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5.200.21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寬慧
作者(外文):LIN, KUAN- HUI
論文名稱(中文):資訊探索策略運用於國小學童社會課程學習
論文名稱(外文):The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Exploration Strategy for Digital Storytellers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Social Curriculum
指導教授(中文):王鼎銘
指導教授(外文):WANG, DING-MING
口試委員(中文):林秋斌
吳穎沺
口試委員(外文):LIN, CHIU-PIN
WU, YING-TI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人力資源與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
學號:210525703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9
中文關鍵詞:資訊素養資訊探索策略跨領域學習社會科課程國小教育
外文關鍵詞:Computer Literacy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Primary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4
  • 收藏收藏:0
摘要

資訊素養在於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和態度,包含資訊搜尋及使用能力、以及資訊科技技能訓練。資訊素養六大技能教學法的目的在於透過系統化的歷程來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包括定義問題、資訊搜尋、取得資訊、使用資訊、統整資訊、以及評鑑資訊,是資訊素養融入教育優質的實踐模式。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運用資訊探索策略融入鄉土環境教學,探討國小學生學習資訊解決問題的學習表現,並對學生應用於數位說故事學習成效評估。研究以新竹縣某國小四年級的學生為對象,引導學生使用數位工具進行資訊統整,並以說故事的方式完成多媒體電子書。研究發現數位工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資訊探索策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多媒體電子書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與創造力。研究結論如下:(一)資訊探索策略改變學生鄉土教育及環境教育跨領域課程學習。(二)資訊探索策略能改變學生問題解決的思維跟能力。(三)資訊探索策略結合多媒體電子書提供學生溝通、表達、分享能力的學習。(四)教師教學策略上的應用影響學生自主學習。(五)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教師與同儕。


關鍵詞:資訊素養、資訊探索策略、跨領域學習、社會科課程 、國小教育
ABSTRACT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the ability to be able to identify, locate, evaluate, and effectively use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process enhanc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hrough a systematic process, including defining issues, information search, obtaining information, using information,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and appraisal inform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 interdisciplinary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social stud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was implemented which emphasis on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formation search skills.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gital tools enhanc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develop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multimedia e-books project improv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expression ability.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Students’ motivation on learning social study was significant improved by th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2)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process enhances students'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3) Multimedia e-books combined with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process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emotion express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4) The influence of peers and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on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obvious. (5) Scaffold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teach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of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Keywords: Computer Literacy,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Primary Education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鄉土教育與環境教育 7
第二節 數位學習科技 12
第三節 資訊探索策略 19
第四節 數位說故事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2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3
