猶子溫厚和煦的情感挹注 ………………132
二、對人文涵養的殷切期許 ………………………133
三、潛移默化關懷社會的人格鎔塑 ………………137
四、對弱勢困境的同理悲憫 ………………………141
第三節 教學相長的自我實現………………………………145
一、執著熱誠的敬業態度……………………………145
二、寬厚圓融的人際相處……………………………146
三、誠懇相待的師生情誼……………………………148

第五章 張曉風母性書寫的特質與意義 …………………………153
第一節 母職責任心的自我實現……………………………153
一、對生命初始與孕期妊娠體驗的禮讚…………153
二、母職過程重生的成長與生命再省思…………157
第二節 以經師人師自許的生命情懷………………………164
一、以愛為本包攝萬物的寬容襟懷………………164
二、圓熟深情、盡己感恩的生命態度……………166
三、古典文化與國學傳統的宣揚…………………168

第三節 母性書寫在張曉風散文創作的轉折意義…………171
一、作品風格的多元化……………………………175
二、題材視角的拓展化……………………………181
三、生命啟示的深入化……………………………182
第六章 結 論………………………………………………191

參考書目
一、張曉風著作文本(按年代先後排列)
張曉風:《愁鄉石》,台北:晨鐘出版社,1971年
張曉風:《步下紅毯之後》,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年
張曉風:《曉風散文集》,台北:道聲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年8月
張曉風:《從你美麗的流域》,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
張曉風:《給妳,瑩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張曉風:《哭牆》,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5月
張曉風:《給你》,台北:宇宙光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
張曉風、席慕蓉、愛亞:《三弦》,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4月
張曉風:《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9月
張曉風:《安全感》,宇宙光,1997年1月
張曉風:《詩詩、晴晴與我》,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77年
張曉風:《給你》,台北:宇宙光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
張曉風:《安全感》,台北,宇宙光,1997年
張曉風:《他?她?》,台北:九歌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4月
張曉風:《星星都已經到齊了》,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5月
張曉風:《張曉風精選集》,台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
張曉風:《我在》,台北:爾雅出版社,2004年5月
張曉風:《我知道你是誰》,台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
張曉風:《你還沒有愛過》,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6月
張曉風:《曉風吹起》,台北:文經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6月
張曉風:《送你一個字》,台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
張曉風:《星星都已經到齊了》,台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
張曉風:《再生緣》,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
張曉風:《地毯的那一端》,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6月




二、專書論著
E・佛洛姆:《愛的藝術》,台北:志文出版社,1969年6月。
王雲五主編、王孟鷗註譯:《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0年1月初版。
夏祖麗編著:《她們的世界:當代中國女作家及作品》,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3 年
盧騷著,余鴻榮譯:《懺悔錄》,台北:志文出版社,1984年8月
宋・朱熹撰:《四書集註》,(台北:學海出版社印行,1984年9月
張潮原作,周慶華導讀:《幽夢影》,台北:金楓出版社,1990年12月
紀伯倫原著,鄭乃萍翻譯:《先知》,台北:世茂出版社,1991年2月
韓愈:《中國歷代散文選》下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11月
陳幸蕙:《現代女性的四個大夢》,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
鄭明俐:《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2001年
奧修作,陳明堯譯:〈母性〉,《奧修說女人》,台北:布波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0月
鄭明俐:《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張宏生譯注:《唐文粹》,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
派翠西亞•歐伯恩著;游紫玲譯《女性的後半生策略:告別青春不恐懼的方法》
,台北:自立晚報出版:吳氏總經銷,1993年
瘂弦編:《散文的創造》,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年
王開府:《四書的智慧》,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11月
Bernice Lott著:危芷芬,陳瑞雲譯:《女性心理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6年
簡媜:〈密語十二〉,《紅嬰仔》,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5月2003年
程國君:《從鄉愁言說到姓別抗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季旭昇教授總策畫:《中文經典一百句―曾國藩家書》,台北:商周出版:家庭傳媒持邦分公司發行,2007年
游素玲編:《跨領域的視野 母職研究再思維》,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12月出版一刷
汪培珽:《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台北:時報文化,2009年6月
瓊•安德森著,江麗美譯:《好女人,翹家去》,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2010年2月
李崇建:《麥田裡的老師》,台北:寶瓶文化,2012年
清蘅堂塘退士編選:《唐詩三百首新注 附輯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三、期刊論文
董雲霞 :〈像她這樣一個女子―訪張曉風女士〉,新書月刊第十期,1984年7月
徐美玲採訪:〈沒有書房的作家―張曉風〉,《自由青年》第一期,1986年1月
陳曉晶採訪、整理:〈如何使它更好〉,《父母親月刊》,1987年4月第28期
林彩淑:《文藝月刊》第254期,1990年8月
林素芬採訪:《幼獅文藝》第516期,1994年12月
鍾怡雯:《國文天地》11卷6期,1995年11月
林彩淑:《文藝月刊》254期,1999年8月號
潘淑滿:〈台灣母職圖像〉,《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20期,2005年12月
劉梓潔採訪:〈勇悍躍出閨閣樊籬第一人〉,聯合文學22卷7期259,2006年5月號

四、報章
李瑞 :〈訪散文推薦獎得獎人張曉風〉《中國時報》,1980年2月14日。
王彩鸝及記者徐兆玄 / 攝影,〈張曉風給孩子的兩堂課〉,《聯合晚報》2008年9月21日





五、碩士學位論文
高廣豪:《張曉風和伯諧特戲劇之探討》,台北: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研究所,
1980年
吳敏嘉:《亦秀亦豪的健筆:張曉風抒情散文之翻釋與評論》,台北: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1992年
郭孟寬:《七零年代劇場開拓者張曉風與基督教藝術團契》,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謝雲青:《張曉風戲劇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
葉嘉文:《張曉風植物散文鑑賞與教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牟方芝:《張曉風散文研究》,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4年
藍培甄:《張曉風抒情散文研究(1966—2003》,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趙瑋婷:《張曉風散文譬喻修辭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 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陳松玲:《張曉風散文的宗教意涵與美學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李麗雯:《張曉風散文美學研究》( 台北: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楊美雅:《張曉風散文理論與實踐──以美感為論述主軸》,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易元章:《張曉風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魏緗慈:《台灣女性散文家的童年書寫—以琦君、林海音、林文月和張曉為中心》,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朱銘貞《張曉風文學的基督書寫》,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11年
田秀米:《張曉風的生態關懷研究─意識、行動與書寫》,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4年
林念慈:《台灣現代女性抒情散文研究──以張秀亞、張曉風、簡媜為中心》,
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六、網站
1.「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為教育部委託國家圖書館執行的專案計畫。
資料來源: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7muaXT/aboutnclcdr

2.〈張曉風大事年表,風情萬種的文學園林〉,國立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網站。 http://www.ym.edu.tw/~sfchang/calendar.htm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