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部分 教育部(2019)。教育部中小學科學教育中程計畫。台北:教育部。 毛松霖、張菊秀(1997)。「探究式教學法」與「講述式教學法」對於國中學生地球科學-氣象單元學習成效之比較。科學教育學刊,5(4), 461- 497。 李采褱(2003)。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光迷思概念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邱美虹(2000)。概念改變研究的省思與啟示。科學教育學刊,8(1),1-34。 林士峰(2006)。POE教學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鐵生鏽的物質性質概念改變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林凡生(2018)。探討虛擬實境融入動手操作導向課程對學生「物質受熱變化」學習成就及概念理解的影響。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 翁靖婷(2012)。POE教學策略對國中學生光學迷思概念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臺北市。 郭金美(1999)。國小學童天文學的概念發展研究。國民教育就學報。 陳志偉(2004)。POE策略探究國小四年級學生浮力概念學習歷程之研 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俐娟(2008)。非科學背景小學自然科教師實施POE教學策略之個案研 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雅雯(2018)。虛擬實境結合悅趣化數位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數學體績單元學習成效、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淑玲、吳月娥(2015)。用沉浸式虛擬實境呈現華語文數位學習遊戲之創作與研究 - 以VR呈現 《Chinese I Spy》遊戲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凱悌、邱美虹、王子華(2009)。用數位影音融入POE教學改善國小高年級學童脊椎動物分類另有概念之效益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7(5),387-407。 楊建民 (2010)。探究式教學法與講述式教學法在國小Scratch程式教學學 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熊召弟、王美芬(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劉子鍵、林怡均(2011)。發展二階段診斷工具探討學生 之統計迷思概念:以「相關」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2011,42卷,3期,379-400。 劉宏文(2001)。高中學生進行開放式科學探究活動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蔡元芳、黃姿榕、鄭于綸 (2008):虛擬實境地理資訊教學平台之建置。社會與區域發展學報,1(1),79-111。 盧秀琴、徐于婷(2016)。國小師資生在自然領域的專業成長-以探究式教學為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9(1),115-142。 鄭詠馨(2018)。虛擬實境遊戲對增進國小階段學習障礙學生注意力及視-動協調能力之成效。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賴怡臻(2017)。運用沉浸式虛擬實境呈現華語文數位學習遊戲之創作與研究 - 以VR呈現 《Chinese I Spy》遊戲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White, R. T., & Gunstone, R. F. (1992). Probing understanding.London, England: Falmer Press. Chase,C. ,& Gobson, H. L. (2002). Longitudinal impact of an inquiry-based science progam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Science Education. 86(5), 693-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