第三節 研究步驟 3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5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46
第一節 跨領域課程學習成效 46
第二節 資訊探索策略的學習歷程與學習成效 51
第三節 多媒體電子書學習情形分析 64
第四節 學生學習成效討論 6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70
第一節 結論 70
第二節 建議 72
參考文獻 74
中文部分 74
英文部分 79
附錄 82
附錄一 鄉土教材—家鄉的自然環境教案 82
附錄二 環境教育—美麗的家鄉教案 86
附錄三 頭前溪數位導覽員培育教案 88
附錄四 學習成就測驗 「鄉土教材—家鄉的自然環境」學習成就測驗 91
附錄五 環境教育知識、態度、行為量表 93
附錄六 資訊探索策略Big6學習單 95
附錄七 資訊素養六大技能檢核表 103
附錄八 多媒體電子書教學 104
附錄九 跨領域課程教學 113
附錄十 多媒體電子書作品 13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Big6技能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學生學習手冊。取自http://163.27.58.1/infor/edu_nature/files/37511892/14.doc
王紫卿(2013)。數位說故事輔以合作學習在國小自然科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王鼎銘(1999)。科技發展與科技教育學習經驗。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王鴻泰、徐綺憶(2009)。以多媒體訊息提供行動學習之研究。取自 http://ir.lib.ypu.edu.tw/bitstream/310904600Q/8776/2/36.pdf
台中市國小鄉土教學網。取自http://www.yjes.tc.edu.tw/92istec/a/homepage.htm
田維平(2010)。電腦化概念構圖融入國小社會領域教學活動-以原住民傳統文化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吳明隆(2011)。以數位化行動學習迎接新挑戰。T&D飛訊,124,1-21。
吳明隆、林振欽(2011)。資訊科技與教學應用:議題、理論與實務。易習圖書。
吳美美(1996)。在新時空座標中的圖書館功能-談資訊素養教育。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2(2)。
吳翎君(2004)。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聲毅(2009)。數位學習:觀念與實作(第二版)。學貫行銷。
李文美(2014)。國小六年級學生實施河川環境教育課程之學習成效探討—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李鎮宇、吳欣蓉、郭慧中(2011)。數位學習科技化教學教材發展趨勢。課程研究,6(1),1-26。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
沈中偉、黃國禎(2014)。資訊與學習:理論與實務(第四版)。心理出版社。
周淑卿(2000)。中小學鄉土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課程與教學,3(3),99-101。
周漢光(1998)。討論教學法在中文教學上的應用。取自http://ez2o.co/4fqSg
岳立容(2003)。資訊素養教學研究:以大六教學法融入高中三民主義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秋斌(2011)。一對一的行動學習教室。T&D飛訊,120,1-20。
林國憲(2008)。數位說故事於學校教學之應用研究。論文發表於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主辦之TANET 2008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高雄,台灣。
林菁(2001)。圖書館資訊利用教育-國小階段之課程設計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菁(2007)。資訊素養融入國小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小小古蹟解說員培訓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4(3),357-378。
林菁(2008)。資訊素養融入大學生主題探究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6(2),233-266。
林菁、洪美齡(2004)。資訊素養融入國小社會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數位典藏的有效應用。取自http://ilc.etech.ncyu.edu.tw/ilc/field.pdf
林菁、洪美齡、李秉蓉、彭雅雯(2007)。「台灣老照片數位博物館」融入國小歷史教學的歷程與結果」。教育實踐與研究,20(2),29-64。
林菁、謝欣穎(2013)。資訊素養與閱讀策略融入國小四年級「我們的水族箱」主題探究:以Big6模式為例。圖書資訊學刊,11(1),95-130。
林菁、顏才富、陳宜欣(2005)。資訊素養融入國小社會領域—數位典藏的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3(1),70。
林瑞榮(2000)。國小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課程與教學,3(3),73-90。
林瑞榮(2012)。我國鄉土教育沿革與發展趨勢。教育資料與研究,105,161-184。
林寬慧、王鼎銘、洪金良(2017)。頭前溪數位導覽員培育。教育科技與學習,5(2),183-192。取自https://ppt.cc/fN0kMx
邱富源(2016)。從英國2016 BETT教育與科技訓練博覽會看行動學習發展趨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2),35。
客家文化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取自
https://archives.hakka.gov.tw/blog_detail.php?id=49076
施威銘研究室(2017)。最新計算機概論。旗幟出版。
柯宏達(2013)。數位說故事運用於國小五年級社會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以iPad載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胡子陵、朱麗香(2009)。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知識、態度對環境保護行為影響之研究。環境教育學刊,10,21-40
秦葆琦(2003)。九年一貫新課程鄉土教育的革新與因應之道-社會領域四下各版本之鄉土單元分析。研習資訊,20(2),77-91。
高瑜璟(2006)。數位學習-學習的新趨勢。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7)。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7/57-22.htm
張玉山、楊雅茹(2014)。STEM 教學設計之探討:以液壓手臂單元為例。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1(1),2-17。
張振亨、陳思亮(2010)。數位學習(E-Learning)的認識與應用。取自
http://ez2o.com/3uwex
張淑惠(2011)。實地體驗學習模式應用於鄉土教育之成效-以士林老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瓊穗、翁婉慈(2005)。以資訊大六之觀點來檢驗國小高年級學童資訊素養之研究-以台北市天母國小爲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2(18),297-322。
教育部(2003)。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學中的鷹架作用。取自http://www.nknu.edu.tw/~edu/web/doc/News/extra-news/inside/2009.11.24.pdf
符寧馨(2010)。運用共識評量於數位敘事作品創意表現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許民陽(2011)。如何促進學生環境概念、環境知識與環境覺知。國教新知,58(4),2-15。
陳玄玲、許皓婷(2012)。電腦概論:數位時代2012。學銘圖書。
陳玉萍(2013)。透過個人化數位學習強化國中生自主學習能力以提升學習者學習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陳攸婷、林文保(2014)。淺談資訊融入教學。台灣教育評論月刊,3(7),53。
陳明(2007)。數位學習(E-Learning的介紹)。教育趨勢導報(27)。取自
http://book.sir.com.tw/mz/cnt/mzd_27/mzd_27_1.pdf
陳建智(2003)。桃園縣南崁溪生態調查與環境教育鄉土教學補充教材之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彥輔(2007)。資訊融入教學的新觀點-問題解決情境中的資訊科技融入學習。國教之友。60(2),58-66。取自http://ez2o.co/16y5Y
陳偉泓(2012)。雲端科技與教學革新。教育研究月刊,216,29。
陳惠貞(2014)。2014新趨勢計算機概論。碁峯資訊。
陳祺祐、林弘昌(2007)。行動學習在教育上的應用與分析。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0(5),31-34。
曾敏玲(2002)。非書的書—電子書。東吳大學圖書館館訊專題報導,14,1-3。取自 http://www.lcis.com.tw/paper_store/paper_store/14-1-20141227235018406.pdf
項聖惠(2017)。Big6模式融入國小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以「走讀臺中舊城區的糕餅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黃玉冠(1994)。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國禎、郭凡瑞、徐盛旺(2008)。結合Bix Six 技能與線上自律學習模式之學習策略-以社會科主題探究活動為例。數位學習科技期刊,1(1),25-38。
黃國禎、蘇俊銘、陳年興(2015)。數位學習導論與實務(第二版)。博碩文化。
黃國禎等合著(2014)。未來教室、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高等教育。
黃朝恩(1999)。鄉土教學的環境教育意義及其範例。環境教育季刊,40,7-14。
楊冠政(1995)。環境教育發展史。教育資料集刊,(20),1-33。
經濟部水利署(2001)。台灣的水資源VCD。精英國際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廖翊成(2015)。運用本體論及層級分析法建立農業環境教育課程架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甄曉蘭、周立勳、洪美齡(2003)。國小教師社會科教學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11(4),22-55。
維基百科(2017)。數位說故事。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數位說故事
潘國正(1999)。大河的故事3:頭前溪的記憶。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鄧天德(1998)。心繫三鄉情:家鄉、故鄉、原鄉淺說。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4),139-146。
鄧天德(2000)。九年一貫課程與鄉土教育,課程與教學,3(3),17-30。
鄭俊明(2002)。主題探索戶外教學活動實施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宜蘭市南屏國小鄉土教育「河與人」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學思達鷹架提問法—康軒文教-快樂教師電子報。取自https://ez2o.co/9fJe9
賴佳穗(2005)。Big6技能應用在國小社會領域專題式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賴阿福(2014)。資訊科技融入創新教學之教學策略與模式。國教新知,61(4),31。
賴苑玲(2001)。如何將Big Six技能融入國小課程。書苑季刊,48,25-38。
錢昭君、張世慧(2010)。心智圖法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及寫作表現之影響。特殊教育學報,(32),79-99。
謝佩瑩(2009)。大六教學法融入社會領域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謝宜芳(2001)。資訊素養的相關概念。取自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99258535412.pdf
謝明鳳(2015)。數位載具應用於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新竹市青草湖國小使用iPad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謝素君(2007)。社會學習領域鄉土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幸福國小三年級
「家鄉的生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鍾生官(2006)。數位說故事在統整藝術教育之應用。國際藝術教育學刊,4(1),33-63。
顏春煌(2012)。數位學習:觀念、方法、實務、設計與實作(第二版)。碁峯資訊。
龐維國(2005)。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
蘇宥儒(2014)。環境教育效益對遊憩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的影響-以台北植物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龔心怡、蕭伯紹、李靜儀(2015)。國中學生環境教育知識與環境態度的關聯性與差異性之分析。教育脈動,(4),68-84。













英文部分
Boltman, A., & Druin, A. (2003). Children's storytelling technologies: Differences in elaboration and recall. Retrieved from http://www.cs.umd.edu/hcil/trs/2001-25/2001-25.pdf
Bran, R. (2010). Message in a bottle Telling stories in a digital world.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2), 1790-1793.
Chiang, F. C., Chiu, C. Y., & Su, Z. H. (2016). Using digital storytelling to enhanc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In Advanced Material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AM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inan, Taiwan: IEEE.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9).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 Report. Washington DC: released.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a.org/acrl/publications/whitepapers/presidential#conclude
Clark, K. F., Hosticka, A., Schriver, M., & Bedell, J. (2002). Computer Based Virtual Field Trips. ERIC Document.
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 (2007).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digital storytell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ucause.edu/ir/library/pdf/ELI7021.pdf
Eisenberg, M. B., & Berkowitz, R. E. (1990). Information problem solving: The Big Six Skills Approach to Library & Information Skills Instruction. Washington, DC: Ablex.
Eisenberg, M. B., & Berkowitz, R. E. (1999a). The New Improved Big6 Workshop Handbook.Worthington, OH: Linworth Publishing.
Eisenberg, M. B., & Berkowitz, R. E. (1999b). Teaching information & teachnology skills: The big6 inelementaryschools.Worthington, OH: Linworth Publishing.
Elahi, A. N., Mahmood, Z., Shazadi, M., & Jamshed, S. (2015). Digital storytelling: A powerful educational tool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 Karachi, Pakistan: IEEE.
Johnson, L., Becker, S. A., Estrada, V., & Freeman, A. (2015). NMC horizon report: 2015 library edition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1-54.
Kee, C. N. L., & Samsudin, Z. (2014). Mobile Devices: Toys or Learning Tools for the 21st Century Teenagers?.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3(3), 107-122.
Keller, F. S. (1968). Good‐bye, teacher.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1(1), 79-89.
Lambert, J. (2013). Digital storytelling: Capturing lives, creating community. CA: Center for Digital Storytelling.
McLellan, H. (2006). Corporate storytelling perspectives. The Journal for Quality and Participation, 29(1), 17.
Meadows, D. (2003). Digital storytelling: Research-based practice in new media. Visual Communication, 2(2), 189-193.
Ohler, J. (2006). The world of digital storytell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3(4), 44-47.
Porter, B. (2006). Beyond words: The craftsmanship of digital products.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33(8), 28-31.
Robin, B. R. (2008). Digital storytelling: A powerful technology tool for the 21st century classroom. Theory into practice, 47(3), 220-228.
Scott, T. J., & O'sullivan, M. (2000). The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Taking the first step toward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the social studies. The Social Studies, 91(3), 121-126.
Spitzer, K. L., Eisenberg, M. B., & Lowe, C. A. (2004). Information literacy: Essential skill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Westport, CT: Libraries Unlimited.
The Center for Digital Storytell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torycenter.org/
Thompson, H. M., & Henley, S. A. (2000). Foster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Connecting National Standards, Goals 2000, and the SCANS Report.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UNESCO. (1978).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inalReport.
UNESCO. (1978). The Tbilisi Declaration. Connect III(1)。
WIKIPEDIA. Retrieved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gital_storytelling
Woodhouse, J. (2008). Story-telling: A telling approach in healthcare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ppt.cc/feDfMx
Jick, T. D. (1979). 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riangulation in ac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4), 602-61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